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泌尿感染吃什么药好
小儿泌尿感染吃什么药好
宝宝出现了尿路感染,如果只是局部的感染,是要加强清洁,注意尿道的清洁,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清洁的状态。如果有尿路感染引起的发热,或者是其他的不舒服,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然后根据他自身的情况吃一些消炎药,进行抗感染治疗,然后还是要保持尿路的清洁。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勿乱用药
宝宝得了尿路感染该如何护理?
发烧的护理。可采用物理降温(冷敷宝宝额头、或给宝宝做温水擦浴),当宝宝体温达到38.5℃时,要按照医生的指导给他吃退烧药。
让宝宝多喝水或其他喜欢喝的饮料。这是为了让宝宝的尿量增多,有利于冲洗尿道,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并且可以促进细菌毒素和炎性分泌物排出。多数宝宝通过多喝水、多排尿就可以使尿路感染的症状逐渐减轻。
要勤换尿布,而且保持宝宝会阴部清洁干燥。使用布制尿布时,需用先用开水烫洗再晒干,或煮沸消毒。
宝宝需要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按医生指导的疗程吃药。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口服抗生素可能会让宝宝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现象,所以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可以减轻胃肠道副作用。如果副作用仍明显,可遵照医嘱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通常服药后,宝宝尿痛、尿急等症状会较快消失,尿化验也会逐渐正常,此时最重要的是仍需要按医嘱继续服药,不能看到宝宝没什么症状了就擅自停药,以免反复发作,导致慢性尿路感染。
正确清洗宝宝私处也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
男孩私处的清洁方法:
第1步:宝宝大便后首先要把肛门周围擦干净。先把柔软的小毛巾用温水沾湿,擦干净肛门周围的脏东西。
第2步:如果发现宝宝的阴茎被粪便污染,可以先用清水冲洗。如果仍然存有污物,可用手把阴茎扶直,轻轻擦拭根部和里面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但不要太用力。可以把小毛巾叠成小方块,然后用折叠的边缘横着擦拭。
第3步:阴囊表皮的皱褶里也是很容易积聚污垢的,妈妈可以用手指轻轻地将皱褶展开后擦拭,等小鸡鸡完全晾干后再换上干净、透气的尿布。
包皮和龟头清洗:宝宝3-5岁前都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因为这时宝宝的包皮和龟头还长在一起,过早地翻动柔嫩的包皮会伤害宝宝的生殖器。当看到包皮逐渐与龟头分离时,可以隔几天清洗一次,但要在宝宝情绪稳定的时候。清洗时,妈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阴茎的中段,朝孩子腹壁方向轻柔地向后推包皮,让龟头和冠状沟完全露出来,再轻轻地用温水清洗。洗后要注意把包皮回复原位。
女孩私处的清洁方法:
第1步:大便后用湿毛巾从前往后擦掉脏东西。也可以先用装入温水的喷雾器或茶壶从前往后冲洗,这样脏东西就容易被洗掉。
第2步:待局部自然干燥后,或用吹风机将局部吹干,再换上新的干燥尿布。不要想尽办法用湿毛巾等东西将小阴唇周围的“脏东西”擦掉。特别是白色分泌物是一层非常好的保护膜。如果将这些保护膜擦去,特别容易造成局部黏膜污染,并不利于预防尿路感染。千万不要每次小便后也要擦干净。有些家长将毛巾叠成细长条,然后在小阴唇的沟里滑动擦拭,这不是推荐的方法。
第3步:大腿根部的夹缝里也很容易粘有污垢,妈妈可以用一只手将夹缝拨开,然后用另一只手轻轻擦拭,等小屁股完全晾干后再穿上尿布。
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因为感染的确切定位常有困难,所以统称为泌尿系感染,简称“尿感”。
尿感是小儿常见病,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居第四位,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女孩发开门见山为男孩的3-4倍,唯有新生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
[病因]
小儿易发生尿感的生理原因:婴幼儿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加上局部防御能力差,易引起上行感染,女孩尿道短,更是如此,小婴儿机体抗菌能力差,易患菌血症致下行感染,先天畸形及尿路梗阻,如肾盂积水,输尿管狭窄,多囊肾均可使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也可由于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的梗阻使细菌逆流导致尿感,另外,在正常情况下,输尿管有一段是在膀胱内走的,当膀胱内尿液充盈及排尿时,膀胱壁压迫此段尿管使其关闭,尿液不能逆流;在婴幼儿期,由于膀胱壁内走行的输尿管短或输尿管异常,在排尿时输尿管关闭不全而致逆流,细菌随逆流的尿液上行引起感染。
80%-90%的尿路感染由肠道杆菌引起,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等,少数为粪链球菌,金葡萄球菌等,偶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引起。
上行感染多见于女孩,;血行感染(下行感染)多发生在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于肺炎,败血症病程中,少数可由淋巴通路及邻近器官或组织直接波及;直接蔓延是通过尿路器械检查,导尿,外伤,手术等途径感染。
[症状]
