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痛风用艾条为什么更痛 痛风艾灸方法

痛风用艾条为什么更痛 痛风艾灸方法

1.取一段艾条,固定于艾灸盒顶盖上,点燃艾条一端,放于艾灸盒内,将艾灸盒放于大椎穴上灸10~ 15分钟,至患者感觉局部皮肤温热舒适而不灼烫为度。

将燃着的一个艾灸盒放于中脘穴上灸10~ 15分钟,至患者感觉局部温热舒适而不灼烫为度。

将艾条-端点燃,找到一-侧足三里穴、商丘穴,用温和灸法分别灸10~ 15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法操作。

痛风艾灸哪里最好

阿是穴

取穴:这类穴位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没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

曲池穴

取穴: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屈肘,于尺泽与肱骨。

功效:清热解表、疏经通络。

大椎穴

取穴: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等。

身柱穴

位置: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一个穴位。

功效:补气壮阳、益智健脑、治疗感冒咳嗽、气喘等。

头痛怎么艾灸

头疼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全身性的原因,也许是鼻炎所致,也许是失眠导致,也许是精神紧张,也许是发烧或肿瘤导致。这里又分风寒头疼和风热头疼、偏头痛、丛集性头疼、紧张性头痛、经络受阻性头疼。头疼的类型分很多,

取穴:百会,大椎,风府,列缺。后脑勺头疼配灸昆仑穴。百会、大椎穴是诸阳之气用于疏通阳气,表散寒邪;风府祛风;列缺宣肺气;昆仑疏泄足太阳经气,驱寒散风,活络止痛。艾灸方法:因百会有头发,所以这个部位施灸的时候如果用艾条,最好是他人帮助手持艾条,扒开头发施灸,10-15分钟。如果使用艾灸罐,用单罐艾灸罐,里面点燃艾柱后,再包上一层毛巾或手绢,免得太烫,绑在百会艾灸20分钟。大椎可以使用双罐艾灸罐艾灸大椎15-20分钟,列缺和昆仑使用单眼艾灸盒或单罐艾灸罐艾灸15-20分钟。

另外需要注意,有的时候头痛可能并不代表身体有病,而是一些精神或者是内环境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女性朋友在月经期就可能莫名其妙的头痛,还有的朋友因为精神长期紧张而头痛。所以说,为了更好的治疗头痛,必须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尿酸高膝盖疼怎么缓解 艾灸缓解疼痛

尿酸高引起膝盖痛时还可通过艾灸进行缓解,艾灸治疗痛风主要以痛点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灸的重点,能够温经驱寒,加快痛风石溶解,缓解痛风。

艾灸方法:患者自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膝盖疼痛位置,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痛风艾灸的注意事项

1、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艾灸来治疗痛风,不要期待神效,需要慢慢体会疗效,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有的人出现的效果可能会很快,有的人出现的效果也许很慢,但是,只要不放弃,用艾灸治疗痛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艾灸助阳,艾灸用火驱寒,驱除风邪。

痛风除了食疗、服用,最重要的是,还要配合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总的饮食原则是“一限三低”,即限制嘌呤、低热量、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具体从生活方式上,应遵循下述原则:

1、限制饮酒;

2、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比如生猛海鲜、大鱼大肉、动物内脏;

3、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5、大量饮水(每天2000毫升以上);

6、控制体重,减少脂肪堆积,改善代谢功能;

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8、规律饮食和作息;

9、规律运动,选择健走、慢跑等中等强度运动;

10、禁止吸烟。

嘌呤含量较高的海鲜包括凤尾鱼、沙丁鱼、带鱼、鲱鱼、鲭鱼、牡蛎、蛤蝲、干贝等。

相比较海鲜,动物内脏所含的嘌呤更多一些,但由于人们平均每餐的食用量不大,有时影响反而不如海鲜大。处在痛风发作期的患者最好禁食动物内脏。

肉在被熬成高汤后,汤内的脂肪含量会大幅增加,且由于其为酸性环境,不利于尿酸的排出。

啤酒本身并非高嘌呤食物,但它会阻止尿酸的排泄,因此与高嘌呤的海鲜一起吃时,更易诱发痛风。

大部分高蛋白食物中都含有较多核蛋白,可在体内分解为尿酸,摄入过多有诱发痛风的可能。鸡蛋和牛奶虽然也属于高蛋白食物,但核蛋白含量不高,痛风患者可放心食用。豆腐虽然也是高蛋白食物,但因掺入了大量的水,单位质量的豆腐中核蛋白含量大幅下降,只要不在痛风发作期间,也可以食用。

过多脂肪堆积会导致肥胖,影响嘌呤的正常代谢;此外,油脂环境也会影响嘌呤的代谢排出。高尿酸患者应慎食高脂肪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

