上火分几种 心火
上火分几种 心火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什么样的菊花下火效果最好 金银花下火还是菊花下火
根据上火的症状决定。
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入肝、肺经,对于肝火、肺火的效果比较好;而金银花归肺、心、胃、大肠经,适宜肺、心、胃火旺盛的人群,如患者是肺火症状,则喝金银花和菊花都有较好的下火效果,但若是肝火则喝菊花下火效果更好,而心火、胃火症状的则喝金银花下火好些。
附各种上火症状区分:
1、肺火: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2、胃火: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等。
3、肝火: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4、肾火: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5、心火:分虚火和失火,虚火有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症状;实火有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症状。
上火分实火和虚火
什么是上火
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什么是虚火?什么是实火呢?
首先了解一下阴阳。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当身体的阴阳平衡,人就不会生病,更不会上火。
虚火在中医里称为阴虚火旺,所谓阴虚火旺,并不是指真的上火了,而是阴被消耗得太多,或营养跟不上,导致阴急剧下降,阳相对比较多。造成阴虚火旺,致使身体出现反复口腔溃疡等一系列虚火的不适症状。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会去药店买下火药吃。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此时,应该补阴(中医称为滋阴)。是应该补,而不是泻(下火是泻)。补阴的食物有:梨、荸荠、甘蔗、琵琶、银耳、百合、百合花、玉竹、麦冬、天冬。阴补上来,阴阳平衡,上火的症状自然就会消失。
人体五种不同的上火表现
上火有哪些表现
1、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4、肝火:我们常称一些情绪容易激动的人为“肝火大”。其实,一般俗称“肝火大”的体质还有下列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5、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如果感觉自己上火了的话。不妨根据文中的介绍,仔细比对一下是什么哪个部位上火了。然后再针对性进行治疗。我们的身体各个器官都是相互作用的。在调理身体的时候也要注意做全面地保健。让各个功能都得到改善。
两岁宝宝上火症状有哪些
1、宝宝不肯吃饭,烦燥不安,甚至不愿进水。口腔疼痛,口唇、舌及颊黏膜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疱疹和糜烂或溃疡。
2、宝宝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部饱胀不适,或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3、宝宝大便秘结,每隔3~7天排便一次。大便硬结而量少,呈粟粒状,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
4、宝宝眼屎多,头面部长红色疹子;又或是皮肤干燥,甚至鼻子出血。
宝宝上火在中医学上的分类
宝宝上火,在中医学中分外来之火和内生之火。感冒时的发热、嗓子痛都属外生之火。而内生之火在中医上主要分为以下种:
1、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心烦、口干、盗汗、低热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黄、心烦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干咳无痰、咽疼音哑等。
3、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饮食量少;实火表现为口干、上腹不、大便干硬。
两岁宝宝上火症状有哪些
宝宝上火的症状
1、宝宝不肯吃饭,烦燥不安,甚至不愿进水。口腔疼痛,口唇、舌及颊黏膜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疱疹和糜烂或溃疡。
2、宝宝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部饱胀不适,或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3、宝宝大便秘结,每隔3~7天排便一次。大便硬结而量少,呈粟粒状,排便过程延长或排便困难;
4、宝宝眼屎多,头面部长红色疹子;又或是皮肤干燥,甚至鼻子出血。
宝宝上火在中医学上的分类
宝宝上火,在中医学中分外来之火和内生之火。感冒时的发热、嗓子痛都属外生之火。而内生之火在中医上主要分为以下种:
1、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心烦、口干、盗汗、低热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黄、心烦易怒等。
2、肺火。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干咳无痰、咽疼音哑等。
3、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饮食量少;实火表现为口干、上腹不、大便干硬。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两岁宝宝上火症状有什么,在平时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宝宝进行好的照顾特别必要,如果发现宝宝有上火的情况要查明上火的原因,然后进行对症的调理效果是不错的。
上火有哪些种类
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广义的症状,如面红目赤、口腔糜烂、牙疼肿胀、烦躁失眠、鼻出血、舌红苔黄、咽燥声嘶、疖肿四起、红肿热痛、尿少便干、发热出汗等。这些表现在中医上属于热症和火症的范畴,其原因多是风、寒、暑、湿、燥、火,侵入机体生热化火的结果。此外,脏腑机能失调、精神过度刺激、生活没有规律,也能引起上火。上火可分为外来之火,内生之火。比如感冒时发热,嗓子痛属外生之火。内生之火是七情致火。那么中医认为上火有哪些种类呢?
