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的两则药膳
萎缩性胃炎的两则药膳
1.双黄参鸡汤
原料:人参10克,黄芪50克,黄精100克,小母鸡1只(约500克),姜、葱、蒜、盐各少许。
制用法:将小母鸡杀死,去除毛杂及内脏,用清水冲洗干净。将人参、黄芪、黄精一起放入鸡腹内。将此鸡入锅加1000毫升的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至剩余500毫升的药汁(约煎煮30分钟,鸡肉一定要煮至烂熟),调入姜、葱、蒜、盐即成,可随意服用。
功效:此方中的人参、黄芪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黄精具有补脾益气、滋阴养胃的功效。鸡肉具有大补元气、滋养强身的功效。在古代中药典籍中,鸡肉为疗疾滋补的首药,可‘治反胃吐食”。因此,双黄参鸡汤不仅具有较好的益气健脾功效,而且色香味俱佳,实为治疗脾胃虚弱型萎缩性胃炎的良药。
此型萎缩性胃炎患者若能长期服用此方,治疗效果会更佳。此外,未患萎缩性胃炎的人若出觋_了体质虚弱、消瘦或贫血的症状,服用此方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2.玉竹山楂鲫鱼汤
原料:玉竹60克,山楂肉15克,鲫鱼1条,姜、葱、蒜、盐各少许。
制用法:将鲫鱼杀死,去掉内脏、鱼鳞及鱼鳃,用清水洗净。将玉竹、山楂肉入锅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将此药汁和鲫鱼一起放入沙锅中加800~1000毫升的清水,煎煮至药汁剩余500毫升左右时,调入姜、葱、蒜和盐即成,可随意服用。
功效:鲫鱼肉的味道鲜美,具有消食健脾、滋补强壮的功效。玉竹性平质柔,具有养阴健胃、补而不腻的功效。山楂肉具有消食健脾的功效。三药合用,具有很好的滋阴养胃的功效。临床研究发现,胃阴损伤型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服用此方后,可起到促进食欲、修复胃黏膜、促进胃酸分泌、改善饭后饱胀和上腹钝痛等作用。
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其是胃阴损伤型萎缩性胃炎患者)非常适合服用此方进行治疗。
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一,金属接触的因素是会导致疾病的高发的: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二,免疫因素也是会因此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之三,遗传因素的存在,也是疾病发生的一个方面: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有哪些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一: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继续: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解放军总医院等6个医院报告经5~8年的随访观察浅表性胃炎164例,其中34例转变成慢性萎缩性胃炎(20 .7%)。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与加重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二:遗传因素:根据Varis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有亲戚关系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大20倍,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三:金属接触: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胃粘膜活组织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病率也增高。Polmer称之为排泄性胃炎。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四:放射:放射治疗溃疡病或其他肿瘤,可使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五:缺铁性贫血:很多事实说明缺铁性贫血与萎缩性胃炎关系密切,Badanoch报道缺铁性贫血50例,正常胃粘膜、浅表性胃炎及萎缩性胃炎各占14%、46%及40%。但是贫血引起胃炎的机理尚不明了。有些学者认为胃炎是原发病,因为胃炎胃酸低致铁不能吸收,或因胃出血以致形成贫血;另一种意见认为先有贫血,因为身体内铁缺乏使胃粘膜更新率受影响而容易发生炎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六:生物性因素:慢性传染病如肝炎、结核病等对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粘膜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粘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瑞金医院报道91例萎缩性胃炎病人,有24例(26.4%)合并慢性肝炎。所以慢性传染病特别是慢性肝病对胃的影响值得注意。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七:体质因素: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本病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粘膜机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伤。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八: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九:免疫因素: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近年来发现少数胃窦胃炎患者有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它是细胞的特殊自身免疫抗体,属Ig G系。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有异常,提示细胞免疫反应在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上也有重要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十: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慢性胃炎有几种类型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是由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胃镜所见以及胃粘膜活检的结果有时很不一致,因此,慢性胃炎迄今尚无统一的合理的分类标准。
有按病因分类的,如药物性胃炎、酒精性胃炎、反流性胃炎。
有按病变形态分类,如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
有按病变部位分类,如胃窦部胃炎、胃体部胃炎。
有根据病理学分类的,如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
目前临床上指的慢性胃炎是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种。慢性浅表性胃炎包括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3种,临床上较多见。
