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是怎样引起的
神经衰弱是怎样引起的
(1)诱发因素
主要是指导致神经衰弱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尽管精神医学的学派很多,但对精神应激与神经衰弱关系的看法,却有共识。普遍认为,各种引起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的社会心理因素,都会成为本病的促发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工业化、人口城市化、居住稠密、交通拥挤、竞争激烈、失业、下岗、个人收入的悬殊,社会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等都会使人们的精神紧张。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事件,若发生过多,变迁甚大,也会让人牵肠挂肚,如股民对股票的涨跌,若过于投入,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最终引起神经衰弱。长期的精神或心理创伤,如家庭纠纷,婚姻不幸,失恋,邻里关系紧张等,也会使人们精神过于紧张,心理负荷过重而出现神经衰弱。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神经衰弱的患者发病前一年内经历的生活事件的频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力活动时间过长,学习负担过重,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重大考试受挫时,常常会造成神经负担过重,成为学生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现代研究表明,精神刺激可造成内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惊恐的刺激可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出现心率加快,面红汗出,血压升高等。这些内环境的变化有可能造成大脑功能紊乱,所以脑电活动也有异常。
(2)易感素体因素
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条件。神经衰弱发病也是如此,为什么在同样的生活、工作环境下,有的人患神经衰弱,而多数人都不会。这里就有一个易感素体因素,包括遗传和人格类型、年龄、性别等因素。神经衰弱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一般认为,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者,多表现为多愁善感;焦虑不安、保守、安静等特点,易患神经衰弱。他们往往是什么特殊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几乎没有很高兴的时候。信仰养生之道,爱吃补品,对改变生活习惯很敏感,过分注意自身的感觉,喜欢看医书,容易受医书影响而感到不适。巴甫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类个体往往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紧张等。
(3)维持因素
指患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个体病后附加的反馈信息,使疾病形成恶性循环,迁延不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纳粹集中营被长期拘役的幸存者们,几乎百分之百地患有焦虑、抑郁、紧张、失眠等神经症症状。如一个人搬迁到一个语言不通,习惯不一样的地方,也可使他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有些还会产生神经衰弱。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发展,也使神经衰弱的患病增加,如台湾1946-1948年神经症患病率为1.2‰15年之后上升到7.8‰。其中包括神经衰弱患者也在增加。
神经衰弱是怎么引起的
一、精神因素是诱发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凡能引起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并伴有不良情绪的情况都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如亲人死亡、家庭不眭、事业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节律颠倒及长期心理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均可能诱发本症。
二、性格特征:敏感、多疑、胆怯、主观、自制力差。性格特征明显者可因一般性精神刺激而发病;性格特征不显者则须较强烈或较持久的精神刺激之后才发病。
三、躯体因素:各种躯体疾病或能削弱躯体功能和的各种因素,均能助长本症的发生。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性格特征或躯体因素基础上,精神因素使可枢神经系统功能长期过度紧张,导致内抑制功能活动削弱和兴奋相对亢进,从而出现即易兴奋,也易疲劳状态,也削弱了对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而出现各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神经衰弱是啥症状
1脑力不足、精神倦怠
由于内抑制过程减弱,当受到内外刺激时,神经衰弱病人的神经细胞易兴奋,能量消耗过多,长期如此,病人就表现为一系列衰弱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减退。
