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人老掉牙
怎样防止人老掉牙
近代生理学研究揭示,恒牙应当伴人一生,老年人牙齿缺失不是生理的必然。
老年人由于牙齿周围肌肉发生萎缩、牙齿磨损严重等,易发生龋病和牙周病,科学研究表明,这是造成老年人易掉牙、牙齿缺失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老年人除应积极治疗牙病,选择合适的牙膏、牙刷及正确刷牙外,还要坚持固齿活动。如叩齿:每日早晚空口时,上下牙齿反复撞击各200次;按摩牙龈:在牙齿无软垢、牙结石、炎症的情况下,漱口后用洗净的食指或拇指轻轻按摩牙龈,每日三次,最好在饭后进行,每次上下10?15次。也可将大蒜头洗净捣烂,加少许水调成糊状,敷在牙龈上,每次约10分钟,或用带辣味的鲜萝卜代替,既有杀菌消毒、保护牙床、预防牙周病的作用,又能促进牙龈的再生。
此外,平时少用牙签剔牙,用浓茶漱口自然脱去残留在齿缝里的食屑。这些措施可有效地防止人老掉牙。
人老了就一定会掉牙吗
牙痛、牙病在过去被认为是小毛病,无关紧要,到了老年,牙周组织萎缩,牙根暴露以致牙齿松动、脱落,也当作是“老掉牙”的现象,不以为然。那么人老了,就一定要掉牙吗?
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恰恰相反 ,许多人到八、九十岁,牙齿照样很好,“老”而不掉牙;而有些人四、五十岁时,还不到“老”就掉牙了,原因何在?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牙齿不是“老”掉的,而是牙周病所致。由此看来防治牙周病是保护牙齿健康、延长牙齿寿命的重要措施。牙周病是牙周围组织疾病的统称,包括牙周炎、牙龈炎等,其发生原因很多,除了平时对口腔卫生不重视、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外,从中医学角度来看牙周病的发生与肾虚的关系非常密切。
早在明代有位张景岳的医家,在《景岳全书》中指出“肾虚而牙病者,其病不在经而在脏,盖齿为骨之所终,而肾则主骨也,故曰肾衰则齿豁,精固则齿坚,凡不由虫而齿为病者,必肾气之不足。
中年过后,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遭遇:牙齿常感酸痛、松动、咀嚼无力、物体嵌塞、齿龈发炎等。这些症状都在提醒你中年过后要特别注意牙齿的保健。人过中年 牙齿如何保健?
”现代医学研究,据有关牙周病与肾虚的动物实验结果报道,发现肾虚症大白鼠的牙龈炎症明显,牙周纤维排列紊乱,牙槽骨吸收造成牙骨质细胞不活跃,证实了肾虚与牙周病间的因果关系。用了补肾药物治疗后,动物的造牙骨质细胞活跃度增加,牙周膜主纤维排列清晰,成纤维细胞活跃,说明药物有利于牙周组织再生作用。
由此看来防治牙周病,首先要注意口腔卫生保健,必须认真刷牙或漱口,做到每日刷牙或漱口四次(清晨及每餐后),每次时间不少于3分钟。同时,调养肾精治疗肾虚也至关重要。人到中老年,肾亏精损,服用某些补肾固齿类中药方剂,可以扭“亏”为“盈”,起到防治牙周病、坚固牙齿的效果。其次,定期作口腔检查、定期洁牙。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效果还是很好的。这样到老了还会有健康、稳固的牙齿。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保护牙齿的“8020”运动,要求人们到80岁时仍然保留20颗牙齿,目的在于通过延长牙齿的寿命来保证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由此看来,“老掉牙”是可以避免的,爱牙护齿从现在做起,老来可有满口好牙;既使已经掉了几颗牙的人,“亡羊补牢犹未晚”,只要积极治疗牙周病,剩下的牙还可以发挥咀嚼功能。
80岁老人满口没有一颗坏牙的秘诀
人们常说,“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人们还说,“民以食为天,食以齿为先”,每天我们摄取食物获取能量的第一道关口就是牙齿,说明牙齿的重要性。牙齿也是人体的门面,影响到人的面貌,一个豁牙漏齿的人很难说他是美丽的,因此说,牙齿健康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牙齿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牙齿健康是生活质量的保障。
中国人历来重视吃,讲究饮食文化,但有相当一些人对于负责吃的器官“牙齿”却不那么重视,认为“牙疼不是病”,牙齿掉了也不镶,左边不能用,用右边的,硬的东西不能吃,就吃软的,全不顾营养的缺乏和胃肠的负担,不到万不得已不看牙,等到5、6十岁就没有多少好牙了。
要注意:牙周病和龋齿是常见病多发病
