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脾俞的作用和功效 脾俞艾灸保健灸法

艾灸脾俞的作用和功效 脾俞艾灸保健灸法

1.艾条悬起灸:每次温灸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3个月。

2.艾炷直接灸:每次5-7壮,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2个月。

3.隔姜灸:每次5-7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灸1个月。

如何用艾灸戒烟养生

1.艾条温和灸

每次灸10-20分钟,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直到戒断为止。烟瘾发作时,可随时灸戒烟穴。

2.瘢痕灸

肺俞、心俞可采用瘢痕灸,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

3.艾炷隔姜灸

每次灸5-10壮,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日。

吸烟的危害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不抽烟的人也知道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吸烟会伤害我们的牙齿和肺部,二手烟的危害一点也不低于一手的。但是要想让老烟民戒烟,这真是难于上青天,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艾灸戒烟法,戒烟困难户们不妨来试试吧!

艾灸脾俞穴健脾益气

脾的特性之一就是喜燥恶湿,故湿邪易伤脾胃。湿邪困脾,则脾的健运失职而湿浊内生。湿邪伤人,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最易出现“沉重”的症状,在上则头重如裹;在中则胸脘胀满、胃纳不香;在经络则周身困重,四肢、关节酸痛沉重。保健,当先健脾以袪湿,可选择艾灸脾俞穴。

脾俞穴最早见于《灵枢·背腧》,是脾的背俞穴。所谓背俞穴即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中医认为,背为阳,脏为阴,“阴病阳治”,因此背俞穴是治疗五脏病症的主要穴位。脾俞穴具有健脾益气、和胃止痛、袪湿化浊的功效。刺激脾俞穴,可以提升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运化水湿功能正常,将身体多余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液排泄出体外,令湿浊消散,诸症解除。

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效,治疗脾失健运、胃气失和所致的腹胀、纳呆、呕吐、泄泻、黄疸等病症。此外,中医认为,脾有统血的作用,刺激脾俞穴,能起到“裹血,温五脏”的作用,治疗脾气虚弱,统摄失常所致的出血症,如尿血、崩漏、紫癜等。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脾俞穴是治疗消化系统和血液疾病的重要穴位,有助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贫血等。

艾灸可以抗衰老吗

艾灸可以抗衰老。

中医认为,人体开始衰老的主要原因跟肾气亏虚有关,用艾灸疗法调理,既能补虚益肾,又能活血化瘀,温通经脉,通过对相关穴位施灸,可以扶助正气,调节人体功能,抵御致衰老因素对机体的荥穴,以延缓衰老的发生。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灸疗法则:补肾填精,调理气血,益养脏腑,抗老防衰。

取穴:

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百会:两耳尖直上与头顶正中线交会,前发际5寸处。

脾俞:背部第11胸椎下旁开1.5寸处。

肾俞:腰部第2腰椎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外侧旁开1中指宽。

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

取穴方义:关元为任脉与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益养脏腑,补肾填精,配肾俞,三阴交以壮先天之本;足三里是胃经第一要穴,具有益脾养胃,调补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配脾俞以补后天之气血;百会为头部要穴,内连大脑,健脑益智,抗老防衰。

操作手法

1.普通灸法:百会可用艾条灸,隔姜灸或温灸器灸;关元,脾俞,肾俞用艾条灸,艾柱灸(麦粒大小,随年壮),温灸器灸;足三里,三阴交可用艾条灸,麦粒灸,温针灸,温灸器灸。

2.隔药饼灸:关元,肾俞最适合用隔附子灸(每穴每次5-7壮),以壮命门真火,每周2次左右,常年坚持。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拉肚子应该分型取穴进行艾灸:

湿热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灸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艾灸手法:用艾炷隔姜灸,将新鲜老姜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

月经不调可以艾灸哪个部位

治疗月经不调的主要穴位

三阴交穴、血海穴、肾俞穴、涌泉穴、气海穴、归来穴、太溪穴、肝俞穴、脾俞穴

施灸方法

三阴交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或者直接使用艾灸罐艾灸三阴交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 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调理气血。