大量摄取含糖饮料、水果和果汁将增加患痛风的风险,痛风患者也应慎吃。

尿酸高脚踝肿痛怎么办 艾灸消肿

尿酸高引起脚肿时还可通过艾灸进行消除肿痛,艾灸治疗痛风主要以痛点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灸的重点,能够温经驱寒,加快痛风石溶解,缓解痛风。

艾灸方法:患者自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脚肿位置,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痛风用艾条为什么更痛 艾灸治疗痛风效果好吗

艾灸的主要功能是驱、补、通、调,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调整人体元阴元阳,艾灸治疗痛风主要以通电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灸的重点,同时加上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肾俞、腰阳关等穴位。

但艾灸治疗痛风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患者见效快,有些患者见效慢。

艾灸哪里治感冒 暑湿型感冒艾灸

主证: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多发生在夏季。

治疗原则:清暑,祛湿,解表为主。

施灸穴位:

主穴:风池,大椎,合谷。

配穴:咽痛加少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风热之效,每穴灸5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吹或使之较快燃烧,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清除艾炷,一般连续灸3-5壮,各穴依次施灸。

艾灸能治疗哪些病 艾灸治疗感冒

风热感冒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干舌燥,咳嗽痰稠,鼻塞无鼻涕,微微出汗和大便干燥等。

风寒感冒表现: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打喷嚏等。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正坐姿势,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的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醒脑益气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等感冒症状。

风门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3胸椎间),左右各2厘米处,或以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功效,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症状。

列缺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只手食指搭在另一只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列缺穴,艾灸该穴位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喉咙痛等症。

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故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通络镇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口眼歪斜,齿痛,手腕及手臂疼痛等症。

艾条悬灸:取风池穴,将艾条放在穴位上,头发拨向两边,小心施灸5-7壮,此方法适合外感风寒。

艾条温和灸:取上述穴位,先灸头背部,再灸四肢,将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分别施灸,灸3-5分钟,每日一到两次,此种方法适风热感冒。

荨麻疹艾灸哪个部位 推荐荨麻疹艾灸方法

1、膈俞穴:使用艾条灸,每穴温和灸10—15分钟;

2、血海穴:使用艾条灸,每穴温和灸10—15分钟;

3、神阙穴:使用艾条灸,温和灸10—15分钟。

取风门、膈俞、身柱、神阙、风市、血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筑宾穴。

用艾炷隔徐长卿灸法,将徐长卿鲜根捣成糊状,再把其贴敷于皮肤穴位处,上面再放艾炷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或者用艾条施灸,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每次选3~5穴,各灸5~ 10个艾炷,每天1次。

取风门、膈俞、身柱、神阙、风市、血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筑宾穴。

用艾条温和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的部位或腧穴,距2~3厘米进行施灸,使患者感觉有温热而无灼痛,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每次选3~5穴,各灸5~10分钟,每天1~2次。

取穴分两组,一组取血海、中府、章门、曲池、风市穴;一组取风门、肺俞、膈俞、列缺、脾俞穴,交替使用。

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燃着的一端与施灸部位之间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雀啄食一样的一上一下移动,使局部产生温热感觉,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天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期间可休息1~3日。

取穴分2组,第1组取血海、中府、章门、曲池、风市穴;第2组取风门、肺俞、膈俞、列缺、脾俞穴,交替使用。

用艾条温和灸法,将艾条一端点燃, 对准施灸的部位或腧穴,距2~3厘米进行施灸,使患者感觉有温热而无灼痛,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每天1次,10次1个疗程,疗程期间可休息1~3日。

痛风艾灸哪里最好 痛风的艾灸方法

患者取合适体位,用艾炷隔姜灸,对关节最红肿的部位施灸5~ 7壮,疼痛较重者,每日1次,疼痛有所缓解者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日

患者取合适体位,用艾条回旋灸,每次每穴施灸10~ 15分钟,以患者皮肤感到灼热为度,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日。

痛风用艾条为什么更痛 痛风如何艾灸

急性期艾灸会更痛

艾灸的主要作用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如果痛风处于急性期,患者会表现出局部剧痛、关节肿胀、局部发热等症状,这个时候再加上艾灸会更加疼痛。

另外,艾灸时间过长、艾灸方法错误也可能导致局部受热不均匀而引起水泡,热痛等。

大风艾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

大风艾含挥发油,主为L-龙脑、少量1,8-桉叶素、柠檬烯、L-樟脑、倍半萜烯醇、乙酰间苯三酚二甲醚等,并含有黄酮苷、香豆精、三萜等化合物。

1、大风艾的提取液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临床上可用于失眠症和高血压病。

2、大风艾可利尿,服用大风艾后可降低心排出量,扩大血管腔,直接舒张血管,以此达到利尿效果。

3、大风艾可以祛风消肿也能活血散瘀,对于女性的产后痛风和痛经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有时也可以用于人类跌打损伤以及湿疹和皮炎等外科疾病的治疗。

