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做体检多少钱
老年人高血压做体检多少钱
由于血压的波动性,须注意情绪激动,体力活动时会引起一时性的血压升高,鉴于患者的血压波动频繁,建议考虑检测24小时动态血压,了解变化的血压,指导治疗,同时注意监测血尿常规、肾功能、尿酸、血脂、血糖、电解质(尤其血钾)、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检查血脂、血糖,检查的费用一般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检查费则根据每级医院的收费标准。费用不会很高。
血压检查多少钱血压检查在一般的体检中都会包括的,并不会单独收费。如果是高血压患者,还需要做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电解质等检测项目,价格大约在300元左右,但是这个价格是因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而有差别的。
血压的检查除了可以在医院进行以外,也可以购置血压计在家里自己测量,现在家用的血压计一般都是电子血压计,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老年性高血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疾病,只是我们大家很少有人把当成一种病来对待,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也就衍生了其它的病症,对于此病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才能早发现及时治疗。那么,老年性高血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年龄60岁以上,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大于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者,称为老年性高血压。据调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43.75%有高血压,其中约半数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在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方面有以下特点:
(1)血压波动大:老年人高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与脉压差均比年轻者有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收缩压。但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常影响对病人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评价,且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不仅在长时期内较明显,1日24小时内的波动也大于年轻者。因此,24小时连续血压监测才能更好地反映病人血压的真实水平。
(2)脉压差较大: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明显,弹性减弱,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明显增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脉压差增大。
(3)体位性低血压多见: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的调节功能减弱,因此,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多见,尤其在降压治疗过程中。测定病人平卧10分钟时和被动站立1分钟及5分钟时的血压值,发现约三分之一的病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并伴随头晕等症状。
(4)恶性高血压罕见:老年人高血压大多数属于轻型,恶性或急进型者罕见。表现为起病缓慢,进展慢,症状不典型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中或并发脑血管病时才被发现。
(5)间接测压法过高估计血压值:老年人由于硬化的肢动脉难以被水银柱式血压计的气囊压迫阻断血流,故可获得较高的间接测压读数。老年人直接与间接血压读数可相差30毫米汞柱以上。
以上就是老年性高血压的主要特点,通过介绍我想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吧,希望老年朋友们都要认真的了解一下,那么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直接咨询专家,他们会耐心的为您解答!
老年人高血压的症状
通常60岁以上的人群称之为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人群不仅局限于老年人,很多年轻人也会患有高血压疾病,但是年龄不同,可能高血压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今天我们针对老年人高血压的症状给大家具体的分析讲解一下。
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往往有以下几点:
1.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用药量。
2.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α1受体阻滞剂、速尿等。
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较差.更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
4.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脑卒中。
5.老年人β受体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更好,但依然有引起心动过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6.老年人对血容量减少和交感神经抑制敏感,这可能是与老年人心血管反射损伤有关。
7.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初始剂量、增加剂量比年轻高血压患者小,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长。
8.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更易发生药物治疗时的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温馨提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也呈上升的趋势,高血压严重危害这人们的健康,平时多了解一些有关的常识,或许对您会有所帮助,至少在有类似症状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了,需要及时确诊。
老年人高血压有什么特点
1.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比较大,特别是收缩压。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所造成的。因此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随时调整用药量。
2.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这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也有关系。因此应慎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胍乙啶、α1受体阻滞剂、速尿等。
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较差.更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得太低。
4.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也更易发生脑卒中。
5.老年人β受体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更好,但依然有引起心动过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6.老年人对血容量减少和交感神经抑制敏感,这可能是与老年人心血管反射损伤有关。
7.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初始剂量、增加剂量比年轻高血压患者小,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长。
8.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较低,更易发生药物治疗时的抑郁症,因此应避免选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老年人高血压怎么办
1、不要快速降压 很多人由于对高血压的恐惧,希望在短时间之内把自己的血压降到正常,于是很多人就私自使用大剂量的药物,以求可以短时间之内降低血压,很显然这样的做法是很伤身体的。血压降得太快太低,使脑、心、肾的供减少,可诱发心绞痛、肾功能衰竭、缺血性中风等。因此服药时要严遵医嘱,不得擅自增加药量。
2、不要突然停药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突然减少或停止服药,结果是致命的。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骤升而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长期服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而出现反射现象,血压反跳升高所致。
