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湿热怎么调理 经络调理
肝胆湿热怎么调理 经络调理
肝胆湿热的人平时可以做一些拔罐,刮痧,汗蒸等调理经络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去除体内湿热,改善肝胆湿热症状。
瘛脉准确位置图片和作用 瘛脉穴配伍应用
配合谷,太冲,熄风镇惊,清热开窍,治小儿惊痫;配听风,翳风,疏导经气,治耳鸣,耳聋;配头维,风池,平肝潜阳,熄风止痛,治偏头痛;配完骨,祛风清热,调理经气,治头风耳后痛;配行间,曲池,百会,平肝熄风,清泻肝胆,治高血压;配风池,角孙,合谷,太阳,祛风清热,泻火止血,治疗视网膜出血。
肝胆湿热如何调理
1、肝胆湿热
证候: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黄柏;土茯苓、金银花;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2、湿热黄疸
证候: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泄热,利湿,退黄。主方:茵陈蒿汤加味。方药:茵陈、栀子、车前子、茯苓、滑石、连翘、赤芍。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黄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肝胆湿热怎么调理 运动调理
肝胆湿热的人,可以选择跑步、爬山、打羽毛球、游泳等运动,这些运动既可以让你出汗,又不会太剧烈,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去除体内湿气,从而可以去除肝胆湿热。
肝胆湿热的治疗用药
肝胆湿热治法主要利湿清热,清肝利胆为主。专家介绍说:以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品;对于湿重于热者,佐以芳香化浊,药用可以使用龙胆草、黄芩、金银花、野菊花、栀子、茵陈、赤芍药、生地黄、北柴胡、生甘草、车前子、生大黄。这些药物可以中气、调和诸药,防苦寒之性伤胃耗气,另外柴胡、生地、赤芍疏具有肝养血至功效,对于肝胆湿热患者是有很好的疗效的。
对于湿重于肝胆湿热者,可用白豆蔻、清半夏、木通、黄芩、石菖蒲、连翘、赤芍药、生薏苡仁、茵陈、郁金、甘露消毒丹化裁。药用藿香叶进行调理。这些药物史利胆退黄、方中芳香化浊、清热利湿解毒之精品。
治法:利湿清热,清肝利胆。
方药:湿重――菌陈五苓散;热重――龙胆泻肝汤。
肝胆湿热患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可配清热利湿食疗辅助治疗,可用:
1.板蓝根菊饮:板蓝根加水煎汤,加入菊花晶饮用,每日1次。有清热疏风,明目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
2.黄花菜粥:黄花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适量,煲成粥,每日1~2次,能清热凉血,消肿,利尿,止痛,明目,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肝属肝胆湿热型。
3.黄花菜饮:黄花菜(干品)15克。制法是将黄花菜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
4.五汁饮: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型。
肝胆湿热如何调理呢
(一)内治法
1、肝胆湿热
证候: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治则: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木通、车前草、泽泻、生地、当归、甘草。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见呕逆者,加竹茹、黄连、半夏;若见吐衄者,加丹皮、茜草。若阴囊湿疹,睾丸肿痛,或带下黄臭者,加地肤子、黄柏;土茯苓、金银花;若小便频数涩痛,甚或小便点滴不下者,加滑石、沉香。
2、湿热黄疸
证候: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泄热,利湿,退黄。主方:茵陈蒿汤加味。方药:茵陈、栀子、车前子、茯苓、滑石、连翘、赤芍。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黄疸加深,嗜睡或昏迷者,宜送服或鼻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
3、湿热阻滞肝胆
证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胁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则: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方:大柴胡汤加减。方药:柴胡、枳实、厚朴、黄芩、半夏、大黄、生姜,水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2剂,温服。
若腹痛剧烈,呕吐蛔虫者,宜先服乌梅丸安蛔,再选用本方;若湿热煎熬成砂石,阻滞胆道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若胃肠燥热,大便不通,脘腹脓满者,加芒硝(冲服)。
(二)外治法
1、外敷药物
(1)用毛茛、大蒜、白芥子、田基黄,任选1种,选敷合谷、列缺,发泡后,刺破流出黄水(但操作时避免感染,最好在医务工作者的监督下使用此法),用于湿热黄疸。
(2)地肤子、土茯苓,煎水熏洗外阴,用于阴部湿痒,带下黄臭。
2、灌肠疗法
(1)生大黄、马齿苋、黄柏,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20~30分钟,每日1~2次。
(2)生大黄、败酱草,水煎,取汁150毫升,高位灌肠,保留20~30分钟,每日1次,5~7天为1疗程。
肝胆湿热可用饮食调理
肝胆湿热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尽量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最好做到戒酒,平时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情,心情舒畅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肝胆湿热可以多吃些降湿去热的食物如苦瓜、松花粉、猪肝、猪腰、螺旋藻等。还可以熬些汤喝如田基黄煮猪肝、茅根茵陈肉汤、莲子汤、瓜蒌藕粉羹、金针芦笋、绿豆粥等,这些食物都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改善肝内微循环,消除肝胆湿热炎症,帮助身体的恢复。
