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脏衰竭的临床病程分为几个阶段
急性肾脏衰竭的临床病程分为几个阶段
⑴少尿期:此期由于肾脏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在短时间内尿量明显减少,各种尿毒症毒素在体内蓄积引起全身各系统的中毒症状。其严重程度以原发病及病人病情发展的速度和是否存在高分解代谢而定。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心力衰竭、意识障碍、抽搐昏迷、严重的酸中毒和电解质异常。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并发各种感染,严重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此期一般持续7~14天,此期持续时间越长,病人的预后越差。
⑵多尿期:急性肾衰竭病人尿量超过400毫升时,则由少尿期进入多尿期,此期通常持续1~3周。多尿开始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尚未恢复,肾小管的浓缩功能仍较差,血尿素氮、肌酐和血钾还可以继续增高,该期仍容易发生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并发感染等急性肾衰竭并发症,因此不能大意。
⑶恢复期:此期急性肾衰竭病人肾小管细胞再生,肾小球滤过率逐渐恢复至发病前的水平,血尿素氮和肌酐降至正常范围。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功能常需数月才能恢复,因此应慎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少数严重的病例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的缺陷。
肾功能衰竭的原因
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
1、急性肾功能衰竭是肾缺血及肾中毒,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的各种因素持续作用使肾缺血、缺氧导致。
2、另外,各种肾毒性物质如药物、细菌的内毒素、重金属毒物及生物毒等作用于肾脏均可致病。
3、此外误型输血及药物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挤压伤、烧伤及严重肌病,可因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而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肾衰。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肾衰发病机理仍不明,近年不少专家认为,血管收缩活性物质释放紊乱引起的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细胞的钙内流和氧自由基在急性肾衰发病机理中均起重要作用。
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因:
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羊水栓塞的临床表现
羊水栓塞的发病特点是起病急骤、来时凶险,多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胎儿娩出前后的短时间内。羊水栓塞发生时,产妇在极短时间内可因心肺衰竭、休克而死亡。如羊水侵入量极少,则症状较轻,有时可自行恢复,如羊水混浊或入量较多时相继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羊水栓塞典型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个渐进阶段:
1、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期
在分娩过程中,尤其是刚刚破膜不久,产妇突然发生寒战、呛咳、气急、烦躁不安等症状,随后出现发绀、呼吸困难、心率加快、抽搐、昏迷、血压下降等症状,并进入循环衰竭和休克状态。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若有肺水肿,患者可咯血性泡沫状痰。有的产妇突然惊叫一声或打一次哈欠后血压迅即下降甚至消失,并在几分钟内死亡。
2、DIC引起的出血期
产妇度过了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阶段,则进入凝血功能障碍阶段,表现为大量阴道流血、血液不凝固,切口及针眼大量渗血,全身皮肤粘膜出血,有时可有消化道或泌尿道大量出血,出现呕血、便血及血尿等。
3、急性肾功能衰竭期
由于全身循环衰竭,肾脏血流量减少,出现肾脏微血管栓塞,肾脏缺血引起肾组织损害,表现为尿少、无尿和尿毒症征象。一旦肾脏受损,可致肾功能衰竭。
羊水栓塞临床表现的三个阶段基本上按顺序出现,但有时亦可不全出现或出现的症状不典型。
电解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
异常结果
1、钠
高值 (150mEq/l以上的情形):因糖尿病性昏睡、呕吐、下痢、发汗等所引起的极度脱水状态、尿崩症、库兴氏病aldosteronism症、食盐的大量摄取等。
低值 (130mEq/l以下的情形):急性肾脏衰竭、慢性肾脏衰竭、肾病变症候群、甲状腺机能降低症、心脏衰竭、火伤、抗利尿贺尔蒙分泌异常。
2、钾
高值 (5.5mEq/l以上的情形):急性肾脏衰竭、慢性肾脏衰竭、大量输血、服用钾蓄积性利尿剂。
低值 (3.5mEq/l以下的情形):aldostenmism症、库兴氏病、呼吸不全症候群、服用利尿剂、神经性食欲不振症。
3、钙
高值 (12mEq/l以上的情形):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肿瘤、原发性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低值 (8mEq/1以下的情形):肾脏衰竭、副甲状腺机能降低症、维他命D缺乏症。
