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夏绿3号丝瓜特性和产量表现

夏绿3号丝瓜特性和产量表现

夏绿3号丝瓜特征特性:

杂交一代品种。中早熟,从播种至初收春植62天,秋植39天,与绿胜1号相当。植株生势较强,分枝力中等,叶片深绿色。瓜长棍棒形,瓜长57厘米左右,瓜条直,头尾匀称,皮色深绿,无花点,棱沟浅,商品性状好,单瓜重约433克。商品率93.5%。肉质脆,味甜。高抗疫病、抗枯萎病,田间表现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热性和耐涝性强。

夏绿3号丝瓜产量表现:

2004年秋季参加省丝瓜品种区试,平均亩产1522.22公斤,比对照种绿胜1号增产6.20%,增产显著;前期产量542.92公斤,增产5.75%,增产不显著。2005年春季复试,平均亩产1648.56公斤,减产7.95%,减产不显著;前期产量353.68公斤,减产14.67%,减产显著。

夏绿3号丝瓜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4~8月份,最适7月份,每亩植1200~1700株为宜。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

夏绿3号丝瓜为杂交一代品种。中早熟,丰产性较好,商品率高,高抗疫病、抗枯萎病,田间表现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热性和耐涝性强。

双丰1号肉丝瓜特征特性

杂交一代品种。中熟,从播种至初收春植为69天,秋植44天。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叶片绿色。瓜短圆筒形,绿白色,肉质绵、微甜,商品率95.03%。高抗疫病和枯萎病,田间表现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轻感疫病。耐寒性、耐热性和耐涝性强。

双丰1号肉丝瓜产量表现:

2004年秋季参加省丝瓜品种区试,平均亩产1857.22公斤,比对照种绿胜1号增产29.57%,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303.54公斤,减产40.87%,减产极显著。2005年春季复试,平均亩产2189.88公斤,增产22.27%,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448.09公斤,增产8.11%,增产不显著。

丝瓜的种类

(1)棒锤丝瓜:各地均有栽培。植株蔓性,生长势强。叶片为掌状裂叶,正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瓜条棍棒形,基部圆,先端渐细,长40厘米左右,粗3~4厘米,瓜皮绿色,表面有10条浅绿色线状突起。瓜肉较厚、白绿色,肉质细嫩,品质中等。单瓜重250克左右。该品种结瓜多,产量较高。

(2)线丝瓜:该品种从南方引至北方多年。植株生长势强,蔓性。叶片掌状裂叶。瓜细长形,呈棍棒状,中下部渐粗,瓜长75~95厘米;横径平均3厘米左右。单瓜重250克左右。瓜皮绿色,有皱褶和纵条纹。瓜肉绿白色,细嫩,纤维少,品质较好。线丝瓜较晚熟,耐热,抗病虫害能力强。瓜条生长快。

(3)棱角丝瓜:植株生长旺盛。茎蔓性,第一雌花节位在6~7节,侧蔓结瓜早。叶片浓绿,为掌状五角形,叶面平滑无茸毛。瓜为长棒状,基部细,先端较粗,瓜皮绿色,皮质较硬,有纵角棱8~10条。瓜肉白色,肉质柔嫩多汁,有清香味,品质好。棱角丝瓜耐热、耐湿性强,耐寒性差,适宜夏、秋季栽培。

丝瓜有哪些品种

(1)棒锤丝瓜

各地均有栽培。植株蔓性,生长势强。叶片为掌状裂叶,正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瓜条棍棒形,基部圆,先端渐细,长40厘米左右,粗3~4厘米,瓜皮绿色,表面有10条浅绿色线状突起。瓜肉较厚、白绿色,肉质细嫩,品质中等。单瓜重250克左右。该品种结瓜多,产量较高。

(2)线丝瓜

该品种从南方引至北方多年。植株生长势强,蔓性。叶片掌状裂叶。瓜细长形,呈棍棒状,中下部渐粗,瓜长75~95厘米;横径平均3厘米左右。单瓜重250克左右。瓜皮绿色,有皱褶和纵条纹。瓜肉绿白色,细嫩,纤维少,品质较好。线丝瓜较晚熟,耐热,抗病虫害能力强。瓜条生长快。

(3)棱角丝瓜

植株生长旺盛。茎蔓性,第一雌花节位在6~7节,侧蔓结瓜早。叶片浓绿,为掌状五角形,叶面平滑无茸毛。瓜为长棒状,基部细,先端较粗,瓜皮绿色,皮质较硬,有纵角棱8~10条。瓜肉白色,肉质柔嫩多汁,有清香味,品质好。棱角丝瓜耐热、耐湿性强,耐寒性差,适宜夏、秋季栽培。

双丰1号肉丝瓜

2004年秋季参加省丝瓜品种区试,平均亩产1857.22公斤,比对照种绿胜1号增产29.57%,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303.54公斤,减产40.87%,减产极显著。2005年春季复试,平均亩产2189.88公斤,增产22.27%,增产极显著;前期产量448.09公斤,增产8.11%,增产不显著。[1] 

(1)潮汕地区春播1~3月,采用育苗移植,秋播7~8月,直播,亩植500株。

(2)初花后开始追肥,结果期施重肥。[1] 

经省品审会审定:双丰1号肉丝瓜为杂交一代品种。中熟,丰产性好,商品率95.03%。高抗疫病和枯萎病。田间表现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耐寒性、耐热性和耐涝性强。适宜我省粤东地区春、秋季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丝瓜有哪些品种

丝瓜

丝瓜是庭院或边角菜地栽培的蔬菜,对肥水条件要求不甚严格,且病害少,其收获期正值8~9月份蔬菜淡季,所以深受欢迎。目前栽培的丝瓜有普通丝瓜和棱丝瓜两个栽培种。现介绍几个主要代表品种:

(1)棒锤丝瓜

各地均有栽培。植株蔓性,生长势强。叶片为掌状裂叶,正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瓜条棍棒形,基部圆,先端渐细,长40厘米左右,粗3~4厘米,瓜皮绿色,表面有10条浅绿色线状突起。瓜肉较厚、白绿色,肉质细嫩,品质中等。单瓜重250克左右。该品种结瓜多,产量较高。