以上就是有关肝胆湿热的一些相关内容了,肝胆湿热的治疗原则是清利肝胆,所以在饮食上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少吃一些肥甘油腻的食物,这样对调理肝胆湿热也是有帮助的哦。
肝胆湿热怎么调理 肝胆湿热食疗小偏方
材料:茵陈30g,粳米50g,冰糖适量。
做法:将茵陈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水,在茵陈汁中加入粳米煮粥,食用时根据口味加入适量冰糖即可。
功效:茵陈具有清利湿热,退黄的功效,因此茵陈粳米粥可以用于肝胆湿热。
材料:鲜白茅根50g,猪肉500g,生姜、葱少许。
做法:将白茅根,猪肉洗净,猪肉切成片,白茅根切段,放入锅中,加葱,姜,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至肉熟烂,除去葱,姜,白茅根,加入精盐,味精,吃肉喝汤。
功效:白茅根能清利肝胆湿热,因此白茅根炖肉适用于肝胆湿热。
材料:黄花菜15g。
做法:经黄花菜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水代茶饮用。
功效:黄花菜能清利湿热,退黄疸。
女人血气不足怎么调理 经络调理
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并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对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
气血不足怎么调理 经络调理
可以经常做做头、面、脚的保健按摩,同时,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等重要的养生保健穴位,不仅能有效调理气血,还能延长机体的衰老,另外,平时可多吃牛肉、鸡肉、大枣、鲫鱼、虾、鸡蛋、猪血、猪肝等等补益食品。
肝胆湿热脾胃虚寒有什么区别
脾胃湿热是湿热内蕴中焦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小便短赤不清;或面目肌肤发黄、色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而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是湿热郁结肝胆所表示的证候,临床表示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身目发黄或冷热往来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的区别
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的同点:
1、病因雷同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多由感受湿热之邪或偏嗜肥甘厚腻,酿湿生热所致;
2、都有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
3、二者可有黄疸的症状。黄疸是由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肤所致。二证如呈现黄疸,皆为阳黄;
4、看舌苔均为舌红苔黄腻湿热之象。
二者的不同可从以下方面来斟酌:
1、湿热着重不同。固然脾胃湿热与肝胆湿热之病因均为湿热,但湿热着重不同。脾胃湿热湿重于热,湿的表现如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表现显明,在电脑旁放香蕉眼不干涩。热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热重于湿。热的表现如身热、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的表现显著,而湿的表示相对较轻;
很多人总是觉得身体的区别差异非常大,特别是对于脾胃湿热和,肝胆湿热脾胃虚寒证,一般都是可以通过食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与此同时搭配中医的方法进行调理。
肝胆湿热怎么调理 饮食调理
肝胆湿热的人饮食要讲究卫生,清淡饮食,不要过食辛辣肥甘,不要喝酒类饮料。多吃具有清利肝胆湿热功效的食物如茵陈,蒲公英,苦瓜,黄瓜,冬瓜,芹菜,绿豆,莲藕,鸭肉,鲫鱼等。
肝胆湿热怎么办 药物治疗
有基础肝胆疾病而导致肝胆湿热的人应坚持服用药物治疗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疗效好,再加上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理,肝胆湿热自然会慢慢去除。
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的区别
肝胆湿热,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中医证候名,亦称中焦湿热。是指湿热蕴结脾胃,脾胃运化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肝胆湿热的临床表现
胁肋灼痛胀痛,或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目黄,小便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苦,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或闭或溏,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肝胆湿热以湿热内蕴,肝胆功能异常为特征。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带下黄臭,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脉弦数等。
脾胃湿热的临床表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或口甜黏浊,食甜食则冒酸水,纳呆恶心,身重肢倦。
3、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的一些表现,这就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最明显的区别了,肝胆湿热的朋友会觉得腹胀厌食,大便大不干净,而脾胃湿热则会觉得口干口苦,吃什么都没有味道。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还有不少共同点,所以想要了解自己到底是哪一种湿热体质,最好先咨询一下医师再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