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的九种常见表现
弱智儿童的九种常见表现
作为一种无法根治的病症,弱智一直困扰着许多专家和学者。同时,也给许多的家庭带来各种不幸。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弱智儿童的九种常见表现,希望大家能从中更加准确的认识到弱智,及早的发现孩子是否有弱智倾向,及时的给予弱智儿童以帮助。
弱智儿童的九种常见表现: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对于弱智儿童,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放弃,不抛弃。关爱弱智儿童,人人都可以献出一份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歧视弱智儿童,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多动症患者怎么运动
运动疗法。即感觉综合训练来进行矫治。运动疗法不是直接训练弱智儿童的学习和认知技能,而是基于学习障碍是由于大脑组织协调功能不良的认识,提出加强对感觉气官的训练。特别是对前庭平衡和触觉的训练,使弱智儿童能综合这些感觉,并能作出适应性反应。
有条件的学校可引进感觉综合训练的设备和技术,针对弱智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不良的问题设置用以增强注意力、记意力、想象力的特殊训练器材,如瞬时记忆、空间知觉、数字推理、迷宫测验等。让弱智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控制自己的身体感觉,提高视觉、听觉、平衡觉及运动协调的能力。
感觉综合训练方法类似于游戏,但又不等同于游戏。有条件的学校可引进感觉综合训练的设备和技术,针对弱智儿童学习能力发展不良的问题设置用以增强注意力、记意力、想象力的特殊训练器材,如瞬时记忆、空间知觉、数字推理、迷宫测验等。让弱智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控制自己的身体感觉,提高视觉、听觉、平衡觉及运动协调的能力。
只有正确的运动方法才能去治疗多动症,所以多动症患者一定要去培养正确的运动方法,那样是有利于自我身体的恢复的,最后强调一点,不仅仅是多动症患者需要去运动,任何人都要加强运动,那样是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帮助的。
关于孩子弱智的问题
“儿童智力残疾,即儿童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且发生在18周岁以前(或发育期)。”这里的智力残疾就是 弱智 ,也称为智力落后、 精神发育迟滞 等。值得注意的是弱智标准应包括智力和适应行为两方面的缺陷,缺一不可。关于孩子弱智的一系列问题 对于父母而言,确实有必要了解一下评定弱智儿童的标准,以免智力正常的孩子也不慎被贴上“弱智”的标签。
如果正常的儿童被误诊为弱智儿童,可能会带来以下副作用:
1、给孩子造成永久性的心理 创伤 。
2、被误认为弱智的儿童可能因此受到同伴的排斥。
3、某些父母和教师可能会因为孩子是“弱智”而失去对孩子的信心。
4、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导致“自证预言”效应。也就是说,孩子会因为周围的人都认为他不行,而他自己也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种评价和期待,导致他的自我评价过低,形成不成熟的自我概念。
另外,即使孩子真的被确诊为是弱智,父母也不能耽误诊断,或者不承认孩子有问题,应该及时而正确地诊断,这才是对孩子进行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
菊花的营养价值 维持大脑机能
谷氨酸能预防和治疗肝昏迷,保护肝脏,改进维持大脑机能,对于治疗脑震荡或神经损伤、癫痫以及对弱智儿童均有一定疗效。
自闭症有哪些类别
1.儿童精神分裂症
儿童精神分裂症出现率男女相当,一般开始发病时期较迟,在幼儿时期发育常是正常的,发病后表现出感知觉异常(幻听、幻视)和思维混乱(妄想与幻觉),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并与相应年龄行为的活动表现有明显异常和不协调。一般无智力障碍,心理社会因素对于本病病程的延续及预后有重要影响。自闭症发病在36个月以内,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很少出现幻听、妄想症状。部分病例伴智力低下,心理社会因素对自闭症的病程影响不大。
2.语言发育障碍
语言发育障碍儿童在感知反应上无异常,与人和物的相处方式正常。能努力地用手势等表达抽象的内容,有兴趣参与想象性的游戏或活动。自闭症儿童表现出严重的沟通障碍,与外界不适应,不介入,更无法参与集体、想象性的游戏和活动,对活动的规则完全忽视和不理解,对活动的结果不在乎,无兴趣,游离于群体之外。
3.弱智
弱智儿童的智商显著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智商,其感知、社交能力,兴趣及语言等方面发展与智商成正比例。而大多数自闭症儿童都表现出认知发展的失衡(如操作智商好于言语智商、记忆能力远优于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等),且顺序异常。在人际关系上,弱智儿童更喜欢与他人打交道。相比自闭症儿童,他们与他人有更多的共同注意(joint attention),在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正面情绪。从行为兴趣来看,弱智儿童的兴趣比自闭症儿童要广泛得多,而且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功能性游戏和象征性游戏上。就语言能力而言,弱智儿童的语言接受能力往往比自闭症儿童要好。有人对二者的区别作了形象的描绘:“弱智儿童愿意学,却学不会;自闭症儿童能学,却不愿意学。”
