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指数偏高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疸指数偏高的中医辨证治疗
1、湿热内蕴:目黄身黄,色泽鲜明,或见发热,口渴,心中懊忧,身倦无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厌恶油腻,恶心呕吐,小溲深黄或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
2、热毒炽盛:身目深黄,色泽鲜明,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壮热,心烦不宁,或神昏谵语,鼻衄便血,肌肤斑疹,口渴喜冷饮,腹胀胁痛,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3、胆道阻滞:身目俱黄,出现较快,寒热往来,右胁绞痛牵引至肩背部,口苦咽干,厌恶油腻,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4、寒湿内阻:身目俱黄,色泽晦暗如烟熏,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闷或腹胀,纳呆,口淡不渴,小溲不利。舌淡胖大苔白腻,脉濡缓。
5、瘀血停滞:身目色黄而晦暗,胁下症积胀痛,拒按,或有腹水,腹壁青筋暴露,颈胸部位出现红丝血缕,大便黑,舌质隐青或舌淡有瘀斑,脉弦涩。
6、脾虚血亏:肌肤发黄无光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头晕,爪甲不荣,舌质淡,脉濡细。
黄疸指数偏高该如何解决
1家长朋友先别慌,不知道偏高是高多少?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的话,那么黄疸的指数是会偏高一点,而黄疸的时间也会较长,所以做进一步的检查非常有必要,这样可以明确黄疸偏高的原因。
2另外家长朋友也可以对宝宝勤观察,对宝宝的食欲、尿液、精神状态等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如果宝宝得了黄疸而产生不适的话会通过这些表现出来,那么就要带宝宝去检查并进行治疗。
3如果确认为是病理性的黄疸,可以让宝宝接受一定的治疗,比如接受蓝光治疗,蓝光治疗对病理性黄疸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在给宝宝进行治疗的时候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因为医生会给予合适医疗方案。
黄疸指数偏高患儿到底能不能打疫苗呢
孩子的抵抗能力并不是很强大,所以孩子在小的时候要打好多的疫苗,许多家长就有疑问,孩子得了黄疸到底是能不能打疫苗呢,一方面既怕对黄疸的治疗有影响,一方面还害怕孩子如果不打疫苗会感染其他的疾病,很矛盾的心理。下面我们让专家为我们解答一下。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比方说宝宝已患有乙型肝炎或携带乙肝病毒,那么,不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只会浪费疫苗和钱而已。
仅如此还算好,有些宝宝更是完全不能接种乙肝疫苗。因为乙肝疫苗是经过处理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它的主要作用是诱发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从而预防乙肝病毒感染。这个反应本来是很安全的,受种者不会因此患上乙肝,但有时身体也可能会反应过度,甚至诱发或加重某些原有疾病。
因此,如果宝宝对疫苗中的任何成分(如酵母等)过敏,或者之前就已经发现有乙肝疫苗过敏情况(如疫苗注射后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口和咽喉部水肿、休克等),就不要再接种了。另外,有发热、肝炎、急性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宝宝,可暂缓接种,待痊愈后补种;免疫缺陷的宝宝,则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证。
当然,还有些宝宝曾感染乙肝病毒,而现在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乙肝两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也没必要接种疫苗了。不过,即便接种也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如果是急性乙肝病儿,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并康复,检查乙肝病毒两对半只剩下核心抗体为阳性,而保护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又始终不能自己产生,则可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使宝宝以后不再得乙肝。
中医辨证治疗斜视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学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
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
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
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溶血性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
1.辨证分型治疗:黄疸的辨证治疗,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阴黄以寒湿为主。治疗大法,主要为清热化湿利小便。化湿可以退黄,属于湿热的清热化湿,必要时适当同时通利腑气,以使湿热下泄。属于寒湿的温中化湿。利小便主要是通过淡渗利湿、以达到湿祛黄退的目的。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至于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法。
