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合并湿疹怎么办
手癣合并湿疹怎么办
手部湿疹和手癣都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这两种疾病的症状较为相似,因此经常被人们弄混。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就经常遇到因将这两种疾病弄混而发生误治的患者。这两种疾病的患者一旦出现误治,就会使病情迁延不愈,甚至会引起败血症、菌血症等全身感染性疾病。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1+1方案”来治疗手癣。所谓“1+1方案”,是指手癣患者在内服1种抗真菌药的基础上再使用1种外用抗真菌药进行治疗。可供手癣患者选用的内服抗真菌药主要有伊曲康唑胶囊(每日服1次,每次服100毫克)和特比萘芬片(每日服1次,每次服250毫克)等,可供手癣患者选用的外用抗真菌药主要有布替萘芬、联苯苄唑、咪康唑、酮康唑软膏等(这些外用抗真菌药的用法均为每日涂抹1次)。使用“1+1方案”治疗的疗程为1~2周。需要注意的是,手癣患者绝对不能使用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成分的外用药进行治疗,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由此可见,手癣和湿疹并不是同一种病,总有人会将二者搞混,这样不仅耽误了病情,还会使自己痛苦。建议朋友们平时多注意自己的卫生问题,每天都要换洗袜子等贴身衣服,天气好的时候晒一晒自己的衣服和鞋,这样可以达到最好的消毒目的。
长了手足癣怎么办呢
局部治疗:为首选,常用咪唑类药物有1%联苯苄唑、2%咪康唑、1~3%克霉唑、2%酮康唑、1%益康唑、2%舍他康唑等;丙烯胺类药物有1%萘替芬、1%特比萘芬或1%布替萘芬制剂;其他有2.5%阿莫罗芬、1%环吡酮胺、2%利拉萘酯等,根据不用临床类型选用不同剂型,每日外用1~2次,疗程为4~6周。对于角化型手足癣可加用角质剥脱剂,如尿素、水杨酸或乳酸制剂。
系统治疗:对于角化型手足癣或严重趾间型足癣者、外用药物依从性差者、患者要求口服药物者,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可以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疗程1周;儿童5mg/kg.d。特比萘芬250mg/d,疗程2周;儿童体重40kg一日250mg。氟康唑150~200mg/次,每周1次,连续4~6周;儿童6mg/kg.w。
联合治疗:为了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不同种类的抗真菌药物可联合应用,局部和局部或局部和系统联合治疗。
足癣继发细菌感染:治疗原则先抗细菌治疗,再抗真菌治疗。局部先外用1:2000小襞碱溶液或中药制剂湿敷或洗泡,之后外用依沙吖啶糊剂等。待细菌感染控制之后再外用抗真菌药物。也可同时口服抗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足癣合并湿疹化:治疗原则抗过敏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真菌感染。可外用含抗真菌药物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也可以同时口服抗真菌药物。
脚癣有什么并发症
1、合并其余部位皮肤癣菌感染
由于长期患足癣或者因手搔抓后的自体接种,足癣患者可合并有甲癣、手癣、体股癣等。合并甲癣时,甲板浑浊,不透明,呈云雾状、污渍状,表面失去光泽。 在灰指甲患者中,半数都是由脚气长期未得到治愈引起的。 对此问题,专家指出:“灰指甲患者往往是先患有脚气或手癣,真菌首先侵入指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逐渐侵入指甲或趾甲内,并进一步生长繁殖,直到破坏整个指甲。更值得注意的是,灰指甲不但可以自身各部位互相传染,也容易传染家人,很难根治。除导致灰指甲外,脚气恶化还会引起脚的局部糜烂以及丹毒,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因此得了脚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
2、足癣合并细菌感染
此时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现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红、肿、热、痛。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抗炎治疗,则可能会出现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
(1)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中医为“红线疹”,红是因为化脓菌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2)丹毒。丹毒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炎症。小腿部位的丹毒又称为“流火”。它是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损伤的皮肤侵入中型或细小淋巴管、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3)蜂窝组织炎。中医称瘭疽,一般为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引起。也可指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这种病变可发生在皮肤较浅的部位,也可发生在筋膜下或肌肉间的较深部位。
3、癣菌疹
是指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过敏反应。癣菌疹的发生与局部癣病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局部炎症越明显,发生癣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1)汗疱疹型。发病急,在手指两侧、手掌或足跖等处发生绿豆大小的厚壁水疱,水疱内充满浆液,可分散、或集簇。
(2)丹毒样型。皮损为丹毒样红斑,一般不硬,边缘鲜明,比较规则,不痛或稍有痛感,无淋巴管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3)丘疹型。为突然发生的集簇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须疹。多发生于四肢或泛发于全身。
