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判断心跳骤停

如何判断心跳骤停

判断呼吸主要靠我们的感觉系统,具体方法是:抢救者在排除患者呼吸道异物后,保持气道开放位置,将面部贴近伤病员的口鼻,脸向伤病员的胸部,通过面部感觉有无气流从伤病员的鼻腔呼出,耳听有无气流进出的声音,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如面部感觉不到气流呼出,耳听不到气流进出的声音,眼睛看不到患者胸廓起伏,说明患者自主呼吸已经停止,应立即行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如经人工呼吸患者仍未清醒,要进一步判断患者的心跳情况。

心跳停止的症状包括:意识突然丧失,病人晕倒于各种场合和大动脉搏动摸不到两项。也有人将瞳孔变化做为判断心跳是否停止的参考指标,因一般心跳停止均会瞳孔散大,但因瞳孔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农药中毒时瞳孔不但不会散大,反而会缩小,所以不建议将瞳孔的变化作为观察心跳情况的有效指标。

当然,除上述两项主要指标外,病人还会有面色苍白或发绀,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

心跳骤停的抢救方法

1、判断心脏是否骤停

在灾难现场,判断心脏骤停的两个主要指标:意识突然丧失,对呼唤、拍打等各种刺激均无反应;无呼吸或仅仅是濒死样喘息(倒气)。

2、 准备心肺复苏正确体位

把伤者仰卧在坚硬的平整地板上,并跪在患者一侧,双膝靠近患者的肩与腰之间。如果心脏骤停的患者是俯卧姿势,施救者首先应将其转为仰卧位,转换体位时,应保持患者的头、颈、脊柱整体移动。如患者口中有呕吐物、活动义齿等异物,应立即清除,否则会阻碍稍后的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为胸部中央,即胸骨的下半部。先将左手的掌根置于患者胸部中央。右手的掌根置于左手的手背上,双手十指相扣。上身前倾,双臂垂直,双手的肘部伸直,以自身的髋关节为轴,用上身的力量,将患者胸骨向下,也就是向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后即放松,使患者的胸廓充分回弹,放松时,手掌一定不能离开胸壁,要重复按压和放松动作。胸外心脏按压要保持一定的力道,每次按压的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速度要快,至少100次/分钟。

4、 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意识丧失后的患者很可能因舌头后坠而阻塞气道。采取仰额抬颏的方法开放气道,即左手扶住患者额头向上仰,用右手手指顶住患者下巴颏向上抬。深吸一口气,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捏闭患者鼻翼,同时将嘴张大,并包住患者的口,将气吹入患者口中。反复两次,每次持续时间大约1秒钟。吹气时,能看到伤者的胸壁起伏。如果患者口唇受伤或牙关紧闭,救护者可稍用力上抬患者下颏,使患者口闭合,再将自己的口罩住患者鼻孔,将气吹入患者鼻中。

5、按压和吹气循环进行

以最快的速度循环做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徒手心肺复苏,一般是每做30次按压,俯下身做2次人口呼吸。持续5个周期的30比2的心肺复苏(约2分钟)后,再次检查患者的反应和呼吸。如患者仍无反应和呼吸,应重复以上步骤,继续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直到急救医生赶到或患者恢复。

红霉素可增加心跳骤停的危险

一项大规模的研究发现,红霉素会大大增加心跳骤停的危险,特别是在与某些治疗感染和高血压的药物一起合用的时候。

红霉素已经在市场上卖了50多年,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类药,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安全的。医生在治疗从咽喉炎到梅毒等多种疾病时都会开这种药。

这项由美国田纳西州纳维尔范比尔特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展的研究发现,单独服用红霉素时,患者突然因心跳骤停而死亡的危险将增加一倍。在与可能会提高血液中红霉素浓度的其他药物同时服用时,患者突然因心跳骤停而死亡的危险将会增加四倍,每1万人中就会有6人死亡。

发表在去年年底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首次系统地证实了红霉素的危险性。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们经常服用的红霉素药片以及某些治疗感染的药物和治疗高血压的钙通道阻断剂。研究人员说,红霉素浓度高时会分离出心肌细胞中的盐分,延长两次心跳的间隔时间,有时还会引发可能致命的心律异常。

呼吸心跳骤停的治疗方法

呼吸心跳骤停或其先兆一经确诊,立即现场实施心肺脑复苏措施,急救过程原则上分为三个阶段。

①基本生命支持:

通畅气道 是有效复苏的第一要素,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

建立呼吸 当呼吸道通畅后仍无自主呼吸时应采用人工辅助通气,维持气体交换。

循环支持 气道开放并提供两次人工呼吸后,摸不到颈动脉或肱动脉、股动脉搏动者,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术,使心脏内血液被动排出,流向心、脑等生命器官。