慢性胃炎分为几种
要搞清这个问题,须从胃炎的分类讲起。由于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胃镜所见以及胃粘膜活检的结果有时很不一致,因此,慢性胃炎迄今尚无统一的和比较合理的分类标准。有按病因分类的,如药物性胃炎、酒精性胃炎、反流性胃炎;有按病变形态分类,如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有按病变部位分类,如胃窦部胃炎、胃体部胃炎;有按胃分泌功能分类的,如高酸性胃炎、低酸性胃炎;有根据病理学分类的,如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目前临床上指的慢性胃炎是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靖性胃炎两种。慢性浅表性胃炎包括单纯型、糜烂型及出血型3种,临床上较多见。
慢性胃炎有哪些症状 慢性胃炎分为几类
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慢性胃炎可分成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三大类。
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根据炎症分布的部位,可再分为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发生胃窦胃炎,然后逐渐向胃近端扩展为全胃炎。全胃炎发展与否及发展快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自身免疫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体胃炎。
是指胃黏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再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多灶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布,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体胃炎发展而来。萎缩性胃炎曾被消化病专家认为是胃癌的“癌前期病变”,尤需警惕。肥厚性胃炎临床上较少见。
如何正确认识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不同病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同时存在糜烂、出血或胆汁反流等征象时,则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则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萎缩性胃炎的护理调养
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较为常见的胃病之一,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胄脘痛胃痞痞胀等范围。萎缩性胃炎又能够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本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萎缩性改动在胃内呈多灶性萎缩,后者萎缩性改动主要在胃体多由本身免疫惹起的胃体胃炎开展而来。
(1)饮食得当
暴饮暴食、不规则进食,都可对胃粘膜产生物理性和化学性损伤。高脂、高糖、高盐、高油食物,油炸、腌熏、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均可增加胃的担负。因此,病人要改动以上不良饮食习气。这种方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协助。此外,还要少吃碱性强的食物,由于萎缩性胃炎病人胃酸分泌多低下以至无酸,如长期食用高碱性食品,可使胃酸更缺乏,不利于炎症的改善,假若平常饮食中恰当加些醋,则可刺激胃酸分泌,有益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2)戒酒忌烟
长期的尼古丁刺激,能够使胃酸过多,从而产生有害作用。据统计,天天吸烟20支以上者,约40%可发作胃炎。长期酗酒,可致胃粘膜损伤,乙醇(酒精)浓度越高,损伤越激烈。
(3)劳逸分离
萎缩性胃炎病人应该留意锻炼身体,进步体质,顺应气候冷暖变化(有一些胃炎发作与时节变化有关,如秋冬之交或冬春之交)。工作(包括膂力和脑力劳动)不要过于忙碌、慌张,要按时吃饭(驾驶员患胃炎的比例十分高)。
(4)稳定心情
肉体压力重、仇恨、心情低落或焦虑、慌张和恐惧等状况假设持续存在,而且激烈刺激病人,常可影响胃的爬动和胃酸分泌,而诱发胃炎或使病情加重。所以,坚持良好的心情,是维持胃正常爬动,改善萎缩性胃炎以及其他类型胃炎的前提。
如何正确认识慢性胃炎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患者拿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报告忐忑不安,担心迟早会发展成胃癌。也有患者漫不经心,认为慢性胃炎是小毛病,不舒服的时候就吃点药,没啥大不了的。其实这两种观点均有失偏颇。正确认识慢性胃炎对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胃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不同病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内镜下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同时存在糜烂、出血或胆汁反流等征象时,则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则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慢性胃炎的病因分析
目前认为幽门螺旋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因。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Hp感染会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长期感染后,部分患者可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化。其他可能的病因还包括胆汁反流、吸烟、刺激性食物、非甾体类消炎药物等。慢性胃体炎则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如餐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无规律性上腹部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并呈持续或反复发作。胃体炎患者上述消化道症状较少,而易发生明显厌食和体重减轻,可伴有恶性贫血。