牙周病和龋齿是常见病、多发病,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不足15%,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为66%,中年人和老年人龋病患病率分别为88.1%和98.4%,看来,没有牙病的人是很令人羡慕的。
要相信:人老并非要掉牙
有人说,到老了都要掉牙,再怎么保护也没有,其实,人老掉牙不是必然规律,大多数是由于长期患有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造成的,只要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掌握科学的保健方法,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终生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我就见过80岁的老人满口牙没有一颗龋齿,也没有缺失的,老人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很自豪地说想吃啥吃啥,令很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要记住:想要有好牙,以下三个基本点要做到
一要改变错误观念,真正把牙齿健康重视起来,多学习了解口腔健康知识;二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护牙方法,正确刷牙、用牙、健牙;三要定期检查,接受专业医生的建议,积极预防和治疗。
刷牙能去除依附在牙齿上的菌斑,防止菌斑中的细菌与食物接触共同产酸导致龋齿,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少用牙签,学会用牙线,牙签剔牙容易使牙缝越剔越大,甚至会损伤牙齿和牙床,造成牙龈萎缩,牙根暴露。而牙线能轻易到达牙刷无法清洁到的牙缝,有效去除牙缝里的食物残渣、牙菌斑及软牙垢,彻底清洁牙齿。
解读大众对于护牙的3个误区
误区一:成人不可正畸
正畸咨询是此次交流活动的热点问题之一,前来咨询的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通性:少年时期没有接受正畸治疗,成年后,发现牙齿影响了外表,因此在成年后选择成人正畸,可又担心18岁以上就不能再做牙齿正畸了。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
美国哈佛正畸学博士后喻剑明解释说,人的牙槽骨一生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任何年龄段的人进行正畸都没有限制。但是,由于成年人的牙槽骨修复能力低于青少年或儿童,因此成人正畸的疗程一般会比较长。“美丽的牙齿并不是与生以来的”,喻教授补充道,很多好莱坞大明星都曾经是“钢牙一族”。
误区二:老了就掉牙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形容一个过时的事物时,往往脱口而出“都老掉牙了”,似乎在人们生活经验中,人老掉牙是必然现象。国外资料显示,60岁的老年人,正常缺失20%的牙齿;70岁的老年人,可以缺失50%的牙齿。国内调查,55-64岁的老年人,有36%的人臼齿(即大牙)全部脱落;65-75岁的老年人,有56%的人臼齿全部掉完。
“种”牙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一种修复方式,接受“种”牙的人中五六成都是老年人。活动假牙、固定桥假牙虽然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活动假牙适应范围较广,价格也比较便宜;固定桥假牙美观、舒适度不错,咀嚼力也不错。但种植牙有与活动假牙、固定桥假牙不同的特点,它适合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选用,其最大优点是感觉真实、酷似真牙、咀嚼力大。
误区三:牙痛不是病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这是中国传统的观念,殊不知,牙痛正是牙病的症状之一,仅牙周疾病一个病种就会影响到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导致各种死亡率极高疾病的发生。英国学者观察了76名患有牙周病的慢性心肌炎病人,发现其中53人的心肌炎急性发作的诱因是源于牙周感染。当控制牙周感染后,心肌炎发作的机会减少了83%。
由此可见,罹患牙病以后,对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也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专家提醒:牙病绝不可小视,必须及时就医,以消除健康“炸弹”。
怎样防止人老掉牙?