②高级生命支持:

为心肺复苏的第二阶段,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参与此时的抢救工作,并且常有明确的分工,协调处理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辅助药物应用、输液、监护及必要的记录。多数患儿,尤其是新生儿在呼吸道通畅,呼吸建立后心跳可恢复。如胸外心脏按压仍无效,可试用药物。在心跳骤停时,最好静脉内给药,但由于很难建立静脉通路,有些药物可在气管内给人,如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儿童气管内用药最佳剂量尚不肯定,气管内用药剂量应比静脉内用量大,才能达到同样的疗效。药物从骨髓腔注入能很好地被吸收,骨髓腔内注射与静脉内注射效果相同。

③稳定及复苏后的监护:

患儿病情稳定及复苏后的监护,包括脑复苏和复苏后的治疗。经急救复苏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之后,需将患儿送入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严密监护,并解决相继发生的异常问题。

看完上面的情况,这种呼吸心跳骤停应该了解的差不多了。为了身体更健康,所以对于饮食,我们一定不要走进误区哦。

呼吸心跳骤停该怎么急救

一、呼吸骤停的急救方法

1.迅速解开衣服,清除口内物,有舌后坠时用钳将舌拉出。

2.患者需仰卧位,头尽量后仰。

3.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是:患者仰卧,护理人一手托起患者下颌,使其头部后仰,以解除舌下坠所致的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另一手捏紧患者鼻孔,以免吹气时气体从鼻逸出。然后护理人深吸一口气,对准患者口用力吹人,直至胸部略有膨起。之后,护理人头稍侧转,并立即放松捏鼻孔的手,任患者自行呼吸,如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吸气12—16次,吹气时间宜短,约占一次呼吸时间的三分之一。吹气若无反应,则需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吹气是否得当。如果患者牙关紧闭,护理人可改用口对鼻吹气。其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基本相同。

二、心跳骤停

对心跳骤停在一分钟左右者,可拳击其胸骨中段一次,并马上进行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挤压。胸外心脏挤压术方法是:

1.患者应仰卧在硬板上,如系软床应加垫木板。

2.护理人用一手掌根部放于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二处,另一手重迭压在上面,医学教育|网搜集两臂伸直,依靠护理人身体重力向患者脊柱方向作垂直而有节律的挤压。挤压用力须适度,略带冲击性;使胸骨下陷四厘米后,随即放松,使胸骨复原,以利心脏舒张。按压次数成人每分钟60~80次,直至心跳。按压时必须用手掌根部加压于胸骨下半段,对准脊柱挤压;不应将手掌平放,不应压心前区;按压与放松时间应大致相等。心脏按压时应同时施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冠心病分类 猝死型冠心病

由于缺血的心肌发生心电紊乱或传导功能障碍而导致心室纤维颤动,病人会由于突然的心跳骤停而死亡。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 复苏抢救

若出现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并同时行人工呼吸,及时复苏抢救生命。

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有哪些

1、原发性心脏疾患: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跳骤停的最常见原因,例如冠心病。此外也可见于心肌炎、心瓣膜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2、心外疾患:包括各种急性窒息、各型休克、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麻醉及手术意外等情况。

3、心跳骤停的原理较复杂,常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4、迷走神经过度兴奋:例如机械性剌激气管、肺门、心脏、肠系膜等内脏器官时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经兴奋,从而抑制了窦房结及其它室上的起搏点,以致引起心跳骤停。如胸部或腹部手术时可见。

5、严重缺氧:例如大出血、麻醉意外等。此时除缺氧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外,心肌处于无氧状态,医学教育|网搜集局部发生酸中毒及钾离子释放,结果导致心自律性传导性受抑制,最后发生停搏。

6、CO2贮留和酸中毒:例如窒息时。CO2和酸性产物的贮留可兴奋迷走神经,此外它们也可抑制心肌特殊组织的传导性,导致异位节律。并抑制心肌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直接减弱心肌收缩力,终导致心跳停止。

7、电解质紊乱:心肌细胞功能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变化密切相关,例如不论高血钾还是低血钾,严重时均可导致心跳停止或心室纤颤。

8、其它:例如电击时,电流通过心脏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肌变性坏死、断裂,从而心跳骤停。又如心跳中枢衰竭时也可致心跳骤停。

心跳呼吸骤停最严重的危害

心跳骤停后循环骤停, 呼吸也就停止, 由于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一般4分钟就可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就可能发生脑死亡. 所以心跳骤停后,应立即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方可取得心肺复苏的成功两者不可废。

