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服抗生素患哮喘病比例高
婴儿服抗生素患哮喘病比例高
抗生素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
目前,在儿童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是必要的,抗生素也属于处方药,但由于目前药品市场比较混乱,仍存在某写家长可以不用医生处方买到抗生素的情况。好多人认为抗生素并不是什么具有毒性的药物,只要患上一些诸如感冒、发热、感染之类疾病,就拿抗生素服用,这非常危险。还有些家长担心一种药效果不好,本来单用一种低廉抗生素就可以控制的,却将两种甚至三种高档抗生素联用。有些家长有相互推荐药物的习惯,一听人家孩子吃这种药好,自己也给小孩吃这种药,这种方法不可取,每个孩子的病不一样,体质不同,而且,一种抗生素并不能包治百病。
其实,在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他们的一些器官和组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血液循环需要的时间短,吸收、排泄较快,但免疫力较弱,对抗药物副作用的能力有限。婴儿使用抗生素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哮喘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哮喘患者在使用解痉止喘药物的同时,也应注意膳食营养治疗。目的是找出致哮喘的致敏食品加以排除,不用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的同属食品,以消除症状,恢复患者正常的胃肠消化和吸收功能。
1.排除致敏食物:如果致哮喘过敏食品有多种,则应提供营养丰富的、经过排除过敏原的膳食,并由营养师专门制定食谱,以保证营养素的供给。过敏性体质者宜少食异性蛋白类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患者支气管哮喘发病,应避免进食。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等。常见致敏食品有牛奶、鸡蛋、麦子、谷物、巧克力、柑橘、核桃、海味、河鲜等,通常煮的食物比新鲜食物致哮喘的机会少。
2.婴儿慎用牛奶:婴儿应以母乳为主,母乳中含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抗体,能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如饮用牛奶导致哮喘发作的婴儿,在2岁以后可谨慎地再次饮用,但再次饮用时应有处理过敏反应的措施。牛奶含有多种蛋白,以β-乳球蛋白为最常见过敏原。
3.生热营养素比例:每天能量供给不少于30kcal/kg,高糖类食物会使呼吸系统负荷加重,故在哮喘发作时,应适当减少糖类功能比例,以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其供能比不超过总热能的50%。另外,蛋白质也会增加氧的消耗,所以哮喘急性期发作适用高脂膳食。
4.保证营养素供给:应该加强营养治疗,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补充各种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哮喘患者给予鱼油,可以降低脂类介质的作用和抑制迟发反应。维生素C可降低哮喘患者气道对运动或乙酰胆碱吸入反应,减少或减轻哮喘发作。镁有轻微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其他如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等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维生素C来源于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硒在海带、海蜇和大蒜中含量丰富。
5.避免刺激性食品:哮喘患者的膳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忌酒。
6.加强营养治疗:哮喘呈持续状态时,应考虑给予静脉补充营养素,防止加重营养不良。
7.增强免疫力:经常食用菌类能调节免疫功能,如香菇、蘑菇含有香菇多糖、蘑菇多糖,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天天吃苹果哮喘远离我
孕妇常吃苹果 婴儿少患哮喘
该研究组对这些孩子的母亲从孕期开始进行饮食情况问卷调查,随后跟踪了解孩子出生后的饮食情况,直到孩子五岁。调查还考虑了可能影响孩子呼吸状况的其它因素,如母亲孕期和孩子出生后各自的身体状况及生活环境等。
研究结果发现,与孕期很少进食苹果的妇女所生孩子相比,在怀孕期间每周进食4个或更多苹果的孕妇所生孩子在成长期间出现呼吸困难的概率低三成七;爱吃苹果的母亲所生孩子比不爱吃苹果的母亲所生孩子患哮喘病的概率低五成。
治疗婴儿哮喘最好的医院的专家表明,对这一研究成果评价说,苹果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可能是与其富含类黄酮与抗氧化物质有关,但这一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
防哮喘始于胎儿婴儿