(2)线丝瓜

该品种从南方引至北方多年。植株生长势强,蔓性。叶片掌状裂叶。瓜细长形,呈棍棒状,中下部渐粗,瓜长75~95厘米;横径平均3厘米左右。单瓜重250克左右。瓜皮绿色,有皱褶和纵条纹。瓜肉绿白色,细嫩,纤维少,品质较好。线丝瓜较晚熟,耐热,抗病虫害能力强。瓜条生长快。

(3)棱角丝瓜

植株生长旺盛。茎蔓性,第一雌花节位在6~7节,侧蔓结瓜早。叶片浓绿,为掌状五角形,叶面平滑无茸毛。瓜为长棒状,基部细,先端较粗,瓜皮绿色,皮质较硬,有纵角棱8~10条。瓜肉白色,肉质柔嫩多汁,有清香味,品质好。棱角丝瓜耐热、耐湿性强,耐寒性差,适宜夏、秋季栽培。

苦瓜的类型

苦瓜的类型

苦瓜的类型,按瓜皮颜色分为青(绿)皮苦瓜和白皮苦瓜两种类型;按果实形状来分,有短圆锥形、长圆锥形和长圆筒形3 种类型;按果实大小分,有大型苦瓜和小型苦瓜两种类型。

目前,露地栽培的苦瓜品种大多属于大型苦瓜类型。而庭院栽培和观赏栽培多为小型苦瓜类型。大型苦瓜的主要特点:果实呈圆筒形,两头稍尖,一般长16~49 厘米,横径5~8 厘米。果实内含有的种子数较少,主要集中分布在果实中下部位。果实成熟时,极易开裂,开裂后种子掉到外边。果实表面的瘤状突起细密美观,果实的颜色随着果实发育成熟的不同时期而变化,一般幼果期为深绿色,至商品成熟期变为绿色,浅绿色或白色,到了生理成熟期均为红黄色。小型苦瓜的特点:果实呈短纺锤形或圆锤形,一般长6~12 厘米,横径5 厘米左右,果皮颜色有绿白色和白色两种。生理成熟期均为金黄色。果肉较薄,果实内含有的种子数较多,苦味浓,产量不高。

苦瓜主要栽培品种

苦瓜在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海南、四川、湖南等省、自治区栽培较为普遍,品种资源丰富。近几年,北方栽培也越来越多,通过相互引种、驯化和育种,形成了各地的地方品种。

1、热研1 号油绿苦瓜

中国热带农科院品资所2005年新育成的品种,热研1 号油绿苦瓜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较强,果实长圆锥形,纵径24~27厘米,横径7.0~7.5厘米,肉厚1.2厘米,肉质甘脆,味微苦。单果重400~50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瓜形美观,肩部平整,收尾钝圆,品质优良,第一雌花节位10~16节,产量3000~4000公斤/亩,耐寒性较强,高抗白粉病,中抗枯萎病。

2、热研2号油绿苦瓜

中国热带农科院品资所2005年新育成的品种,热研2号油绿苦瓜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较强,果实长圆锥形,长26~32厘米,横径6.0~6.5厘米,肉厚1.1厘米,肉质甘脆,味微苦。单果质量450~50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瓜形美观,品质优良,第一雌花节位10~15节,产量3000~4000公斤/亩,较抗白粉病,中抗疫病。

3、长白苦瓜

又名株洲1 号苦瓜,由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湖南省各地均有栽培。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叶掌状5 裂。第一雌花着生于第17节左右,此后连续2~3 节或每隔3~4 节出现1 朵雌花。瓜长筒形,长70~80 厘米,横径5.4~6.5 厘米;外皮绿白色,密布瘤状突起,单瓜重0.6~1.1 公斤;肉厚0.8~1 厘米,肉质脆嫩,味微苦,品质好。中熟。耐热、耐肥,抗病性强。适于春夏露地栽培。每亩产3000~3500公斤。

4、特选株洲长白苦瓜

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育成。中熟丰产型。植株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第1朵雌花着生在10~12节,以后每隔3~4 叶节着生1 朵雌花。瓜长条形,草白色,长约60厘米,横径6 厘米,单瓜重0.6~0.8 公斤,肉质脆嫩,清凉略苦。耐热、喜肥、耐湿。每亩产3800~4000公斤。

5、大白苦瓜

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南方各地均有栽,北方也有引种。植株攀缘生长,生长势强。瓜长筒形,长60~65 厘米,横径5 厘米左右。外皮白色,有不规则细密的瘤状突起,肉厚。种子少,品质优良。单瓜重500~600克。中熟。耐热、耐湿、抗病。适宜春、夏栽培。

6、蓝山大白苦瓜、

湖南省蓝山市育成的地方优良品种。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叶深绿色,掌状5裂。主蔓第10~12节着生第一朵雌花。瓜长圆筒形,长50~70厘米,最长可达90厘米,横径7~8厘米。外皮乳白色,表而有大而密的瘤状突起,具光泽。果肉较厚,白色,脆嫩,味略苦。单瓜重0.75~1.75公斤,最大可达2.5 公斤以上。中熟。耐热,抗病力很强。适应性广,产量高。

7、特选蓝山大白苦瓜

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于1993 年育成的新品种。中熟、丰产型。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长可达5 米,雌花多,可连续结瓜,主蔓第一朵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十至第十二节。瓜粗长条形,浅绿白色,长50~60厘米,横径7~8厘米,单瓜重0.7~1. 5 公斤。肉质脆嫩,清凉略苦。耐热,喜湿,喜湿,中抗枯萎病,抗高温多雨天气。一般栽培每亩产4000公斤。

8、江门大顶

广东省江门市农家品种,以顶大肉厚、苦中带甘而闻名。植株蔓生,生长势和分枝力强,叶掌状5~7 深裂。主蔓第8~14节着生第一朵雌花,此后每隔3~5 节着生一雌花。瓜短圆锥形,长约20 厘米,肩宽11 厘米左右,外皮青绿色,瘤状突起较大,肉厚1.3厘米左右,苦味淡,品质优。单瓜重300~600克。耐热,耐肥,适应性强,但不耐涝。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每亩产1500~2000公斤,一般以春季栽培产量高。