病程在六个月以内的尿路感染称为急性尿路感染,尿感症状因年龄及感染累及部位而异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明显,各年龄段的临床表现为:
一、新生儿期:以全身症状为主,有发热,面色苍白,吃奶差,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小和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
二、婴幼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轻咳、反复腹泻等。排尿时哭闹、尿频、有顽固性尿布疹时应想到本病。
三、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时大部分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跃进刺激症状,上尿路感染时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宜,腰痛,肾区叩痛,恶心,呕吐,同时伴有尿路刺激症状。
[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龙胆草6 柴胡6 木通3 泽泻9 车前草12 金银花10 云苓12
防己6 白术12 黄芪15 薏苡仁12 淮山15
什么是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简称尿感,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统称为尿感。临床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但婴儿期症状可不典型,诊断多有困难。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小儿时期反复感染者,多伴有泌尿系结构异常,应认真查找原因,解除先天性梗阻,防止肾损害及瘢痕形成。
泌尿系感染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其次有变型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等感染,少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小儿泌尿感染的症状表现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典型症状表现为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甚至血尿。婴儿期症状不典型,只表现为发热、精神不好或排尿时哭闹,容易误诊,如治疗不及时易转为慢性或反复感染造成肾损害。男孩及反复感染者多伴有先天性泌尿系畸形。小儿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以婴幼儿较多见,女孩多于男孩。新生儿期男孩发病率高,此时应考虑与全身感染(如败血症)有关。下面小儿泌尿感染的相关症状介绍。
1、急性尿路感染
是指病程在6个月内者。症状因年龄及感染累及部位而异。年长儿与成人相似,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明显,局部排尿刺激症状多较轻或易被忽视。
(1)新生儿期:多由血行感染所致。症状轻重不等,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吃奶差、苍白、呕吐、腹泻、腹胀等非特异性表现。多数小儿可有生长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部分病儿可有抽风、嗜睡,有时可见黄疸。但一般局部排尿症状多不明显,因此要提高对本病的警惕,对原因不明的发热应及早作尿常规检查及悄、血培养以明确诊断。
(2)婴幼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轻咳、反复腹泻等。尿频、尿急、尿痛等排尿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排尿时哭闹,悄频或有顽固性尿布疹应想到本病。偶可出现黄疸。
(3)儿童期:下尿路感染时多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有时可有终末血尿及遗尿,而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但上尿路感染时全身症状多较明显,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不适、可伴腰痛及肾区扣击痛。同时可伴有排尿刺激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血尿,但蛋白尿及水肿多不明显。一般不影响肾功能。如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或有尿路梗阻、畸形等其它因素者可转为慢性。
2、慢性尿路感染
指病程6个月以上,病情迁延者。症状轻重不等,可从无明显症状直至肾功能衰竭(首先出现浓缩功能受损)。反复发作可表现为间歇性发热、腰酸、乏力、消瘦、进行性贫血等。局部下尿路刺激症状可无或间歇出现。脓尿及细胞尿可有或不明显。病儿多合并悄返流或先天性尿路结构异常,B型超声波检查或静脉肾盂造影可见肾瘢痕,如能早期矫治可减少肾损害。
求医网温馨提示:宝宝的尿路容易感染,妈咪要做好护理,特别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对于周岁的宝宝,除了要勤洗勤换尿裤、尿布,每次大小便后都要清洗宝宝的小屁屁外,还应注意清洗方法,即由前向后清洗外阴,然后再清洗肛门,女婴更应注意这一点。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也应每天清洗外阴。提醒一点,给男孩清洗外阴时,一定要扒开阴茎包皮,把隐藏在里面的污垢洗净。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尽早穿封裆裤。
小孩持续低烧是什么原因 泌尿系统感染
小儿泌尿系统感染也可导致持续的低热,一般女孩较为多见,如果是女孩出现长期低热,就需要进行尿检,检查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
