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表现为 ABO血型不合症状不明显
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表现为 ABO血型不合症状不明显
母婴血型不合最常见的为母亲的血型是O型,婴儿是A型或B型。这种母子ABO血型不合在妊娠中并不少见,约占20%,
但是最终发生新生儿溶血的却很少,仅占这类孕妇的1/150,而且症状大多数都很轻,以至于常常被家长忽视。其中只有约1/5的婴儿可能会发生黄疸,其症状也比Rh溶血病要轻得多。
新生儿溶血症的概率
新生儿溶血症概率并不是很大,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不合,ABO溶血病患儿的母亲多为O型血,婴儿多为A型或者B型,这样可能会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但是也有Rh血型不合,母亲是Rh阴性,胎儿是Rh阳性,易患Rh溶血病的情况。
Rh血型溶血比ABO血型系统不合少见,不合溶血一般在第二胎以后发生,一胎比一胎加重,母亲曾接受过Rh血型输血可在第一胎发病。
一般说来Rh溶血者重,ABO溶血者较轻。
我国以ABO系统不合引起溶血者较常见,其次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
为什么孕妇要查血型
[健康导读]如果孕妇为O型,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则母婴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如果孕妇为Rh阴性,丈夫为Rh阳性,则有Rh血型不合的可能,应作特异抗体检查,以便及时预防。
在进行产前检查时,医生会要求孕妇进行血型检查。对于ABO血型为O型或Rh血型为阴性者,还要查其丈夫的血型。对此,很多孕妇不理解:“孩子怀在我身上,为什么还要查他的血型呢?”
那为什么要查夫妇双方的血型呢?因为如上述情况,则有发生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的可能性。
母婴血型不合主要有ABO型和Rh型两类。如果孕妇为O型,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则母婴有ABO血型不合的可能;如果孕妇为Rh阴性,丈夫为Rh阳性,则有Rh血型不合的可能,应作特异抗体检查,以便及时预防。第一次测定可在孕16周时,作为抗体基础水平,然后于孕28—30周作第二次测定,以后每隔2—4周重复一次,监测抗体上升速度。如抗体效价升高,则需及时应用药物治疗,以预防溶血的发生或降低其危害性。因为一旦发生此种免疫性溶血,对孕妇影响不大,但对胎儿或新生儿危害极大:孕期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等;此种新生儿可因严重贫血、心力衰竭而死亡,也可因大量胆红素侵入脑细胞引起核黄疸。核黄疸病死率高,即使幸存,也会影响病儿的神经细胞发育及运动能力。所以,及早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母婴血型不合是什么原因 母婴血型不合的分类
母婴血型不合分为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
ABO血型不合:指O型血的孕妇孕育A型或B型血的胎儿。
RH血型不合:指RH为阳性血的孕妇孕育RH阴性血的胎儿。
这两种血型不合的状况都会引起溶血症,但后者病情大多更为严重。
新生儿溶血症发病原因
由于妈妈的血型与胎儿(或婴儿)的血型不合,如Rh血型不合或ABO血型不合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病,Rh血型不合所致溶血常较ABO血型不合为严重。当存在ABO血型不合时,Rh血型不合的溶血常不易发生;其机制可能为ABO血型不符所产生的抗体已破坏了进入母体的胎儿红细胞,使Rh抗原不能被母体免疫系统发现。
1、ABO血型不合
新生儿溶血病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主要发生在母亲O型,而胎儿(或婴儿)为A型或B型。如母亲AB型或婴儿“O”型,则不发生ABO溶血病。
(1)40%-50%的ABO溶血病发生在第一胎,分娩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其原因是:O型母亲在第一胎妊娠前,已受到自然界A型或B型物质(某些植物、寄生虫、伤寒疫苗等)的刺激,产生抗A或抗B抗体(IgG)。