近代生理学研究揭示,恒牙应当伴人一生,老年人牙齿缺失不是生理的必然。
老年人由于牙齿周围肌肉发生萎缩、牙齿磨损严重等,易发生龋病和牙周病,科学研究表明,这是造成老年人易掉牙、牙齿缺失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老年人除应积极治疗牙病,选择合适的牙膏、牙刷及正确刷牙外,还要坚持固齿活动。如叩齿:每日早晚空口时,上下牙齿反复撞击各200次;按摩牙龈:在牙齿无软垢、牙结石、炎症的情况下,漱口后用洗净的食指或拇指轻轻按摩牙龈,每日三次,最好在饭后进行,每次上下10-15次。也可将大蒜头洗净捣烂,加少许水调成糊状,敷在牙龈上,每次约10分钟,或用带辣味的鲜萝卜代替,既有杀菌消毒、保护牙床、预防牙周病的作用,又能促进牙龈的再生。
此外,平时少用牙签剔牙,用浓茶漱口自然脱去残留在齿缝里的食屑。这些措施可有效地防止人老掉牙。
防止老掉牙方法是什么
老年人由于牙齿周围肌肉发生萎缩、牙齿磨损严重等,易发生龋病和牙周病,科学研究表明,这是造成老年人易掉牙、牙齿缺失率高的主要因素。因此,老年人除应积极治疗牙病,选择合适的牙膏、牙刷及正确刷牙外,还要坚持固齿活动。如叩齿:每日早晚空口时,上下牙齿反复撞击各200次;按摩牙龈:在牙齿无软垢、牙结石、炎症的情况下,漱口后用洗净的食指或拇指轻轻按摩牙龈,每日三次,最好在饭后进行,每次上下10-15次。也可将大蒜头洗净捣烂,加少许水调成糊状,敷在牙龈上,每次约10分钟,或用带辣味的鲜萝卜代替,既有杀菌消毒、保护牙床、预防牙周病的作用,又能促进牙龈的再生。
此外,平时少用牙签剔牙,用浓茶漱口自然脱去残留在齿缝里的食屑。这些措施可有效地防止人老掉牙。
老年人牙齿松动是怎么回事
1、很多老人错误认为“老掉牙”是上了年纪以后的自然生理现象,做不做修复无所谓。其实牙缺失的原因很多,跟年龄也是有关系,但主要的原因是平常不重视口腔保健,特别是牙齿缺失后没有及时修复,造成邻牙的脱落。
2、事实是,牙齿承受的咀嚼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个别牙齿缺失后,咀嚼力只能集中在余留牙齿上,当咀嚼力超过了余留牙齿的承受限度,将损害牙周组织而致牙周膜出血、水肿、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此外,很多老年人一侧牙齿掉落,没有及时修复,而是改用另一侧牙齿咀嚼,这种偏侧咀嚼危害很大,不仅会使废用一侧的牙齿容易出现龋齿、牙龈炎和牙周病等,还会导致咀嚼侧牙齿由于长期过度负重出现磨损,导致松动脱落。
3、此外,偏侧咀嚼的人,常常是囫囵吞枣,很难使唾液中的淀粉酶与食物中的淀粉充分混合,从而增加了胃的负担,容易得胃病。随着口腔医学的进步,微创种植牙已经成为缺牙修复的优选方式,建议您尽快到医院检查。
4、其实,“老掉牙”不是人老的正常生理现象,是牙周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到老年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导致的牙齿松动脱落。因此,牙齿保健不能等到出现牙齿问题才开始,应像爱护身体其他部位一样,从日常的细节和牙齿疾病初现之时就开始预防。
掉牙如何治疗呢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影响着牙齿健康。
误区一:“老掉牙”很自然。有人认为人老了掉牙是自然规律,也就是俗称的“老掉牙”。其实,掉牙原因是牙周组织发生病理性破坏导致的。骨质疏松等疾病也可能增加掉牙几率。只要预防和治疗,老人仍可保留一口健康牙齿。
误区二:能不拔牙坚决不拔。中医专家认为,牙齿出现问题,尽早治疗和尽可能地保留牙齿是基本原则,但是有些残根、残冠没有治疗价值,应拔除后做修复或种植。特别是糖尿病人经过多次牙周治疗仍然不能控制牙周症状,建议尽早拔除牙齿。
误区三:漱口水含漱代替刷牙。中医专家认为,单纯使用漱口水含漱只能去除浮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有些漱口水里含有的药物成分比牙膏里的药物成分高,常用漱口水可能导致口腔菌群失调,引发更多口腔疾病发生。
