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性惊厥有什么危害,热性惊厥的家庭处理及误区 热性惊厥怎么办
热性惊厥有什么危害,热性惊厥的家庭处理及误区 热性惊厥怎么办
1、把孩子放在地板上或者床上,要避免孩子躺着的地方有尖锐和坚硬的物品,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2、把孩子的头偏向一侧,这样呕吐物可以顺势流出,防止堵塞呼吸道或者引起误吸。
3、不要往孩子的嘴里放大人的手指头或者小板子(家长主要怕孩子的舌头被咬伤),实际上孩子是不会咬伤自己的舌头的,即使咬伤也会很快痊愈。如果使用压舌板等物,不但可能堵塞呼吸道,也有可能因为惊厥咬合压舌板等物,造成牙齿或牙龈的伤害。
4、一般高热惊厥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惊厥超过15分钟,家长可以拨打120电话请医生帮助处理,并及时送医院就诊。
孩子发烧抽搐会不会影响大脑
为什么宝宝发烧会抽搐
发热可以说是宝宝最常见的体征了。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因发烧去医院的孩子占到儿童门诊量的10%~15%,其中还有不少是因为发烧抽搐急诊入院的。
孩子抽搐的原因很多,有热性惊厥、癫痫、电解质紊乱等等,其中,热性惊厥是孩子抽搐最常见的原因。
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又称“抽风”,它并不是简单的指“发热”时出现的“惊厥”(抽搐)。
热性惊厥是指,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经常为3个月至6岁之间),体温骤然上升导致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引起全身肌肉痉挛性发作的情况。并且,必须是在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明确的原因以后,才能诊断为热性惊厥。
在此之前,不发热时也出现过惊厥的,不能诊断为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和癫痫有关系吗?
不少爸妈看到孩子抽搐抽得厉害,又惊吓又心疼:这看起来怎么那么像癫痫?
虽然热性惊厥与癫痫的症状比较相像,但两者并不是同一个疾病。
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型。单纯性热惊厥多发见于6个月~3岁的孩子,且往往在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抽搐持续时间一般小于5分钟,并且24小时内不会再发生。惊厥发作后,孩子的脑电图正常,体格及智力发育也正常。
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多数是单纯型的,一般预后良好,很少会有什么后遗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几率也会逐渐减少。
惊厥真能变癫痫,但概率很低
复杂型的热性惊厥可发生于6月以内或6岁以上的孩子,低热(<38℃)时也可能发生,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在15分钟以上,24小时之内发作2次或2次以上,并且复发5次以上。
复杂型的热性惊厥部分可转为癫痫,可能需要长期治疗。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太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损伤,遗留后遗症。
不过家长也不必过度紧张,因为热性惊厥转变为癫痫的几率较低。
研究发现,只有2%-10%的热性惊厥患儿才会演变为癫痫。经过家长细心的照料和医生正规的治疗,大部分宝宝在热性惊厥后不会留有后遗症。
惊厥应该如何预防
1.热性惊厥的预防:热性惊厥为引起小儿惊厥最常见的病因,热性惊厥的最好预防是不发热,但发热后应用退热药物是否能够预防热性惊厥发作,一直存在争议。目前现有证据表明单纯应用退热药物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的发作,仅能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国外最为推崇的是安定栓剂短程应用,但国内并无该药制剂。国内一般采用安定口服或灌肠,咪达唑仑滴鼻、滴口腔峡膜腔等。对于发热不高就抽搐的病人也可长期应用丙戊酸钠或苯巴比妥口服。
2.惊厥儿童的疫苗接种:惊厥儿童是否可以接种疫苗一直没有相应定论,其实就疫苗说明书明确规定仅三种疫苗即流脑、乙脑和百白破疫苗禁用于癫痫患者。对于热性惊厥由于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接种后发热,有可能导致热性惊厥,但发生率较低,已有研究发现麻疹疫苗接种后3~7天可能诱发热性惊厥发作。因此对于惊厥患儿的预防接种,如果是热性惊厥,尤其是单纯性热性惊厥一般不必禁忌疫苗接种;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或发作频繁或癫痫尚未控制者一般暂缓接种,如果癫痫控制半年以上,虽然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是不会增加惊厥发作,仅小部分病例可能出现惊厥发作,但如果不接种疫苗,也有罹患相应传染病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则患者或家长需要权衡既往惊厥的复发情况、可能接触相应传染病的风险等综合考虑是否接种。