2对内外刺激的敏感
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一般的活动如读书看报、收看电视等活动,往往可作为一种娱乐放松活动,但此时本病患者非但不能放松神经,消除疲劳,反而精神特别兴奋,不由自主地会浮想联翩,往事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眼睛在看电视,自己脑子常也在“放电影”。尤其是睡觉以前本应该静心入睡,而病人不由自主地回忆、联想往事,神经兴奋无法入睡,深为苦恼。此外还有的病人,对周围的声音、光线特敏感,对其强弱的变化“斤斤计较”,引以苦恼。
3情绪波动、易烦易怒、缺乏忍耐性
内外环境中的刺激无疑是引起和影响人的情绪活动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人的反应却不一样?这是由于人是自然界中的最高级动物,对精神生活有自觉性,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当然这种制约作用因人而异,主要是由神经的内抑制所决定的。神经衰弱的病人,由于内抑制减弱,遇事刺激易兴奋,从而缺乏正常人的耐心和必要的等待。往往表现为:易烦多忧,易喜善怒。
4紧张性疼痛
通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还表现为腰背、四肢肌肉痛。这种疼痛的程度与劳累无明显关系,即使休息也无法缓解。疼痛的表现也往往很复杂,可以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或间歇性疼痛,有的病人还表现为钝痛或刺痛。总的来说,神经衰弱病人紧张性疼痛表现繁多,但与情绪紧张密切相关。
5失眠、多梦
睡眠是人脑最好的休息方式之一。一般来说,人生中有l/3左右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时,大脑皮质的皮质下部处于广泛地抑制状态,由脑干中特定的中枢进行调节,使大脑进行内部的重组、整顿和恢复。
6心理生理障碍
有些神经衰弱的病人,求治的主诉病人最痛苦,最主要的症状可能不是上述的五种,而是一组心理障碍的症状,如头昏、眼花、心慌、胸闷、气短、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很容易把本病的基本症状掩盖起来。
神经衰弱会不会遗传
大家都知道,神经衰弱是一种很普通的心理疾病,虽然这种病不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所以,大家应该加强预防。很多人都在问,神经衰弱会不会遗传?下面就来听一下专家的解释。
专家指出,一般认为,神经衰弱是不会遗传的,患有神经衰弱的父母们,没有必要担心会把神经衰弱遗传给下一代。
1、诱发因素,主要是指导致神经衰弱的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如社会大环境的变迁、日常生活压力、心理创伤等。
2、维持因素,指患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个体病后附加的反馈信息,使疾病形成恶性循环,迁延不愈。
3、易感素体因素,包括遗传和人格类型、年龄、性别等因素
大家知道,个人的性格特点是有遗传性的,父母可能把自己的性格遗传给后代,那么,是否可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神经衰弱是会带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呢?
但是,专家提醒,个人的性格会随着出生后的教育、工作学习环境而改变,所以说,即使患神经衰弱的父母把自己的不良性格遗传给下一代,子女也不一定就会患神经衰弱。
人们都不希望把那些不好的事务遗传给下一代,对那些患上了神经衰弱的朋友来说,大家都不需要孩子遗传自己的神经衰弱症状,其实神经衰弱遗传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不过还是建议大家,患上了神经衰弱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给大家带来更大的伤害。
看来,神经衰弱是不会出现遗传的,但是由于个人的性格与神经衰弱的发病有一定程度的关系,所以,建议那些比较内向的朋友在平时要多结交一些性格外向的朋友,这样会让自己变的不再内向。
如何防止神经衰弱症状复发
专家表示,一般神经衰弱是没有后遗症的。只要治疗方法得当,神经衰弱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并且治愈之后不会存在后遗症。很多患者神经衰弱治愈之后,总是担心神经衰弱后遗症的问题,结果导致精神紧张、情绪烦躁,导致神经衰弱复发。
因此,神经衰弱患者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治疗,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并且,不要总是盲目担心神经衰弱后遗症的问题,以免病情反复。如果内心疑虑难消,总认为神经衰弱会有后遗症,不妨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请求医生的帮助。
专家提醒,关于神经衰弱后遗症的问题,很多人可能存在错误的看法。比如有些患者治愈后可能存在短期内记忆力减退或者病情反复等现象,可能是由于治疗方法不当所引起,但是却被错误地认为是神经衰弱后遗症,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上面文章着重为大家讲述了预防神经衰弱复发的方法,如果您想神经衰弱症状在以后生活中少出现的话,就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做,这其实也是为了您自己好。只要您长期按照上面的预防方法去做,神经衰弱复发的几率会越来越少,大家无需过于担忧。
如何防止神经衰弱症状复发
很多患者担心神经衰弱后遗症的问题,认为神经衰弱会引起记忆力下降、脑子变笨,甚至变成痴呆。那么,神经衰弱有没有后遗症,神经衰弱后遗症是什么呢?