9、滑身苦瓜

广州市地方品种。茎蔓生,分枝能力强。叶近圆形,掌状5~7裂。主蔓第6~12节着生第一朵雌花,此后每隔3~6叶节着生一雌花。瓜长圆锥形,长约24厘米,肩宽7厘米左右,果面有整齐的纵沟条纹和相间的瘤状突起;外皮青绿色,有光泽;肉厚1.2厘米左右,苦味淡,品质好,单瓜重250~300克。较耐热,适应性强。果实较硬,耐运输。每亩产1000~1500公斤。

10、槟城苦瓜 由泰国引进的品种。植株长势强。主蔓第9~23节左右开始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6节着生一个雌花。果实长圆锥形,长20厘米,肩宽8厘米,单瓜重400~500克,瓜表面有整齐的纵沟、条纹和相间的瘤状突起,皮色青绿有光泽。瓜肉细密、微苦。该种耐热、耐病,清香微苦,脆嫩,炒煮后有海参味,风味独特。

11、翠绿1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苦瓜杂交一代种。果实中圆锥形,长16~18厘米,肩宽8~10厘米,肉厚1.2厘米,单果重0.4公斤。瘤条粗直,瓜色翠绿有光泽。果实外形美观,商品性好。该种早熟,较抗寒,耐阴,耐白粉病和霜霉病。产量较高,一般每公顷产30000公斤。

12、兴蔬春玉苦瓜 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8~10节,节成性好,瓜长28~30厘米,粗5~6厘米左右,肉厚1.1厘米,油绿色,瓜条棒形,突状瘤,商品性好,单瓜重约300克,味稍苦,适应性广。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8~10节,节成性好,瓜长28~30厘米,粗5~6厘米左右,肉厚1.1厘米,油绿色,瓜条棒形,突状瘤,商品性好,单瓜重约300克,味稍苦,适应性广。

13、兴蔬春燕苦瓜 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7~9节,节成性好,瓜长30厘米,粗4~5厘米左右,肉厚1.0厘米,绿色,瓜条棒形,突状瘤,商品性好,单瓜重约420克,味稍苦,适应性广。

14、穗新2号苦瓜 穗新2号生长势旺,分枝力强,耐热性好,能在广东各地、广西、福建等夏秋季种植,其经济性状优于目前生产品种大朗、夏雷、英引等,产品除适合本地销售外,还可在夏秋季销往港澳等地,表现为瓜皮色绿,且有光泽,瓜面瘤状突起呈粗条纹状,瓜形长圆锥形,外形美观,长15~20厘米,瓜肩宽5~7.5厘米,肉厚1厘米以上,甘苦味适中,肉质脆嫩,口感好,单瓜重300~500克,且较早熟,夏秋种植从播种至初收45~50天,第一雌花节位着生在主蔓第15~20叶节上,主侧蔓均可结果,丰产性好,夏秋种植每亩产量为1100~2000公斤。

苦瓜品种有哪些

苦瓜在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海南、四川、湖南等省、自治区栽培较为普遍,品种资源丰富。近几年,北方栽培也越来越多,通过相互引种、驯化和育种,形成了各地的地方品种。

1、热研1 号油绿苦瓜

中国热带农科院品资所2005年新育成的品种,热研1 号油绿苦瓜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较强,果实长圆锥形,纵径24~27厘米,横径7.0~7.5厘米,肉厚1.2厘米,肉质甘脆,味微苦。单果重400~50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瓜形美观,肩部平整,收尾钝圆,品质优良,第一雌花节位10~16节,产量3000~4000公斤/亩,耐寒性较强,高抗白粉病,中抗枯萎病。

2、热研2号油绿苦瓜

中国热带农科院品资所2005年新育成的品种,热研2号油绿苦瓜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较强,果实长圆锥形,长26~32厘米,横径6.0~6.5厘米,肉厚1.1厘米,肉质甘脆,味微苦。单果质量450~50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瓜形美观,品质优良,第一雌花节位10~15节,产量3000~4000公斤/亩,较抗白粉病,中抗疫病。

3、长白苦瓜

又名株洲1 号苦瓜,由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湖南省各地均有栽培。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叶掌状5 裂。第一雌花着生于第17节左右,此后连续2~3 节或每隔3~4 节出现1 朵雌花。瓜长筒形,长70~80 厘米,横径5.4~6.5 厘米;外皮绿白色,密布瘤状突起,单瓜重0.6~1.1 公斤;肉厚0.8~1 厘米,肉质脆嫩,味微苦,品质好。中熟。耐热、耐肥,抗病性强。适于春夏露地栽培。每亩产3000~3500公斤。

4、特选株洲长白苦瓜

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育成。中熟丰产型。植株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第1朵雌花着生在10~12节,以后每隔3~4 叶节着生1 朵雌花。瓜长条形,草白色,长约60厘米,横径6 厘米,单瓜重0.6~0.8 公斤,肉质脆嫩,清凉略苦。耐热、喜肥、耐湿。每亩产3800~4000公斤。

5、大白苦瓜

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育成。南方各地均有栽,北方也有引种。植株攀缘生长,生长势强。瓜长筒形,长60~65 厘米,横径5 厘米左右。外皮白色,有不规则细密的瘤状突起,肉厚。种子少,品质优良。单瓜重500~600克。中熟。耐热、耐湿、抗病。适宜春、夏栽培。

6、蓝山大白苦瓜、

湖南省蓝山市育成的地方优良品种。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叶深绿色,掌状5裂。主蔓第10~12节着生第一朵雌花。瓜长圆筒形,长50~70厘米,最长可达90厘米,横径7~8厘米。外皮乳白色,表而有大而密的瘤状突起,具光泽。果肉较厚,白色,脆嫩,味略苦。单瓜重0.75~1.75公斤,最大可达2.5 公斤以上。中熟。耐热,抗病力很强。适应性广,产量高。

7、特选蓝山大白苦瓜

由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于1993 年育成的新品种。中熟、丰产型。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强。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长可达5 米,雌花多,可连续结瓜,主蔓第一朵雌花着生于主蔓第十至第十二节。瓜粗长条形,浅绿白色,长50~60厘米,横径7~8厘米,单瓜重0.7~1. 5 公斤。肉质脆嫩,清凉略苦。耐热,喜湿,喜湿,中抗枯萎病,抗高温多雨天气。一般栽培每亩产4000公斤。