小儿热性惊厥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抽搐,大多由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见于感冒等疾病初期,体温骤然上升时,又称热性惊厥。热性惊厥不包括脑炎、脑膜炎发热时并存的抽搐。
(二)发病机制
在惊厥性放电时,脑组织有大量的神经元发生快速、反复的脂除极化,需较多的能量维持钠-钾泵的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也增加,细胞代谢过程加快,而且惊厥时体温升高,肌肉抽搐也使全身代谢增加,高热可使动物脑代谢增加25%,这些活动所需能量比正常高出2~4倍。脑的异常放电活动即惊厥放电本身对能量的需要也明显增加,这也是引起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惊厥给脑造成了最大的代谢负担。
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预后一般良好,引起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很低,这是因为一般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征,因此惊厥发作时对大脑的影响较少。但是其中有少数患者可以引起智力低下,目前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严重的热性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这是指惊厥持续时间越长,惊厥复发次数越多,出现脑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热性惊厥前,神经系统已出现异常,这种小儿即使不发生热性惊厥也会出现智力低下,即认为热性惊厥病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并非惊厥本身所致,而是存在于热性惊厥起病之前,热性惊厥与智力低下并非因果关系,而是共同原因所决定的。
另外惊厥引起脑损伤和年龄也有密切关系。小儿惊厥持续30min以上就可以产生神经元缺血性改变,而成人惊厥超过6h才发生这种改变。这是因为婴幼儿时期脑组织代谢活跃,神经细胞处于生长、分化旺盛时期,正在发育的脑组织最易受损害,所以惊厥发病年龄越早,其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可能会越高。
孩子发烧抽搐是怎么回事
孩子抽搐的原因很多,有热性惊厥、癫痫、电解质紊乱等等,其中,热性惊厥是孩子抽搐最常见的原因。
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又称“抽风”,它并不是简单的指“发热”时出现的“惊厥”(抽搐)。
热性惊厥是指,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经常为3个月至6岁之间),体温骤然上升导致大脑出现异常放电活动,引起全身肌肉痉挛性发作的情况。并且,必须是在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明确的原因以后,才能诊断为热性惊厥。
在此之前,不发热时也出现过惊厥的,不能诊断为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和癫痫有关系吗?
不少爸妈看到孩子抽搐抽得厉害,又惊吓又心疼:这看起来怎么那么像癫痫?
虽然热性惊厥与癫痫的症状比较相像,但两者并不是同一个疾病。
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性和复杂型。单纯性热惊厥多发见于6个月~3岁的孩子,且往往在发热后24小时内出现,抽搐持续时间一般小于5分钟,并且24小时内不会再发生。惊厥发作后,孩子的脑电图正常,体格及智力发育也正常。
发生热性惊厥的孩子多数是单纯型的,一般预后良好,很少会有什么后遗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几率也会逐渐减少。
小儿高热惊厥可以预防
小儿高热惊厥可以预防
小儿高热惊厥多次发生可以转变成小儿癫痫,这就比较麻烦了,因此要预防小儿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又称热性惊厥,这种疾病在儿科是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一般在发热38.5℃以上时发病。本质上热性惊厥是一种遗传病,而且是一种遗传性癫痫病。只不过这种病很多见,大多数人最终结局都良好,不影响智力,不影响将来上学和工作,实际上并不那么可怕。一般人头脑中的癫痫是“不治之症”,十分可怕,所以不愿把热性惊厥与癫痫联系起来。