(1)阳黄:
①湿热兼表:
治法: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饮加减。方中麻黄、薄荷宣散外邪,用量宜轻,取其微汗之意;藿香、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浊;连翘、黄芩清热解毒;滑石、木通、赤小豆淡渗利湿,通利小便;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加姜枣、甘草调和脾胃;合方共为清热利湿,宣散外邪之剂,表证一罢,薄荷、麻黄减去,不可再投。
②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方中茵陈为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之要药,用量宜重;栀子、大黄清热散结,荡涤热毒。加车前草、猪苓、泽泻渗利湿邪,使湿热分消,从二便而去。药后大便稍溏,排便次数增加1~2次为度,如药后大便不溏,可加重大黄用量,有助于黄疸的消退,或热盛有化火之势,出现口苦、渴欲饮冷、苔黄糙者,可合龙胆泻肝汤,清热泄火,利湿退黄。
如因砂石阻滞胆道,而见身目黄染,肋痛牵引肩背,或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宜用大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郁金疏肝利胆,清热退黄。如因虫体阻滞胆道,突然出现黄疸胁痛时发时止,痛有钻顶感,宜用乌梅丸加茵陈、山栀子以安蛔止痛,利胆退黄。
③湿重于热:
治法:利湿化浊,清热退黄。
方药:茵陈四苓汤加味。方中茵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通利小便;白术甘温健脾除湿。并酌加藿香,蔻仁等芳香化浊,宣利气机,助化湿退黄之力。
若湿困脾胃,便溏尿少,口中甜,则用茵陈胃苓汤,健脾除湿,化气利水。如果热留未退,乃困湿热未得透泄,可加用栀子柏皮汤增强泄热利湿作用,在病程中如见阳明热盛,灼伤津液,积滞成实,大便不通,宜用大黄硝石汤泻热去实,急下存阴。
④胆热淤结:
治法:清肝利胆,化湿退黄。
方药:清胆汤加减。方中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清热解毒,配柴胡疏达肝胆之气机;大黄、玄明粉、枳实泄下通便,以荡涤瘀热,配丹参加强法瘀之力;加茵陈、金钱草、海金砂清热利湿以退黄。若胁痛加川楝子、玄胡疏肝行气,开郁通络。
(2)阴黄:
①寒湿阻遏: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味。方中茵陈除湿利胆退黄;由于阴黄属寒湿凝滞,故用以附子、干姜辛温之品,温中散寒,而化寒湿;佐以白术、甘草甘温健脾,酌加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以增强其除湿之功。
②肝郁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退黄。
方药:鳖甲煎丸加减。方中以鳖甲软坚散结通络为主药,用大黄、zhe虫、桃仁等破血化瘀,疏通肝经络脉之瘀滞;用厚朴、柴胡、蜣螂等行气开郁,调达肝气之郁结;瞿麦、石苇等利水除湿;干姜、黄芩协调阴阳;人参、阿胶等益气养血。其余诸药,或入血分以化瘀,或入气分以解郁,或助正气之虚,或攻邪气之实,共成攻补兼施,寒温并用,调气活血,诸法兼备之方,因肝郁血瘀常为虚寒、寒热错杂之证,故本方较为适合。如脘腹胀痛,纳呆神倦,食少便溏,脉细弱者,为肝郁脾虚之证,当以调理脾为主,而兼调肝,用六君子汤加当归、芍药等。
③脾虚血亏:
治法:健脾温中,补养气血。
方药:小建中汤加味。方中桂枝配姜枣辛甘合而生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饴糖缓中健脾。是方使阴阳既济,中气自主,脾胃健旺,气血滋生,黄疸即消退。若偏于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偏于血虚者加当归、地黄;阳虚而寒者,桂枝改用肉桂。
(3)急黄:
①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泄火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加减。方中用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退黄;黄芩清上焦之火;黄连清中焦之火;黄柏清下焦之火;栀子清三焦之火;大黄荡涤肠胃之瘀热,以助退黄之力。配五味消毒饮以清热解毒。三方合用有直泄三焦燎原之火,荡涤血分蕴蓄之热毒。对热毒炽盛,确有顿挫之功。
若热深毒重,气血两燔,证见大热烦躁,皮肤发斑,齿龈出血,可用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②热毒内陷: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方药:犀角散加味。方中犀角是清热凉血之要药,配以黄连、栀子、升麻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大,取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加生地、玄参、石斛、丹皮清热解毒,养阴凉血。共清营分鸱张之热毒,救心肝耗的之阴血的功效。
如热毒动血,迫血妄行,而见吐衄发斑者则用犀角地黄汤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
急黄发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死率高,必须及时抢救治疗,故按病势发展过程,分为热毒炽盛及热毒内陷两个证候加以介绍:
热毒炽盛:属于邪实而正气尚存,元气未脱,邪毒尚未深陷,清窍蒙而未闭,故应以祛邪解毒为主,用苦寒直折、泄火解毒的方法,必须中病即撤,不可多投。同时现其脉证,酌情取舍,必要时加用凉血养阴之品,以防耗血伤阴之弊。
初生婴儿黄疸正常值是多少
医学上取生理性黄疸的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正常值。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15mg/dl(毫克/100毫升)。
初生婴儿黄疸偏高该怎么办?
