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减退不一定是老年痴呆症
记忆力减退不一定是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的最明显症状就是记忆力的减退,先是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严重时会忘记十几年前的事情,那么记忆力减退就一定是患了老年痴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功能都出现退化,尤其是记忆力,老年人记忆力的减退表现为忘记不久前的事情,却会记得很久以前的事情,而老年痴呆是忘记了不久前和很久前的事。
从记忆的发育过程来看,幼儿的记忆是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刚刚萌发。记忆种再认能力的保持时间,乳儿期只能保持几天;从3岁开始,再认能力逐日增强,已能再认相隔几十天或数个月的事了。所以,人们较难回忆3岁以前的事,3岁以后的事情才开始以深浅不同的印象被保存下来。
可是,随着年龄增长,记忆力又逐渐减退。有人对700多名正常人作了记忆测试后发现,30岁以后记忆力便开始下降,40-45岁下降速度减慢,50岁以后记忆力急剧下降。还有人调查了3000名中老年人发现,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减退。他们用国际上通用的几种测定记忆力的量表进行检查,发现用韦氏记忆量表检查的1270名中老年人中,记忆商极低(69分)者只占7.6%;用韦氏智力量表检查345名中老年人,智商显示智能极低者仅4.1%。国内修订的长谷川痴呆量表检查1867名中老年人后发现,异常者高达9.1%。调查长寿老年人223人,有痴呆及早期痴呆可能性者高达12%。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与美国伊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调查了5055名上海市区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现,4.1%有痴呆,14.4%有轻度智力减退。从这些材料中可以发现,约有2/3的中老年人可发生记忆力减退,但最后、发展成痴呆的仅4%左右,绝大多数只是良性记忆力减退而已。
老年痴呆必有记忆力减退,而有记忆力减退者并不一定是老年痴呆。前面已经讲过,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运用智慧活动的能力称为智能。记忆只是整个智慧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整个心理过程的一部分,单纯记忆差并非等于智力不好。老年人的记忆退,组织衰老、根本衰退有关。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血管腔变窄、血流通过缓慢,血流量相应减少,这就造成与记忆有关的大脑颞 叶、边缘系统和乳头体等部位发生长期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从而促使神经细胞皱缩、变性,致记忆力减退。有烟酒嗜好,或患有影响记忆系统供血或供氧不足的慢性躯体疾病以及脑萎缩等,都会使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减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近事遗忘,即对新近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相反对几十年前的事情却能记忆新。
记忆力减退是老年痴呆的最明显症状,但是记忆力减退不一定就是得了老年痴呆,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老年痴呆的症状之一就是记忆力减退,但是许多正常的老人也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现象,但是有此现象却并不一定就是老年痴呆。
脑萎缩跟老年痴呆有区别吗
脑萎缩跟老年痴呆有区别吗?有大多数人都认为脑萎缩就是老年痴呆症,针对这一问题,专家解释,脑萎缩与老年痴呆症并非是同一种病症。
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最外层是呈灰色的大脑皮层,由140亿个神经细胞体组成,厚3.5mm,大脑皮层表面曲折不平,有凹陷的脑沟和凸起的脑回,大脑皮层下面为白色的髓质。在脑的中部还有数个呈空隙的脑室。脑神经老化死亡后,脑的重量变轻,体积变小,CT检查呈现脑体积缩小,脑沟变宽,脑回变细,脑室扩大,这就是脑萎缩。
老年性痴呆的脑萎缩程度比正常老人严重,尤以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部位如海马回更加明显。但目前单纯从脑萎缩的程度上,还不能够区别正常老人和老年性痴呆病人界限。临床上发现:脑萎缩严重的老人并没有痴呆症状,而脑萎缩较轻,甚至没有脑萎缩的老人却有明显的痴呆症状,因此,CT检查只是作为辅助检查,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严重的记忆减退是其主要症状,临床上呈现明显的是遗忘症状,如前讲后忘、迷路、忘记物品放置地方、不认识家人、不能简单计算等,严重时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似刚出生的小孩。有时还有吵吵闹闹、打人骂人、撕衣毁物等精神症状。因此,有特殊的遗忘症状又有 CT检查脑萎缩的存在时才能诊断为老年性痴呆。
客观地说,痴呆患者都有记忆力减退,但是记忆力减退者不一定都是痴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的组织、器官及各系统都会逐渐老化,人的记忆力功能也会逐渐衰退,这是老年人正常的、生理的改变。不过有些老年人的记忆力并不随着年龄衰老而减弱,这与教育的程度、营养、生活经历、爱好、文化素养、身体素质、生活范围等都有明显关系。痴呆是一种疾病,老年人记忆衰退是一种生理过程,两者有相似的地方,又有根本的不同。
脑萎缩跟老年痴呆有区别吗?因此,可以明确地说,脑萎缩并非就是老年痴呆症。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应注意进行鉴别。
怎么诊断老年痴呆方法