专家说,哮喘已经是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国内外研究显示,哮喘预防应从胎儿期、婴儿期开始。在胎儿期,母亲应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因为孕妇吸烟会增加后代患哮喘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胎儿在母体内被动吸烟也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另外,分娩方式也会影响到儿童体质,调查发现在相同遗传背景下,较剖腹产新生儿,自然娩出的新生儿日后患哮喘的几率要低。如果母亲是过敏体质或患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孕期要远离过敏原。孕期服用过多抗生素也会增加婴儿日后患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机会。
在婴幼儿期,喂养方式也会影响到哮喘患病情况。研究显示出生后纯母乳喂养(4个月内除母乳外不接受任何其他食物、饮料甚至是水)的婴儿,出现过敏性疾病相对较少,而喂婴儿奶粉的宝宝,发生过敏的几率就偏高。
由于现在的人们对于婴幼儿的过度保护和重视,城市的不断干净化,都使得婴儿患哮喘的几率增加,适当的让孩子在外面玩玩,多接触一些东西和人,都可以增加婴儿的抵抗力,对于预防哮喘是非常有利的。
哮喘会遗传吗
哮喘是一种慢性肺部疾患,这种疾患可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发生哮喘病的原因很复杂,医学界亦未完全了解,其中,哮喘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而过敏性疾病常具有家族性,哮喘患儿有家族性哮喘史是常见的。经常可以看到,哮喘患儿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亲属中也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但父母亲是哮喘病人,其子女不一定都患有哮喘,只是比别的孩子更容易患哮喘,或者说得哮喘机会会多一些,医学上叫有遗传倾向。
遗传的重要性是从研究哮喘在不同家庭中、有不同的发病率中得知的。一些研究显示,如果父母都有哮喘,他们的子女有哮喘的机会可高达60%;若父母中只有一人患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机会则降至20%;如父母都没有哮喘,子女患哮喘的机会只有6%左右。但在类似研究中所得数字不全相同,在近亲中患哮喘的人越多,下一代亦易患哮喘病。这些研究似乎证明了父母是可以通过遗传将哮喘传给下一代,但不能除去环境因素的影响。哮喘病人家庭生活环境可能与无哮喘病人家庭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如果前者住在室内有较多致敏因素或污染的环境,则环境因素易诱发哮喘。
所以,一些研究证实,遗传和环境因素同样可能是引起哮喘的主要原因。一个人是否会患哮喘,与过敏体质和环境中的变应原及诱发因素有关。特异体质的内因和刺激因子的外因起决定作用。
婴儿支气管哮喘症状有什么
小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表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但众多的研究证明,不是所有哮顺病人都有明确的免疫学变化,反之,也不是所有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均发生哮喘。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但多数始发于4~5岁以前。积极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对防治成人支气管哮喘意义重大。
发病原因是多基因遗传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环境因素对发病也起重要的作用。小儿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也有不发热而咳喘重者。可以给孩子服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是临床常用的小儿肺炎、支气管炎辅助用药,疗效极大提升。
由于哮喘是一种什么年龄都可以发病的一种慢性病,因此建议最好早发现早治疗,这样对于婴幼儿的健康也有保障。一旦发现婴儿支气管哮喘症状,例如发烧呼吸困难或者是有喘鸣现象的出现的时候家长就需要注意,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以免病情恶化。
儿童哮喘危害及与成人哮喘关系
、我国儿童哮喘死亡率全球第一
哮喘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在发达国家中受累人群最多的疾病之一。据估计,全球已有3亿哮喘患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并以每10年20%~50%的比率上升。2000年,我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对43个城市0~14岁儿童进行哮喘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介于0.5%~3.34%,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虽然我国哮喘的发病率低于发达国家,但死亡率却高达10万分之36.7,位居全球第一,这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支气管哮喘可在任何年龄发生,成人哮喘的80%起病于儿童期,有80%~90%的儿童哮喘首次症状发生在4~5岁前。而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哮喘,由于病程短、气道炎症轻,病理改变往往处于可逆阶段,因此治疗效果好、预后佳,所以用抗哮喘药物进行早期干预是必要的,这一措施对降低我国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但是,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期因其生理变化和解剖结构的特点,临床上出现喘息症状的情况较多,往往不易鉴别,造成大部分儿科医生(包括部分呼吸科医生)仍在用抗生素治疗,甚至于用抗生素预防哮喘,这是极大的误区。这样不仅不能控制哮喘,相反因滥用抗生素而造成种种弊端。尽管早干预的观点会使一部分患儿存在过度应用抗哮喘药物的可能,但有效使用抗变应性炎症药物和支气管扩张剂,比应用抗生素能更好的减轻或控制喘息的发作,更有利于降低哮喘的发病率。当然,早期干预如能做到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就更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广的gina方案(全球哮喘防治方案)中早诊断、早防治的原则。要使广大儿科医生对哮喘做到早诊断,必须对他们进行哮喘防治知识的更新,进行专科知识培训。