4、氯
高值 (110mEq/l以上的情形):脱水症、肾脏衰竭、过换气症候群。
低值 (97mEq/1以下的情形):肺气肿、肺炎、肾障碍、呕吐、下痢 。
哪些肾脏病需要做肾穿刺检查
(1)急性肾炎:按急性肾炎治疗2~3个月病情不见好转,肾功能急剧转坏,可疑急进性肾炎。
(2)肾病综合征单纯型:激素规则治疗8周无效。
(3)肾病综合征肾炎型:可先试用激素治疗或先穿刺,根据病理类型有区别地进行治疗。
(4)孤立性血尿:当出现蛋白尿,且达到1g/24h以上,或出现高血压及Cr升高,Ccr下降,或孤立性血尿病程达半年以上,可考虑肾活检,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5)孤立性蛋白尿:呈持续性,且尿蛋白>1g/dl,诊断不清时。
(6)继发性或遗传性肾脏病:临床怀疑,但无法确诊,或临床虽已确诊,但肾病理资料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7)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法确定病因时,应及时肾穿刺。
(8)移植肾病变:肾功能明显减退,病因不明;移植肾有原肾脏病复发的可疑。
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区别有哪些
许多人都很容易把肾衰竭和尿毒症混为一谈,但是,肾衰竭并不等于尿毒症,二者同属于肾功能不全这一范畴,但是,处于肾功能不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期。并且,肾衰比尿毒症病情要轻,尿毒症除了透析还可以选择肾脏移植治疗。那么,肾衰竭与尿毒症的区别有哪些?
1.从临床指标看:肌酐值不同。肾衰竭血肌酐>442.6~708.2微克分子/L(5.0~8.0mg/dl),尿毒症期,血肌酐>708.2微克分子/升(8.0mg/dl)。
2.从肾脏的受损程度来看:肾衰竭肾单位减少70%~90%,还没完全受损。尿毒症期几乎所有的肾脏已经受损。
3.从临床出现的症状看:肾衰竭期间患者常有严重贫血、水肿,可有恶心、呕吐、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尿毒症期间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多有大量水在体内储留。
4.可逆与否。肾衰竭期间肾脏还没有完全受损,为可逆阶段。而到了尿毒症期间患者的病情已经处于一个不可逆的时期,这是阶段只有阻断肾脏继续发展,从而实现带病的良性生存。
相对于尿毒症来说,肾衰竭阶段还是可以逆转的。建议患者及时去权威的肾病专科医院进行系统、规范的治疗,尽快选择行之有效的疗法,修复肾脏的病理损伤和功能细胞,及早的治疗疾病并控制病情。
什么是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指的是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发作的急缓程度,它可以划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而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证。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
它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会导致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
临床上它出现了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要如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影响着我们全身很多的器官,如果肾衰竭,那么对于人体来说是毁灭性的。或许大家是都听过肾衰竭的,但是知道慢性肾功能衰竭吗,急性肾功能衰竭又是什么,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的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的一种病理状态,并且肾衰竭又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肾功能衰竭系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证。
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4期
①如果只是肾脏的储备功能下降的话,病患是没有症状的。
只是肾脏的储备功能下降的话,病患是没有症状的
②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③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患者有乏力,食欲不振和贫血。
④尿毒症阶段,有尿毒症症状。
慢性肾功能衰竭又被称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就是指因为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肾脏实质性的损伤而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
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尿频尿急是怎么回事 尿频尿急会不会引起尿毒症
尿频尿急是不会转成尿毒症的。
尿频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又称小便频数。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神经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对尿频患儿需除外尿路感染、外阴或阴茎局部炎症等。
而尿毒症主要是一种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