医学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早期会出现脑皮质的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部分丧失,记忆里轻度减退。然而,这种记忆力减退与老年人一般记忆力减退是有区别的。老年痴呆早期多伴有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减退,通过简单地画一个钟,就可检测老人的视觉记忆图形的重建能力、动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功能、抗干扰能力等。判断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是否减退,对于及时发现老年痴呆倾向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它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画出闭锁的圆(表盘),1分;
2、将数字安置在表盘上的正确位置(所有数字都在圆内),1分;
3、按顺序将表盘上12个数字填写正确,1分;
4、将指针安置在正确的位置(指针上是否有箭头?分针是否比时针长?等等),1分。
临床资料显示,画钟试试老年痴呆的准确率达80%~90%,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筛查。画钟试验得4分为正常、3分为基本正常或轻度痴呆、2分多为中度痴呆,2分以下则已经到了重度了。因此,老年朋友不妨做一下这个有趣的试验,如果不能按质完成,就提示有患痴呆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老年痴呆早期,擅自用药可加重病情
在讲座后的义诊中,说自己经常失眠,还有一点焦虑,最近一直服用安定。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非正常的退化性脑部疾病。由于脑部功能逐渐衰退,开始时有的患者会出现性格改变,情绪不稳,焦虑、多疑,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但要强调的是,老年痴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记忆力减退、失眠、焦虑,甚至是“老糊涂”。
因此值得提醒的是,安定等药物虽然可以改善失眠、焦虑等症状,但多为镇静剂,如果用量过大、时间过长、不规律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很容易使老年痴呆加重,因此,患有失眠、焦虑、抑郁的老年朋友在使用治失眠、抗焦虑类的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另外,在老年痴呆的用药上也要注意,切勿擅自停药,否则会使老年痴呆出现反弹性加重。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日常护理知识
随着老年痴呆症的出现率越来越高,我们对老年痴呆症都不再感到陌生了。那么,你知道有关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日常护理知识有哪些呢?我们都知道,老年痴呆症的记忆力和智力的衰退是比较常见的。做好老年痴呆症的日常护理,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以下是相关的介绍:
1、做好老年痴呆的护理工作需要起居应有规律,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特别是精神兴奋型患者,更应注意。失眠者可给予小剂量的安眠药,衣着宜适中,室温宜偏凉。
2、老年痴呆患者多有阴血不足,老年痴呆的护理可给予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桂圆大枣汤、瘦肉、鸡蛋、鱼等。而对那些形体肥胖者,则宜给予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豆芽、黄瓜、香蕉、桔子等。
3、老年痴呆患者应每天清晨及傍晚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快步走一小时。快步走可以运动腰下部的紧张肌,提高摄氧量,有助于刺激脑细胞,防止脑细胞退化,对老年痴呆的预防有理想的效能。实施头颈左右旋转运动:这种运动不但可使上脊椎的转动变得滑顺,预防老年人罹患椎骨脑底动脉循环不全的病症,还可延缓 脑动脉硬化,这是属于老年痴呆的护理方式之一。
4、由于痴呆患者理解力、记忆力减退,因此在接受指导时大多反应较慢,或因遗忘护理者的要求而停滞不动。护理者需不急不躁,多给患者一些时间,并心平气和地反复指导,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一、时间和空间定向力障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那儿的,更不知道怎么才能回家。有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甚至根本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也不知道年份、月份、日期等。
二、多疑多虑:老年痴呆症患者会有性格上不合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猜忌别人或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
三、听力明显减退:老年痴呆症患者可有明显的听力减退。中晚期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则可出现听幻觉、嗅幻觉和触幻觉等情况。
四、情绪不稳定:老年痴呆症患者常有感情脆弱的表现。他们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激动;忽而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使人摸不着头脑。
五、顾前忘后:生活中常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现。如做好的饭菜会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外出时常会遗失自己的东西。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有哪些?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老年痴呆症前兆,希望大家可以一一的了解。该病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大家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希望上述介绍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老年痴呆症的症状