心跳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相关推荐

溺水出现心跳骤停该怎么办

有时溺水患者在被救上岸后,会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急诊科的专家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心跳骤停溺水患者要求包括立即插管在内的高级生命支持。每一个溺水患者,甚至包括现场只需轻微救治就恢复意识的患者都应送至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转送途中要吸氧,并继续生命支持监护。 心跳骤停患者可出现心搏停止、无脉电活动、无脉室速/室颤,应依据后期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指南治疗。如患者出现严重低温(核心体温低于30℃),总电除颤次数限制在3次,在核心体温高于30℃前不能静脉用药;出现中度低温时,静脉用药时间间

心脏突然停止跳动的原因

考虑是早搏造成的,因为发生早搏时间很短暂,所以检查时不易被察觉。建议你去医院做一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对症治疗,平时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喝浓茶、吸烟饮酒等可以发现你不正常的心跳,如果确实有心跳短暂的暂停的现象,就需要治疗了,一般就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了 是指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有80%的心脏猝死是由以上因素导致的,其中冠心病患者中约有75%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

血小板减少对身体有哪些的危害

1.可引起粘膜出血(鼻粘膜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粘膜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阴道出血等) 2.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3.血小板减少若长期不愈,就会引起粘膜渗血致便血,尿血,咯血,呕血等,甚至心脏粘膜出血,心肌渗血致使心律失常,或心跳骤停,脑出血亦会致使昏迷或死亡 4.成皮肤过早老化,黑色素沉着,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 5.多发性瘀斑,紫癜最常于腿部,手术后大出血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值低,止血功能差,据资料显示,血小板减少若长期不愈,就会引起粘膜渗血致便血、尿血

心律失常分为哪几类 器质性心律失常

由冠心病、心肌病、心衰、风心病等各种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就是器质性心律失常。器质性心律失常不仅会引发明显的心慌、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加重原发病,还有可能导致心跳骤停,对生命造成威胁。

洗胃有什么危害

洗胃操作不当可并发消化道穿孔、出血,心跳骤停、胃扩张等可能;还可能造成鼻腔、咽部食道黏膜损伤出血,吸入性肺炎,胃破裂等并发症,因此,不是病情所需,一般不洗胃。

呼吸心跳骤停发病原因和施救方法

病发原因 临床上造成心跳呼吸骤停原因很多,如严重创伤、各种休克、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植物神经反射异常、溺水窒息、中风、药物过量、心脏病发、失血、电击、一氧化碳中毒、手术麻醉意外等。 发病机制 从发生机制看,心跳、呼吸骤停大致分为原发、继发两类。 原发性 原发是指由于心、肺器官本身疾患如心肌梗死、冠心病、肺梗死、呼吸道烧伤、呼吸道梗阻等所致。 继发性 继发是指心、肺器官本身是正常的,但由于其他部位或器官的疾患引发全身病理改变,而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如严重创伤、电击、溺水、休克、中毒、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

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引起心跳骤停最常见的是心室纤维颤动。若呼唤病人无回应,压迫眶上、眶下无反应,即可确定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再注意观察病人胸腹部有无起伏呼吸运动。如触颈动脉和股动脉无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跳,可判定病人已有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的诊断: 1.神志丧失。 2.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3.叹息样呼吸,如不能紧急恢复血液循环,很快就停止呼吸。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

心肌炎对患者会有哪些危害呢

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后累及心脏发生的心肌炎症,此类情况以青少年多见。该病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多数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病毒感染症状,发病后常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等症状。临床上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心跳骤停死亡。流花医院去年就曾有一名男青年患重症心肌炎心跳骤停,虽经积极抢救成功,但因脑缺氧较久而遗留有智力障碍。 以上介绍的是病毒性心肌炎会造成哪些危害的发

心脏复苏急救要怎么做

由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严重创伤、电击伤、溺水、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 心肺复苏概述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 ▲在心跳呼吸骤停后4分钟之内开始正确的心肺复苏,8分钟内开始高级生命支持者,生存希望大。 重点提示: 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是4分钟,现场及时开展有效的抢救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技术。1判断意识。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2 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赶快呼叫场馆内

心脏性猝死与复苏知识

心脏性猝死与复苏 世界卫生组织将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不能预期的死亡,称为猝死。 心脏性猝死系指因心脏原因意外地突然性死亡。患者既往或”有或无心血管系统疾患史。通常以急性症状出现的1小时内突然意识丧失为先兆,往往于发病后1—24小时之内死亡。如果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病人的生命可以得到挽救。 心脏性猝死的直接致命原因电跳骤停,包括心室停搏、心室颤动、电一机械分离等情况。心脏射血停止数分钟以上就可引起永久性的脑缺氧和损饬而致死亡,因此,复苏宜尽早进行。 [临床表现] 无论心脏性猝死的原因是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