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骨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骨膜炎,根据辨证施治原则进行处理热毒盛者应清热解毒,证实虚寒者宜补虚散寒,阴虚内热者宜滋热清热,气血双亏者宜补气养血。
中药处方(一)
【辨证】实热痹阻。
【治法】清热解毒,社湿宣痹。
【方名】退热通络汤1号。
【组成】双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龙胆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蝉蜕15克,炙水蛭15克,乌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中药处方(二)
【辨证】寒湿风邪阻于筋骨。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名】加减风灵汤。
【组成】海风藤15克,威灵仙9克,吊子风12克,苡仁15克,防风12克,豹皮樟9克,布渣叶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药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三)
【辨证】风寒湿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失畅。
【治法】活血祛风,散寒除湿。
【方名】三痹汤。
【组成】防风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当归12克,制川草乌各4.5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药处方(四)
【辨证】寒湿之邪侵袭,流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治法】祛风行湿,清化郁热。
【方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
【组成】桂枝9克,麻黄9克,防风9克,附片9克,白术15克,苍术15克,甘草15克,生姜15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石膏30克,黄柏30克,薏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滑膜炎
中医辩证治疗慢性滑膜炎:
1、肝肾亏虚型慢性滑膜炎
处方:龟版、丹参各15克,当归、黄柏、知母各 10克,鹿角胶12克,土鳖虫6克,枸杞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各8克。
功效主治: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用于治疗膝关节性滑膜炎,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型。症见患者腰背酸痛伴膝痛无力,易打“软腿”,股四头肌明显萎缩,舌红,少苔,脉细,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X 线片示关节间隙改变,多有骨刺形成。
2、脾虚湿滞型慢性滑膜炎
处方:威灵仙、鸡血藤、薏苡仁、炒白术、汉防已各10克,木瓜、炒苍术、牛膝、五加皮各6克,茯苓皮、生姜皮各5克,生甘草4克。
功效主治:健脾利水,去湿通痹。中医中药秘方网推荐用于治疗膝关节性滑膜炎,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滞型,肥胖者尤以女性多见,多有长期劳损史。滑膜炎症见患膝反复肿胀,酸楚乏力胀痛,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浮髌试验卜), X线片无或有骨质疏松改变,21nx.com无明显骨质增生。
3、抗生素治疗慢性滑膜炎
抗生素在慢性滑膜炎杀菌消炎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由于我国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不严格导致现在抗生素泛滥,而过多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便是人体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换句话说,抗生素使用过多,以后就是一个小感冒就可能要命。
4、抽液疗法治疗慢性滑膜炎
慢性滑膜炎关节积水主要是微循环受阻不通的缘故,治疗慢性滑膜炎原则是调节疏通微循环,只要微循环畅通了就可康复,抽水不属治疗,只是暂时消除积水,微循环的问题并未解决,抽水后还会产生,过多的抽注射会刺激滑膜下结缔组织组纤维增生,以及滑膜组织老化等,使滑膜组织再生与修复能力显著降低,再治疗滑膜炎就比较麻烦.所以当关节出现积水不要轻易去抽水或注射药物(会更加刺激本已受伤的滑囊),更不能随意的去手术切除滑囊。
鸡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鸡眼的方法有很多,如敷贴、熏灼、火针。
1、中药贴敷
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在鸡眼上,外盖胶布固定,一般3日换药1次,至脱落为止。
2、熏灼法
睡前将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点着,靠近鸡眼处熏灼,有灼痛感时可稍远离。表面硬化的,可用火头点触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的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用数日,鸡眼能自行脱落。
3、火针法
常规消毒皮肤,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3ml,行鸡眼处局部浸润麻醉,麻药起作用后,左手持镊子夹一燃烧酒精棉球,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待针头在酒精火焰上烧红后,速刺鸡眼中心,深达基底部,以见出血点为准;鸡眼较小者,一针即可,大者周围加刺3针;然后针眼处放酒精棉球,胶布固定,2周后患者无变化,重复上述操作1次。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筋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西医治疗筋膜炎,遵循其一贯以来分而治之的理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视了人的整体性。中医认为筋膜炎,在外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发病。
1.筋膜膏是治疗筋膜炎的最好治疗方法。中医内调外治之法,一方面能修复受损筋膜、清除淤血、解除肌肉痉挛,一方面滋补肾阴、调养机理、行气活血,攻补结合,故在治疗筋膜炎上有标本兼治的功效。中医有云:“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2.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筋膜炎可以外贴膏药,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而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筋膜炎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从而达到彻底治愈该病的目的。