老年痴呆症临床上症状主要为认知和记忆功能持续弱化,而且伴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方面的障碍。这部分症状的老年人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悲伤,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怒骂,有的还会出现精神萎靡、表情麻木、睡眠失去规律性,自我降低等一系列的现象。更为严重的老年患者,甚至有自杀的想法。若不能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后果将是难以估计的。
老年痴呆症的九大症状:
1、多疑多虑。早期老年痴呆病人会有性格上不合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猜忌别人或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
2、人格和行为异常性格改变。表现为变得自私、狭隘、对人冷酷无情;情感淡漠、行为退缩、兴趣缺乏、意志衰退,无主动性和进取性,注意力涣散或变得急躁、多疑、顽固、易怒和冲动。
3、思维和判断困难。思维贫乏,缺乏创造性,综合分析能力减退,分不清主次,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识。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不能胜任原来熟悉的工作,这也是老年痴呆症前兆。
4、情绪不稳定。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有感情脆弱的表现。他们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激动;忽而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使人摸不着头脑。
5、顾前忘后。生活中常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是早期老年痴呆的表现。如做好的饭菜会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记不住;外出时常会遗失自己的东西。老年痴呆性健忘不同于正常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它的特点是病情进展的速度非常快。
6、情感孤僻。早期老年痴呆病人的情感常出现剧烈的、不合理的变化,如对家里的事情常常漠不关心、情感淡漠、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社交活动减少,情感反应减弱。
7、呆滞抑郁。有些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常精神抑郁、表情呆滞、睡眠规律紊乱,自我贬低,并有自杀念头。
8、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常常出现错误。常常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时间,忘记自己住在什么地方,不能记住或辨认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别人,认错朋友,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并认错自己的儿女。
9、行为异常。这种老年痴呆症前兆表现为整天呆坐,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或无目的外出,流落街头,夜间无故吵闹而影响家人休息。
老年痴呆一定伴随着记忆力减退,但是反过来说,记忆力减退者并不一定就是老年痴呆症。随着年龄增长,约有三分之二的中老年朋友都会发生记忆力减退,但最后的发病率相对来说非常低。有资料统计,最终发展成痴呆的只有百分之五左右,绝大多数只是良性记忆力减退而已。因此,老年患者不要惊慌。
脑萎缩是不是老年痴呆症
脑萎缩
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结构体积缩小,脑实质减少,脑重量减轻,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年龄越高这种萎缩程度也明显。在CT检查呈现脑体积缩小,脑沟变宽,脑回变细,脑室扩大。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情绪不稳,思维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为其临床特征。
老年痴呆症
脑萎缩程度比正常老人严重,尤其是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部位如海马回更加明显。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严重的记忆减退是其主要症状,如前讲后忘、迷路、不认识家人、不能简单计算等,严重时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出现大小便失禁,打人骂人、撕衣毁物等精神症状。
结论
临床显示,脑萎缩严重的老人并没有痴呆症状;而脑萎缩较轻,甚至没有脑萎缩的老人却有明显的痴呆症状。二者又都有记忆力减退的表现。因此可以说脑萎缩不完全是老年痴呆症。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应注意进行鉴别。一般来说,既有特殊的遗忘症状又有CT检查脑萎缩的存在时诊断为老年痴呆症。
老人记忆力减退是老年痴呆症表现吗
进入中老年,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开始“滑坡”,明明买菜刚给完钱,却忘了拿菜;有时手里拿着老花镜,却在满屋子找老花镜……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症状是记忆力下降,因此不少中老年人心里开始“打鼓”,是不是得了此病?