黄疸指数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51.3μmol/L,正常新生儿出生四天后应该小于171~205μmol/L,早产儿出生四天应该小于256.5μmol/L ,一旦高于这样的量,那么就是意味着黄疸偏高,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否则有可能引起核黄疸等一系列更严重的并发症。
那么新生儿黄疸指数比较高时该如何处理?下面给大家提供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光疗。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照蓝光,光疗乃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方式,更安全更有效。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照蓝光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眼睛的护理工作,否则会让宝宝眼睛受到伤害。
第二,多喝温水。之所以温水能有效降低黄疸指数,是因为水参与了体内大多数化学反应过程。试想一下,关于肠道吸收的化学反应同样需要水的参与,一旦水分补充足了,肠道的蠕动速度更快,也就意味着,过多的胆红素能够通过肠道的排毒过程有效排出。
第三,吃益生菌。其实益生菌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原理跟喝温水是一样的,是通过调整肠道内有益有害菌比例,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胆红素排出过程来达到治疗效果的。另外,益生菌在针对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胀气等肠道问题方面也有不错的防治效果。益生菌含有的对肠道有益活菌是屎肠球菌R-026和枯草杆菌R-179,具有抑制有害致病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能力等诸多功效,能够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治疗肠道感染,保护肠道健康。
此外,其实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问题通过有效处理都可很好解决。只不过现在很多家长在遇到新生儿黄疸医生建议放保温箱或者住儿科的时候,心中会马上弹出反对情绪。他们觉得十个孩子九个黄,大家都这样,以前医疗技术那么差的时候,也会自己好,为什么要在医院浪费钱,让宝宝遭罪?其实这样的认知是不对的,当黄疸值过高的时候是有必要住院治疗的。另外还要提醒各位家长,不可随意听信民间偏方,以免耽误病情。
初生婴儿黄疸怎么护理?
1、喝白开水。
每天早晚必须都要给孩子喂30ml的白开水,在白天也要适量的喝水,让孩子自身尽早的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是母乳喂养还好,如果是喝配方奶粉,要加喂水。
2、喝葡萄糖。
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高的时候,给孩子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孩子喝就可以,这是去黄疸的有效方法。
3、晒太阳。
每天早上10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给孩子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是不要晒到眼睛。
4、停止母乳。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那么就停止喂养母乳2-3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
如果长时间不退黄疸指数也很高的话就可能是病理性的,建议到医院进行治疗。
黄疸指数偏高会传染吗
1孩子的黄疸击现象偏高的话要考虑是由于胆红素高的现象所导致的,但是这种现象是不会具有传染因素的,所以是不会引起传染的,在这方面建议不要担心,但是这段时间来一定要密切的观察好孩子的黄疸现象。
2如果孩子是属于生理性的黄疸疾病的话那么很快孩子的症状就会完全的消除,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过后孩子的黄疸现象还没有好的话那么就要及时地给孩子做个血常规检查,判断孩子有没有黄疸肝炎疾病。
3如果孩子是得了黄疸肝炎疾病的话那么就要引起重视了,这样的疾病是具有传染因素的,所以建议先给孩子做个检查,判断出来孩子没有什么大碍的话才可以将两个孩子睡在一起,不然就是会引起传染的。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治疗
1、湿热蕴郁中焦,发为阳黄
症状: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身热,头痛厌食,恶心呕吐,胃脘不适,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黄,眼睛及周身发黄。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
中医方药:茵陈10克、栀子6克、犬黄6克、黄柏6克、郁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药方分析:本方症为黄疸,属于急性传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于饮食不洁,湿热熏蒸,症状表现为厌食油腥,脘腹不适,大便色白,皮肤发黄.故治以茵陈蒿汤加味,疗效尚稳妥.本方采用茵陈,栀子,黄柏,滑石,苡仁清利湿热;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调气化滞;大黄,郁金逐热散瘀行血退黄.全方组方合理,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
2、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症状:患儿神疲易倦,食少恶心,舌质微红,苔薄白,上腭乳黄,脉弦数。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气活血。