8、江门大顶

广东省江门市农家品种,以顶大肉厚、苦中带甘而闻名。植株蔓生,生长势和分枝力强,叶掌状5~7 深裂。主蔓第8~14节着生第一朵雌花,此后每隔3~5 节着生一雌花。瓜短圆锥形,长约20 厘米,肩宽11 厘米左右,外皮青绿色,瘤状突起较大,肉厚1.3厘米左右,苦味淡,品质优。单瓜重300~600克。耐热,耐肥,适应性强,但不耐涝。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每亩产1500~2000公斤,一般以春季栽培产量高。

9、滑身苦瓜

广州市地方品种。茎蔓生,分枝能力强。叶近圆形,掌状5~7裂。主蔓第6~12节着生第一朵雌花,此后每隔3~6叶节着生一雌花。瓜长圆锥形,长约24厘米,肩宽7厘米左右,果面有整齐的纵沟条纹和相间的瘤状突起;外皮青绿色,有光泽;肉厚1.2厘米左右,苦味淡,品质好,单瓜重250~300克。较耐热,适应性强。果实较硬,耐运输。每亩产1000~1500公斤。

10、槟城苦瓜 由泰国引进的品种。植株长势强。主蔓第9~23节左右开始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6节着生一个雌花。果实长圆锥形,长20厘米,肩宽8厘米,单瓜重400~500克,瓜表面有整齐的纵沟、条纹和相间的瘤状突起,皮色青绿有光泽。瓜肉细密、微苦。该种耐热、耐病,清香微苦,脆嫩,炒煮后有海参味,风味独特。

11、翠绿1号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苦瓜杂交一代种。果实中圆锥形,长16~18厘米,肩宽8~10厘米,肉厚1.2厘米,单果重0.4公斤。瘤条粗直,瓜色翠绿有光泽。果实外形美观,商品性好。该种早熟,较抗寒,耐阴,耐白粉病和霜霉病。产量较高,一般每公顷产30000公斤。

12、兴蔬春玉苦瓜 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8~10节,节成性好,瓜长28~30厘米,粗5~6厘米左右,肉厚1.1厘米,油绿色,瓜条棒形,突状瘤,商品性好,单瓜重约300克,味稍苦,适应性广。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8~10节,节成性好,瓜长28~30厘米,粗5~6厘米左右,肉厚1.1厘米,油绿色,瓜条棒形,突状瘤,商品性好,单瓜重约300克,味稍苦,适应性广。

13、兴蔬春燕苦瓜 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7~9节,节成性好,瓜长30厘米,粗4~5厘米左右,肉厚1.0厘米,绿色,瓜条棒形,突状瘤,商品性好,单瓜重约420克,味稍苦,适应性广。

14、穗新2号苦瓜 穗新2号生长势旺,分枝力强,耐热性好,能在广东各地、广西、福建等夏秋季种植,其经济性状优于目前生产品种大朗、夏雷、英引等,产品除适合本地销售外,还可在夏秋季销往港澳等地,表现为瓜皮色绿,且有光泽,瓜面瘤状突起呈粗条纹状,瓜形长圆锥形,外形美观,长15~20厘米,瓜肩宽5~7.5厘米,肉厚1厘米以上,甘苦味适中,肉质脆嫩,口感好,单瓜重300~500克,且较早熟,夏秋种植从播种至初收45~50天,第一雌花节位着生在主蔓第15~20叶节上,主侧蔓均可结果,丰产性好,夏秋种植每亩产量为1100~2000公斤。

丝瓜品种

1. 寿光丝瓜品种以长绿、中绿等品种为主,农民多自留种子,部分使用商品品种。

2. 三比1号、三比2号 常德市鼎牌种苗有限公司培育。特早熟,蔓不粗,叶不大,节节都有靓丝瓜。像黄瓜一样搭架栽培,像黄瓜一样坐瓜多,像黄瓜一样提早上市。三比2号除具有三比1号丝瓜的优点外,肉质增厚,果皮有蜡粉,硬度加强,产量增加。保护地或露地栽培都容易获得丰产。

3. 碧绿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科乐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培育。一代杂种,中早熟,耐热,耐涝,抗病性强。雌花始生于第8~9节,果实长棒状,横径3.5厘米,长40~50厘米,单瓜果200~250克,每亩3000千克以上。

4. 兴蔬新美佳 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粗圆筒形,绿色,特早熟,丰产,商品性优,耐贮藏。

5. 早冠丝瓜406 湖南省衡阳市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培育。特早熟,从定植至始收30~35天,耐热,抗枯萎病,蔓生,生长势和分枝性中等。主蔓第4~7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连续着生雌花。嫩瓜长棒形,纵径25~40厘米,横径5.1~5.6厘米,单瓜重800~1300克。外皮深绿色,披白霜,瓜蒂大,瓜留明显,肉厚味鲜,口感微甜,风味佳。每亩产量前期1400千克左右,全期产量2000千克以上,比对照增产40%以上。

6. 早皱丝瓜1号 湖南省衡阳市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培育。早熟,从定植至始收38天。主蔓第6~10节着生第一雌花。颗粒中棒形,纵径30~32厘米,横径5~6厘米,外皮深绿色,单瓜重400~500克。每亩产量3000~4000千克。果实耐运输。

7. 雅丽白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培育。早熟,主蔓结瓜,雌花始生于第2~3节,强雌性。瓜绿白色,有相间条纹,瓜条棒状,瓜长20厘米左右,刺小,刺瘤稀疏。单瓜重300~350克。品质佳,口感好,抗霜霉病、白粉病、病毒病,长势旺盛,耐低温、弱光,适合早春保护地抢早栽培,高产栽培。每亩产量可达3200千克。

8. 一品白玉 常德市鼎牌种苗有限公司培育。早丝瓜,高品质,高抗病,高产量,耐贮运。

9. 春帅 重庆市农科院培育。特早熟,第5~7节坐第一瓜,基本上每个节位都有瓜,瓜短筒形,皮皱,表面有白色绒毛,肉厚质嫩,瓜长25~30厘米,直径4.5厘米,单瓜重250克左右。亩产4500千克。