婴儿尿路感染的治疗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事实上,尿感是小儿常见病,孩子发生泌尿道感染的机率不低。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居第四位。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唯有婴儿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
尿路感染
一旦明确诊断就应住院彻底治疗,不留后遗症。
一般治疗:急性感染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缩短细菌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
抗菌治疗:急性尿路感染选择的药物应为在尿中浓度高,对细菌敏感,对肾脏无害的药物。家长不宜给婴儿胡乱用药,如磺胺药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血尿和肾损害;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先锋毒素等有致聋和肾损害副作用,婴儿不宜;青毒素类药物小心过敏;总之,用药应由正规医院小儿科医生严格掌握,决不可听信江湖医生随便指挥,滥用抗生素。急性尿路感染经合理抗菌治疗,多能迅速恢复,但半数病人可有复发或再感染,慢性病例仅1/4可完全治愈。
做好预防:要认真做好婴幼儿外阴部护理,每次大便后应清洁臀部,尿布要常清洗,最好不穿开裆裤,勤换内裤。多饮水,少喝糖水,多喝含碱性的饮料,可碱化小便,以减轻尿路刺激症状。男孩包皮过长者应注意清洗,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必要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矫治畸形:如发现尿路结构异常,医生会给予适当的矫治,如男孩包茎应做手术,家长不应拒绝。因为畸形不除,有时感染难以控制和根除。
泌尿感染吃什么调理
小米粥
材料:小米50克。
做法:用小米煮粥即可。
营养功效:清热通淋,缓解尿路感染。
冬瓜汤
材料:冬瓜适量。
做法:将冬瓜煮熟,带汤服食,1日3-5次。
神仙粥
材料:粳米100克,山药60克,韭菜籽15克,白糖适量。
做法:山药去皮,切片,将韭菜籽、粳米一同入锅煮粥,熬煮至六成熟时,加入山药片,继续煮至粥稠,加白糖调味,早晚空腹食用,食用后再饮少许热黄酒,效果更佳。
营养功效:健脾益肾、通淋利浊。
鸭肫皮粥
材料:粳米50克,鸭肫皮1只,白糖适量。
做法:将鸭肫皮洗净,用小火炒黄或焙干,研为细末备用,粳米煮粥,成粥后加入鸭炖皮粉,再煮沸,吃的时候加白糖调味,每日两次,每次1碗,作早晚餐,温热食用。
营养功效:适用于尿路感染所致尿频。
绿豆粥
材料:绿豆5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绿豆洗净,用水浸泡8小时,大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绿豆破裂,加入粳米继续熬煮至烂,加入白糖,每日两次,每次1碗,作早餐及午后点心食用,夏季可作冷饮。
营养功效:利尿通淋。
血尿症状怎么自诊
尿液中出现较多红细胞称为血尿。血尿最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结石、感染、肾小球肾炎、肿瘤等,也可因全身性疾病、尿路邻近组织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血尿如有以下表现应立即诊治:1. 无尿,血尿或蛋白尿2. 恶心呕吐3. 食欲不振,疲劳4. 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下面的小测试可以帮助您做到初步自诊并获得有效建议。
血尿症状常见于以下疾病:
女性尿道癌 、 老年人急进性肾炎 、 登革出血热 、 小儿IgA肾病 、 输尿管结石
如果您的病情还未得到确认,请开始以下测试:
1、如果您近期(或十天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伴高血压、水肿:
就诊建议:可能为肾炎,建议到医院肾内科或是泌尿外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
2、如果您伴有腰痛、尿急、尿频、尿痛,甚至畏寒、发热:
就诊建议:可能为急性肾孟肾炎或泌尿系感染,建议及时到医院泌尿外科或肾内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
3、如果您突发一侧腰部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并向同侧会阴部、大腿内侧放射,可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就诊建议:可能为肾或输尿管结石,建议到医院泌尿外科或肾内科就诊。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
4、如果血尿是否呈间歇性、无痛性,常有贫血,且伴腰痛和/或腰部肿块:
就诊建议:可能为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肾肿瘤、膀胱肿瘤)或多囊肾,建议到医院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
5、如果您伴会阴部钝痛或剧痛,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有时有突然尿流中断:
就诊建议:可能为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建议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推荐科室:小儿泌尿科泌尿外科
6、您如果有过骑跨伤、骨盆骨折或腰部外伤后,尿道流血或不能排尿:
就诊建议:可能为泌尿系统损伤,建议到医院泌尿外科就诊。
推荐科室:小儿泌尿科泌尿外科