4.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
自闭症儿童也常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多、动作刻板古怪等表现症状,有时被误认为是多动症。但通过以下几点比较,应不难鉴别。首先,自闭症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多动症,且症状显现较早;其次,自闭症儿童从小与父母无亲近表现,缺乏情感交往,喜欢独处,不合群,对非生物的东西(玩具、书本等)有特殊依恋;语言呆板、不清甚至不会说话,动作刻板离奇,对大部分的刺激反应微弱或没有反应,常常不会跟随教导者的指示去注意该注意的事情,让人觉得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若能注意时,注意的时间也极短暂。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们却常常对某些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十分的专注,称为过度选择性的注意力。这些特征和多动症有较大区别。第三,部分自闭症患儿伴智力明显低下。
5.听觉障碍
听障儿童是由于听觉系统损伤而产生语言沟通障碍的。虽然他们可能对外界声音没有反应,但有交往的欲望,能主动观察、了解外界,能用身体语言等工具努力进行交往。自闭症儿童一般无听力损失,发音器官功能正常,但大脑中枢系统障碍使之失去对外界声音正常反应的能力,常表现为有时对外界声音很敏感,有时又充耳不闻。同时不会运用手势、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交流工具与外界进行正常交流。
儿童弱智的常见表现
儿童弱智的常见表现
1.多动、注意力缺陷
弱智儿童大脑发育迟滞,自控能力差,大部分都表现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动,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不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指向某一事物,特别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弱智儿童甚至连3、5分钟的不开小差也难以做到。伴有多动行为者,则上课时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手脚不停,不能静坐,喜欢多嘴,常常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2.冲动、攻击、自伤行为
弱智儿童冲动、攻击行为男孩较女孩多见,重度以上学生较轻、中度学生多见,表现为易激惹、冲动、破坏物品、踢打袭击他人或者辱骂别人;幼小者则表现咬人、咬物、好打人,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攻击行为往往找不出明显原因,行为发生突然,常带有破坏性。有些弱智儿童则内向攻击,表现为自伤,如达不到要求或者愿望受到约束时出现捶胸、打头、咬自己的身体、撞墙等伤害自己的行为,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3.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在学龄前期正常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而较大年龄弱智儿童特别是程度较重学生也常表现有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过分依恋亲人等,有的则采取面墙独处、躲避等方式。
4.性行为异常
从正常儿童心理发展看,一般3~5岁的儿童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 3~5岁的正常男孩会表现出对自己的外生殖器特别感兴趣,好奇,时常拿手去玩,但随年龄的增长,道德、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增强,此种行为会逐渐消失。而弱智学生由于道德行为规范意识低,自控力差,特别是年龄较小或重度以上弱智男孩大部分都有玩弄外生殖器的行为,甚至不管场地、时间。弱智女孩中则发现有“夹腿综合征”的行为异常,表现为两腿用力夹紧摩擦以刺激外生殖器,但较男孩少见。喜欢抚摸、亲近异性同学或教师在弱智学生中也较常见。
5.反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主要是指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偷窃、欺骗、故意捣乱等,这一般在轻度弱智学生中可见,男孩较多。如果不注意正确引导,成年后很容易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行为与整个社会行为规范相背离,甚至做出损害他人生命、财产或社会治安等的违法行为,后果严重。
6.异食行为
异食行为表现为吞食非食物性物质如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头发、污物等,由于吞食的异物不同导致不同消化系统的问题。笔者曾接触过一个有异食行为的13岁中度智力低下女生,她爱抓扯自己的头发吃,额前的头发扯得秃了一大块;在家里喜欢偷吃生肉,自己无法控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而好转。
