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猴腿菜的繁殖

猴腿菜的繁殖

有性繁殖即孢子繁殖,是通过采集蕨科植物孢子囊,在适宜的条件下使孢子萌发,形成能独立生活的配子体来实现的。在每年的夏末秋初,植株(孢子体)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在叶片的背面或边缘形成许多棕褐色的孢子囊群。将带有孢子囊群的叶片取下,通过处理,孢子萌发一个月后,即长成配子体。配子体上长有许多精子器和颈卵管,精卵结合发育成孢子体小植株(孢子体),小植株长大后即可定植。有性繁殖一般不在生产上采用。

无性繁殖选择根状茎、成株和幼苗均可,但生产上一般是通过根状茎的分枝来实现的,在秋季植株叶枯后到春季萌发前可采挖粗壮的根状茎(一般水平分布于1030厘米的土层中)。采挖时要注意尽可能挖得深一些,不要伤芽。然后,将采回的根茎假植。由于自然采集的植株根茎比较瘦弱,若直接用于栽培,不能达到丰产的目的,故一般要进行一年的培肥,再用于扩大栽培。培肥的方法是:将根状茎切成6厘米的小段栽于事先经过整地、作畦的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经过一年的培肥根茎(直径可达1—15厘米)即可移栽。

蕨菜和猴腿菜哪个好吃

蕨菜和猴腿菜都属于蕨类植物,因而它们的营养成分和食用起来的味道都没有什么太大区别,但蕨类植物中都会含有一定苦涩味,要是处理不当的话,食用起来的口感都不太好,所以蕨菜和猴腿菜并没有哪个更好吃的说法,而是根据处理以及烹饪的方式来看。

猴腿菜功效有哪些

猴腿菜学名蹄盖蕨菜,猴腿菜含有各种营养素,比栽培蔬菜营养丰富,其味道鲜美而独特,药用价值与蕨菜相似,是著名的食、药用山野菜之一。

1、猴腿菜可杀菌消炎、抵抗病毒

猴腿菜对以下病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抑制腺病毒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等。

2、猴腿菜可止血

猴腿菜可辅助治疗吐血、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3、猴腿菜可营养健体

猴腿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理气,补益脾胃,利肠,补虚舒络,止血杀虫的功效,营养丰富,经常食用猴腿菜有强身健体之功。

猴腿菜的副作用

1.猴腿菜无副作用

猴腿菜是一种不错的菜,是没有副作用的,可以放心地去吃,只是要我们在吃猴腿菜的进修要控制量,不通超量食用,适量即可。

2.猴腿菜适宜人群

猴腿菜对于很多人都是可以吃的,现在没有发现不适合吃猴腿菜的人群。

3.猴腿菜是不会致癌的

1)猴腿菜是一种有很好的清肺润肺作用的一种蔬菜,同时猴腿菜也可以排毒解毒,同时不有很好的降血压的作用。猴腿菜的各种营养素都是很高的,比一种的栽培蔬菜营养丰富,同时猴腿菜的味道是特别鲜美的,猴腿菜除了是一种美食以外,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2)猴腿菜有很强的杀菌消炎的作用,同时猴腿菜还可以抵抗病毒对于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等病毒都是有抑制的作用的,同时猴腿菜还可以止血,还可以辅助用来治疗吐血、便血、崩漏等一些出血性疾病。

猴腿菜的功效与作用

1、猴腿菜可杀菌消炎、抵抗病毒

猴腿菜对以下病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抑制腺病毒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等。

2、猴腿菜可止血

猴腿菜可辅助治疗吐血、便血、崩漏等出血性疾病,有一定效果。

3、猴腿菜可营养健体

猴腿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理气,补益脾胃,利肠,补虚舒络,止血杀虫的功效,营养丰富,经常食用猴腿菜有强身健体之功。

猴腿菜的介绍

猴腿菜,学名蹄盖蕨菜,俗名绿茎菜、紫菜、猴腿。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区。小兴安岭是主产区。一般生长在针阔混交林中或灌木丛中及沟边河岸草地。分绿、紫两个品种。长白山是中国主产区。是著名的食、药用山野菜之一。

猴腿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理气,补虚舒络,止血杀虫的功效,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一般生长在针阔混交林中或灌木丛中及沟边河岸草地。杂木林或混交林下湿处。小兴安岭是中国主产区。猴腿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蛋白质和脂肪,可做成多种美味佳肴。猴腿菜是长白山的一种主要山野菜。猴腿卷曲未展的嫩叶为当地群众喜食的山野菜,每年春季采摘,鲜食时需先将猴腿用开水烫过,也可加盐渍或晒成干菜。其味鲜美而独特,药用价值与蕨菜相似,是著名的食、药用山野菜之一。猴腿菜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水安神的食用功效。性亦微苦,涩凉,驱虫止血。