7、如果您是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出现轻度血尿,无其他症状体征,3~7天后恢复:
就诊建议:可能为剧烈运动引起的特发性血尿,建议注意休息,必要时到医院泌尿外科或肾内科就诊。
推荐科室:小儿泌尿科泌尿外科肾内科小儿肾内科
8、如果您清晨无血尿,随着立位工作时间延长,腰酸腰痛逐渐加剧,并出现血尿,特别是明显瘦弱者在立位腹部可扪及包块:
就诊建议:可能为肾下垂、游离肾,建议到泌尿外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小儿泌尿科泌尿外科
9、如果您是短暂的镜下血尿,并伴有尿路邻近器官疾病:
就诊建议:可能是由前列腺炎、急性阑尾炎、女性盆腔炎、腹腔内恶性肿瘤引起,建议到医院普通内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小儿泌尿科普通内科
10、如果您有结核病史,且尿频、尿痛,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终末血尿(或大量全程血尿):
就诊建议:可能为泌尿系统结核,建议到医院泌尿外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
11、如果您伴有全身性皮肤粘膜出血:
就诊建议:可能为血液系统疾病(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建议到医院血液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小儿血液科血液科
12、如果您均不存在上述情况:
就诊建议:若症状持续,且原因未明,建议医院泌尿外科或肾内科进一步检查。
推荐科室:泌尿外科肾内科
建议需要做的化验检查:
尿液中红细胞增多或肉眼见到红色尿,称为血尿。肉眼能看到尿呈红色或洗肉水样,称为肉眼血尿;需要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看到红细胞,称为显微镜血尿或微血尿。可发生于泌尿系结石、肿瘤及外伤、泌尿系感染、肾结核、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盂积水感染、肾栓塞及肾结石、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流行性出血热等。除做肾脏B超及CT、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外,以下化验检查有助于血尿的鉴别诊断:
(1)尿常规检查:如尿中红细胞(RBC)数量明显增多,几乎无白细胞(WBC)及蛋白,提示为泌尿系结石、肿瘤或外伤引起的血尿;如尿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均升高,提示为泌尿系感染引起的血尿,也可为肾结核、肾盂肾炎、肾盂积水感染、肾栓塞、肾结石等引起的血尿;如尿中除有白细胞及红细胞外,出现尿蛋白(PRO)及管型,提示可能为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血尿。
(2)外周血检查:如白细胞(WBC)总数明显升高,并出现幼稚细胞,提示可能为白血病引起的血尿;如血小板(PLT)减少,提示: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流行性出血热引起的血尿。
(3)血沉(ESR)测定:如增快,提示可能为结核或肿瘤引起的;血尿。
(4)抗核抗体(ANA)测定:如为阳性,提示为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引起的血尿。
检查项:
白细胞(WBC或LEU)
红细胞(RBC或BLC)
血红蛋白(Hb或HGB)
血沉(ESR)
血小板(PLT)
尿蛋白(PR0)
抗核抗体(ANA)
宝宝尿路感染怎么造成的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严重危害小孩泌尿系统健康。
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由于细菌侵入尿路而引起的。
事实上,尿感是小儿常见病,孩子发生泌尿道感染的机率不低。据调查,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居第四位。本病可发生于小儿任何年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尤高。女孩发病为男孩的3-4倍,唯有婴儿期男孩发病较女孩多。
这主要是婴儿的生理解剖因素和环境因素所决定的。婴幼儿的尿路容易发生逆行感染,由于经常使用尿布或穿开裆裤,尿道口常受粪便和其它不洁物的污染,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副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粪链球菌及金葡萄菌等多种病菌就堆积在尿道口周围,寻找可乘之机;婴儿,特别是女孩尿道短,括约肌功能差,细菌容易沿着尿道上行至膀胱;另外婴幼儿输尿管末段在膀胱肌层走行的较短,膀胱膨胀时不能将其压紧关闭,膀胱憋尿时易经输尿管逆行而上造成肾盂感染;再加上婴幼儿自身免疫力不健全,防御能力差,不仅易引起上行感染,还可能由于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菌血症等而导致下行感染尿道。所以越小的婴儿,发病率越高。
尿路症状有苦难言
其实婴幼儿尿路感染也有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只不过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哭闹、拒哺、烦躁不安就是尿道内不适、疼痛的表现;
尿布需要不断更换,而每次排尿量却不多,可能正是尿频尿急的表现;
会阴常见有尿布疹,尿布有臭味等,都可能是尿路有感染的特征。
而尿路感染的这些症状,容易被忽略。相反,最多见的感染外在表现为发烧,常与易观察到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联系在一起,转移了家长和医生的注意力,掩盖了泌尿道感染的实质。因此,婴儿尿路感染常易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