上火有哪些种类
中医将内火分为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肾火几种: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火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见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疗上宜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都多表现为全身潮热、夜晚盗汗、形体消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脉搏细数。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午前为甚、畏寒怕风、喜热怕冷、身倦无力、气短懒言、自汗不已、尿清便溏、脉大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强肾兴阳、甘温除热为原则。
事实上,上火是一种常见的病症,有针对用药非常重要。另外,有些去火的食品也可尝试,但也需对症。>>>>>怎么缓解心理的怒火
细分宝宝上火种类
“上火”也有不同种类,只有了解“上火”类型才可对症下药。
首先“上火”有外来之火和内生之火之分。
感冒时的发热,嗓子痛都属外生之火。而内生之火在中医上主要分为几种——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肾火。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心烦、口干、盗汗、低热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黄、心烦易怒等。
肺火: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干咳无痰、咽疼音哑等。
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饮食量少;实火表现为口干、上腹不适、大便干硬。
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等症状。
再从细了划分,这“火”还可分实火和虚火。
实火主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状主要表现在烦躁,头痛,高热,目赤,腹胀痛,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干鼻出血等。
而虚火可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
阴虚火旺多表现为躁动不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舌红无苔。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
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畏寒怕风、身倦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
肺火的鉴别诊断
1.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3.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4.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哺乳期上火怎么办
中医上把上火分为两种,一种是“实火”,还有一种是“虚火”,哺乳期的妈妈们上火了首先要分清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这样弄清病因,才能对症治疗上火的症状。
其实很多女性都是虚火的多,如胃火会引起胃痛、大便干硬、有口臭等现象;肺火则会发生咯血、咳嗽、黄痰等;肝火旺盛就会引起烦躁,甚至导致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等现象;心火会让人心悸、心烦和失眠。
若在哺乳期上火的妈妈,可以先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火,然后对症进行食补,毕竟哺乳期间,吃药会导致药物通过乳汁进入宝宝身体,或多或少会对宝宝产生影响。如莲子汤可以去心火,猪肝可以去肺火,绿豆粥可以去胃火,喝雪梨水可以去肝火,吃猪腰去肾火。但建议哺乳期妈妈通过不容易损伤阴气的食物来下火,如绿豆水或者菊花茶。
婴儿上火的表现
婴儿也就是我们平时口中称呼的宝宝,婴儿由于年纪小、身体差的原因,所以平时对于婴儿的爱护是非常到位的,还有很多时候有一点没有顾忌得到的时候,往往婴儿就会有多疾病的表现的。那么,下面就先来说说婴儿上火的表现。
宝宝体质与成人不同,他们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速,中医称之为“纯阳之体”。在正常状态下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一旦有外部原因打破了这种平衡,就容易导致内热上火。
“上火”也有不同种类,只有了解“上火”类型才可对症下药。特福芬营养师带您了解宝宝上火的种类.首先“上火”有外来之火和内生之火之分。感冒时的发热,嗓子痛都属外生之火。而内生之火在中医上主要分为几种——心火、肺火、胃火、肝火和肾火。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心烦、口干、盗汗、低热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黄、心烦易怒等。肺火: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干咳无痰、咽疼音哑等。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便秘、腹胀、舌红少苔、饮食量少;实火表现为口干、上腹不适、大便干硬。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尿黄便秘、甚至吐血。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等症状。再从细了划分,这“火”还可分实火和虚火。实火:主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症状主要表现在烦躁,头痛,高热,目赤,腹胀痛,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干鼻出血等。而虚火可进一步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虚火旺两种病状。阴虚:火旺多表现为躁动不安、形体消瘦、口燥咽干、舌红无苔。治疗时应以生津养血、滋阴降火为原则。气虚:火旺者表现全身燥热、畏寒怕风、身倦无力、舌淡苔薄。治疗时应以补中益气甘温除热为原则。
上文介绍的这些其实也就是有关婴儿上火的一些常见的表现,其实知道了关于婴儿上火的表现之后,对于我们的家长们日后判断婴儿是否上火了是有一定的帮助的,所以我们的家长们一定要好好了解这个方面、此外,在宝宝上火之后,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记得及时带宝宝去医院看病治疗的。
身体内的各种“火”你了解吗?“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当人们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时,即是中医所说的“上火”。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也就是上火的一些广义的症状,比如心火、胃火、肺火、肝火都有各自不同的症状表现。那么,身体内的各种“火”你了解吗?
解析身体内的各种“火”的症状表现: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症状包括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和牙齿痛等。解决方法为去火,可服用滋阴、清热、解毒消肿药物,也可中医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少吃发物。
1、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
2、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3、肾火: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发脱齿摇、睡眠不安、五心烦热、形体消瘦、腰腿酸痛等。
4、肝火:表现为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咽疼、胁肋疼痛、尿黄便秘、甚至吐血。
5、肺火: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的生活态度其实是更好的去火方法。
上火分实火和虚火
什么是上火
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什么是虚火?什么是实火呢?