(2)在母子ABO血型不合中,仅1/5发生ABO溶血病,其原因为:①胎儿红细胞抗原性强弱不同,导致抗体产生量的多少各异;②除红细胞外,A或B抗原存在于许多其他组织,只有少量通过胎盘的抗体和胎儿红细胞结合,其余的被组织或血浆中的可溶性的A或B物质吸收。
2、Rh血型不合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通常是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血型不合,并引起溶血。
Rh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这是因为自然界没有Rh血型物质,Rh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Rh抗原刺激产生。既往输过Rh阳性血的Rh阴性母亲,其第一胎可发病。极少数Rh阴性母亲虽未接触过Rh阳性血,但其带一台也发生Rh溶血病,这可能是由于Rh阴性孕妇的母亲为阳性,其母怀孕时已使孕妇致敏,故其第一胎发病。
新生儿溶血病病因分析
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人类血型系统有40多种,但以ABO和Rh血型系统母婴不合引起溶血者为多见,其他如MNS、Kell、Duffy、Kidd等血型系统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极为少见。
病因学
本病主要是母婴间血型不合而产生同族血型免疫反应的遗传性疾病。胎儿由父母新方面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侵入母体,产生免疫抗体,通过胎盘绒毛膜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凝集、使之破坏而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和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目前已发现人类有26个血型系统、400多个血型。每个血型系统在遗传上都是独立的,并按孟德尔法则遗传。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以的ABO系统为最多,次为Rh系统,其它如MN、Kell、Duffy系统等血型不合引起的本病较少见。
新生儿溶血病
附一:ABO血型不合多数发病于男方A或B或AB、女方O型,前者显性成为抗原,后者隐性无抗原;少数发病于女方A或B型的杂合子,由男方血型中的显性抗原进入缺少该显性抗原的杂合子女孩与O基因的卵子结合,同样可以发病。至于以后几胎的发病与否、取决于男方的该基因属于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由于女方血液中可以存在天然的抗体(α或β凝集素),所以第一胎亦可发病。因为A(B)抗原性较弱,抗A(B)抗体进入胎儿体内,部分被血型物质中和以及组织细胞吸附处理掉,故发病仅占母婴ABO血型不合的少数。
附二:Rh血型不合Rh血型系统中共有6种抗原,分成3组:Cc、Dd和Ee。每组任意一个抗原,共3个抗原、组成一基因复合体。每人有两组基因复合体,一组来自父方,一组来自母方。两组基因复合体中均无D抗体者称Rh阴性;有D抗原者称Rh阳性,杂合子只有一个D抗原,纯合子有两个D抗原。但Rh阳性母亲的孩子同样也可以得病,只有其血型类别不同而已,其中以抗E较多见。Rh溶血病在第一胎因抗体浓度不高,发病甚少。初次免疫反应产生的IgM抗体需要2~6个月,且较弱,不能通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不久后才产生的少量IgG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停止并减弱。故第一胎常处于初次免疫反应的潜伏阶段。当再次妊娠第二次发生次发免疫反应时,仅需数日就可出现主要为IgG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并迅速增多。故往往第二胎才发病。Rh系统的抗体只能由人类红细胞引起,若母亲有过受血史、且Rh血型又不合,或母亲(Rh阴性)出生时被Rh阳性外祖母的D抗原致敏,则第一胎也可发病,后者即所所谓“外祖母”学说。母婴血型不合时,母亲虽有被免疫可能,但并非必有可免。
母婴血型不合怎么办
出现母婴血型不合怎么办呢?
