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脏有小孔原因和治疗
新生儿心脏有小孔原因和治疗
1.原因
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10~15%,男女之比为1∶2。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由于正常左,右心房之间存在着压力阶差,左房的氧合血经缺损分流至右房,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可引起患儿发育迟缓,体力活动受到一定限制,部分患者亦可无明显症状,氧合血进入肺循环后可引起肺小血管内膜增生及中层肥厚等病变,导致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升高,但其进程较缓慢,多出现在成人患者。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又称部分心内膜垫缺损或房室管畸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心内膜垫发育缺陷所致,形成一个半月形的大型房间隔缺损,位在冠状静脉窦的前下方,缺损下缘邻近二尖瓣环,常伴有二尖瓣裂。
2.治疗
如果小孩心脏上房间隔或是室间隔上有所谓的小孔通常是指的先心病的表现,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期心脏器官发育异常而形成的畸形疾病,也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之一。需要注意密切观察,有少数的先心病可以自行痊愈的,但大多数还是得考虑手术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前是靠母体通过脐带供血的,心脏左右边通过卵圆孔通着,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自己就闭合了,所以不用担心。
3.注意
这属于比较常见的心脏病,主要表现在动脉导管未闭以及卵圆孔未闭,一般大多数在一岁以前宝宝可以自行愈合,如果一岁以后没有愈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建议继续定期观察,如果没有自己愈合的,可以在学龄前期进行介入手术封堵治疗。
新生儿心律失常怎么办
心律失常病因:各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肺炎、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新生儿心导管检查及心外科手术;各种器质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等;新生儿窒息缺氧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其他围产因素(即胎儿分娩前后母亲和胎儿的异常)如孕母产前及产程中用药、胎儿脐带绕颈、头盆不称、宫内窘迫等皆可引起心律失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钙、酸中毒等及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等。
一般治疗原则 首先要了解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治疗上方能有的放矢。同一性质的心律失常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患者具体情况而不同,而且病情发展的趋势个体差异大,绝不能单纯根据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进行治疗。药物治疗:地高辛,普罗帕酮,普萘洛尔,三磷腺苷。超速抑制:药物治疗无效者,可给患儿放置食管电极进行食管心房调搏。给予超过室上性心动过速速率的超速起搏,此起搏抑制了引起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异位节律点,然后停止起搏,窦房结恢复激动并下传,窦性心律恢复。
看了上面文章中对心律失常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心脏病的严重性及危险性。一直以来心脏病发病的频繁性让人们感到害怕,但是据调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压力也逐渐增大,患上心脏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所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给自己解压。
新生儿心脏病治疗方法
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新生儿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新生儿心脏病复发几率过高呢,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约占出生婴儿的15%左右,主要分为两大类:紫绀型及非紫绀型。
紫绀型即出生后婴儿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现青紫,尤以哭闹时明显;非紫绀型婴儿早期无症状,往往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确诊。主要为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确诊后的心脏病应早期治疗,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常规要选择胸部正中切口,劈开胸骨来显示手术部位,术后常常留下较大的瘢痕。
近期心外科采用右腋下胸部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心病,不劈开胸骨,不切除或切断肋骨,保持了骨性胸廓的连续性,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且位于腋下及侧胸壁,右上肢功能位时,几乎看不到切口瘢痕,使病儿和家长摆脱因胸骨前正中切口所留下的瘢痕而造成的负担和痛苦。
近20多年来由于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如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进展,很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根治,部分复杂的心脏畸形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心脏病影响了好多人的健康,好多人因为得了心脏病,也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他们每天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特别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饱受病痛的折磨,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那新生儿心脏病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治疗新生儿心脏病我们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在科技不断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手段,对新生儿心脏病进行治疗。
心肌供血不足的原因
遗传因素是心脏病的一种重要原因,在家庭之中,如果母亲生的第一个孩子就患有心脏病,则生第二胎就增加2%的发病率。母亲如果生的两个孩子都是先天性心脏病,再生第三胎就达到了10%的发病率,但是如果目前本人就具有心脏病,则在第二代之中,能达到10%的发病率。
婴儿心脏病发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孕妇自身就患有不同疾病。有些孕妇以前患有糖尿病,没有得到必要治疗,从而使新生儿具有达到2%的发病率。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增高统计显示另一个因素就是病毒感染,也就是孕妇在怀孕到3个月的时候,特别是第3或者是第8周的这段时间,孕妇如果遭遇到流感,风疹等的感染,就可能导致新生儿心脏发生异常情况。在我国的15万-20万患儿之中,有些患儿没满1岁就失去了生命,而在两岁的时候,基本就达到了2/3的死亡率。
对于新生儿心脏病应该及早进行预防。在孕妇怀孕时,如果在24周之前,就应该对胎儿的心脏进行检查,看看是不是具有致命缺陷。一般来说,孕妇在胎儿出生前B超最好要做3-4次。对于新生儿心脏病方面的治疗,有不同积极的治疗方案供患儿家属选择,现我国能够手术治疗心脏病的医院,达到了650家以上。在2007年的时候,临床上具有64000例心脏病的病例,而在2012年的时候, 就达到了91000例。