10 早皱丝瓜2号 湖南省衡阳市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培育。

11. 早佳丝瓜 湖南省衡阳市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培育。

12. 早冠丝瓜408 湖南省衡阳市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培育。

13. 咸宁市蔬菜科技中心培育的早杂1号肉丝瓜(早熟,高产,较普通品种前期增产50%,总产量增产22%)、早杂2号肉丝瓜(极早熟)、早杂3号肉丝瓜、早杂4号皱皮丝瓜、早杂5号香丝瓜。

14. 兴蔬新美佳 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湖南省蔬菜研究所培育。特早熟肉丝瓜类型,连续坐果能力强,绿色被白霜,商品性好。

丝瓜长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接丝瓜水

丝瓜中含有丰富的维他命、矿物质、植物粘液和木糖胶,因此许多精华液中都加入了丝瓜水提取物,在日本化妆品市场,这类精华液是许多女性的美容必备品。 中国市场上的丝瓜水层出不穷为什么客户会对巨型一号丝瓜水情有独钟呢?说名不客气的话那是有原因的。

了解过巨型一号发展历程的都知道巨型一号丝瓜水的老总周巍锋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是看到农民天天这么辛苦一年收获仅仅达到温饱。从萌生出调整产业结构让农民都挣上钱。在考察外地市场回来之后他毅然决然不顾家人的反对种起了他的丝瓜。他种丝瓜经历了种种艰辛,一次百年不遇的大风乱倒了他的丝瓜棚,或许别人说的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它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也就是这一年他的丝瓜圆里长出了第一颗杂交巨型一号,为什么叫巨型一号呢因为这是颗丝瓜长到3米多,看到这么长的丝瓜大家都惊叹不已也不是谁说了一句巨型丝瓜一号就这样巨型一号诞生了。

经过多年的试难证明杂交出的巨型一号丝瓜产出的丝瓜水是同类丝瓜水功效的三天四倍。

怎样制作丝瓜水?今天巨型一号小编来告诉大家丝瓜水的做法。丝瓜是增白、去皱的天然美容品,据医学家实验证明,长期食用丝瓜或用丝瓜液擦脸,可以让肌肤柔嫩、光滑,并可预防和消除痤疮和黑色素沉着。

丝瓜的各种病害

一、丝瓜蔓枯病

症状特征: 丝瓜蔓枯病是丝瓜上的常发性病害,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主要为害茎蔓,也可为害叶片和果实。茎蔓上病斑椭圆形或棱形,灰褐色,边缘褐色,有时患部溢出燥琥珀色胶质物,最终致茎蔓枯死。叶片发病,病斑较大,可达10毫米--20毫米,圆形,叶边缘呈半圆形或“∨”字形,褐色或黑褐色,微具轮纹。病斑常破裂。果实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病斑下面果肉多呈黑色干腐状。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分生抱子也可以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病菌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初侵染菌源靠雨水反溅传播,发病后田间的分生孢子借风雨及农事操作传播。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经7~8天潜育期后发病。病菌喜温、湿条件,温度20℃--25℃,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湿度大,易于发病。

防治方法:

1、使用从无病株采收的种子。一般种子可用清水搓洗,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

2、重病地应与非瓜类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

3、密度不应过大,及时整枝绑蔓,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

4、施足腐熟有机肥,适时追肥,防止植株早衰。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水,雨后及时排水。收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随之深翻。初见病株及时拔除并深埋,减少田间菌源。

5、发病初期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6%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

二、丝瓜花叶病毒病

症状:幼嫩叶片感病呈浅绿与深绿相间斑驳或褪绿色小环斑。老叶染病现黄色环斑或黄绿相间花叶,叶脉抽缩致叶片歪扭或畸形。发病严重的叶片变硬、发脆,叶缘缺刻加深,后期产生枯死斑。果实发病,病果呈螺旋状畸形,或细小扭曲,其上产生褪绿色斑。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黄瓜花叶病毒可在菜田多种寄主或杂草上越冬,在丝瓜生长期间,除蚜虫传毒外,农事操作及汁液接触也可传播蔓延。甜瓜花叶病毒除种子带毒外,其他传播途径与黄瓜花叶病毒类似。烟草环斑病毒主要靠汁液摩擦传毒。

无公害防治法:

1、选用湘丝瓜、驻丝瓜1号等抗病毒病品种。

2、培育壮苗,适期定植,一般当地晚霜过后,即应定植,保护地可适当提早。

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加强管理。

4、及时防治蚜虫。

三、丝瓜白粉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叶柄和茎。叶片正背面初生圆形或不规则白粉斑,后来连片,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初期,不易发觉,严重后防治困难,影响产量,应以预防为主。该病病原为瓜类丝壳白粉真菌。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防治技术:

1、因地制宜,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质品种的无病种子进行种植。华北地区常选用白玉霜丝瓜、夏棠一号、广州乌皮丝瓜等主栽品种。

2、选择上茬为非瓜类蔬菜的土质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块种植,忌连作。

3、播前种子处理。播前4~5天用50~55℃温水浸种15分钟,不断搅拌,待水温下降后换清水浸种24小时,然后用50%多菌灵WP(可湿性粉剂,下同),或58%雷多米尔锰锌WP500倍液浸种2~3小时,捞出冲洗干净后在30℃条件下催芽,能防治多种病害。

4、加强管理,培育壮苗,提高丝瓜抗病性。保护地栽培应适当降低棚内湿度。

5、药剂防治病害。

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20%粉锈宁乳剂2000倍液,或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2.5%特普唑粉剂1500倍液对白粉病有特效,同时兼治多种叶部病害、疫病。

丝瓜的功效和作用

丝瓜的功效和作用

1抗坏血病:

丝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每百克中就含8毫克,可用于抗坏血病及预防各种维生素C缺乏症

2健脑美容:

由于丝瓜中维生素B等含量高,有利于小儿大脑发育及中老年人大脑健康;丝瓜藤茎的汁液具有保持皮肤弹性的特殊功能,能美容去皱;

3抗病毒、抗过敏:

丝瓜提取物对乙型脑炎病毒有明显预防作用,感染病毒前注射Lo43,保护率可达60%~80%在丝瓜组织培养液中还提取到一种具抗过敏性物质泻根醇酸,其有很强的抗过敏作用。

丝瓜的搭配禁忌

丝瓜+泥鳅,易破坏人体对维生素B1的吸收:丝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如果与泥鳅一起炒制成菜,泥鳅中的维生素81分解酶会对维生素B1起到破坏作用。

