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要注意哪些事情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要注意哪些事情 起居:早睡晚起
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
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冬天早睡早起好吗
早睡早起身体好”,是被广为认知的养生观点,冬季严寒,要早早起床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其实,冬季养生,应“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养生者少。”
中医的养生理念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动植物多处于冬眠状态以养精蓄锐,为来年生长做准备。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所以传统养生学提出人们在冬季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对健康有益。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也可避免因严寒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充足的睡眠还有利于人体的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益于预防疾病。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冬天早睡早起并不好,我们要做到调理身体的目的,需要在冬天的时候早睡晚起,这也是一种遵循自然规律的做法,也是一种对身体最好的做法,在平时的时候有好多的养生技巧我们需要注意。
冬至前后不能做的事项 不要睡得太晚
1,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2,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
大寒时节早睡晚起养精气
“大寒”是一年中气候最冷时段。而杭州也将持续下雪中,在这个寒冬时期应该如何养生保健呢?浙江省中医院中内科主任、国家级名中医陈意教授表示,秋冬就得养阴收纳阳气,到了大寒,最要早睡晚起,重视阳气的收藏。
“中医认为,从秋天起就最好早睡早起,而到了寒冬,则应该早睡晚起。此外,还得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顺应自然界阳气收藏、潜藏的特点。”陈意提醒。
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受冷复发。陈意建议,有这些病史的人在“大寒”节气中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门,避免感冒。早上应尽可能晚起,中午或下午可到户外活动一个小时左右,外出时一定要加穿外套,最好戴上帽子、围上围巾。
陈意表示,初冬季节需吃温润的食物,如蜂蜜、银耳、雪梨、等,而到了“大寒”这个最冷的时节,可以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狗肉;当然这时候也可以不妨饮少许黄酒、药酒,活血通脉。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切忌粘硬、生冷的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陈意建议。
肺纤维化能治好吗
1、精神:心情舒畅
无论是什么疾病,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精神状态不好,那么疾病恢复的也慢。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起居:早睡晚起
对于患者来说要学会养生,什么是养生呢?就是要早睡早起,顺应天时,相信大家在网上都能找到方法。"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3、生活:睡前洗脚
对于患者来说可以适当的进行烫脚,这样让浑身都暖和,可以促进血液的流通,也是让身体好转。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大寒节气养生饮食起居都有讲究
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能饮酒的人也可以结合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冬季吃什么补肾最好 起居调理
冬季天寒地冻,体内阳气潜藏,中医认为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也就是说人在寒冷的冬天要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以免扰动体内阳气。天寒要适当防寒保暖,添加棉衣棉裤,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或作慢跑、散步、跳绳、球类等运动,护阳固精,以增强抵抗力和御寒力。另外,夜间忌憋尿,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小雪起居养生 早睡晚起
冬季阳气肃杀,夜间阴气尤其重,所以为了保护人体内的阳气,应该早睡养阳气,而晚起固阴精。
老人冬季应早睡晚起
专家指出,冬季适当早睡晚起可养藏体内精气。体质较弱人群、老年人冬季太早晨练或可诱发哮喘、感冒、风寒,引发基础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早起锻炼应分季节
坚持早起锻炼虽好,但必须严格分清时节、气候,现在正值冬季,清晨往往寒气过重且空气阴霾、污浊,并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清晨空气最清新。过早起床锻炼很有可能引起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多种病变,如果本身就有慢性基础病,这一习惯还可能导致慢性病病情加重。因此,老年人应该学会根据气候状况合理调整自身的作息时间,在冬季应该稍稍早睡晚起一些,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