要尽快治疗此种疾病,就需要现在的医疗条件不断地完善与提高。现在在治疗方面,主要就是存在了两个特点,首先就是具有不平衡的外科水平,此原因具有很大的地区差异。在我国一线城市之中,能达到很高的医疗环境或治疗条件的占据了1/5;我国一二线城市的医院中,能进行外科简单治疗的达到了80%,已达到了国际基本治疗水平。其实对于心脏病患儿,应该多注重睡眠,最好保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通过以上对心脏病患儿的不同数据显示,可看出我国对新生儿心脏病的基本治疗水平在不断转好,医疗条件逐步完善。
新生儿心脏有小孔到底能长好吗
这是先天性心脏病,按照‘孔’所在的部位有不同类型的先心病,一般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居多,它发生的原因尚不确切,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外在因素中较重要的是宫内感染,特别是母孕早期患病毒感染如风疹、流行性感冒等,药物如抗癌药、抗癫痫药等也是原因之一,某些感冒药及抗病毒药也有致畸危险,故孕期尤其是孕早期应慎用药物。小孩‘孔’是否会自己愈合主要取决于孔的位置和大小、分流量、肺动脉压力水平等,一般来说,小于3mm的房间隔缺损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大于8mm的房缺自然闭合可能小,分流量较大者需手术或介入性心导管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在5岁内同样有自然闭合可能,超过5岁,自然闭合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对中小型缺损可先在门诊随访至学龄前期,对大中型缺损及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到一定标准者应及早处理。在观察期间,应按照医生说的: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有了感冒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定期复查心脏彩超了解心脏情况。必要时可到儿童心脏病权威医院就治,以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上面就是我们对新生儿心脏有小孔的一些了解和分析,到底能不能长好,我觉得父母们还是及时就医,带孩子到大医院进行各种仔细权威的检查,这样对自己的孩子健康才有保障,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同时我也希望父母们多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诊断原则
新生儿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新生儿的自身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又受原发病的影响早期诊断困难。而且国内外对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评价,缺乏金标准,诊断仍限于症状、体征判断,临床上难以准确把握治疗时机,易贻误病情。
新生儿由于自身解剖生理特点,心储备量低、代偿能力有限,先天性心血管异常,左向右分流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新生儿心力衰竭,患肺炎甚至轻微呼吸道感染,都易诱发新生儿心力衰竭。新生儿心力衰竭和肺炎有许多类似表现,新生儿心力衰竭肺水肿特别容易与肺炎混淆。如满肺湿啰音、肝大,要考虑新生儿心力衰竭。此外,对有肺啰音的肺炎要注意同新生儿心力衰竭引起的肺水肿进行鉴别。
据资料显示面色苍灰、烦躁、发绀、肝脏大小变化、治疗后12~24h内肺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对鉴别有价值。先心病患儿易发生新生儿心力衰竭,且症状重。但新生儿心力衰竭时心脏杂音减轻或消失,往往是新生儿心力衰竭好转才出现明显杂音。
正常的心脏是怎么样的
正常心脏包含4个腔室,其中接受血液回流的腔室为心房,将血液打离心脏的腔室则为心室,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心房和心室。
宝宝出生后的血流是身体利用完的低氧血从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经过三尖瓣流入右心室,心脏收缩时再从右心室将血液打入肺动脉,再流向肺部进行换氧工作。换氧后的充氧血则从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经过二尖瓣流入左心室,再由左心室打入主动脉,将充氧血供应到全身。
两种分类
小儿心脏病大致可分为先天性、后天性两种。所谓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在母体怀孕第4~8周发育受阻或失常所造成的心脏缺损。每1 000个新生儿中,就有5~7个患有此病。
先天性心脏病可细分为“青紫型”与“无青紫型”。青紫型也就是皮肤、指甲、嘴唇呈现黑(或蓝紫)色的意思,其发生原因是因心脏有不正常的右心至左心的分流,使左心含有氧气的动脉血掺杂了缺氧的静脉血,使原有动脉血里的氧气浓度降低,血液变得较为黑紫色所致。
常见无青紫型是指心脏内没有异常的左右之间的分流或动静脉之间的分流,常见于肺动脉狭窄和主动脉狭窄,可造成行经肺部的血流增加而使肺充血,患儿多有呼吸急促、心跳较快等现象,容易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先天性心脏病的形成原因不明,可能综合了环境与遗传的各种因素,加上怀孕初期某些因素(如受药物或病毒感染等)互相影响到某个程度,综合在一起使胎儿心脏发育受阻而造成了畸形。
新生儿心脏有问题怎么解决
(1)感染妊娠前三个月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柯萨奇病毒,其出生博导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
(2)其它: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医疗应用,母亲年龄过大等均有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遗传因素: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先后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可能因父母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遗传学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长期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由于先心病心脏畸形的程度和类型不尽相同,临床表 现轻重不一。轻者可以无症状,仅仅有心脏杂音;重者可反复发生肺炎,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由于小儿心脏外科的飞速发展,不仅常见的先心病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而且大多数可以得到彻底根治。
以上就是关于新生儿心脏问题是怎么诱发的详细介绍,可见诱发新生儿心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直接的影响就是母亲在妊娠期间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所导致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遗传,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先天性疾病的话,被遗传的几率就增加。
胎儿心脏有问题的表现
【一】胚胎发育
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心脏病的早期症状主要有这几种:如心衰、青紫、杵状指(趾)、红细胞增多症、蹲踞、肺动脉高压、发育迟缓以及一些其他的症状。在胎儿时期,我们在18-20周可以在直接或者是间接的超声下、磁共振下能够看到患者是否有先天性心脏。如果看到胎儿是室间隔缺损等常见的胎儿心脏病那么可以继续妊娠把胎儿生下来;那么如果是很复杂的胎儿心脏病,出生以后手术也是很困难的,这种患者可以在怀孕的早期终止妊娠,这对家庭、社会都是有帮助的。
胎儿心脏有问题的表现
【二】胎儿心脏病一般有以下早期症状:
1、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