血海

血海穴的位置: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边缘往端上2寸(3横指宽)、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左右腿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2次,每次灸20分钟。

作用功效:养血润燥。

肾俞

肾俞穴的位置: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分钟。

作用功效:调和气血。

辨证加灸

症状1:月经提前,加涌泉、气海

1、涌泉穴的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选用艾条艾灸涌泉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2、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用艾条艾灸气海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症状2:月经延迟,加归来、太溪

归来穴的位置:归来穴位于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太溪穴的位置: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头突出部位的正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温和灸。分别取仰卧位与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作用功效:调和气血,滋阴补肾。

症状3:经无定期,加肝俞、脾俞

1、肝俞穴的位置: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 有一穴。

施灸方法:使用艾条艾灸肝俞穴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

作用功效:促进血液循环。

2、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选用艾条艾灸脾俞穴。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

作用功效:利湿升清,濡养气血。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分钟;或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功效:补肾止泻。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1、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外散胃腑之热。

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艾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艾灸时,艾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功效作用:祛除下肢的寒气,调理脾胃。

2、艾灸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艾灸的排痰湿反应多以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这样体内的痰湿逐渐的被排出体外,身体渐渐恢复正常,靠自身的免疫和防御机制,痰湿也就不容易侵犯人体了。

3、艾灸的取穴定位方法

针灸必然涉及到取穴。然而我们许多人没有中医基础,取穴自然就无从说起了。因此,先教大家学习如何取穴定位。中医取穴有多种方法,这里向大家推荐采用骨度分寸来定位。我们拇指关节宽度为1寸,以中节指横纹处为准;食指和中指并拢为1.5寸,以中指中节指横纹处为准;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为2寸,以中指中节指横纹处为准;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并拢为3寸,还是以中指中节指横纹处为准。

拉肚子怎么艾灸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

艾灸对脾胃有什么好处

人体消化液减少,机械性消化功能减弱的时候,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出现胃胀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等症状。通过艾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行气活血,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

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伏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

艾灸好处: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艾灸足三里提高消化酶活性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四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一横指,该处即是。

艾灸方法:正坐屈膝,手拿点燃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足三里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以温热为度,每次灸5-10分钟。

艾灸好处: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艾灸刺激足三里,可使肠胃蠕动有力且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艾灸丰隆化痰湿除肥胖

丰隆在小腿的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艾灸方法:正坐屈腿,可略微将小腿偏往一侧,手拿点燃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丰隆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人体能耐受为度,每次灸5-15分钟。

艾灸好处: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艾灸丰隆能调和胃气,使胃的通降功能保持旺盛,同时还能清化痰湿,使肥胖的始作俑者-痰湿能尽快被运化出体外。

呕吐艾灸哪里图解 脾胃虚弱型呕吐

主要症状:饮食稍有不慎即吐,或稍觉劳倦,即困惫乏力,眩晕呕吐,喜暖恶寒,面白肢冷,便溏,舌淡。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关元,于俯卧位加就脾俞,肾俞穴。

艾灸手法:同上述艾灸手法一致。

艾灸功效: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相关推荐

舌苔发黄艾灸哪里啊

1.艾灸肺俞 取穴: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艾灸方法:被灸者采取俯卧姿势,施灸者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艾灸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艾灸1次。 功效:肺脏的湿热之气由肺俞外传于膀胱经,艾灸肺俞有祛热除湿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热内蕴引起的舌苔发黄。 2.艾灸胃俞 取穴: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 辨证加灸

1、涌泉穴的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选用艾条艾灸涌泉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2、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 施灸方法:用艾条艾灸气海穴 施灸时间: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归来穴的位置:归来穴位于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艾灸疗法治百病

【美容】 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一系列面部问题。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美容师在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优点:温灸温热再配合中草药艾草条,在面部轻轻滚动,可替代了美容师按摩,让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产品的吸收,在温肌散寒、活络经气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护理。 【保健】 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