3、服药要按时 准时服药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那些不能准时吃药的,总是会发现自己的血压时高时低。因此,研究发现把传统的一天三次服药法,改为在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期前半小时用药,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轻度高血压病人忌睡前服药;中、重度患者入睡前只能服白天用量的1/3,而且应在睡前3-4小时服。
4、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血脂浓度是反应用药是否合理的重要程序。有人认为,若治疗6周未见血脂升高,说明所用降压药安全、合理、有效,可继续服用,否则就应改用其它药治疗。
5、用药要规范 降压药品种较多,作用的部位、效果各异,副作用、适应症、禁忌各不相同。因此,用哪种药好,应遵医嘱,忌个人不加选择的乱用药。
中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特点
中年人的工作、生活都比较繁忙和紧张,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或机会减少,又值容易发胖的年龄,故中年人高血压是处于该病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如下:
中年人高血压分类中,以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为主,约占中年人高血压的90%左右,而继发性高血压在5%~10%。
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病年龄,以30~60岁为多见,而第一次发现高血压的年龄高峰为40~49岁的中年人,且多数又属于第二期或接近第三期,即发现时病情就较严重。
中年人高血压,有不少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有些虽有某些症状也不引起重视,相当多的人只是在偶尔体检中才被发现。已发现高血压者,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故易贻误病情。
部分老年性高血压病,可以是青、中年高血压病的延续和发展。
目前,我国将60岁或60岁以上的人,划为老年人范畴。这部分人员所患的高血压,绝大部分为原发性高血压,故统称其为老年人高血压病。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人口的增多,且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高血压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高血压特殊类型的老年人高血压,多数是青年、中年期发病的继续和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多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心、脑、肾等脏器损害病症。老年人高血压病与成人普通高血压病不同,有它自身的特点,现概要介绍如下。
患病率高 在40~4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其高血压病患病率就增加10%左右。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病患病率约在20%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50%以上患高血压病。
以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居多 有人认为,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或不相称收缩期高血压,脉压差大于80毫米汞柱(>10.6千帕)。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血压者与普通型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渐降低,而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65~69岁是老年人高血压病的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其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患病率明显增高,80岁以上患者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47%。
老人全身体检重要性
不同性别的老年人,身体情况不同,体检项目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如果老年人身体健康,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史,那么可以选择较少的常规查体项目检查费用就少。如果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不好,有慢性疾病史,那么需要做更为详细的检查,如: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那就需要做关于心脑血管、肾脏等疾病的相关项目,检查项目多,常规查体费用就高。
老年人应该通过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隐忧,譬如肝癌、乳腺癌有家族倾向,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是抽烟、血脂高、肥胖等,由此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加以调节和改善,配合医生做好预防疾病发生发展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体检的效益。
另外,哪些检查半年要做一次,哪些一年要做一次,也要有针对性地坚持完成。老年的体检项目也是得根据自身的健康水平来决定的,但是很多体检项目也是不能减少的,首先就是体重的测量,这个很关键,体重超标很容易引起一些高血压、冠心病等情况,不管是不是要做体检,我们平时也得多注意自己的体重问题。
老年人高血压的病因
遗传因素(25%)
原发性高血压有群集于某些家族的倾向,提示其有遗传学基础或伴有遗传生化异常。双亲均有高血压的正常血压子女,以后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增高。但是至今尚未发现有特殊的血压调节基因组合,也未发现有早期检高血压危象分类表出高血压致病的遗传标志。
钠潴留引起(25%)
钠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尚不清楚,钠潴留使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心排血量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水平增高又可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并使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因此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这些均促进高血压的形成。
精神因素(30%)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是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所以当人在长期精神紧张、压力、焦虑或长期环境噪音、视觉刺激下可引起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5%)
据观察,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增高,而糖耐量有不同程度降低,提示有胰岛素抵抗现象。胰岛素的以下作用可能与血压升高有关:①使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②增强交感神经活动。③使细胞内钠、钙浓度增加。④刺激血管壁增生肥厚。
其他因素(5%)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以下因素也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肥胖、吸烟、过量饮酒、低钙、低镁及低钾。
高血压护理
高血压患者除了积极接受药物治疗以外,还要加强日常生活的护理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应该做到定期体检,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应多检查血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由于老年人的血压波动性较大,所以应固定时间测记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措施。要注意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身心舒畅,避免精神刺激,情绪激动,焦虑紧张,剧烈运动以及过度疲劳等。保证睡眠充分,每天在八小时左右,养成午睡习惯,但要避免久卧伤气。目前流行的静息疗法、音乐疗法对治疗高血压有良好疗效,可以选择采用。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原则,保持正常体重,不吸烟,少喝酒。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时大便费力,会使血压急剧上升,甚至容易引起脑溢血和心肌梗塞。注意性生活不要过度,性生活对神经和心脏血管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如气功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病,不但有良好的近期降压效果,而且对稳定血压,巩固疗效,减少和延缓并发症,都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