猴腿菜种植技术

猴腿菜原生地是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天性喜肥,适于土壤疏松地带生长,所以在做床前要施足底肥,最好用腐熟的猪粪,其次是马粪,每公顷施入75000千克,翻入床下20厘米深处。如果粪源不足,也可以覆盖落叶,也有一定作用。

根茎移植

猴腿菜的根茎在其地上部分枯萎一个月后即可采集,挖大约20厘米左右深,即将猴腿的根子成坨挖取,应尽量减少对植株根部的损伤,运到温室备用。在春季解冻之后将根茎从温室中移出,可栽在温室后面做好的床内,由于猴腿菜喜肥水,又多在林下生长有喜阴的习性,所以根茎栽完后,要覆稻草遮荫保湿。

温度管理

猴腿菜是喜温植物,但不耐高温,气温、地温达到8℃时即可萌发,气温15℃、地温12℃以上时,叶片迅速生长。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嫩叶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7~20℃,气温超过30℃时停止生长,气温低于5℃时嫩叶片受冻害。

光照管理

光照是猴腿菜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当光照强时,细胞伸长受阻,叶柄短小,食用价值低。光照弱时,光合作用差,光合产物积累不足,品质差。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000~13000勒克斯,如果光照强,可张挂遮阳网。

水分管理

猴腿菜在栽后及采收期间要经常用喷壶喷水,保证每隔一天浇一次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尤其北方冬季空气干旱更应这样。雨季加强排水,以免引起根的腐烂,初春发芽前应及时浇水和追肥,促进茎叶萌发。

适时采收

猴腿菜嫩叶出土6~10天,适时采收第一茬,再过7~10天,当第二茬嫩叶出土后,长到20厘米左右,小叶未展开并呈拳状时可进行采收。采收时要尽量贴近地面,用手掐或用刀割。在保护地内般可采收23次,但在后期长势稍弱一些。控制好往温室内定植的时间,可把采收期控制在春节前后,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蕨菜和猴腿菜的区别

蕨菜和猴腿菜虽然都是蕨类植物,但品种并不相同,蕨菜主要指的是欧洲蕨的一个变种,植株高可达1米左右,而猴腿菜是东北地区最常见的蕨类植物之一,植株一般在40-100cm左右,由看起来像长满黄褐色绒毛的猴子腿而得名。

蕨菜喜欢生长在海拔200-830米的山地阳坡及森林边缘阳光充足的地方,所以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主要产自长江流域及以北的地区,而猴腿菜的洗阴,且耐寒性极强,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猴腿菜的介绍

猴腿菜。学名蹄盖蕨菜,俗名绿茎菜、紫菜、猴腿。猴腿菜含有各种营养素,比栽培蔬菜营养丰富,其味道鲜美而独特,药用价值与蕨菜相似,是著名的食、药用山野菜之一。一般生长在针阔混交林中或灌木丛中及沟边河岸草地,株高80—90cm,分绿、紫两个品种。长白山是中国主产区。猴腿菜含有各种营养素,比栽培蔬菜营养丰富,其味道鲜美而独特,药用价值与蕨菜相似,是著名的食、药用山野菜之一。猴腿菜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理气,补虚舒络,止血杀虫的功效,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猴腿菜的植物性状

猴腿菜, 蹄盖蕨科植物猴腿蹄盖蕨Athyrium multdentatum(Doell)Ching的嫩叶。一般生长在针阔混交林中或灌木丛中及沟边河岸草地。杂木林或混交林下湿处。小兴安岭是中国主产区。猴腿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蛋白质和脂肪,可做成多种美味佳肴。猴腿菜是长白山的一种主要山野菜。猴腿卷曲未展的嫩叶为当地群众喜食的山野菜,每年春季采摘,鲜食时需先将猴腿用开水烫过,也可加盐渍或晒成干菜。其味鲜美而独特,药用价值与蕨菜相似,是著名的食、药用山野菜之一。猴腿菜味甘性寒,具有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水安神的食用功效。性亦微苦,涩凉,驱虫止血。

相关推荐

猴腿菜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猴腿植株高60-100厘米。分绿、紫两个品种。根状茎短,直立,斜升,叶簇生,叶柄长达40厘米。下部具有密生黑褐色披针形鳞片, 叶簇生,深禾秆色,基部黑褐色,羽片密集。披针形,基部对称,平截,有短炳;第二次羽片近平展,基部略与羽轴合生,先端钝尖至渐尖,羽状浅至中裂;裂片顶端又-3个锯齿。孢子囊群长圆形。生羽片背部,叶草质,叶脉羽状。叶片长圆状披针形,三次羽状分裂,叶草质,叶脉羽状。孢子囊群长圆形。

春季饮食养生怎么吃 多吃一些野菜

春季正是各种野菜繁殖生长之时,如荠菜、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这些野菜虽然没有好看的外衣,但是营养丰富,还有一定的抗病作用,所以应该不失时机地多吃一一些。