丝瓜+竹笋,易破坏人体对类湖萝卜素的吸收和利用:丝瓜不宜与竹笋一起炒食.因为丝瓜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如果遇到竹笋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会破坏人体对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丝瓜的营养价值。

丝瓜+白酒,干扰人体对维生素B1的吸收:丝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与白酒中的酒精相遇会干扰人体对维生素B1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丝瓜的食疗功效。

丝瓜的选方:

1.预防小儿出痘:立冬前收下之丝瓜,煅存性,加少许朱砂,每次3至5g,用蜜调服。

2.咳嗽多痰,胸肋痛:①老丝瓜,烧灰存性,研细末,每日2至3次,每次2至3g服,②丝瓜藤水(霜降前后选粗大丝瓜藤,近根处剪断,用瓷瓶接取断端之液汁),每日2次,每次20至30毫升服。

3.蛇咬中毒:丝瓜叶捣烂绞汁外敷。

4.脓疱疮,痈疖,无名肿毒:丝瓜叶捣汁,加入少许雄黄末外敷。

5.流脓涕(副鼻窦炎):①丝瓜藤烧灰,每日2至3次,每次用酒调服5至9g,②丝瓜藤切碎,焙至半焦,研细粉,吹入鼻腔,③丝瓜藤近根处1米,(生活健康 href="/home/shenghuo/" target=_blank>生活健康)炒焦研末为丸,每丸重6g,每日3次,每次服1丸。

6.风热痄腮:丝瓜烧灰存性,研末,水调涂患处。

7.痔漏脱肛;丝瓜烧灰,陈石灰、雄黄各15g,研细末,以猪苦胆汁、蛋清、香油调敷。

8.经脉不通:干丝瓜1个研末,用白鸽血调成饼,晒干研末,每日2至3次,每次6g,空腹用酒送服。

9.乳汁不通:丝瓜连子烧存性,研末,每日2次,每次3至6g,以酒送服,盖被取汗。

10.胃痛:丝瓜络3至5g、矾矾3g,研细,分2次煎服。

11.牙痛:经霜丝瓜烧存性,研末擦之。

12.腰痛:①丝瓜子炒焦,研末,每日2次,每次3--6g,用酒送服,并用其药渣外敷②丝瓜根烧存性,研末,每日2至3次,每次3至6g,温酒送服。

13.妇女腰痛:丝瓜络30g,水煎,每日2次,加黄酒温服。

14.咽喉肿痛:嫩丝瓜取汁,加白糖少许,频频食饮。

15.外伤出血:丝瓜花,秋桑叶各等份,晒干研细末,用时加冰片少许调匀,撤伤口。

16.蛔虫:黑丝瓜子仁30至50粒,每日1次嚼服。

17.烫伤:丝瓜叶焙干研细,用时加辰粉及蜜调匀搽之。

18.偏头痛:丝瓜根90g,鸭蛋2个,水煎,吃蛋饮汤,每日1次。

19.各种疮久溃不愈:丝瓜老根适量,煎水搽之。

20.急慢性气管炎:经霜丝瓜藤150至240g,每日1付,水煎分2次服。

丝瓜的品种分类

丝瓜分为有棱的和无棱的两类。有棱的称为棱丝瓜,瓜长棒形,前端较粗,绿色,表皮硬,无茸毛,有8~10条棱,肉白色,质较脆嫩。无棱的称为普通丝瓜,俗称“水瓜”。常见品种有:蛇形丝瓜和棒丝瓜。蛇形丝瓜又称线丝瓜,瓜条细长,有的可达1米多,中下部略粗,绿色,瓜皮稍粗糙,常有细密的皱褶,品质中等。棒丝瓜又称肉丝瓜,瓜棍从短圆筒形至长棒形,下部略粗,前端渐细,长35厘米左右,横径3~5厘米,瓜皮以绿色为主。

优良品种

夏绿1号丝瓜:广州市蔬菜研究所选育而成。早熟,适宜珠江三角洲地区夏、秋季种植。

绿胜1号丝瓜:广州蔬菜研究中心育成。中早熟,春、秋植。主蔓结果为主,连续结果能力强。商品性好,瓜长57.3cm,横径4.6cm。

绿胜2号丝瓜: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春、秋植。早中熟,瓜长55.7-59.7厘米,横径4.2-4.6厘米。平均单瓜重403克。品质好。抗炭疽病,高抗疫病,抗枯萎病。

雅绿一号丝瓜: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春、夏、秋季种植。早熟,瓜长55厘米,横茎5厘米。

雅绿二号丝瓜: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早熟,春、秋植。瓜长54.5厘米,横径4.8厘米。

粤优丝瓜: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春、秋植。中早熟,生长势和分枝力强。皮色绿白有花点,瓜长约50厘米,横径约5厘米。

万宝丝瓜:华农大园艺种苗开发中心育成,早中熟,播种至初收期60天,苗势强,座果性好,商品瓜瓜条匀称,棱沟浅,瓜长60厘米,横茎5厘米。适合夏、秋种植。

雅美绿丝瓜:广州金苗种子公司生产,早熟性好,播种至初收期57天,苗势中,座果性好,产量高,耐热性好,商品瓜瓜条匀称,瓜长60厘米,横茎5厘米。

宝绿二号丝瓜:广州鸿海种苗有限公司生产,早熟性好,瓜长棒形,头尾均匀,瓜长60-75厘米,横径5厘米,肉质密,味甜。广州地区适播期12-4月,7-9月。

关于丝瓜的简介

丝瓜属于双子叶植物药葫芦科植物,以成熟果实、果络、叶、藤、根及种子入药。丝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身都可入。丝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所含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

它起源于热带亚洲,原产于印度尼西亚 (另有一说,原产印度)。大约在宋朝时传入中国,成为人们常吃的蔬菜。目前,供蔬菜用的丝瓜主要有两种,即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前者大江南北均有栽培,后者主要在华南栽培。

丝瓜属一年生攀援葫芦科草本植物。枝具棱,光滑或棱上有粗毛,有卷须。茎须粗壮,通常2-4枝。单叶互生,有长柄,叶片掌状心形,长8-30厘米,宽稍大于长,边缘有波状浅齿,两面均光滑无毛。夏季叶腋开单性花,雌雄同株,雄花为总状花序,先开,雌花单生,有长柄,花冠浅黄色。瓠果长圆柱形,下垂,一般长20- 60厘米,最长可达1米余。种子扁矩卵形,长约1.5厘米,黑色。丝瓜根系强大。