2、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的关系
有些学者认为儿童哮喘进入成年期后会停止发作,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此观点不妥,哮喘患儿进入青春发育期虽有30%~50%患儿症状消失,但到成人期仍有再发可能,2/3以上患者继续发作,既使无哮喘症状,但其肺功能常为异常或持续存在气道高反应与咳嗽。轻度小儿哮喘预后良好,仅5%发展为严重哮喘,而中度至重度患儿在整个一生中常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高反应与哮喘发作。重度哮喘尤其长期依赖激素,屡次住院和症状不易改善者,约95%发展为成人哮喘。最近国外提出abc方案(antiasthma begins in childhood)即治疗哮喘须在儿童期开始,力争早期诊治。
哮喘的膳食营养治疗
哮喘患者在使用解痉止喘药物的同时,也应注意膳食营养治疗。目的是找出致哮喘的致敏食品加以排除,不用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的同属食品,以消除症状,恢复患者正常的胃肠消化和吸收功能。
1.排除致敏食物
如果致哮喘过敏食品有多种,则应提供营养丰富的、经过排除过敏原的膳食,并由营养师专门制定食谱,以保证营养素的供给。过敏性体质者宜少食异性蛋白类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患者支气管哮喘发病,应避免进食。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等。常见致敏食品有牛奶、鸡蛋、麦子、谷物、巧克力、柑橘、核桃、海味、河鲜等,通常煮的食物比新鲜食物致哮喘的机会少。
2.婴儿慎用牛奶
婴儿应以母乳为主,母乳中含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抗体,能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如饮用牛奶导致哮喘发作的婴儿,在2岁以后可谨慎地再次饮用,但再次饮用时应有处理过敏反应的措施。牛奶含有多种蛋白,以β-乳球蛋白为最常见过敏原。
3.生热营养素比例
每天能量供给不少于30kcal/kg,高糖类食物会使呼吸系统负荷加重,故在哮喘发作时,应适当减少糖类功能比例,以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其供能比不超过总热能的50%。另外,蛋白质也会增加氧的消耗,所以哮喘急性期发作适用高脂膳食。
4.保证营养素供给
应该加强营养治疗,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补充各种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哮喘患者给予鱼油,可以降低脂类介质的作用和抑制迟发反应。维生素C可降低哮喘患者气道对运动或乙酰胆碱吸入反应,减少或减轻哮喘发作。镁有轻微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其他如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等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维生素C来源于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硒在海带、海蜇和大蒜中含量丰富。
5.避免刺激性食品
哮喘患者的膳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忌酒。
6.加强营养治疗
哮喘呈持续状态时,应考虑给予静脉补充营养素,防止加重营养不良。
7.增强免疫力
经常食用菌类能调节免疫功能,如香菇、蘑菇含有香菇多糖、蘑菇多糖,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儿童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增加幼儿患哮喘风险
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肠道菌群的改变,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接触过抗生素,或者在出生后不久接受过抗生素治疗,那么他们日后患哮喘的风险可能增加。
孩子过早接触抗生素有可能造成其肠道有益菌群被破坏,导致形成“不成熟”的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从而提高患哮喘的风险。
半岁前用抗生素哮喘危险高
科学家发现,如果婴儿在生命头几个月就接受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那么日后罹患不可治愈型哮喘的危险会增加40%。为了治疗难治感染而接受第二个疗程抗生素治疗的婴儿,其哮喘危险会增加70%。