专家表示,一般神经衰弱是没有后遗症的。只要治疗方法得当,神经衰弱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并且治愈之后不会存在后遗症。很多患者神经衰弱治愈之后,总是担心神经衰弱后遗症的问题,结果导致精神紧张、情绪烦躁,导致神经衰弱复发。
因此,神经衰弱患者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治疗,如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并且,不要总是盲目担心神经衰弱后遗症的问题,以免病情反复。如果内心疑虑难消,总认为神经衰弱会有后遗症,不妨咨询专业的心理医生,请求医生的帮助。
专家提醒,关于神经衰弱后遗症的问题,很多人可能存在错误的看法。比如有些患者治愈后可能存在短期内记忆力减退或者病情反复等现象,可能是由于治疗方法不当所引起,但是却被错误地认为是神经衰弱后遗症,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最后,专家强调,只要治疗方法得当,一般是不会有神经衰弱后遗症的,因此不必过分担心。
神经衰弱是有什么引起的
神经衰弱”直译为“神经的虚弱”。神经衰弱名称是美国的格·姆·比尔德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神经衰弱是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不同的一种功能性疾病,患者大都具有神经质素质。
目前认为神经衰弱是指由于某些长期存在的精神因素引起脑功能活动过度紧张,从而产生了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不少患者病前具有某种易感素质或不良个性。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凡是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则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是灵活性的过度紧张。
人们若遇某些意外不幸事故,或受到不正确的指责、诽谤,突然遇到某种难以解决的问题,以及面临着某些未曾预期的紧急情况等强大的刺激,无疑都会引起情绪上的苦闷、忧虑和不能承担的精神负担,这些思想上的长期紧张和矛盾等,都可促使高级神经活动的过度紧张导致神经衰弱。
临床上常常不是在严重的精神创伤遭遇后立即发病,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环境条件已好转,创伤早已成为过去的情况下才发病。这是由于在严重精神创伤的情况下,神经系统动员了一切内部力量来应付这个刺激,控制住这种反应,当“危险的”、“可怕的”情况过去之后,神经反应反而脱离大脑皮层的正常控制而出现神经衰弱。
在正常人群中,遭受意外事故的打击的人有很多,但人们并没有普遍的发生神经衰弱,因此,精神因素并不是引起神经衰弱的唯一因素,因为这些因素能否引起强烈而持久的情感体验,进而导致发病,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素质,包括遗传因素、后天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生理特征、以及受世界观支配的认识事物的态度等有关。
临床上所见到的多数神经衰弱者的个性都具有下面某些特点:或偏于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或偏于主观、任性、急躁、好强、自制力差。一个具有明显易感素质的人,尽管是来自外界一般的别人也可遇到的精神因素刺激,也可诱发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怎么引起的
神经衰弱的发病机理:
一、精神因素是诱发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凡能引起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并伴有不良情绪的情况都可能是神经衰弱的致病因素。如亲人死亡、家庭不眭、事业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生活节律颠倒及长期心理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均可能诱发本症。
二、性格特征:敏感、多疑、胆怯、主观、自制力差。性格特征明显者可因一般性精神刺激而发病;性格特征不显者则须较强烈或较持久的精神刺激之后才发病。
三、躯体因素:各种躯体疾病或能削弱躯体功能和的各种因素,均能助长本症的发生。发病机理尚未阐明,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性格特征或躯体因素基础上,精神因素使可枢神经系统功能长期过度紧张,导致内抑制功能活动削弱和兴奋相对亢进,从而出现即易兴奋,也易疲劳状态,也削弱了对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的控制与调节作用,而出现各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从Beard开始,神经衰弱就被看做是可由素质、躯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整体性疾病。
神经衰弱的病因和致病因素:
1.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类个体往往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紧张。
2.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长期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负性情感体验,生活无规律,过分疲劳得不到充分休息等都可以成本病起因。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对神经衰弱的病因曾进行过大量调查研究,认为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李从培等(1959)和刘协和等(1960)对不同职业人群中神经衰弱的调查资料说明,脑力劳动者患病率最高。半数以上患者反映工作或学习,主要是脑力活动,过度紧张。不仅脑力活动时间过长,工作任务过重;学习或工作困难。尤以要求特别严格,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的脑力工作,更容易引起过度紧张和疲劳。
3.感染、中毒、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颅脑创伤和躯体疾病等也可成为本病发生的诱因。
4.长期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是本病另一种较多见的原因。学习和工作不适应,家庭纠纷,婚姻、恋爱问题处理不当,以及人际关系紧张,大都在患者思想上引起矛盾和内心冲突,成为长期痛苦的根源。又如亲人突然死亡,家庭重大不幸,生活受到挫折等,也会引起悲伤、痛苦等负性情感体验,导致神经衰弱的产生。
5.生活忙乱无序,作息规律和睡眠习惯的破坏,以及缺乏充分的休息,使紧张和疲劳得不到恢复,也为神经衰弱的易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