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中药治疗
营养不良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
1.积滞伤脾 治法:调和脾胃,益气助运。方药:资生健脾丸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2g,薏苡仁、神曲、麦芽各1Og,枳壳、厚朴、焦楂各6g,黄连2g。能食善饥加胡黄连、丹皮;性情烦急加钩藤;腹胀嗳气加鸡内金。
2.脾虚气弱 治法:消积理脾,和中清热。方药:疳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各15g,青皮、陈皮各1Og,胡黄连、使君子各6g,砂仁3g。腹胀膨起加大腹皮、木香、枳实;大便下虫加槟榔、芜荑;烦躁性急加钩藤、牡蛎、石决明。
3.气血两虚 治法:补益气血,健脾温阳。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熟地、白术、茯苓各15g,当归、白芍、神曲各1Og,麦芽、川芎、炙甘草各6g。口干欲饮加乌梅、麦冬、石斛;面?肢冷,大便稀溏者,去熟地、白芍,加炮姜、附片。中成药:
1.参术健脾丸:具有益气健脾,消食导滞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者。1~3岁每次1.5g,3~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6g,每日3次。
2.开胃理脾丸: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食积内停者。1~3岁每次1/4丸,3~6岁每次1/3丸,6岁以上每次1/2丸,每日3次。
3.启脾丸: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伤食腹泻者。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2丸,每日2~3次。
4.资生丸:具有健脾化湿,消食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湿阻中焦者。1~3岁每服0.5~1g.3~6岁每服1~2g,6岁以上每服2~3g,每日3次。
5.人参健脾丸:具有健脾养胃,消食除胀的功效。适用于营养不良属脾胃虚弱者。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2丸,日服2次。
中医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
1、湿热浸渍症状:四肢痿软、因重、麻木、微肿,尤以下肢多见,可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热赤涩痛。苔黄腻,脉细数。证候分析:湿热浸渍肌肤、经脉气血阻滞,则四肢痿软、因重、微肿;湿热不攘,气血运行不畅,则见麻木;湿热阻滞,气机不畅,可见发热、胸脘痞闷;湿热下注,则小便热赤涩痛;苔黄腻,脉濡数是为湿热蕴蒸之象。
2、肺热叶焦症状:起病突然,先发热,热后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口渴心烦,咽干不利,皮肤干燥,咳呛少痰,渡黄便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证候分析:热邪犯肺,肺脏气阴受伤,津液不足以敷布全身,不能濡养肌肉,则见发热、热后出现肢体软弱无力;肺津不能上润肺系,故咽干不利、咳呛少痰;热邪伤津,故口渴;热扰心神,故心烦;阴津亏损,皮肤失养,则皮肤干燥;热迫膀胱,则溲黄;热结肠道,则便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均为气阴津伤,虚热内盛之象。
3、肝肾虚损症状: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废,腿胫肌肉渐脱,腰脊酸软,咽干,齿摇,目眩,脱发,耳鸣,遗尿,男子遗精早泄,妇女月经不调,小儿发育迟缓。舌红少苦,脉虚细数。证候分析:肝肾虚损,精血不能濡养筋骨肌肉,渐成痿证,故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废;久则筋展肉枯,故腿胫大肉消脱;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齿为骨之余,精髓不足,故腰脊酸软、齿摇、耳鸣;肝藏血,开窍于目,发为血之余,肝血亏虚,不能上承,故见咽干、目眩、脱发;肾藏精,司二便,肾虚不能藏精,故见遗精、早泄、遗尿、小儿发育迟缓;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故见月经不调;舌红少苦、脉虚细数均为肝肾阴亏内热之象。
4、脾胃虚弱症状:肢体肌肉痿软无力,逐渐加重,神疲乏力,动则气急,纳食减少,食后脘腹作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或面浮。舌淡苔薄白腻,脉濡细。证候分析:脾胃虚弱,精微不运,气血生化乏源则肌肉筋脉失荣,面色不华,肢体肌肉痿软无力、逐渐加重;气虚坝贿神疲乏力、动则气急;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则纳食减少、食后脘腹作胀;脾虚清阳不升测大便溏薄;脾虚不能运化水湿侧面浮、苔腻;舌淡、苔薄白腻、脉濡细乃是脾胃虚弱、精微不运之象。
孩子营养不良中医如何调理
引起小儿疳症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喂养不当或小儿挑食、偏食。