若出现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症,那母体产生的这种抗体会通过胎盘带给胎儿,进而与胎儿红细胞发生作用,尤其在有较多的抗体进入胎儿体内时,便会破坏红血球,这就造成了新生儿溶血症,也就是ABO溶血症。除了ABO溶血症外,还可发生其他血型系统的溶血症,但在中国以ABO溶血症最为常见。
新生儿溶血症,轻者表现为黄疸,使脑神经核受损,出现抽风、智力障碍等症状,更为严重者,胎儿会在母体内死亡。
凡过去有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或有新生儿溶血病史的孕妇,如再次妊娠仍可能产生母婴血型不合性溶血。这类孕妇要及早检查,如初次怀孕就怀疑母婴血型不合性溶血,也要及早检查,做好监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医生要详细询问既往病史,测定夫妇双方的血型和RH因子。
倘若孕妇血型为O型,丈夫为A型,B型或AB型,则胎儿有可能发生ABO的血型不合症,此种情况较多见,其病情轻危害较小,如果夫妇一方为RH阳性,另一方为RH阴性,则可能发生RH型血型不合症,这在我国较少见。这种情形病情重,常致胎儿宫内或新生儿黄疸。如果准备好新生儿的抢救工作,通常可以分娩出一个健康的宝宝。
防止母婴血型不合怎么办好?
(1)按医嘱服中药:黄疸茵陈冲剂以及一些活血化淤理气的药物可以对血中免疫抗体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
(2)在适当时机终止妊娠:妊娠越近足月,产生的抗体就越多,对胎儿的影响越大。因此,在妊娠36周左右就可酌情终止妊娠。
(3)提高胎儿抵抗力:在妊娠24、30、33周各进行10天左右的综合治疗,每日静脉注射25%的葡萄糖40毫升,加维生素C1000毫克,同时口服维生素E30毫克,每日3次:间断吸氧,每日3次,每次20分钟。
专家提醒各位准妈妈,一旦发现母婴血型不合,应该及时去寻求医生的帮助,千万不要自行医治,更不能随便用药,否则只会耽误病情。
新生儿ABO血型不和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人类的血型系统有26个,虽然有多个系统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病,而RH、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最常见。上海市统计18年中确诊新生儿溶血病共835例,其中ABO血型不合占85.3%,Rh血型不合占14.6%。在母婴血型不合溶血中以ABO血型不和溶血病最多见,主要发生在母为O型胎儿A型或B型。
因O型妇女天然抗A、抗B抗体为IgG,而A型或B型产妇天然抗体主要为IgM。可第一胎发病。ABO血型不和溶血病症状比Rh溶血病轻,黄疸为主要症状,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而且进展快,皮肤呈鲜艳的黄色,俗称阳黄,血清胆红素常255μmol/L(15mg/dl)以上,少数超过340μmol/L(20mg/dl)。可以伴有轻度贫血和肝脾肿大,胎儿水肿少见。实验室检查常有如下异常:一、血常规:血色素轻重不等降低,网织红细胞常增加,有核红细胞增加;二、胆红素:血清胆红素常增加,常255μmol/L(15mg/dl)以上,以间胆增加为主;
什么血型容易发生溶血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的贫血。
在新生儿期可有许多种原因引起溶血性疾病,其中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较常见,特别是以ABO系统血型不合最常见。
据了解,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ABO血型系统不合,Rh血型系统不合。在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不合,尤其是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是AB型的时候,因为这样血型的父母生出的孩子,血型不是A型就是B型,很容易发生溶血病。
虽然胎儿在母亲体内依母亲供应营养,但是母亲和胎儿之间有一道“胎盘屏障”,这道屏障可以保护母婴血液不会“相互来往”。但是仍有少量的婴儿红 细胞会渗入母体循环,由此导致了抗体产生,母亲的血液也会有少部分血液进入胎儿体内。母亲一般不会受到溶血的影响,而这两种不同的血液在孩子身体里则可能 “打架”,从而引起溶血病。当然,也不是所有母婴血型不合的孩子体内都会出现“打架”现象,因为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婴儿体内的来自母亲的带有抗体的血液就 会在一定时间内代谢耗尽,孩子很快会恢复正常。
所以,O型血的准妈妈照样能够怀孕生孩子。不过,一些较为严重的溶血病可能会导致流产或者死胎,如果有些年轻夫妇遇到莫名其妙的反复流产或死胎时,就需要考虑是否有溶血的原因在里头。
另外一种溶血病发生在母婴Rh血型不合,汉族人群中发生该病的几率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