首先了解一下阴阳。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当身体的阴阳平衡,人就不会生病,更不会上火。
虚火在中医里称为阴虚火旺,所谓阴虚火旺,并不是指真的上火了,而是阴被消耗得太多,或营养跟不上,导致阴急剧下降,阳相对比较多。造成阴虚火旺,致使身体出现反复口腔溃疡等一系列虚火的不适症状。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都会去药店买下火药吃。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此时,应该补阴(中医称为滋阴)。是应该补,而不是泻(下火是泻)。补阴的食物有:梨、荸荠、甘蔗、琵琶、银耳、百合、百合花、玉竹、麦冬、天冬。阴补上来,阴阳平衡,上火的症状自然就会消失。
实火在中医里称为阳亢,也就是阳太亢盛了。若身体的阴维持在正常值不变,而阳上升了,则会出现牙龈肿痛等一系列实火的症状。这时候,可以吃去火药。更要多吃去火的食物,如:苦瓜、丝瓜、黄瓜、螃蟹等。
心火旺的症状
心火旺的症状:
心烦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烦热,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疮、肌肤疮疡。眼睛红肿涩痛,或喉咙肿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苦楚悲伤及舌尖糜烂的,而这些都是上火的症状。
心火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贪图方便的人大多都会去弄点药来吃降压去火,其实心火旺还可能通过饮食来调节的,而且很多食疗方法都有独特的成果。
怎么预防上火应对口腔溃疡
口腔上火最常见的症状分为“心火”和“肝火”两种。“心火”分虚实,虚火主要表现有心烦、口干、盗汗、睡眠不安等;实火则表现为口腔溃疡、口干、尿黄、心烦易怒等。“肝火”的症状则有口干舌燥、口苦、口臭、头痛、头晕、眼干、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因此,如果不分“心火”还是“肝火”,一遇“上火”就猛喝凉茶,狂吃消炎药,很可能不仅下不了火,还有副作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要辨证施治。”翁志强说,具体做法就是:保持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定时定量进餐,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水果,不吃辛辣食物,不喝酒、抽烟,不熬夜;加强漱口清洁,保持口腔卫生;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躁的情绪火上浇油,以助调节体内的“火气”恢复平衡。另外,如果“上火”症状重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火”药物。
专家提醒:有些口腔溃疡会癌变
翁志强指出,口腔上火的表现多种多样,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良性疾病。但不容忽视的是,有些经久不愈的口腔溃疡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口腔肿瘤,千万不要凭经验自我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常见的口腔上火主要有以下类型:
复发性口腔溃疡:可能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均可能诱发口腔溃疡;免疫、遗传和环境可能是口腔溃疡发病的“三联因素”。因此,口腔溃疡并非单纯的上火所致,只喝凉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通过饮食干预、调整作息时间、加强锻炼等可以大大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病风险。
感染性口炎:如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唇炎、手足口病、疱疹性龈口炎、鹅口疮、急性牙龈脓肿等,表现为口腔黏膜起疱、黏膜溃疡、红肿有脓,病人多为急性感染,中医辨证为实证,治疗上中医配合使用“降火、清热”药往往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慢性唇炎:表现为反复唇干裂、脱皮、唇肿胀,由于病程长,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或虚症,单纯清热效果往往不理想。
手术后的口干舌燥,系统性的口腔病症:由于手术的创伤加上出血,或长期疾病的消耗,病人多为虚症,也就是通常说的“阴虚火旺”,调理上要采用“养阴清热”。
经久不愈的口腔黏膜溃烂:残存破损的牙齿,制作不合的假牙,锐利边缘不断刺激,刮破了黏膜产生溃疡。如不去除刺激因素,溃疡不但不会痊愈,只会日益加重,形成口腔内的经久不愈的溃疡,由于经常受到刺激,极易癌变。这类溃疡如被忽视或用自己的“经验”当作“口腔上火”来治疗,就必然延误病情。
小贴士:食疗帮你预防口腔上火
(1)三花饮(白菊花、金银花、白扁豆):清热祛湿,适用于食荔枝过多上火,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的人。
(2)萝卜鲜藕汁(红萝卜、鲜莲藕):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治疗心火上炎之口疮。
(3)玄参莲枣饮(玄参、莲子、蜜枣):养阴降火,适用于心火过旺,口腔溃疡,口干舌红,渴欲饮冷水,经常失眠。
(4)玉米饮(红萝卜、鲜茅根、玉米连须、白扁豆、云苓):清热祛湿,适用于上火,夹湿,口干口渴,口腔溃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