喂养不当主要是太过和不及。太过是指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饥饱无规律,过分食用肥腻的食物,过多地吃冷食,导致食积内停,形成疳症。
不及指母乳喂养不足;人工喂养调配不当,如牛奶或奶粉浓度太低,或以谷物(米粉、麦乳精)为主食,从而因长期蛋白质和脂肪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
小儿断奶后或哺乳期间未能及时增加辅食;以及兔唇、腭裂、婴幼儿腹泻、肠吸收不良综征等;急慢性传染病;先天不足和生理功能低下,如多产、早产、双胎等都可引起疳症。
当然如今家庭条件改善,这种病的病因多为太过。
小儿疳症的家庭预防
因为疳症主要是喂养不当或挑食、偏食引起的,所以减少疳症的发生主要靠家庭预防,年轻父母应做到以下4点
1.定期健康检测 定期检查孩子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乳牙数目等,早期发现小儿在生长发育上的偏离,尽早加以矫治。
2.合理喂养 提倡母乳喂养,尤其对早产和低体重儿更为必要。不能母乳喂养要尽量采用牛奶及乳制品,以保证摄入足够的热能和优质蛋白质及脂肪。不应单独依靠淀粉类为主食,因为它们缺乏优质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按时添加辅食,保证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热能。
立夏吃什么蔬菜好 毛豆
毛豆就是鲜食的大豆,因为它的荚上带有有细毛,所以人称毛豆。新鲜的毛豆,豆荚嫩绿,青翠可人,是夏季里大众喜食的蔬菜。夏季吃毛豆能预防因为大量出汗和食欲不振造成的营养不良、中暑等情况。毛豆可直接带皮煮着吃,也可用来炒着吃,如毛豆炒鸡丁。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
治疗肌营养不良症的方法:
一、物理治疗,可以防止关节挛缩,改善假肥大型患儿局部血液循环。
二、外科治疗,假肥大型早期可考虑做脊柱侧弯矫形术和跟腱松解术,以延长其肢体活动时间。
三、一般治疗,给予充足的营养物质,低脂、低糖和丰富维生素的水果、蔬菜;适当的参加运动和肢体锻炼,长期坚持能延缓肌萎缩及无力,合理地安排规律的生活和学习。
四、肌营养不良症中药治疗,对假肥大型有保护作用,可减轻肌坏死,但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应根据医嘱积极治疗。
总的来说,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是治疗肌营养不良比较好的方法,细胞渗透修复疗法的研发是全国百位科学家倾心打造共同智慧的结晶,弥补了我国传统治疗肌营养不良的不足,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治疗肌营养不良主要采用未分化未成熟的细胞,其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很微弱,肌营养不良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这种未分化细胞的识别能力很低,无法判断它们的属性,从而避免了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及过敏反应等,使同种异体移植细胞渗透修复疗法变得非常安全。细胞渗透修复疗法治疗肌营养不良的效果极好,而且安全性强,无副作用,患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越早进行治疗,效果就越好,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肌营养不良的先进技术。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
妈妈在喂养宝宝的时候发现宝宝营养不良,不知道有什么治疗方法。宝宝营养不良怎么办?营养不良较轻的宝宝,可以通过饮食来调理,但如果宝宝营养不良较严重,则只能通过用药来治疗。
一、西药治疗
1、治疗期间宜予以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或维生素B族等药物。其他辅助治疗如苯丙酸诺龙25毫克,肌肉注射,每周二次,同时给予足量蛋白质类饮食。
2、一般认为婴儿期以牛乳加蔗糖和植物油为最好的食品基础。年龄稍大可根据当地习用食品加添固体食物以提高热卡供给,如无腹泻、呕吐,早期即给予每天每公斤190热卡,逐渐增至200热卡。不能耐受乳糖者忌用乳类。
3、少量多次输血、输血浆,行静脉或肌肉注射。亦可用胎盘血多量多次灌肠。
4、顽固病例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考地松等激素。
5、针刺肝俞、胃俞、身柱,用短促强刺激。
二、中药治疗
1、取黄鳝鱼1条,鸡内金10克。将鳝鱼去内脏,切块放碗中,加鸡内金,蒸熟后食用。
2、红薯叶30克,鸡内金10克,煎汤,调味服。
3、人乳拌麦芽,煎汤服。
4、山楂数个,红糖少许,煎汤服。
5、鹅不食草3克,炖猪肉食用。
6、金不换草60克,同豆腐炖服。
脑瘫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办法
体重低于正常15~25%;Ⅱ度营养不良: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在0.4公分以下,胸背、四肢、臀部脂肪消失,面颊变薄,消瘦明显,内脏功能降低,患儿烦躁,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染疾病。体重低于正常25~40%;Ⅲ度营养不良:全身皮下脂肪层几乎消失,消瘦更甚,内脏功能减退明显,出现精神不安,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