导致弱智的因素
1、感染和中毒;
2、外伤或物理因素;
3、代谢障碍与异常和营养不良;
4、严重脑部疾病如梗塞、出血、钙化或损伤;
5、近亲结婚;
6、母孕期有害因素;
7、不明的产前因素;
8、产程不利因素;
9、未成熟儿;
10、高龄生育;
11、染色体异常;
12、甲状腺功能低下;
13、各种中毒或物理化学因素所致;
14、重性精神障碍;
15、心理社会剥夺;
16、脑性瘫痪:多种因素所致;
17、脐带打结、脐带过长、脐带过短、脐带扭转、脱垂。
多动症及儿童弱智的快速鉴别
1、智力不同:多动症患儿智力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智商范围。弱智儿童的智力明显低下,常在70以下。
2、学习障碍特点:多动症患儿会出现注意缺陷,表现为注意力易分散及集中时间短暂,加之活动过度,便易导致患儿很难安静下来做事,继而引起学习困难。虽然学习困难存在,但患儿仍可以把学习搞好,只是很难坚持下来。综合以上所述,患儿成绩时高时低,波动范围很大。弱智儿童会出现持续性学习困难,并非由注意缺陷引起,而是由智力低下引起的。即使进行督促及帮助,其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上去。
3、行为能力不同:多动症患儿会出现活动过度行为,如异常好动、爱奔跑打闹、上课时小动作过多、坐立不安等。并且,患儿做事易冲动,如不分场合打断他人活动或谈话、奔跑时不考虑危险等,而易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值得注意的是,患儿在生活、社交、劳动等方面并无困难,且生活能够自理。弱智儿童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故在社交、生活等方面存有一定缺陷,甚至不能自理。
如何对轻度弱智儿童进行教育
学龄前弱智儿童教育方案因提供服务的方式不同而各异,其中最常采用的有教育性家访、日托分组教育、家访与日托结合的教育和家长小组会议等等。尽管这些方案的最终目标都是降低环境条件低劣的婴幼儿将来被甄别为弱智的危险,但它们在课程重点的安排上有很大差别。例如,有的方案强调婴幼儿的感觉一运动练习,有的则强调纠正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
许多学龄前轻度弱智儿童班都把重点放在所谓准备性技能(即将来进行学习的必要条件)上。虽然正常儿童幼儿园也同样强调这类活动,但学龄前轻度弱智儿童班起点低,延续的时间长(2~3年,而非1年)。准备性技能包括以下能力。
1)静坐和注意听讲;
2)辨别听觉和视觉刺激;
3)听从指数;
4)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5)提高全面运动和细微运动的协调性(握铅笔、使用剪刀等);
6)发展自理技能(系鞋带、扣钮扣和解钮扣。把拉链拉上和拉开、大小便);
7)与伙伴交往.
幼儿期也是家长着手教育子女的绝好时期,有研究结果表明,家长有可能成为教育学龄前子女的称职老师.一些专家对环境条件较差的学龄前儿童的母亲进行训练,然后由她们来促进自己孩子的认识和言语能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这组幼儿的智商比另外一组母亲未受过训练的幼儿平均高16分。
小学初级班
小学初级班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培养轻度弱智儿童的准备性技能。这类轻度弱智儿童的实际年龄为6~10岁,而智力年龄仅为4~6岁;他们中大部分孩子需要接受与幼儿园正常儿童类似的课堂教育。小学初级班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学龄前儿童班课程的延续,所强调的仍旧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概念的形式。文化学习活动所占比重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个孩子所接受过的学龄前教育的质量和深度。轻度弱智儿童就是从这时开始学习阅读、算术和书写的。对轻度弱智儿童提供教育,也是为了训练他们掌握必要的社会适应性行为技能。
小学中级班
为实际年龄9~13岁,智力年龄仅6~9岁的轻度弱智儿童举办的小学中级班比初级班更为普及,主要原因是轻度弱智儿童往往在入小学的几年后才被甄别出来。中级班尽管可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继续提供技能训练,但它的主要作用是传授文化知识,不过只是些功能性文化知识。正常儿童学习阅读等文化知识是为了日后学习历史等其他知识;而弱智儿童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如阅读报纸、查阅电话簿、识别商品标签、兑换零钱、填写求职申请表等。
中学班
轻度弱智少年到了进初中或高中的年龄,准备性技能训练已几乎全无必要。在这一时期,课程比以往更强调功能性文化知识,而且社交和职业教育也占更大比重。布罗林(Broin)的职业教育模式反映了中学课程强调日常生活技能、个人社交技能和就业准备等“现实世界”诸方面的情况(表2-3)
表2-3布罗林的职业教育模式
日常生活技能
1.管理家庭财务
2.管理家具和家用设备
3.满足自我需要
4.养育子女和料理家庭生活
5.购买和准备食物
6.购买和缝纫衣物
7.参加市民活动
8.利用娱乐和闲暇
9.与周围社区交往
个人社交技能
10.培养自觉意识
11.树立自信心
12.培养社会可接受的行为
13.培养与人交往的良好习惯
14.培养独立性
15.作出正确决定,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16.与他人适当交往,就业指导和准备