中医方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绿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药方分析:本方症为黄疸性肝炎,实热型,湿热郁于肌肤,气不得运,血不得行,胆汁外溢,以致皮肤巩膜发黄.对于此类黄疸,医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热毒,活血化瘀药退黄外,还常用绿茶来降转氨酶.名老中医认为,绿茶主治肝胆湿热,有清肝,醒脑,祛湿,利水,退黄之功。
3、湿邪内蕴,肝脾失和
症状:皮肤,巩膜发黄,色泽晦暗,尿黄染尿布,大便色浅黄,稀粘不成形,食纳不佳,舌质淡,苔白微腻。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中医方药:生麦芽9克、茵陈15克、金钱草9克、穿肠草6克、通草3克、黄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陈后下,每日一剂,早晚三次分服。
药方分析:肝胆湿热蕴郁于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于肺,发于皮,则周身发黄;或由于湿邪内阻,脾阳不振,胆液为湿所困阻,浸淫肌肉,溢于皮肤.故治疗以清热利湿退黄为主,同时注意护脾胃之气,升发胃气.方以生麦芽配伍茵陈既是此理;金钱草,穿肠草,通草,黄柏均为通利之品.对于黄疸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虑湿热夹杂,内蕴与血分.血瘀不行则黄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参,血竭,广角之类,多可获效。
4、茵陈丹参汤
中医方药:茵陈15克、丹参15克、车前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适应病症:新生儿黄疸,出生后4周内的新生儿,出现目黄,身黄,尿黄。
药方分析:新生儿黄疸日久不愈,多是因为肝胆湿热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肝利胆,药理研究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并用降低血中胆红素及解热的功能;丹参活血化瘀,古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近代研究其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肝脏生理机能好转及缩小肝脾肿大的功能;车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湿热下行而利小便,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四味药配伍,清热去湿利胆,治血化瘀退黄之功尤佳。
黄疸指数的正常值
成人黄疸指数正常值
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17.1umol为正常值范围
小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小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而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贵阳肝病网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
黄疸指数高是什么病
黄疸指数17.1,小儿黄疸指数一般不超过15mg/dL属于正常范围。所以高黄疸指数是什么病?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有两个原因: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包括生理黄疸的新生儿在两周后可以褪色。
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母亲和孩子血型并不多,新生儿败血症,胆管梗阻黄疸指数自然引起的异常。原因是:成人高等黄疸指数输血错误,溶血病、胆结石,胆囊炎,胆管梗阻。肝炎、肝硬化。
肝癌的主要问题也是成人高等黄疸指数,因此,成人高等出现黄疸指数必须找出原因。通过更高的黄疸指数的理解,我们想知道是肝炎引起的黄疸指数更高,所以你最好去专业的黄疸肝病医院检查一下。在肝脏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中医辨证治疗水肿
中医辨证治疗水肿,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治疗宣肺利水。此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中医辨证治疗利水消肿,需要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此外,对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温馨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水肿,相信通过以上阅读大家对此都有所理解了吧。水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疾病问题哦,所以患者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黄疸指数高是什么病
01黄疸指数17.1,小儿黄疸指数一般不超过15mg/dL属于正常范围。所以高黄疸指数是什么病?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有两个原因: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包括生理黄疸的新生儿在两周后可以褪色。
02病理性黄疸是由于母亲和孩子血型并不多,新生儿败血症,胆管梗阻黄疸指数自然引起的异常。原因是:成人高等黄疸指数输血错误,溶血病、胆结石,胆囊炎,胆管梗阻。肝炎、肝硬化。
03肝癌的主要问题也是成人高等黄疸指数,因此,成人高等出现黄疸指数必须找出原因。通过更高的黄疸指数的理解,我们想知道是肝炎引起的黄疸指数更高,所以你最好去专业的黄疸肝病医院检查一下。在肝脏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成年人黄疸指数偏高怎么办
1、如考虑黄疸系溶血所致,则应积极消除引起溶血的病因。溶血严重者可适当输血治疗。