西医临床一般以综合康复治疗脑瘫为主,对于营养不良多采用补充钙剂、铁剂及各种维生素制剂,临床效果一般。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小儿推拿、传统针灸、中医药治疗的文献研究发现,传统的小儿捏脊及中药对营养不良的治疗有着一定的优势。
总之,脑性瘫痪患儿营养不良是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症状,营养不良对脑瘫患儿各方面的发育不利,有时甚至是重度脑瘫患儿致命的原因。分析脑瘫患儿的营养状况,对脑瘫的预后判断和康复治疗的指导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早诊早治对于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促进脑性瘫痪恢复意义重大。
中医治疗宝宝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病症。这个病症经常出现在3岁以下孩子的身上,它的危害非常大,如果小孩子从小就不能吸收足够的营养,那么孩子生长发育缓慢会造成身体整个系统都出现问题。这个病症经常出现在贫困地区。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这种病症却没有减少。现在小儿营养不良正逐渐被广大的父母重视。古代就有很多这种疾病,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医中药的秘方。
小儿营养不良相似于中医的“疳证”,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中医辨证论治
1.疳气证
证候: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萎黄,食欲缺乏,或食多便多,大便于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舌苔腻,脉细滑,多见于本病之初期。
治法:调和脾胃,益气助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山楂、神曲、麦芽、山药、枳实、黄连、豆蔻仁、桔梗、扁豆、莲子、藿香、枳壳、泽泻、炙甘草。
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大便干者,加决明子、全瓜蒌润肠通便。
2.疳积证
证候: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胀大,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烦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舌质偏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多见于本病之中期。
治法:清疳理脾,行气和胃。
方药:消疳理脾汤,肥儿丸。消疳理脾汤主要药物:神曲、麦芽、槟榔、青皮、三棱、莪术、黄连、胡黄连、芦荟、芜荑、使君子、甘草。肥儿丸组成为:人参、茯苓、白术、黄连、胡黄连、使君子、神曲、麦芽、山楂、芦荟、甘草。
小儿肌营养不良中医治疗
肌营养不良患者可以精选麝香、牛黄、珍珠等名贵苭材经,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从中萃取出神经生长因子辅酶及生长抑素,具有促进神经纤维生长及变性细胞功能恢复正常作用;生长抑素能增强体内乙酰胆碱合成酶的活性,从而恢复变性细胞;及10多种蛋白活性物质(提高自身免疫力);调理肝、脾、肾。是治疗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神经根炎、肾损脉伤、久治不愈等症的特效国苭。
五行肌康宁主治:肝肾阴虚,补中益气,强筋生肌脾胃气虚主症:面色白无华,食欲不振,大便溏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或有肢体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或濡软。
主症:四肢肌肉无力,不耐劳作,活动后更为明显,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 梦,口干咽燥,便干,肌肉消瘦。舌质红,脉细数。治法: 滋补肝肾。
主治: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进行性脊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原发性侧索硬化、脊髓空洞症、延髓空洞症、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进行性面偏侧萎缩、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神经病、多系统萎缩、僵人综合征等痿症。
吃什么可以改善营养不良
孩子营养不良的治疗方法很多,既有中药治疗又有西药治疗。但是无论是中药治疗还是西药治疗,都是药物治疗,难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毕竟是药三分毒。因为如果发现孩子营养不良,如果情况并不严重,小编还是建议各位妈友们用食疗的方法来治疗调理孩子营养不良。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孩子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1、香菇粥
原料:小米50克,鲜香菇50克。
做法:先煮小米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