误区四:洗牙会把牙齿洗松,牙缝洗大。洗牙对预防牙周疾病很有效,可以彻底祛除引发牙周疾病的牙结石。正确的洗牙是洁牙机通过震动使牙结石破碎后脱离牙面,对牙齿和牙龈组织并没有损伤,不会伤害牙齿。
误区五:乳牙迟早要换,儿童龋齿不用管。中医专家指出,很多家长认为,宝宝长虫牙没什么大不了,乳牙迟早都要换。殊不知龋齿破坏牙齿结构,影响孩子的咀嚼和进食,有碍营养吸收和全身发育;严重的龋齿还会影响相应恒牙的发育和萌出,以致恒牙发育缺陷。
以上文章中所描述的五点就是关于掉牙后如何治疗的相关
4招防止“老掉牙”
每次刷牙3分钟
选择一把小头的软毛牙刷,刷牙时一定要刷到位,特别是牙齿和牙龈交界的部位。刷牙时牙刷要倾斜地放,刷毛应该一半放在牙齿上,另一半放在牙龈上,进行原位的震颤,这样就可以使菌斑从牙面上剥离下来了,千万不要进行横向的拉动。每次刷牙的时间要保证3分钟,可起到按摩牙龈、促进牙周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
刷牙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牙膏,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中草药牙膏适合有牙龈炎和牙周病的老人,脱敏牙膏适合牙齿敏感的老人。
牙签牙线辅助洁牙
老年人牙齿稀松,牙缝变宽,进食后牙缝容易嵌塞食物残渣,仅靠刷牙难以清洁彻底,可以使用间隙刷、牙签或牙线来辅助清洁牙齿。牙签最好选用扁平或楔状木质的,使用时用力应适当,避免将牙签压人健康的牙龈内,以免损伤牙龈或形成人为的牙间隙。牙线是由纤维松散的尼龙线制成,使用时纤维可扁平状排列开,方便地到达刷牙、漱口及剔牙等难以到达的狭窄牙缝,有效去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彻底清洁牙齿。
使用牙线时先抽取一段长约30厘米的牙线,将牙线两端缠在左右手中指上;用食指与另一只手的拇指绷紧牙线,两指间的距离约5厘米;用缓和的拉锯样的动作,将牙线拉入两牙之间,牙线轻轻通过两牙之间接触点,使牙线紧贴在牙面上,上下内外牵动牙线,嵌塞的食物即可随牙线的移动而被带出,把牙线紧贴牙面成“C”字形,缓和地从牙根向牙冠方向移动,即可清除附着在牙面上的牙垢和菌斑。每一个牙面要上下剔刮4-6次,直至牙面清洁为止,最后漱口以去除遗留下来的菌斑和食物残渣。
半年查一次牙
防止牙齿脱落平时应多注意膳食平衡。老人要注意戒烟酒,少吃过热、过冷、过酸、过甜的食物;多吃纤维丰富的糖粮以增强牙齿的咀嚼力量和自洁作用;多进食新鲜蔬菜与瓜果,它们可以给牙周组织提供足够的营养;同时注意均衡使用两侧牙齿。
老人最好每6个月检查一次牙齿,定期洗牙,以清除牙石和牙菌斑。由于口腔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是无痛性进展的,而且吃药是治不好的,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
拔牙后3个月镶牙
有些老人缺失了部分牙后,不愿镶牙,觉得等以后牙齿全都掉了,全口一起镶省事又省钱,殊不知这种观念非常错误。口腔疾病及早防治简单有效,而晚期治疗则费时费力。
牙缺失后未及时修复,会造成牙合关系紊乱,牙松动、移位,导致更多的牙受累甚至缺失,直接影响到口腔咀嚼功能。长期缺牙没有及时修复,牙槽嵴严重吸收,即使后来镶牙,戴上假牙后也容易出现假牙固位不好,容易脱落。临床经验也说明牙齿缺失越久,缺牙数目越多,修复效果越差。此外,少牙或无牙老人咀嚼功能降低,进食许多食物受到限制,极易造成老人营养不良。
有些缺牙患者,如果因为治疗不及时导致口腔内余留牙齿有松动也可以进行修复。应该先进行牙周病系统治疗,牙周有炎症的可以在控制炎症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牙周夹板修复治疗。牙周夹板是通过夹板将一些松动牙和健康牙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咀嚼单位,以分散牙合力,减轻牙周组织和余留牙的咀嚼力负担,使牙周病患牙得到休息,恢复口腔基本功能,提高余留牙寿命。