科学家表示,即便哮喘家族病等因素可以解释一些孩子罹患哮喘的原因,但是,小儿使用抗生素与儿童期哮喘之间依然存在密切关联。儿童期,男孩哮喘发病率比女孩更高,但是青春期时,女孩哮喘几率比男孩高。多项研究暗示,小儿过早使用抗生素是导致哮喘的关键因素之一。
很多小儿因为胸腔感染而接受抗生素。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导致日后哮喘危险增加的正是小时候的胸部感染,而非抗生素惹的祸。另一些专家认为,哮喘家族病史更可能是增加哮喘危险的病因。
科学家调查了1400名儿童,目的是为了探明小儿使用抗生素是否会导致6岁前哮喘危险升高。新研究特别关注6个月大之前因为非胸腔感染而使用过抗生素的孩子。研究还涵盖一些无哮喘家族病史的孩子。
科学家发现,半岁前使用抗生素会扰乱小家伙肠道保护性微生物的平衡,婴儿肠道的这些微生物具有防病作用。早期保护性微生物(特别是肠道中的微生物)对于儿童期成熟而平衡的免疫系统非常必要。而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会改变孩子肠道菌群,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衡,抗过敏反应能力削弱。
新研究负责人表示,新研究结果提醒广大医生,婴儿(特别是对于那些低危险患儿)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
哮喘的膳食营养治疗
1.排除致敏食物
如果致哮喘过敏食品有多种,则应提供营养丰富的、经过排除过敏原的膳食,并由营养师专门制定食谱,以保证营养素的供给。过敏性体质者宜少食异性蛋白类食物,一旦发现某种食物确实可诱发患者支气管哮喘发病,应避免进食。宜多食植物性大豆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等。常见致敏食品有牛奶、鸡蛋、麦子、谷物、巧克力、柑橘、核桃、海味、河鲜等,通常煮的食物比新鲜食物致哮喘的机会少。
2.婴儿慎用牛奶
婴儿应以母乳为主,母乳中含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抗体,能增加呼吸道的抵抗力。如饮用牛奶导致哮喘发作的婴儿,在2岁以后可谨慎地再次饮用,但再次饮用时应有处理过敏反应的措施。牛奶含有多种蛋白,以β-乳球蛋白为最常见过敏原。
3.生热营养素比例
每天能量供给不少于30kcal/kg,高糖类食物会使呼吸系统负荷加重,故在哮喘发作时,应适当减少糖类功能比例,以减少二氧化碳的生成,其供能比不超过总热能的50%。另外,蛋白质也会增加氧的消耗,所以哮喘急性期发作适用高脂膳食。
4.保证营养素供给
应该加强营养治疗,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补充各种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哮喘患者给予鱼油,可以降低脂类介质的作用和抑制迟发反应。维生素C可降低哮喘患者气道对运动或乙酰胆碱吸入反应,减少或减轻哮喘发作。镁有轻微的支气管扩张作用。
其他如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等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组织的损伤。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维生素C来源于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硒在海带、海蜇和大蒜中含量丰富。
5.避免刺激性食品
哮喘患者的膳食宜清淡,少刺激,不宜过饱、过咸、过甜,忌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烟忌酒。
6.加强营养治疗
哮喘呈持续状态时,应考虑给予静脉补充营养素,防止加重营养不良。
7.增强免疫力
经常食用菌类能调节免疫功能,如香菇、蘑菇含有香菇多糖、蘑菇多糖,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
半岁前用抗生素哮喘危险高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婴儿在6个月大之前使用抗生素,儿童期罹患哮喘危险会增加70%以上。
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发现,如果婴儿在生命头几个月就接受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治疗,那么日后罹患不可治愈型哮喘的危险会增加40%。为了治疗难治感染而接受第二个疗程抗生素治疗的婴儿,其哮喘危险会增加70%。
科学家表示,即便哮喘家族病等因素可以解释一些孩子罹患哮喘的原因,但是,小儿使用抗生素与儿童期哮喘之间依然存在密切关联。儿童期,男孩哮喘发病率比女孩更高,但是青春期时,女孩哮喘几率比男孩高。多项研究暗示,小儿过早使用抗生素是导致哮喘的关键因素之一。
很多小儿因为胸腔感染而接受抗生素。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导致日后哮喘危险增加的正是小时候的胸部感染,而非抗生素惹的祸。另一些专家认为,哮喘家族病史更可能是增加哮喘危险的病因。
耶鲁大学科学家调查了1400名儿童,目的是为了探明小儿使用抗生素是否会导致6岁前哮喘危险升高。新研究特别关注6个月大之前因为非胸腔感染而使用过抗生素的孩子。研究还涵盖一些无哮喘家族病史的孩子。
耶鲁大学科学家发现,半岁前使用抗生素会扰乱小家伙肠道保护性微生物的平衡,婴儿肠道的这些微生物具有防病作用。早期保护性微生物(特别是肠道中的微生物)对于儿童期成熟而平衡的免疫系统非常必要。而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会改变孩子肠道菌群,进而导致免疫系统失衡,抗过敏反应能力削弱。
新研究负责人表示,新研究结果提醒广大医生,婴儿(特别是对于那些低危险患儿)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