2、若黄疸系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者,应积极进行护肝治疗,但由于多种护肝药的疗效并不确切,故只需选用1~2种,而不应使用过多的护肝药,否则还会加重肝脏的生理负担;如系中毒性肝炎所致,则可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以加速肝细胞的解毒功能。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是目前常用的减轻黄疸的药物。某些中药如茵栀黄、苦参或苦黄等药物均有消炎、利胆及降黄作用,可酌情使用。
3、如已明确肝外梗阻性黄疸系因胆道结石所致,则应及时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肌切开取石术或行外科手术治疗;如系癌性梗阻或胆管外新生物压迫所致者,应早期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治疗适应证时,为减轻症状,可行十二指肠镜下放置鼻胆管引流,或经十二指肠乳头放置引流管、或经皮肝内扩张胆管穿刺置入导管引流胆汁术。
4、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除可应用强地松或强地松龙或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外,如疗效不理想,还可选用或加用。
(1)S-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e):商品名为思美泰。SAMe是一种含硫氨基酸衍生物,在肝细胞的转甲基化中起重要作用。膜磷脂SAMe依赖性甲基化可恢复肝脏膜结构的流动性和Na-K-ATP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加快胆汁酸的转运与排泄。由于肝病时内源性 SAMe合成减少,因此补充外源性SAMe对肝内胆汁淤积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常用剂量为1600mg,有口服和静脉滴注两种剂型。
(2)免疫抑制药
新生儿黄疸指数多少才正常
新生儿黄疸指数多少才正常
成人黄疸指数正常值:
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17.1umol为正常值范围
小儿黄疸指数正常值:
小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的原因
1. 新生儿红细胞多,破坏后产生的胆红素过多。
2. 新生儿肝脏功能尚不完善,参加胆红素代谢的肝脏酶在量和活性方面均较差,所致排出胆红素不及时。
3. 胆道排除胆红素的功能尚未完善,使胆红素在体内堆积。
4. 胎便粘稠,从大便排除胆红素的过程受影响,使胆红素在体内堆积。
5. 母子血型不合、新生儿窒息、早产、感染等因素,则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导致黄疸指数高。
那么新生儿黄疸指数比较高时该如何处理?下面给大家提供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光疗,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照蓝光,余医师表示,光疗乃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首选方式,更安全更有效。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照蓝光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眼睛的护理工作,否则会让宝宝眼睛受到伤害。
第二,多喝温水。之所以温水能有效降低黄疸指数,是因为水参与了体内大多数化学反应过程。试想一下,关于肠道吸收的化学反应同样需要水的参与,一旦水分补充足了,肠道的蠕动速度更快,也就意味着,过多的胆红素能够通过肠道的排毒过程有效排出。
第三,吃妈咪爱益生菌。其实妈咪爱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的原理跟喝温水是一样的,是通过调整肠道内有益有害菌比例,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胆红素排出过程来达到治疗效果的。另外,妈咪爱在针对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胀气等肠道问题方面也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妈咪爱含有的对肠道有益活菌是屎肠球菌R-026和枯草杆菌R-179,具有抑制有害致病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肠道免疫能力等诸多功效,能够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治疗肠道感染,保护肠道健康。
此外,余医生还强调,其实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问题通过有效处理都可很好解决。只不过现在很多家长在遇到新生儿黄疸医生建议放保温箱或者住儿科的时候,心中会马上弹出反对情绪。他们觉得十个孩子九个黄,大家都这样,以前医疗技术那么差的时候,也会自己好,为什么要在医院浪费钱,让宝宝遭罪?其实这样的认知是不对的,当黄疸值过高的时候是有必要住院治疗的。另外还要提醒各位家长,不可随意听信民间偏方,以免耽误病情。
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需要确定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生理性即生后第二天才会出现,黄疸先在面部显现,淡黄,第3-5天再至躯干,四肢,5-7天最黄,一般不到小腿,足月儿一般14天以内消退,早产儿略长一些。在此期间孩子一切均好。
1. 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吃奶不好,腹胀,大便色淡,皮肤黄绿色,肝功能异常。需要及时住院治疗。
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少吃、少哭、少动,腹胀,大便干少,要马上检查,立即治疗,否则会有智力低下。
3.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一切均好,只是黄疸较重。确诊的方法是停喂母乳2-3天,黄疸明显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