鲜猴头菇可以冷冻吗 新鲜猴头菇的储存方法

冰箱冷藏的温度一般是3-10度,不仅可以避免猴头菇被冻坏,还能抑制细菌的繁殖,保持猴头菇的鲜美和品质,只需用保鲜袋将猴头菇密封起来保存即可。 新鲜的猴头菇中含有较多的水分,比较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猴头菇变质生霉,把新鲜的猴头菇放到阳光下晒干或是用烘干机烘干后,细菌也就不容易繁殖了,再把干猴头菇用袋子装好,能储存很长一段时间不变质,而且很好的保留营养成分。

猴腿菜的栽培技术

温度 猴腿是喜温植物,但不耐高温,气温、地温达到8℃时即可萌发,气温15℃、地温12℃以上时,叶片迅速生长。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嫩叶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7℃—20℃,气温超过30℃时停止生长,气温低于5℃时嫩叶片受冻害。 光照 光照是猴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当光照强时,细胞伸长受阻,叶柄短小,食用价值低;光照弱时,光合作用差,光合产物积累不足,品质差。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000

茴香菜的分株繁殖

1、间苗播后保持土壤湿润,若温度适宜,10天左右可出苗,若温度低则出苗慢。苗高15-20cm时可间苗,穴播每穴留苗5株左右,条播每隔10cm左右留苗一株,如有缺株,可带土移栽补上。 2、中耕除草可在植株生行阶段,第年进行3-5次,浇水和下大雨后土壤板结应及时中耕,苗幼小时松土宜浅,以后可以稍深,要做到地里无杂草。特别是冬前最后一次中耕除草要结合培土认真进行,培土可保证安全越冬,清除杂草可消灭越冬虫卵和病菌,有利于来年丰收。 3、追肥除施足基肥外,还要根据土壤肥力高低,生长好坏,追肥适量的肥料。前期以长叶为

蕨菜和猴腿菜的区别 蕨菜和猴腿菜可以一起包馅吗

可以一起包馅。 蕨菜和猴腿菜都属于蕨类植物,其中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无机盐、糖类、无机盐、有机酸、胡萝卜素、钠、钙、磷、铁、铜、维生素C、维生素E等成分,所以即便放在一起包馅,也并不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可以放心用来一起包馅食用。

马蜂菜的繁殖方法

种子 马齿苋进行种子繁殖所用种子都是头年从野外采集或栽培时留的种。其种子籽粒极小,整地一定要精细,播后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即可出苗。[3] 扦插 扦插枝条从当年播种苗或野生苗上采集,从发枝多、长势旺的强壮植株上采集为好,每段要留有3-5个节。扦插前精细整土;结合整地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扦插密度(株行距)3厘米×5厘米,插穗入士深度3厘米左右,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适当的荫蔽,一周后即可成活。

石花菜繁殖技术

繁殖技术 石花菜生长在干潮线以下及水深10m左右的海底岩石上,喜生在水质清净、潮流畅通、盐度较高的海区。8~ 10月份,水温25~27℃为繁殖期。生长在大干潮线附近至水深6~10 m间的海底岩石上,产区一般都是受淡水影响很小的外海区。生于水清流急处的藻体较大而干净,生于水浊流缓处的藻体较小,且常有许多附生的苔藓虫类。石花菜的幼体多见于9~12月间,四分孢子囊、精子囊和囊果7~10月间出现最多。 石花菜繁殖 石花菜的繁殖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形式,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配子体成熟后, 果胞受精形成果胞子

西洋菜的繁殖方法

繁殖方法 用嫩茎扦插和播种育苗繁殖。 嫩茎繁殖:我国华南地区因不易采收种子,大都用嫩茎繁碴。当春季温度上升至25℃以上时不再采收,留着老茎渡过盛夏后,用老茎萌发的新芽种植。秋后大田生产期间,则按种植面积的l/4不采收留作种苗再插植。或在生产田中割取长约15厘米左右的植株上部嫩茎苗,按株行距3厘米x10厘米定植。定植时应使种苗基部浅埋土中,旱地栽培可用小铲开浅穴,把种苗斜插泥土中。栽插后灌透水,以后每天都要浇灌水,保持田间潮湿状态,尤其是气温较高的季节,早晚浇一次凉水。北方冬季可在日光温室用旱地扦插育苗或生

芝麻菜的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一般采用直播、条播或撒播。1.3米平畦开浅沟6-8行,行距15-20厘米,沟深1-1.5厘米,每亩用种量0.75-1.5千克。播种时可将2-3倍的细土与种子拌匀后再播种,播种后稍镇压后,并盖一层薄细土,浇透水。干旱的地区,播种后最好在畦面上覆盖黑色遮阳网或其他覆盖物保湿。幼苗出土后揭去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