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素的临床意义
催乳素的临床意义
生理学变异
生理性增加见于运动后,性交、妊娠、产后、吮乳、夜间睡眠,应激状态及月经周期中的分泌期。
药理性增加见于使用氯丙嗪及其它吩噻嗪类药物、氟哌丁苯、三环抗抑制药、血血平、大剂量的雌激素、某些抗组织胺药物、α-甲基多巴、合成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一般麻醉剂,精氨酸,及胰岛素诱导的低血糖时。
病理学变异
增加:见于垂体肿瘤乳腺肿瘤,非功能性肿瘤,柯兴氏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垂体柄肿瘤,下丘脑肿瘤、肉芽肿、脑膜炎,Chiari-Fromel氏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原发性甲状腺减退合并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增加,Nelson氏综合症,肾上腺机能减退,肿瘤的异位生长(如垂体瘤肺转移),胸壁损伤,外科手术,创伤,带状疱疹,闭经和乳溢综合症。
减少:因乳腺癌切除垂体后,PRL浓度下降。但不完全切除垂体时,血清在PRL可增加。L-多巴治疗后减少。
垂体瘤药物治疗检测
在国外可以用药物治疗脑垂体瘤,通过定期检测催乳素的数值观察垂体瘤的治疗情况。
维生素B2的临床意义
维生素B2缺乏(vitaminB2deficiency)是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因维生素B2是维持人体正常生长所必须的因素,体内缺乏维生素B2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常见是口腔及皮肤等部位出现异常,严重缺乏可导致生长停止。本病多数由于膳食中维生素B2供给不足或利用过多或吸收障碍而引起。因此可根据饮食中有维生素B2缺乏的病史及阴囊皮损、口腔症状、脂溢性皮炎而做出初步临床诊断,然后给以维生素B2治疗。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
核黄素缺乏病、口腔溃疡、脂溢性皮炎、地图舌、口角炎、外阴皮肤脂溢性皮炎。
维生素B2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忌:检查前不宜暴饮暴食,必要可以听从医生指示。
检查时要求:小儿尿量不易收集,可多次收集。
发热的临床意义
【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以下几种。
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图1-4-1)。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图1-4-2)
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图1-4-3)。
4.波状热(undulant fever)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图1-4-4)。
5.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体温急剧上升至39°C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可见于霍奇金(Hodgkin)病等(图1-4-5)。
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图1-4-6)。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必须注意:
①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或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②热型也与个体反应的强弱有关,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而不具备肺炎的典型热型。
nse的临床意义
NSE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肺癌:NSE可作为检测小细胞肺癌首选标志物, 而CYFRA 21-1在非小细胞肺癌检测中优于NSE。