用法:每日服3次,持续服用有效。
食物相克:小米忌与杏仁同食。
2、猪排炖萝卜
原料:白萝卜500克,猪排骨(大排)250克,盐3克,大葱10克。
做法:排骨剁成3厘米大小的段。白萝卜切成片。将排骨炖至肉脱骨,再加入萝卜片、葱炖熟,撇去汤面浮油,加入盐即可食用。
食物相克:白萝卜忌与人参、西洋参同食。
3、香蕉葡萄干牛奶
原料:牛奶30克,香蕉25克,糙米20克,葡萄干10克,柠檬汁5克。
做法:将香蕉切成5毫米的圆片,洒上柠檬汁。碗中倒入煮熟的糙米,再加入香蕉片、葡萄干,倒入牛奶即可食用。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营养不良要注重蛋白质的补充,多食用含蛋白质的食品,多选用牛奶、羊奶,全脂奶粉、豆浆、瘦肉、去刺的鱼肉、蛋黄、蔬菜、水果等。健康提示:益肾,强筋骨,增高;杏仁:杏仁不可与板栗、猪肉、小米同食;枣(鲜):枣忌与海鲜同食;核桃:核桃不能与野鸡肉一起食用。
青木瓜怎么做下奶食谱 青木瓜炖牛奶能下奶吗
木瓜炖牛奶是有下奶的作用,可以补充营养,对健康也是有益处的,但是不要过度,营养平衡,身体才会健康,也可以适当的吃猪蹄儿,花生米也有下奶的作用。
注意:如果乳房有硬疙瘩,如果乳腺导管不通畅,就可以结合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按摩疗法。如果乳房比较软,奶水不足,那就是营养不良的表现。
宝宝营养不良怎么补 西药治疗
宝宝营养不良症状严重时,应入院对症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有下列常见疗法:
1、治疗期间宜予以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或维生素B族等药物。同时给予足量蛋白质类饮食。
2、少量多次输血、输血浆,行静脉或肌肉注射;亦可用胎盘血多量多次灌肠。
3、顽固病例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考地松等激素。
儿童营养不良吃什么药 西药治疗
孩子营养不良症状比较严重时,要及时的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常见的药物治疗有:
1、治疗期间予以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或维生素B族等药物,同时给予足量的蛋白质类饮食。
2、少量多次输血、输血浆,行静脉或肌肉注射。亦可用胎盘血多量多次灌肠。
3、顽固病例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考地松等激素。
4、针刺肝俞、胃俞、身柱,用短促强刺激。
肌营养不良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辨证治疗
1.脾胃虚弱:治宜益气健脾,调和脾胃。方用四君子汤加味。药用:党参10~15g、白术12g、茯苓10~15g、炙甘草6~10g。脾虚痰湿盛者,加苍术、半夏、陈皮等;气虚明显者,可以改党参为人参,加用黄芪。
2.气血亏虚:治宜气血双补,益气养血。方用八珍汤加减。药用: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5g、当归12g、白芍12g、熟地10g、怀牛膝15g、炙甘草6g。气血亏虚明显者,可加用一些羊肉、牛肉、阿胶、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气虚明显者,加黄芪。
3.肝肾不足:治宜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用虎潜丸加减。药用:龟板20g、怀牛膝15g、当归12g、枸杞10g、党参12g、熟地10g、白芍12g、知母10g、陈皮6g。阴虚有热者,加黄柏、地骨皮、鳖甲等;肝风内动,筋惕肉跳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兼有瘀象者,加鸡血藤、丹参、赤芍等。
4.湿热侵淫:治宜清利湿热,健脾和中。方用三妙丸加味。药用:黄柏12g、苍术12g、牛膝15g、薏苡仁15g、扁豆12g、茯苓12g、陈皮6g、白术12g。脾虚者;加党参、黄精;湿盛者可加藿香、佩兰、竹叶等。(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二、体疗:
临床实践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及各关节的充分活动虽然不能治愈本病,但至少可以延缓更严重的肌肉萎缩、肌无力和关节挛缩的发生。因此,鼓励病人进行尽量多的活动在本病的治疗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针灸严格来讲,本病患者应慎用针灸治疗,尤其是要慎用体针治疗。在必需应用针灸治疗时,一定要注意掌握针刺的刺激强度,本病患者不宜使用强刺激。
(1)体针:可以选取脾俞、肾俞、中脘、足三里、腰阳关、膈俞、曲池、合谷、环跳、肩井、风池、阳陵泉、大椎、承山、公孙等穴,每次选取6~10穴,不宜取穴过多。留针20分钟。隔日针灸1次。
(2)耳针:选取肝、脾、肾、内分泌、皮质下等穴。可以针刺;可以埋针;亦可以埋豆按压刺激。
(3)头针:取运动区的前1/5,中2/5处作头针及相应治疗。
三、推拿
按摩按摩对于本病的按摩大体包括用适当的手法刺激有关的经穴,起到调整机体及脏腑功能的作用;和协助病人对各个关节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以延缓患者肌肉萎缩的发生和防止病人的关节发生挛缩等。在许多时候,后者比前者还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