腹疼艾灸哪个位置图片 阳虚腹疼艾灸方法

治法 :温肾益脾,缓急止痛。 艾灸处方: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取穴方义:肾俞,关元补肾壮阳以祛寒,脾俞,足三里健脾补气以生血,三阴交健脾止泻,气血温煦濡润,经脉通利,脏腑得到温养,则腹疼可除。 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20次,每日灸1次。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5壮,选用麦粒大艾炷,每日灸1次。 3.温盒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次。

疝气艾灸哪里

寒疝艾灸方法 治则:温化寒湿,疏通经脉。 艾灸处方:期门,大敦,气海,神阙,阿是穴。 艾灸方义:肝经募穴期门与肝经井穴大敦,上下呼应,疏肝行气,散结止痛;气海疏通任脉气血,温化寒湿;神阙温阳救逆。 灸法: 1.艾条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以灸至局部温热红润为度,5-7次为一个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1-3个穴位,每穴用绿豆大艾炷灸3-5壮,每日1次,7-10次为1个疗程。 水疝艾灸方法 治则:化气行水。 艾灸处方:水道,曲骨,肾俞,脾俞,行间。 艾灸方义:曲骨,肾俞

腹泻艾灸哪里

腹泻属中医学“泄泻”的范畴,外感风寒暑热湿等邪气,内伤饮食情志或脏腑失调皆可致泄。外邪之中湿邪最为重要,内伤中脾虚最为关键,脾虚湿盛乃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概括来说,腹泻的诱因主要是寒湿,湿热,脾虚,肾虚,食积所致,所以腹泻艾灸哪里,可以根据导致腹泻的原因选择施灸穴位。 寒湿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泄下清稀,甚如水样,肠鸣腹痛,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小便短少,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厥穴施灸。 艾灸作用:温中除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

闭经艾灸哪里最快

血枯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补气血,益冲任为主,佐以养血,滋阴,健中。 艾灸取穴:膈俞,肝俞,肾俞,脾俞,关元,气海,足三里;中虚者,加灸胃俞,中脘;肝肾虚者,加灸命门,阴谷,腰夹脊,膏肓,内关,神门。 艾灸方义:血之会穴膈俞,脾,肝,肾三俞,调益三阴经之精血,关元填精培元,足三里健中斡旋,脾肾复健,精血得复,血盈海充,时自溢下,闭自开,枯自解矣。 艾灸方法:除背俞穴须让他人帮助外,腹部和下肢穴均可自行灸疗,每穴艾条悬灸15-30分钟。 血滞型闭经艾灸方法 治则:理气活血,祛痰化瘀。 艾灸取穴:中极,合谷,

艾灸脾俞作用功效 艾灸脾俞作用

脾主运化水谷,主四肢,肌肉,能统摄血液,开窍于口唇;胃司受纳,通主水谷,故皆为仓禀直官,主宰中焦,脾,胃,十二指肠,小肠,胆,胰等的消化和吸收作用艾灸脾俞能健运脾胃,加强集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补养气血,增强体质,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均有很好的调整作用。 1.脾俞是脾的背俞穴,主治脾的病症,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失运化,则消化功能减弱,以及由此而致的身体衰弱,脾俞穴有促进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故能治疗脾胃虚弱,慢性消化不良,胃痛,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2.脾的运化还包括水湿的运化,水液

艾灸对肠胃有好处吗 艾灸胃俞-和胃健脾助消化

胃俞是胃的背俞穴,是胃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胃俞,能和胃健脾,理中降逆,调整胃功能,防止胃功能的偏盛偏衰,维护胃的正常受纳与通降,从而保证消化吸收的顺利进行。 取穴: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正坐或俯卧位,由施灸者将艾条拿在手,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或以感受温热为度,每次灸5-8分钟,自行灸治时,可以选用艾灸盒辅助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