60-81%小细胞肺癌病例NSE浓度升高。尽管NSE浓度与转移部位或脑部转移没有相关性,但是与临床分期如疾病进展有很好的相关性。
NSE在肺癌治疗监测中的意义
首个化疗周期开始后24-72小时NSE浓度有短暂的升高,原因是肿瘤细胞溶解。这种NSE浓度升高可持续1周或首个化疗周期结束时血清浓度迅速下降(治疗前浓度增加)。相反地,对化疗无反应的患者NSE浓度持续升高或没有下降到参考范围。
NSE在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病情缓解期间,80-96%患者NSE浓度正常,而病情复发时NSE浓度升高。一些病例其1-4月潜伏期中NSE浓度升高,常为指数式升高(10-94天浓度翻倍),这与生存期有关。NSE可用于评估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情况、治疗有效性和相关病因: 诊断灵敏度93%,阳性预测值92%。
神经母细胞瘤:62%患儿NSE血清浓度高于30ng/ml,升高值与疾病进展有关。异常NSE值大小或频率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性。
NSE在其他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Apudoma神经内分泌肿瘤:34%患者血清NSE浓度升高(>12.5ng/ml)。
精原细胞瘤:临床上68-73%患者有明显的NSE浓度增加,与疾病临床分期有关。
其他肿瘤:22%非肺部恶性疾病患者(任何期别肿瘤)NSE浓度高于25ng/ml。脑部肿瘤如神经胶质瘤、脑脊膜瘤、纤维神经瘤和神经瘤仅偶尔有血清NSE值升高。在原发脑瘤或脑转移性瘤10和恶性黑色素瘤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患者中, 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NS的NSE值升高。14%器官排斥和46%转移性肾癌患者NSE浓度升高,与病情有关,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
良性疾病:良性肺部和脑部疾病NSE浓度略有升高(>12ng/ml),主要见于CSF中,包括下列疾病患者:脑脊膜炎、弥漫性脑膜炎、脊髓与小脑退化、脑梗塞、脑血肿、蛛网膜下出血、脑外伤、脑炎、器质性癫痫、精神分裂症和Jakob-Creutzfeld病。
阳痿患者应行催乳素检查
操作与判读
与黄体生成素和睾酮等激素一样,催乳素的分泌也有节律性,而且在恐惧、疼痛、紧张等应激情况下会有一过性的分泌增高,因此血清催乳素的测定至少应进行3次,偶尔1次的检查水平增高不能轻率地判定为高催乳素血症。
另外,有一些药物,如雌激素、甲基多巴、H2受体拮抗剂甲氰米胍、克罗米酚和酚噻嗪等也可导致催乳素的增高,在作出诊断前也应排除这类情况的存在。
检查意义
总的来说,高催乳素血症导致阳痿的情况并不多见,可见报道的发生率约占阳痿患者的1﹪左右,由垂体腺瘤造成者更少,约占0.3﹪,但一般情况下,高催乳素血症是一可治疗的疾病,因而不能忽略阳痿患者存在高催乳素血症的可能,使本可治愈的疾病被延误。
催乳素瘤的临床表现
1.女性PRL瘤见于20~30岁女青年,常为微腺瘤。典型临床表现为闭经-乳溢-不育三联征。主要症状在青春期前女性表现为青春期延迟、生长发育迟缓及原发性闭经,青春期后女性表现为经期缩短、经量稀少或过多、月经延迟、性欲减退或缺如、性感丧失、性高潮缺如、交媾痛、流产、不孕等。体征可见乳腺萎缩,阴毛脱落,外阴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等。
2.男性PRL瘤男性泌乳素瘤较大,多向鞍上发展,相对少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完全性或部分性性功能减退,如性欲减退、阳痿、男性乳腺发育、男性不育症、精子数目减少等。症状进展缓慢,不易引起重视,就诊时已为晚期,影像学检查多为大腺瘤,神经压迫较明显。体格检查发现青少年患者可出现青春发育停滞、体态异常、乳腺发育和触发泌乳、睾丸细小,成年人可出现胡须稀疏、乳腺发育和触发泌乳、阴毛稀少、睾丸松软。
3.肿瘤压迫症候群晚期PRL瘤及其他类型垂体腺瘤、下丘脑及鞍旁肿瘤因瘤体巨大向鞍上扩展,阻断PIF,引起高PRL血症者,常见的局部压迫症状是头痛、视觉异常。头痛的原因为大腺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伴恶心、呕吐。男性PRL瘤患者头痛发生率较女性患者高。有些微腺瘤的占位病变不大,也可出现头痛,其原因尚不清楚。
4.骨质疏松长期高PRL血症的PRL瘤患者,有时首诊症状为骨质疏松。经过治疗恢复正常泌乳素水平和性腺功能后,骨密度能够得到改善,但有时不能完全恢复正常。