引起记忆减退的原因很多,如:心理问题、老化、精神衰减、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神经精神疾病、躯体疾病等。有的记忆减退可以通过综合性治疗而获得减轻,甚至恢复正常;但有的记忆减退则是某些疾病的早期表现或首发症状,此时若误认为正常老年健忘而被忽略,则会延误治疗,其中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老年性痴呆(多发生在中老年,该病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因此,不要轻易把中老年人的记忆减退看成正常现象或认为是“老了就糊涂”,“老了就记性差”等,使潜在疾病缓慢进展,以至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社会和家庭、中老年人本身都应对记忆减退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要尽早到记忆障碍相关门诊或医疗机构进行针对性心理咨询、接受必要的精神检查、记忆测验和临床检查。若已处在患病状态时,则需抓紧时间治疗,延缓病情进展,提高质量生活。
对于增龄性记忆衰退,则可通过自我调整、自我训练来改善。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善于学习,有规律、不间断地用脑,不能放弃,还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用脑时应安排短暂休息和户外活动;
第二,要尽量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或激动,防止不良情绪对脑细胞造成强烈刺激。同时要不断调整心理状态,最大程度的适应老年人的生理改变、心理改变、社会地位改变、经济状况改变,提高心理素质,以坦荡的心态迎接老年期各种挑战,进而克服各种困难。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以和睦、宽松、愉快的心情对待周边的人和事,这样才有利于预防智力和记忆力的衰退;
第三,要增加脑的营养,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E、C的食物以及富含矿物质、胆碱的食物,如杏、香蕉、葡萄、橙、海藻、鱼、蛋黄、卷心菜等。对于真正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或痴呆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如双益平、安理申、艾斯能、易倍申等。
古诗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实对于老年朋友来说,理解为虽然近黄昏,夕阳无限好更为积极,可以使得晚年生活有所乐、有所为。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是老年痴呆吗
记忆力减退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一般起自40-50岁左右。人到老年,身体的各个系统的器官机能逐渐减退,包括神经系统在内。由于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在机体各种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因此,脑的老化对机体的衰老起着重要作用,老年性记忆力减退是常见的机体障碍之一。
区分“真假”老年性痴呆症
老年痴呆必然有记忆障碍,特别是近期记忆,而记忆力减退未必是老年痴呆。其实,记忆只是整个智力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老年人的记忆减退,与组织衰老、脏器功能衰退有关。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硬化、血管腔变窄、血流通过缓慢,血流量相应减少,这就造成与记忆有关的大脑颞叶、边缘系统和乳头体等部位发生长期血液和氧气供应不足,从而促使神经细胞皱缩、变性,导致记忆力减退。有烟酒嗜好者,或患有影响记忆系统供血或供氧不足的慢性躯体疾病以及脑萎缩等,都会使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脑组织衰老、神经功能减退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单纯的记忆力减退并不等于智力活动出现“问题”。
一般说来,自中年以后人们的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减,这是正常的现象,是大脑皮层逐步萎缩的结果,这种记忆障碍进展都很缓慢,表现不会很严重。出现记忆力减退的中老年人不要盲目担心。首先要区分 “真假”老年性痴呆症引起的记忆力减退,主要看除记忆减退外,是否还有其他智能障碍。如计算能力减退,部分或完全忘记数字,甚至连简单的计算,像 “4+5=?”也难以完成;又如外出找不到回家的路,不认识身边的亲人,甚至连自己的姓名和年龄也记不清等,诸如此类智力活动产生明显缺陷,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才需考虑可能是老年性痴呆症。
记忆减退的原发病因,中老年人如果记忆力明显减退,应该前往神经科作全面检查,认真地查找一下原因。有些引起记忆减退的原发病得到及时的治疗以后,记忆力即可很快恢复。
如果中老年人突然出现严重的记忆力障碍,并有明显的波动性,时好时坏,这往往是脑动脉硬化所引起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的脑部血液供应常因脑血管痉挛而不足,以致影响了脑的功能,使记忆力减退。积极治疗脑动脉硬化,使用丹参等药物改善脑的血液循环,记忆力即可恢复。有长期饮酒习惯的人,因为酒精引起B族维生素缺乏而引起脑病,也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当出现记忆力减退时应赶快把酒戒掉,并补充B族维生素,对改善记忆力是有益的。
老年痴呆症的表现有哪些
1、多疑多虑
早期老年痴呆病人会有性格上不合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猜忌别人或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
2、人格和行为异常性格改变
老年痴呆症患者变得自私、狭隘、冷漠的人;冷漠、退缩、缺乏兴趣,会下降,无主动性和进取性,注意力不集中或易怒、多疑,易怒,固执和冲动。
3、思维和判断困难
思维贫乏,缺乏创造性,综合分析能力减退,分不清主次,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识。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不能胜任原来熟悉的工作,这也是老年痴呆症前兆。
4、情绪不稳定
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有感情脆弱的表现。他们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激动;忽而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使人摸不着头脑。
5、顾前忘后
生活中常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是早期老年痴呆的表现。如做好的饭菜会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记不住;外出时常会遗失自己的东西。老年痴呆性健忘不同于正常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它的特点是病情进展的速度非常快。