太早晨练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十分讲究冬季养生,《黄帝内经》上记载: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季早上寒气和浊气很盛,过早的出外活动,很容易使人体阳气受到激发而被破坏。阳气被中医认为是人体健康之源。如果遭到破坏,会影响人体免疫力,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吸入过多寒气可能引起如支气管炎、流感、咳嗽等病变。另外,由于清早室内外温差较大,过早外出有可能引起心血管温度突变,造成心血管内皮收缩,出现血压升高,心脏负担过重的情况,而这对于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过往病史的老人来说尤其危险。
晨练前可喝杯温开水暖身
冬季应尽量选择早晨阳光出现、气温升高后再外出运动。对于体内已经养成早起生物钟、天未亮自然醒又一时调整不过来的人群而言,可以在起床之后,先喝一杯温开水,然后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幅度运动,让身体气血运转、完全暖透,然后等气温稳定后再外出运动。
而对于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来说,还可以在所饮的温开水中加入6~10克晒干之后的老干姜,泡水同服。既可暖身养胃,也可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老年人外出还一定要注意保暖,尽量少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地方去,早上如果出现阴霾天气,也不宜外出,最好等雾散去后再外出。
冬季应适当“早睡晚起”
在冬季,老年人应该适当早睡晚起,但所谓“早睡晚起”绝不是提倡早晨睡懒觉。睡眠时间过长和睡眠不足,都会导致精神疲劳和人体疲倦,致使代谢功能下降而危害身心健康。老年人只需要比平时早1~2个小时睡、晚1~2个小时起床就已足够。
适当早睡是保证睡眠充足的关键。冬季入夜后气温陡降,经常“开夜车”的加班一族应适当调节睡眠时间,尽量早睡。早睡可以避开夜生活过度疲劳和劳累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预防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发生。
门诊统计资料表明,寒冬里不少看呼吸感染的患者都是喜欢熬夜的青壮年,这也从侧面说明冬天疲劳作战、晚睡早起会让人体难以抵御疾病入侵。
什么时候立冬 起居调养
立冬节气起居调养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立冬节气宜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忌讳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又容易感冒。反过来,衣着如果过厚,室温过高却又腠理开泄,阳气不能得到保存,寒邪容易侵入。
冬季养生宜早睡晚起
冬季养生可适当“早睡晚起”
冬季晨练时间过早易遭受寒气、浊气等的伤害,并且容易增加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张诗军副教授介绍,《黄帝内经》指出:冬季适当早睡晚起可养藏体内精气。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张立伐副教授则表示:体质较弱人群、老年人冬季太早晨练或可诱发哮喘、感冒、风寒,引发基础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专家提醒,广州冬天不比北方“好过”,老年人在冬季应该适当早睡晚起,同时不要太早起床晨练。
八旬老伯晨练诱发气管炎
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戴伯一直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天不亮就起床,有时去爬白云山,有时去珠江边散步。最近,戴伯出现咳嗽、低烧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他患了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轻微气管炎,医生建议他立即治疗,否则还可能罹患肺炎、冠心病等多种并发症。
戴伯觉得很奇怪,自己一向身体不错而且多年坚持晨练,为什么也容易生病呢?医生却指出,此次发病诱因很可能就是他早起锻炼不慎感染所致。张立伐表示,坚持早起锻炼虽好,但必须严格分清时节、气候,现在正值冬季,广州的清晨往往寒气过重且空气阴霾、污浊,并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清晨空气最清新。他指出,过早起床锻炼很有可能引起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多种病变,“如果本身就有慢性基础病,这一习惯还可能导致慢性病病情加重。老年人应该学会根据气候状况合理调整自身的作息时间,在冬季应该稍稍早睡晚起一些,这样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张立伐表示。
太早晨练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张立伐进一步解释,冬季气温低,天亮较晚,在日出之前,林中植物尚未进行光合作用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大气层在天亮前结构稳定,空气中积存了一天一夜的二氧化碳等各种污染物质;凌晨霜寒重、雾气浓、空气质量差,这时外出锻炼容易遭受寒气、雾气和浊气的伤害。“这些都可能会诱发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老年人本身抵抗力较弱,如果太早起床晨练很容易‘中招’。”
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哪种方式更健康
生活中,一般存在两种作息方式,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
多数早睡早起的人都是体力劳动者,而晚睡晚起的人则多属于脑力劳动者。美国斯塔福大学医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发现,作息时间不同的人群,一天中体温的变化有很大的差异。
(1)早睡早起的人群,到了傍晚的时候,体温处于正常温度的下限,而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则开始回升;
(2)晚睡晚起的人在深夜的时候体温才会达到正常值的下限,在第二天午后开始慢慢上升。
到底是晚睡晚起好还是早睡早起好,不能一概而论,这跟生活方式和工作性质有关,但是就算晚睡也不宜超过晚上11点,因为十二点到第二天凌晨三点是消除人体疲劳的最佳睡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