(4)湿疹型。突然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红斑、丘疹、小疱等多形性皮疹的湿疹样损害,分布对称。
脚癣有哪些并发疾病
脚癣有哪些并发疾病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传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1.合并症有身体合并有身体其余部位皮肤癣菌感染。由于长期患足癣或者因手搔抓后的自体接种,足癣患者可合并有甲癣、手癣、体股癣等。合并甲癣时,甲板浑浊,不透明,呈云雾状、污渍状,表面失去光泽。 在灰指甲患者中,半数都是由脚气长期未得到治愈引起的。 对此问题,专家指出:“灰指甲患者往往是先患有脚气或手癣,真菌首先侵入指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逐渐侵入指甲或趾甲内,并进一步生长繁殖,直到破坏整个指甲。更值得注意的是,灰指甲不但可以自身各部位互相传染,也容易传染家人,很难根治。除导致灰指甲外,脚气恶化还会引起脚的局部糜烂以及丹毒,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因此得了脚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
2.足癣合并细菌感染。此时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现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红、肿、热、痛。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抗炎治疗,则可能会出现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
(1)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中医为“红线疹”,红是因为化脓菌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2)丹毒。丹毒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炎症。小腿部位的丹毒又称为“流火”。它是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损伤的皮肤侵入中型或细小淋巴管、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3)蜂窝组织炎。中医称瘭疽,一般为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引起。也可指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这种病变可发生在皮肤较浅的部位,也可发生在筋膜下或肌肉间的较深部位。
3.癣菌疹。是指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过敏反应。癣菌疹的发生与局部癣病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局部炎症越明显,发生癣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1)汗疱疹型。发病急,在手指两侧、手掌或足跖等处发生绿豆大小的厚壁水疱,水疱内充满浆液,可分散、或集簇。
(2)丹毒样型。皮损为丹毒样红斑,一般不硬,边缘鲜明,比较规则,不痛或稍有痛感,无淋巴管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3)丘疹型。为突然发生的集簇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须疹。多发生于四肢或泛发于全身。
(4)湿疹型。突然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红斑、丘疹、小疱等多形性皮疹的湿疹样损害,分布对称。
手掌脱皮是缺什么维生素
手脱皮的发生,临床上一般诊断为手癣合并湿疹;其病因比较复杂的,包括皮肤敏感+脾胃功能减退+真菌感染+外界不良物质刺激;这四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手脱皮的发生。
手脱皮由营养缺乏引起的手脚脱皮一般与缺乏维生素a有一定的关系。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对皮肤的表层产生保护作用。
如果缺乏的话,就会引起皮肤干燥和脱皮等现象。就会引起皮肤干燥和脱皮等现象。因此一进入冬天,最好就多吃动物肝脏、蛋黄、牛奶、奶酪、鱼类、贝类、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这些食物中的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平时不妨多吃一点,避免手脚脱皮越来越严重。
脚癣有哪些并发疾病
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传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1.合并症有身体合并有身体其余部位皮肤癣菌感染。由于长期患足癣或者因手搔抓后的自体接种,足癣患者可合并有甲癣、手癣、体股癣等。合并甲癣时,甲板浑浊,不透明,呈云雾状、污渍状,表面失去光泽。 在灰指甲患者中,半数都是由脚气长期未得到治愈引起的。 对此问题,专家指出:“灰指甲患者往往是先患有脚气或手癣,真菌首先侵入指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逐渐侵入指甲或趾甲内,并进一步生长繁殖,直到破坏整个指甲。更值得注意的是,灰指甲不但可以自身各部位互相传染,也容易传染家人,很难根治。除导致灰指甲外,脚气恶化还会引起脚的局部糜烂以及丹毒,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因此得了脚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
2.足癣合并细菌感染。此时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现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红、肿、热、痛。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抗炎治疗,则可能会出现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