相关推荐

风寒头痛怎么办 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头痛

艾条火力温和,穿透力强,风寒感冒初起,若能及时灸之,则片刻阳气蒸腾、卫气运转、寒气立时消散,则疾病即愈。病程中灸之,能迅速解除恶寒、鼻塞、流清涕、头痛等症状。艾灸穴位具体如下,注意艾灸时以穴位处潮红温热为佳。 1.风池穴:从耳后骨突下缘向后摸,可以摸到一个凹陷,这就是风池穴,左右各一个。灸之可解表散寒治感冒引起的头项疼痛。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2.风府穴: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处,这就是风府穴.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颈项强直。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3.大椎穴

呕吐怎么缓解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艾灸治感冒灸哪些地方 风热型感冒艾灸

主证:鼻塞,流涕,咳嗽,头痛,伴随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便秘。 治疗原则:辛凉解表。 施灸穴位: 主穴:风池,大椎,曲池,鱼际。 配穴:咽痛加少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风热 之效,每穴灸5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吹火使之较快燃烧,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清除艾炷,一般连续灸3-5壮,各穴依次施灸。 3.任意选用上面一种方法,或交替使用,7-10天为1个疗程。

头痛艾灸灸哪里最好 风寒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发病较急,头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凤池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施灸。 艾灸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尿酸高艾灸治疗方法 艾灸痛点

位置:痛风发作时疼痛的位置,一般为关节部位。 艾灸方法:患者自执点燃的艾灸条,对准疼痛位置,距皮肤1.5-3cm,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灸一次,每次灸3-5分钟。 功效:温经驱寒,加快痛风石溶解,缓解痛风

咳嗽艾灸什么穴位

风热咳嗽 风热咳嗽表现症状:咳嗽,吐痰色黄戮稠,不易咳出,喉燥咽痛,鼻塞流黄涕,发热,有汗,舌苔薄黄,脉浮数。 艾灸穴位:大椎,风池,曲池,肺俞,列缺,合谷。咽喉肿痛加少商,尺泽;鼻塞加上星。 艾灸方法:解表清热止咳。取手太阴经、手阳明经穴为主,艾柱或艾条灸穴位火力可较大,让穴下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以祛病除邪。 风寒咳嗽艾灸 风寒咳嗽表现症状:多为受凉后或天气转变时起病,喉痒,咳嗽,咳声响亮。吐痰色白稀薄,伴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艾灸穴位:大椎,风门,风池,肺俞,列缺 艾灸

艾条艾绒比例有什么区别 经常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艾条的主要组成材料是艾叶绒制成,艾绒味辛而行,使用艾条在经络穴位处进行艾灸有行气血的功效,经常艾灸有调和气血、润泽面色,还能有效改善气滞血淤导致的肌肉肿胀酸麻、四肢疼痛等症。 艾灸时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使艾条药力进入经络,这样会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温经止痛的功效,中医常用艾条治疗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心腹冷痛、泄泻转筋、骨节酸痛、四肢麻木、腰酸疼痛、月经不调、宫寒畏冷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艾条由艾叶制成,具有艾叶的功效,性温辛,使用艾条进行艾灸,不仅能行气血,还能驱逐体内

斑秃可以艾灸吗 痰阻毛窍型斑秃艾灸方法

头发骤然成片脱落,同时伴随有头痛或头皮刺痛,烦躁易怒,或胸闷,胸痛胁胀,失眠多梦。 治则:祛瘀通络。 施灸穴位:主穴取百会,天柱,风池,合谷。烦躁易怒,胸痛胁胀,失眠多梦甚者加太冲,三阴交。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艾炷如枣核大,每穴灸3-4壮, 各穴依次施灸。

疱疹性咽峡炎艾灸哪里 疱疹性咽峡炎发烧艾灸哪里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功效: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艾灸方法:手持艾条温和灸,2岁以内的孩子,每穴艾灸5分钟左右,用手感应热度,温热潮红即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艾灸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成人一般每穴15分钟左右。 位置: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主治咳嗽、喘息;脊背强痛;癫狂、小儿风痫。 艾灸方法:身柱穴为起始点上下循经往返灸。 位置:人体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

头痛艾灸灸哪里最好

风寒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发病较急,头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凤池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施灸。 艾灸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痰浊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风池穴,脾俞穴,胃俞穴,然后取仰卧位,取印堂,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施灸。 艾灸功效: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血虚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遇劳则重,舌淡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