约60%热性惊厥患者,终生只发作1次,不再复发,而40%的人则会复发,甚至不发热也抽搐,也可出现以前不曾有的发作类型,有的复发几十次,少部分影响智力。对已有复发的病例,怎样预防再次复发呢?目前主要有二种方法。其一是临时服药预防,其二是长期服药预防。所谓临时服药预防,是指有发热时马上服用预防惊厥的药物地西泮(安定),连服数天,直至体温已正常而不再有发热。但这种方法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常常是家长在发现惊厥之前不知道孩子在发热,发现惊厥发作时测体温才知道孩子发热,也就是说,这些孩子一开始发热就出现抽搐。有时孩子热性惊厥发作时,并没有处在对热性惊厥有经验的人监管之下,所以,临时预防服药常常不管事。对有复发性热性惊厥发作历史料的患者,这时就应采取长期服药预防的方法 。长期服药预防指长期、规律服药,常用药物有丙戊酸或苯巴比妥。这种方法不少家长接受不了,担心长期服药会有副作用,会影响孩子智力。其实大多数孩子服药是很安全的,极少数孩子有不良反应,在专科医生密切监督和指导下,也会化险为夷。其实孩子惊厥复发给家庭和孩子本人带来的心、身创伤才是巨大的。目前预防热性惊厥的方法、药物都已比较成熟,但家长的配合程度则有一定差距,以至有的孩子反复复发。不可否认即使严格按目前方案长期服药,仍有少部分孩子热性惊厥预防效果差,反复复发,这是我们今后要攻克的目标。
热性惊厥有什么危害,热性惊厥的家庭处理及误区 热性惊厥切勿按压人中穴
按压人中穴的处理反而会堵塞呼吸道的通畅,而且不能终止惊厥,一定不要这样做,孩子如果发生热性惊厥,家长首先不要惊慌,只要掌握方法,就能处理得当。
孩子发烧抽搐了该怎么办
小明3岁了,从小健康活泼,昨天和爸爸游泳时不小心着凉了,半夜时开始发烧,平时发烧时给予退热处理后,小明通常都会逐渐好转,但这次到凌晨时分,家人却发现小明俄然头向后仰、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一屈一伸的抽动着,怎么呼叫他也没有反应。这可把爸爸妈咪给吓坏了。因为怕他抽搐的时候会咬到舌头,爸爸赶忙撬开小明的小嘴巴,把手指伸了进去,就这样过了2、3分钟,小明的表现终于慢慢减轻了,但爸爸的手指却被咬得鲜血淋漓,这时一测体温,原来小明已经烧到39.5℃了。
第二天爸爸赶忙带小明到医院检查,医生经过详细的问诊后,告诉爸爸,小明这种状况极有可能是一种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在5岁以下小儿的发病率约为2%-5%,起病通常在6个月到5岁之间,具有和年龄相关的自限性趋势,但以后较少发展为反复的无热惊厥。在热性惊厥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有研究报导,同胞或父母中有过热性惊厥史的孩童,呈现热性惊厥的风险要比普通人群高4-5倍。
热性惊厥通常可分为单纯热性惊厥和复杂热性惊厥两种。单纯热性惊厥发生时体温通常超过38℃,发生形式有全身强直-阵挛、阵挛或强直发生,持续时间通常小于 15分钟,一次热程中仅有一次发生,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正常,发病限于6个月至5岁的神经系统发育正常的孩童。而复杂热性惊厥一次热程通常会有超过2次或更多次数的丛集性发生,或发生时间超过15分钟,发病年龄小于6个月或在6岁以上仍有发生,惊厥发生时体温常不足38℃,有局部性发生或者呈现发生后肢体活动障碍等。
那么,呈现高热惊厥时需要如何处理呢?有些家长一见到这种状况,马上就将患儿的嘴巴撬开,然后把手指、筷子、毛巾或其他随手拾到的硬物塞进孩子的嘴巴,其实这些方法是不科学的,这样不只可能会损害孩子的牙齿或造成窒息,并且还可将大人的手指咬伤。
正确的做法是:
1.移开周围的危险物品,如果是在公共场所,还要疏散人员,尽量避免人群的围观,保持空气流通。
2.扶病人侧卧,头偏向一侧,这样有利于呕吐物及粘液等自然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3.无需将毛巾或硬物等塞至上下牙之间,避免造成小儿窒息或造成牙齿的损害。
4.不要强行按压病人肢体,避免造成扭伤。
5.不要给病人强行喂水或任何药物,避免造成误吸。
6.发生期间家族可利用手机等录像来记录下病人发生时的状况,包括眼球、面部、肢体活动等状况,以便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
7.发生后,病人在未清醒期间,一定要有家族陪同在旁边,避免因患儿意识模糊、自动症等而造成意外事故。
8.送医院进一步诊治明确病因,尤其是病因未明的初次发生。
最后,因为热性惊厥是孩子日后呈现癫痫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第一次热性惊厥前就已经存在有异常的神经系统表现或发育迟缓的状况,或是小儿呈现复杂性热性惊厥,或者是没有热性惊厥家族史而呈现热性惊厥的患儿等,更是日后呈现癫痫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有反复热性惊厥发生的孩童,有必要在发热性疾病的初始就给予积极的退热治疗,并进行适当的药物防止,以减少高热惊厥的发生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