5.急性垂体卒中生长较快的PRL瘤,若发生瘤内出血,出现急性垂体卒中,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视力下降等颅神经压迫症状,甚至昏迷和眼球突出,需紧急抢救。患者在抢救成功后可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症。
血红素高临床意义
1、血清水平升高HPx为一种反应较轻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应激反应时,HPx浓度升高不超过正常静止时的2倍。某些肿瘤也可升高尤其是黑素瘤。
2、血清含量下降见于严重溶血性贫血、严重恶性营养不良、出血性胰腺炎、主动脉换瓣膜后、革登出血热、严重肾病综合征、红细胞生成原卟啉症以及肝病(如亚急性肝坏死、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肝癌等)。其中肝病时HPx的降低程度与肝损害相平行。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急性应激反应、原发性肝癌、恶性黑素瘤。
结果偏高可能疾病:
溶血性贫血。
睾酮临床意义
1、睾酮增高
见于特发性性早熟和儿童的肾上腺皮质增生、部分肾上腺皮质肿瘤。男性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肿瘤、妊娠期的绒毛膜上皮疾病、睾丸女性化、原发性多毛症。这种情况可以摄入巴比妥类镇静剂、氯米芬(克罗米芬)、促性腺激素及口服避孕药等药物。
2、睾酮减低
见于唐氏综合征、尿毒症、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症、肝功能不全、原发性和继发性性腺功能不全、隐睾症。女性睾酮较男性为低,随月经周期变化,静止和葡萄糖负荷后雄性激素下降,活动后上升,女性男性化时可升至7.0nmol/L以上。这种情况可以摄入雄激素、地塞米松、地高辛等药物及乙醇使结果偏低。
催乳素瘤临床症状
女性催乳素瘤
多为微腺瘤,见于20~30岁青年。典型症状为闭经-乳溢-不育三联征。
继发闭经多见,约占90%。乳溢是本症主要表现,多为触摸性泌乳,占50%~90%。
性功能障碍约占60%,主诉性欲减退或缺如、性感丧失、性高潮缺如、交媾痛等。其他性腺功能减退的症状有经期缩短、经量稀少或过多、月经延迟及不孕。此外,因血清降低引起乳腺萎缩,阴毛脱落,外阴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等症状。女性青少年患者可发生青春期延迟、生长发育迟缓及原发性闭经。
流产者约30%。还有伴随的代谢障碍表现如肥胖、水钠潴留等症群。闭经-不育可由于高泌乳素血症对性功能的抑制作用所致,表现于下丘脑水平,由于它干扰了正常的雌激素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RH)分泌的正反馈作用而致LH高峰与排卵。近来有人提出PRL使内源性阿片多肽(EOP)受体的活性增加,EOP影响DA的变化有关。PRL可能增加了正中隆起外栅区DA释放,从而抑制LRH释放,降低了垂体-性腺轴功能;还作用于卵巢水平,PRL竞争制抑卵巢受体对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可致黄体功能不足,使孕酮合成障碍和轻度雌激素合成障碍等,从而导致月经紊乱,闭经。排卵停止又可致低雌激素血症,进而引起阴道分泌减少、性交疼痛以及性欲减退等。月经紊乱有人认为与血清PRL水平有关,与肿瘤大小也有关,当其处于微腺瘤(<10mm)阶段时仍有受孕可能,但流产机会比正常人多。部分长期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由于低雌激素血症可发发生骨密度减低,如伴发肾上腺产生去氢异雄酮过多,还可发生轻度多毛、痤疮。此外,女性泌乳素微腺瘤多在闭经-不育治疗中,由于外源性雌激素的刺激而致肿瘤迅速扩大,因而值得临床注意。
男性催乳素瘤
男性泌乳素瘤诊断时一般较大,常向鞍上发展,但相对少见。主要表现性功能减退的症状,约占83%,可为完全性或部分性。如程度不等的性欲减退、阳痿,男性不育症及精子数目减少。由于症状进展缓慢且有较大波动,不易引起患者注意,就诊时大多较晚,此时影像学检查证实已多为大腺瘤,神经压迫症状较明显。体格检查可发现病人胡须稀疏,生长缓慢,阴毛稀少,睾丸松软。男性青少年患者青春期发育及生长发育停止,体态异常和睾丸细小。此外,男性约69%可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