(1)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中医为“红线疹”,红是因为化脓菌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2)丹毒。丹毒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炎症。小腿部位的丹毒又称为“流火”。它是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损伤的皮肤侵入中型或细小淋巴管、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3)蜂窝组织炎。中医称瘭疽,一般为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引起。也可指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这种病变可发生在皮肤较浅的部位,也可发生在筋膜下或肌肉间的较深部位。
3.癣菌疹。是指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过敏反应。癣菌疹的发生与局部癣病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局部炎症越明显,发生癣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1)汗疱疹型。发病急,在手指两侧、手掌或足跖等处发生绿豆大小的厚壁水疱,水疱内充满浆液,可分散、或集簇。
(2)丹毒样型。皮损为丹毒样红斑,一般不硬,边缘鲜明,比较规则,不痛或稍有痛感,无淋巴管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3)丘疹型。为突然发生的集簇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须疹。多发生于四肢或泛发于全身。
(4)湿疹型。突然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红斑、丘疹、小疱等多形性皮疹的湿疹样损害,分布对称。
脚气并发症
1、合并有身体其余部位皮肤癣菌感染
由于长期患足癣或者因手搔抓后的自体接种,足癣患者可合并有甲癣、手癣、体股癣等。合并甲癣时,甲板浑浊,不透明,呈云雾状、污渍状,表面失去光泽。在灰指甲患者中,半数都是由脚气长期未得到治愈引起的。对此问题,专家指出:“灰指甲患者往往是先患有脚气或手癣,真菌首先侵入指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逐渐侵入指甲或趾甲内,并进一步生长繁殖,直到破坏整个指甲。更值得注意的是,灰指甲不但可以自身各部位互相传染,也容易传染家人,很难根治。除导致灰指甲外,脚气恶化还会引起脚的局部糜烂以及丹毒,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因此得了脚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
2、足癣合并细菌感染
此时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现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红、肿、热、痛。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抗炎治疗,则可能会出现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
(1)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中医为“红线疹”,红是因为化脓菌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2)丹毒:丹毒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炎症。小腿部位的丹毒又称为“流火”。它是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损伤的皮肤侵入中型或细小淋巴管、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3)蜂窝组织炎:中医称瘭疽,一般为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引起。也可指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这种病变可发生在皮肤较浅的部位,也可发生在筋膜下或肌肉间的较深部位。
3、癣菌疹
癣菌疹是指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过敏反应。癣菌疹的发生与局部癣病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局部炎症越明显,发生癣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1)汗疱疹型:发病急,在手指两侧、手掌或足跖等处发生绿豆大小的厚壁水疱,水疱内充满浆液,可分散、或集簇。
(2)丹毒样型:皮损为丹毒样红斑,一般不硬,边缘鲜明,比较规则,不痛或稍有痛感,无淋巴管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3)丘疹型:为突然发生的集簇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须疹。多发生于四肢或泛发于全身。
(4)湿疹型:突然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红斑、丘疹、小疱等多形性皮疹的湿疹样损害,分布对称。
怎样治疗癣病有效果
局部治疗:为首选,常用咪唑类药物有1%联苯苄唑、2%咪康唑、1~3%克霉唑、2%酮康唑、1%益 康唑、2%舍他康唑等;丙烯胺类药物有1%萘替芬、1%特比萘芬或1%布替萘芬制剂;其他有2.5%阿莫罗芬、1%环吡酮胺、2%利拉萘酯等,根据不用临 床类型选用不同剂型,每日外用1~2次,疗程为4~6周。对于角化型手足癣可加用角质剥脱剂,如尿素、水杨酸或乳酸制剂。
联合治疗:为了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不同种类的抗真菌药物可联合应用,局部和局部或局部和系统联合治疗。 足癣继发细菌感染:治疗原则先抗细菌治疗,再抗真菌治疗。局部先外用1:2000小襞碱溶液或中药制剂湿敷或洗泡,之后外用依沙吖啶糊剂等。待细菌感染控制之后再外用抗真菌药物。也可同时口服抗菌药物或抗真菌药物治疗。足癣合并湿疹化:治疗原则抗过敏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真菌感染。可外用含抗真菌药物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也可以同时口服抗真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