茎蔓性,五棱、绿色、主蔓和侧蔓生长都繁茂,茎节具分枝卷须,易生不定根。叶掌状或心脏形,被茸毛。雌雄异花同株,花冠黄色。雄花为总状花序,雌花单生,子房下位,第一雌花发生后,多数茎节能发生雌花。瓠果。普通丝瓜的果实短圆柱形或长棒形,长可达20~100厘米或以上,横径3~10厘米,无棱,表面粗糙并有数条墨绿色纵沟。

有棱丝瓜的果实棒形,长25~60厘米,横径5~7厘米,表皮绿色有皱纹,具7棱,绿色或墨绿色。种子椭圆形,普通丝瓜种皮较薄而平滑,有翅状边缘,黑、白或灰白色;有棱丝瓜种皮厚而有皱纹,黑色。千粒重100~180克。丝瓜 为葫芦科草本植物丝瓜及粤丝瓜鲜嫩果实。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有栽培。夏秋采摘,刮去粗皮,洗净鲜用。

苦瓜品种有哪些

1.大顶

也叫江门大顶。从广东江门引入,栽培已有多年。该品种蔓长400厘米。侧蔓较多。叶长15厘米,宽18厘米,青绿色。主蔓第8-15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长15厘米,肩宽10厘米,青绿色,有光泽,瘤状突起,肉厚1.0-1.3厘米。单果重250-400克,早熟。春播播种至初收80-100天,延续采收50天;秋播播种至初收50天,延续采收30天。生势强,主侧蔓均可结果。较耐寒,耐肥,味甘,微苦,品质优。每亩产量1500-2000公斤,产品主要供北运和出口港澳市场。

2.翠绿1号大顶

该品种系广东省农科院经作所育成的苦瓜新品种。海南在90年代初开始引进以代替“江门大顶”品种,主要分布在琼山、澄迈等市县。该品种植株生势旺盛,茎蔓长250-300厘米,叶色深绿,单株雌花数多,第一雌花节位在主蔓第10节,结果力强,平均单株座果5-7个。

果实圆锥形,整齐美观,果长14-16厘米,肩宽8-10厘米,蒂平,顶部钝,条瘤和圆瘤相间,条瘤粗直,果肉厚1.1厘米,深绿色,单果重400克。早熟,比“江门大顶”早熟10-15天,春植由播种至初收60-70天,连续采收约40天。丰产性好,抗逆性中等,品质优良。每亩产量2000-3000公斤,适宜北运及出口港澳市场。

3.穗新2号

广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于1985年育成。90年代初开始引进海南,主要分布在海南南部地区。该品种蔓长450厘米。叶长19厘米,宽19厘米,黄绿色,主蔓第19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长18厘米,果肩宽6.2厘米,淡绿色,瘤状突起连成条状,肉厚1.2厘米。单果重约300克。播种至初收50-90天,延续采收50-60天。生势强,耐热,品质优。每亩产量1700-2000公斤,产品主要供北运和出口港澳市场。

4.槟城

也叫新会长身。80年代初从广东新会引进,分布在海南各市县。该品种抗性好、分枝力强,主蔓16-1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3-6节着生一雌花。瓜长圆锥形,有整齐的纵沟条纹并与瘤状突起相间。瓜长23厘米、肩宽8厘米,单果重400-500克。油青色、有光泽、适应性强,春夏秋均可种植,以夏秋植为宜。中熟,播种至初收,冬春季70-90天,夏秋季50-70天,延续采收约45天。耐热性强、质结实、味微苦、品质佳、耐贮运。亩产2000-2500公斤,适宜于北运、出口和内销。

5.英引

英引是从广州市蔬菜研究所引进。分布在海南各地,但以南部地区栽种较多。该品种蔓长400厘米。侧蔓多。叶长15厘米,黄绿色。主蔓第25-30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长25-30厘米,横径5-8厘米,黄绿色,肉瘤粗直,肉厚1.2-1.5厘米。单果重300克。晚熟,播种至初收约80-100天,延续采收40-60天。生势强,侧蔓结果为主。耐热、耐雨水,可春夏秋播,但更适于夏播。肉质嫩滑,微苦,品质优。每亩产量约2000公斤。

6.琼1号

琼1号苦瓜是海南省农科院瓜菜研究所从海南本地苦瓜中选育出的优良苦瓜品种。该品种蔓长400厘米,叶长15厘米,宽18厘米,淡绿色。侧蔓多功能,主侧蔓均可结瓜,主蔓第15-20节着生第一雌花。果实长25-35厘米,横径8厘米,淡绿色,肉瘤粗直,肉厚1.2厘米,单瓜重500-600克。

中晚熟,冬春季播种至初收70-90天,延续采收60-90天,夏秋季播种至初收45-50天,延续采收40-50天。生长势强,耐热耐湿,稳产高产。春植亩产2500-3000公斤,夏秋植亩产1500-2000公斤。肉厚质滑,味微苦,品质优良。该品种由于其外观美,商品性状尤为突出,很受消费者喜爱,既适合岛内销售,也适于销往大陆市场,还可以出口到香港和澳门,市场潜力很大。

相关推荐

丝瓜的介绍

丝瓜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丝瓜根系强大。茎蔓性,五棱、绿色、主蔓和侧蔓生长都繁茂,茎节具分枝卷须,易生不定根。国内外均有分布和栽培。果为夏季蔬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所含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成熟时里面的网状纤维称丝瓜络,可代替海绵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另丝瓜谐音“死挂”对游戏中的挂的昵称,“臭丝瓜”也是对挂的昵称。 丝瓜为葫芦得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鲜嫩果实,又称吊瓜,原产于南洋,明代

丝瓜的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3-4月,整地作畦,宽约3m。种子经浸种催芽,于畦面两边播种2行。株距35cm,开穴,每穴播3粒种子,1hm2约需种子300-450g。育苗移栽法:2-3月,在保温苗床上,用营养钵育苗当瓜苗长出2-3片真叶时,即可移植。栽植密度同直播。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丰产、商品性佳、适合市场的品种。冬春栽培要选择长棒形,市场面向港澳及华南地区的品种,如碧绿、双青、绿旺等;夏秋栽培宜选择面向本岛市场的短棒形品种,如泰国丝瓜等。丝瓜生产用地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灌方便、PH值中