婴幼儿阴道炎中医辨证治疗
婴幼儿阴道炎属于中医学“阴痒”、“阴蚀”、“阴肿”的范畴。发病与脏腑稚嫩,感染湿热、虫邪有关。总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①湿热蕴结证。主要表现为阴部瘙痒、灼痛,烦躁哭闹,夜眠不安,阴部分泌物黏稠色黄,有臭味,尿频急,尿痛,舌红,苔薄黄而腻。治疗以清热利湿之法,选用五味消毒方加减。药如:蒲公英、野菊花、车前子(包煎)、黄柏各5克,紫花地丁、苍术各9克,甘草梢3克,水煎,加水200毫升,煮取60毫升,分2-3次,口服。配合外用熏洗方:蛇床子、土槿皮各9克,黄柏6克,吴萸3克。上药以纱布包裹,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15分钟,取出药包,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药包可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②感染虫邪证。表现为阴痒难忍,阴部灼热、红肿,阴道排液稀薄臭秽,或有白色片状物,伴有排尿不畅,尿黄、频数。治法为杀虫止痒佐以清热利湿。可采用苦楝根皮9克,川椒3克,胡黄连、榧子、百部各6克,水煎服。外用方: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各9克,黄柏6 克,川椒、明矾各3克。上药以纱布包裹,冷水浸泡15分钟,煎煮15分钟,取出药包,候药液温度合适后坐浴约10分钟。药包可用2次。每日早、晚各1次。7日为1个疗程。
中医外治法:苦参、黄柏、云苓、生百部、白鲜皮、蛇床子、夏枯草各9克。加减:外阴臭味重者加苍术9克、蒲公英5克,伴血性分泌物者加鲜茅根30克、小蓟10克,尿频、尿急、尿痛者加车前草10克、泽泻10克。以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为主。上药用1000毫升水浸泡30分钟,煮开后微火煎15分钟,滤出药液置于干净的浴盆内,药液热时先熏,待温度适宜时让患儿坐浴(双腿分开,身体略向前倾,使药液接触外阴部) ,每次坐浴20~30分钟,每日2次。有小阴唇粘连者,先局部消毒分离,然后中药坐浴,7日为1个疗程。
弱视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弱视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失养导致精气不能上承濡养于目,阴阳失调,目失所养,神光发越无能,视力低下。治疗采用辨证论治等综合疗法。
1、脾胃虚弱
视物不清或举睑无力,面色微黄无华,肌肉消瘦,食欲不振,身倦乏力,便糖,舌淡嫩苔薄白,脉缓弱。治以补气健脾和胃,方选参苓白术汤:党参、山药、白术、炙甘草、薏苡仁、砂仁、扁豆、焦三仙等。
2、气虚血瘀
视物不明,面色微白,身倦乏力,自汗,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治以补气活血通络,方选补阳还五汤:当归、川芎、白芍、党参、黄芪、地龙、红花、桃仁等。
弱视治疗时间长,患者应配合医生治疗。小儿肺脾肾多不足,心肝多有余,故保护肺脾肾将有积极作用;饮食应合理起居应有常。
散光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眼与全身脏腑、经络联系密切,针灸通过激发机体反应机能而起作用。针刺与耳穴治疗作用,可使痉挛疲劳的睫状肌、眼外肌放松恢复,增强其调节能力和眼球壁弹性从而缓解散光。
治疗时选择球后、承泣、攒竹、四白、风池、翳明、睛明、合谷等穴位,每天针刺1次,留针30分子,每次4~5穴,交替使用。
疗程中配合耳穴疗法,选眼、目1、目2、肝、肾、神门耳穴点,每次选其中3~4穴,找到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令患者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耳穴3~4次,每次每穴50~100下。
针刺与耳穴治疗无毒副作用,能显著缓解肌群痉挛,能有效调整紊乱的神经体液调节,能改善眼组织的营养代谢,从而提高了视觉细胞的敏感性;提高了视神经传导功能和大脑视中枢视觉分辨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视力。
中医辨证治疗角膜炎的方法
一:银翘解毒汤治角膜炎:
[处方组成]银花,连翘,粉丹皮,板蓝根,栀子,蝉衣,荆芥,大青叶,桔梗,木通等。
[用法用量]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煎30分钟左右,取药液200毫升,加水再煎取药液150毫升,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备用。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治角膜炎属于风热湿毒型。
二:银翘荆防汤治角膜炎:
[处方组成]银花、板蓝根、蒲公英,连翘、荆芥、防风、柴胡、黄芩、桔梗,薄荷等。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用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浅表型,证见黑睛生翳如点状、黑芒状或连缀成片,视物模糊,白睛赤脉,畏光流泪,涩痛难睁,舌苔薄黄,脉浮数。
三:羌活防风汤治角膜炎:
[处方组成]羌活,防风、桔梗、荆芥、白芷、柴胡、前胡;黄芩、板兰根、菊花等。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主治浅层点状角膜炎。
脑膜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补肾阴的功效,而结核性脑膜炎的表现符合肾阴虚的表现,如全身乏力、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菌感染症状,及其后续出现的高热、头痛、喷射状呕吐等表现,与六味地黄丸的主旨症状符合。
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或调解特异性免疫;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提高大脑的血氧和能量供应;改善内分泌功能;增强记忆力等功效。所以,六味地黄丸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可起到改善微循环、增强记忆力等作用。
同时,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脑膜炎,对于同时应用激素后可以的内分泌功能抑制也可起到改善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具有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提高正常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功能产生耐缺氧的能力,从而缓解结核性脑膜炎脑水肿导致的脑缺氧等具有辅助疗效。
崩漏的中医辨证治疗
⑴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⑵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 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