6、情感孤僻
早期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经常出现暴力和不合理的患者,如家庭往往漠不关心,冷淡,性情孤僻的事务,缺乏兴趣,变得沉默寡言;日常生活中社交活动减少,情感反应减弱。
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难以完成熟悉的工作:老年痴呆症患者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例如,患者可能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做饭菜的步骤。
2、语言障碍: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能经常忘记简单词语或以不常用的词语来代替,结果说出来的话让人无法理解;叫不上日常物品的名字;口语量减少。这些都是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
3、记忆力减退:尤以近事遗忘最为突出,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患者对当天发生的事不能记忆,刚刚做过的事或说过的话不记得,熟悉的人名记忆不起来,忘记约会、忘记贵重物品放何处。
4、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忘记今天是星期几,记不清具体的年、月、日,在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
5、计算力减退:经常算错帐、付错钱。
6、空间定向力障碍:穿外套时手伸不进袖子,迷路或不认得家门,不能画简单的几何图形。
7、判断力受损:老年痴呆症患者反应迟钝,很难跟别人展开正常的交谈。
8、兴趣丧失:老年痴呆症患者可能变得消极,缺乏主动性,长时间坐在电视机跟前消磨时日或终日昏昏欲睡,对以前的爱好也失去了趣。
9、情绪或行为改变: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可以变得极不稳定,较以往抑郁、淡漠或以激动、焦虑不安、注意力涣散。这是很普遍的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
10、人格改变:患者的为人处世较病前不同,如怀疑家人偷窃自己的钱财或把一些不值钱的东西藏起来。
怎么诊断老年痴呆方法
“日落现象”,可初步确诊为老年痴呆
63岁的张爷爷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已经几十年了,但是近一年多来,他每次坐在沙发上看新闻联播时,都会不自觉地睡着。老伴很不解,就常常叫醒他:“困了就回屋睡去!”可是,张爷爷躺在床上,又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了。并且,他的脾气到了傍晚以后也比以前大了很多。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脑病二区主任医师王宝亮说,近些年,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有调查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 5%以上,75岁时急增至11.5%,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由于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明不明显,因此绝大多数的老年痴呆病人在发现时已经到了中晚期。但是,老年痴呆症在发病早期也并非无证可循。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有“日落现象”的老年人多为老年痴呆病人。日落现象是指,在傍晚后的几个小时甚至整个夜晚,老年痴呆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和认知功能的改变,如烦躁、躁动、妄想、幻觉、亢奋、焦虑等等。
王宝亮主任提醒,虽然目前引起“日落综合征”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多与一天活动后体力和智力的消耗过度、某些药物的影响或者是受体内生物钟的反常调控有关。因此,老年痴呆病人要避免过于劳累、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如果有的老年人在下午发困,家人最好不要叫醒,而是为他们盖上棉被,让他们一直睡到次日凌晨。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画个钟表”,也可初步筛查老年痴呆
在讲座的过程中,王宝亮主任发现,许多听众都想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老年痴呆。于是,王宝亮主任就让大家在纸上画一个钟,标出12个数字,并且指向8点10分。很多人都能正确地画出来,但是,也有的人却把时针和分针颠倒了,有的人把12个数字顺序给标错了,有的人甚至画不出一个整圆。
王宝亮主任说,医学研究发现,老年痴呆早期会出现脑皮质的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部分丧失,记忆里轻度减退。然而,这种记忆力减退与老年人一般记忆力减退是有区别的。老年痴呆早期多伴有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减退,通过简单地画一个钟,就可检测老人的视觉记忆图形的重建能力、动作的计划性和执行功能、抗干扰能力等。判断空间结构功能和执行功能是否减退,对于及时发现老年痴呆倾向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它具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画出闭锁的圆(表盘),1分;
2、将数字安置在表盘上的正确位置(所有数字都在圆内),1分;
3、按顺序将表盘上12个数字填写正确,1分;
4、将指针安置在正确的位置(指针上是否有箭头?分针是否比时针长?等等),1分。
王宝亮主任说,临床资料显示,画钟试试老年痴呆的准确率达80%~90%,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筛查。画钟试验得4分为正常、3分为基本正常或轻度痴呆、 2分多为中度痴呆,2分以下则已经到了重度了。因此,老年朋友不妨做一下这个有趣的试验,如果不能按质完成,就提示有患痴呆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老年痴呆早期,擅自用药可加重病情
在讲座后的义诊中,来自周口的黄先生说自己经常失眠,还有一点焦虑,最近一直服用安定。脑病二区金杰博士说,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非正常的退化性脑部疾病。由于脑部功能逐渐衰退,开始时有的患者会出现性格改变,情绪不稳,焦虑、多疑,理解、判断、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下降。但要强调的是,老年痴呆不能等同于一般的记忆力减退、失眠、焦虑,甚至是“老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