17.了解和寻找就业机会
18.作出适当的就业决定
19.演示适用的工作行为
20.演示充分的体力和劳动技能
21.掌握某种有出售价值的专门工作技能
22.寻找、获得和保持满意的工作职位
资料来源:D·E·布罗林,《残疾人的就业准备》(第二版).改自《以个人能力为基础的十至十二年级职业特残教育模式》,俄亥俄州哥伦布,查尔斯·E·梅里尔出版社。
目前,轻度弱智中学班正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一种半工半读教育方案。这种方案的基本理论是,学校文化教育与职业经验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协调关系。方案将学生安排在社区的某个工作环境中,通过文化知识教育对学生的工作经验进行补充。
默赛尔和佩恩(Payne)对半工半读教育方案的五个阶段作了如下介绍:
①职业考察: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技能要求;②职业评价:对各种工作技能经验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爱好;③职业训练:发展属学生一般爱好范围内的工作技能,这些技能通常是半熟练性的,涉及面很广,以使学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各种职业;④职业安排:安排学生中学毕业后的工作:⑤后续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亦可包括进一步训练和重新安排工作。
什么是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弱智儿童由于智能发展先天不足,要指望通过教育或训练把他们培养成这样或那样的人才,一般是不现实的。然而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认为弱智儿童是不可教,因为他们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智障儿童,所以我们应该坚信,作为儿童,他们同样有着发展的潜能,因而他们是可教育或是可训练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每一个人发展到最佳状态。对弱智学生来说就是要通过教学和训练,提高其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将来能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因此,我们切不可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或者因为训练过程的漫长、艰辛而放弃对他们进行课堂行为的养成教育。
自闭症是不是低能儿
智力异常7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智力落后,但这些儿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较强能力,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多数患儿记忆力较好,尤其是在机械记忆方面。
自闭症和弱智常常连在一起。但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儿童智商都是低下的,有个别自闭症儿童在某些领域如绘画、计算的表现极为出色。自闭症儿童虽然伴有全面性发育迟缓现象,但发育次序异常,且各方面发育不平衡。如:有的儿童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却能有很强的计算、绘画能力;有的儿童完全没有或只有极少的语言,却在记忆力方面、识别颜色方面表现突出。
研究显示许多自闭症者的智商都在70以下,有研究指出,大约有69﹪的自闭症者的智商低于55。不过,在欧洲方面,有另外的研究则乐观指出只有44﹪的自闭症者智商在70以下,而智商在50以下的只有27﹪。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的疾病,患自闭症的孩子通常会在语言、智力、生活技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发展障碍,也就是说他们不能像普通的孩子那样成长和生活。自闭症儿童由于社会适应性极差,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主动性方面的能力远远低于弱智儿童,目前尚没有准确测量自闭症儿童智商的工具。
正如一位同时教过弱智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培智学校老师所体会到的:智力低下(弱智)儿童愿意学,却学不会;自闭症儿童是能学会,却不愿意学。
孩子曾被误诊为弱智对他的成长有影响吗
对于父母而言,确实有必要了解一下评定弱智儿童的标准,以免智力正常的孩子也不慎被贴上“弱智”的标签。
如果正常的儿童被误诊为弱智儿童,可能会带来以下副作用:
1、给孩子造成永久性的心理创伤。
2、被误认为弱智的儿童可能因此受到同伴的排斥。
3、某些父母和教师可能会因为孩子是“弱智”而失去对孩子的信心。
4、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导致“自证预言”效应。也就是说,孩子会因为周围的人都认为他不行,而他自己也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种评价和期望,导致他的自我评价过低,形成不成熟的自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