丝瓜功效与作用

丝瓜翠绿鲜嫩,清香脆甜,是夏日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一道佳菜。丝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浑身都是宝。据专家介绍,丝瓜中含有丰富营养成分,所含的干扰素诱生剂,能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达到抗病毒、防癌的目的。 一般来说,吃嫩丝瓜口感、营养和治疗效果都更好。丝瓜性寒凉味甘甜,有消暑利肠、去风化痰、凉血解毒、通经活络、行气化瘀等作用,还可治疗大小便带血,帮助产妇下乳,但多食也会引起滑肠腹泻,久病体虚弱、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还是少吃为宜。 丝瓜还是消雀斑、增白、去除皱纹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美容剂。长期食用

哺乳期吃丝瓜要注意什么

1、哺乳期妈妈吃丝瓜也要看个人体质,因为丝瓜性寒,所以体质虚寒、产后身体虚弱的妈妈要控制进食量,不要大量进食即可。 2、此外,由于丝瓜特性,在烹饪的时候很容易发黑,影响观感和口感,在吃丝瓜的时候要注意处理技巧。 3、处理丝瓜不变色的窍门:丝瓜不要提前去皮切块,在炒之前在去皮切块,而且要加少许盐拌均匀,这样丝瓜炒出来碧绿不发黑。

夏日孩子没胃口推荐3款开胃食疗

绿豆大枣百合粥 制法:粳米用水轻漂1次,绿豆、百合洗3遍,大枣洗净去核,共放高压锅内;加水煮至上气,加盖继续用小火焖20分钟;停火后不开盖,自然放冷后食用。 特点:绿豆具有清火解毒的作用,是夏季必不可少的食品;百合可清心、安神;大枣可健脾胃、养津液。粥中还可根椐孩子的喜好加入其他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水果粒、葡萄干、莲子等。 注意:绿豆煮后如接触空气,会使其中的某些活性物质发生氧化,颜色由绿变红,而绿色的绿豆汤清火效果较好。因此在煮后应避免开盖,待食用时再打开。 南瓜牛奶风味汤 制作:首先把小南瓜掏

丝瓜的治疗用途

丝瓜为葫芦科攀援草本植物,丝瓜根系强大。茎蔓性,五棱、绿色、主蔓和侧蔓生长都繁茂,茎节具分枝卷须,易生不定根。国内外均有分布和栽培。果为夏季蔬菜,所含各类营养在瓜类食物中较高,所含皂甙类物质、丝瓜苦味质、黏液质、木胶、瓜氨酸、木聚糖和干扰素等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成熟时里面的网状纤维称丝瓜络,可代替海绵用作洗刷灶具及家具;还可供药用,有清凉、利尿、活血、通经、解毒之效。另丝瓜谐音“死挂”对游戏中的挂的昵称,“臭丝瓜”也是对挂的昵称。 内痔大便出血:鲜丝瓜250克切块,猪瘦肉200克切片,加水适量共煮

丝瓜治疗女性疾病的验方

丝瓜功效 丝瓜翠绿鲜嫩,清香脆甜,是夏日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一道佳菜。丝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浑身都是宝。据专家介绍,丝瓜中含有丰富营养成分,所含的干扰素诱生剂,能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达到抗病毒、防癌的目的。 一般来说,吃嫩丝瓜口感、营养和治疗效果都更好。丝瓜性寒凉味甘甜,有消暑利肠、去风化痰、凉血解毒、通经活络、行气化瘀等作用,还可治疗大小便带血,帮助产妇下乳,但多食也会引起滑肠腹泻,久病体虚弱、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还是少吃为宜。 丝瓜还是消雀斑、增白、去除皱纹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美容剂

青瓜种类

园丰元6号青瓜园丰元6号青瓜:山西夏县园丰元蔬菜研究所生产,一代杂种,中早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雌花率高,瓜条直顺,深绿色,有光泽,瓜长35厘米,白刺,刺瘤较密,瓜把短,品质优良,产量高,亩产5000公斤。适宜春、夏、秋种植。 早青二号早青二号: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华南型黄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主蔓结瓜,雌花多。瓜圆筒形,皮色深绿,瓜长21厘米,适合销往港澳地区,耐低温,抗枯萎病、疫病和炭疽病,耐霜霉病和白粉病。播种至初收53天。适宜春秋季栽培。 津春四号青瓜津春四号青瓜: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华北型

西瓜的品种

1、黄小玉:极早熟、黄瓤小果型礼品西瓜,果实高圆形,单瓜重2千克,生长势适中,座果性极强,单株结果3-5个瓜,适合于4-5月份上市的温室大棚早熟栽培。果肉亮浓黄色、肉质脆沙,含糖量13%,果皮浓绿色,具暗黑色粗条纹,果皮厚3毫米,耐贮运,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约30天,全生育期85天左右。 2、红小玉:极早熟,生长势旺盛,座果性好,抗病耐湿,可连续结果,单瓜重2千克左右,单株结果3-5个瓜,果实圆形,果皮底色深绿色,条纹较强,果皮薄,仅3毫米,果肉桃红色,含糖量13%,果肉细、无渣、种子少,自雌花开放到果实成

宝宝夏季多吃深色蔬菜防上火

夏季天气炎热,小孩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弱,容易上火。而要预防孩子上火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瓜类的食物,如冬瓜、西瓜、甜瓜、丝瓜、苦瓜等;保证孩子蔬菜水果的进食量,特别是深绿色的蔬菜每天要适量吃一些。中国药膳研究会理事沈文也指出,给宝宝多吃一些深色蔬菜可预防上火。 预防夏季上火 多吃这些“清火”食物 西瓜:西瓜性凉,吃了不会引起上火心烦,而且含有丰富钾盐,能弥补人体大量造成的体内钾盐缺乏。但注意西瓜放入冰箱不要超过3个小时。 苦瓜:历代名医都把苦瓜看做夏季清暑热、去内火、帮助改善烦躁情绪的最佳食物。 大豆:大豆在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