鉴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即使有症状也缺乏特异性,且缺乏特异性体征,因此根据症状和体征难以确诊慢性胃炎。其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慢性胃炎治疗原则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包括炎症、萎缩和肠化等。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①对有明显异常的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中一重度萎缩、中一重度肠化、异型增生或内镜下胃黏膜糜烂)或有胃癌家族史、常规治疗疗效差、伴有十二指肠炎或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应进行Hp根除治疗;②对以上腹饱胀、恶心或呕吐等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用促动力药;③胃黏膜损害和(或)症状明显者则应用胃黏膜保护剂;④伴胆汁反流者则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⑤有胃黏膜糜烂和(或)以反酸、上腹痛等症状为主者可根据病情或症状严重程度选择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应规律、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戒酒、少饮浓茶咖啡及进食辛辣、过热和粗糙食物;避免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
由于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并且非一成不变,故慢性胃炎患者需进行定期随访。部分Hp相关性胃炎(<20%)可发生消化性溃疡。部分非萎缩性胃炎可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常合并肠化,少数出现异型增生。经长期演变,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胃癌。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为了既减少胃癌的发生,又方便患者并符合医药经济学的要求,建议不伴有肠化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1~2年行内镜和病理随访一次;活检有中一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年左右随访一次;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根据内镜检查和临床情况缩短至每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患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亦需定期随访。叶酸、硒、大蒜素等药物对胃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中医药对癌前病变的防治可能具有独特的作用,处方着重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整体与局部兼治原则,如猴头菌片、胃复春等中成药对肠上皮化生可能有益。
胃炎的介绍
胃炎(gastriti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按临床发病的缓急,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应激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炎其病理改变亦不同,通常包括三个过程即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急性胃炎根据其病理改变又可分为单纯性、糜烂出血性、腐蚀性、化脓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根据其病理改变可分为非萎缩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各型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检查。
萎缩性胃炎类型
根据萎缩性胃炎血清免疫学检查与胃内病变的分布,可将其分为A 型、B型、AB型。
A型萎缩性胃炎
A型萎缩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胃体部,多弥漫性分布,胃窦粘膜一般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清胃泌素增高,胃酸和内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少,易发生恶性贫血,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胃炎。
B型萎缩性胃炎
B型萎缩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呈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多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低,无恶性贫血,较易并发胃癌,这是一种单纯性萎缩性胃炎。
AB型萎缩性胃炎
AB型萎缩性胃炎指同时累及胃窦、胃体的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会癌变吗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慢性浅表性胃炎约占慢性胃炎的80%~90%,其症状轻微,预后良好,一般不会癌变。
但慢性胃炎根据病变程度及特点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增生性胃病等。一般认为,浅表性胃炎通常不会恶变。而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最为密切。不过,单纯的萎缩性胃炎只是胃癌的背景性疾病,当萎缩性胃炎进一步发展出现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时,才被视为癌前病变,其中约10%会转变为胃癌。
长期观察研究表明,从浅表性胃炎发展到萎缩性胃炎再发展成肠上皮化生,并进一步恶变成癌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般需要10~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萎缩性胃炎大多见于中年以上的人,由萎缩性胃炎恶变而成的胃癌,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慢性胃病中还有一些息肉性病变。由炎症引起的增生性息肉,体积较小,一般很少癌变。但有一些多发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数目较多或体积较大,具有恶变倾向。
患有肠胃炎喝酸奶好吗
肠胃炎是胃肠粘膜及其深层组织的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以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和不同程度自体中毒为特征。肠胃炎可分为慢性肠胃炎和急性肠胃炎两种。
酸奶可增加胃酸分泌量,提高胃蛋白酶分泌量及活性,因此,对于本身有胃酸分泌增多的慢性肠胃炎患者,如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肥厚性胃炎,还是少喝酸奶,以免在肠道异常发酵。
然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放心喝酸奶。
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大多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量不足,并且有胃蛋白酶活性降低现象。患者呈现低胃酸状态,并可因此而影响食欲或引起饱胀、消化不良。患者喝酸奶有助于提高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量并增强胃蛋白酶活性,还可增强胃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对改善病情及缓解症状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