上了岁数老掉牙正常吗
上了岁数老掉牙正常吗
不正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确实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有的牙齿会有磨耗,有的牙齿出现裂痕,牙支持组织,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牙槽骨会稍微有点损失。但是这些“增龄性”变化不会导致老年人出现“老掉牙”的情况,导致“老掉牙”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疾病。
如果把每颗牙齿的牙根比喻成大树的根,牙支持组织就可以比喻成土壤。牙周组织出现问题,相当于“土壤松了”,时间久了,“树”就倒了。牙周问题其实早就有信号,有些人的症状就是牙龈出血,或者牙龈一过性肿痛等,多数人都不理会,觉得过段时间就好了。实际上,出现牙龈出血或者牙龈肿痛等情况时,牙支持组织已经遭到破坏。此外,牙周疾病对牙支持组织的破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可逆。
牙齿多少颗才算健康
人老了,是不是就要回归到童年,甚至连牙齿也要回到“婴儿”时代?当然不是。早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8020计划”,也就是80岁的老人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一般来说,不算智齿,每个人有28颗恒牙。当牙脱落1至2颗时,并不会影响全身健康,但牙齿逐渐脱落剩下不到20颗时,就开始影响身体多个系统的功能了。
肾精不足引起牙龈松动
牙齿松动的朋友,常常还伴有牙龈变浅、咀嚼无力或牙根暴露、牙缝出血等,都是阴虚火旺的表现。所以要固齿、健齿,可以从滋肾、养阴等方面入手。这个时候凉补的鸭子头和清火的皮蛋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咬牙、切齿、踮脚也是古人总结的强肾固齿的好方法。
现在有一句俗话叫做“老掉牙”,可是,人老了,就一定要掉牙吗?其实并非完全如此。许多人活到八九十岁,牙齿照样很好,“老”而不掉牙;而有些人四五十岁时,还不到“老”就掉牙了,原因何在呢?这同样与肾精亏虚有关。
因为肾主骨生髓,髓乃依靠肾中精气所充,而“齿为骨之余”,也就是说,牙齿与骨骼同出一源,所以牙齿也需要依赖肾中精气来充养。
那些先天不足的儿童往往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骼失养,所以发育迟缓,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同时还有牙齿生长过晚、过慢的表现。而成年人如果肾精不足,则可以出现骨质疏松、痿软、腰膝酸软甚至不能行走,以及牙齿松动、容易脱落的情况。这些都是肾中精气不足所造成的后果。
上了岁数老掉牙正常吗
不正常。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确实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有的牙齿会有磨耗,有的牙齿出现裂痕,牙支持组织,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牙槽骨会稍微有点损失。但是这些“增龄性”变化不会导致老年人出现“老掉牙”的情况,导致“老掉牙”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疾病。
如果把每颗牙齿的牙根比喻成大树的根,牙支持组织就可以比喻成土壤。牙周组织出现问题,相当于“土壤松了”,时间久了,“树”就倒了。牙周问题其实早就有信号,有些人的症状就是牙龈出血,或者牙龈一过性肿痛等,多数人都不理会,觉得过段时间就好了。实际上,出现牙龈出血或者牙龈肿痛等情况时,牙支持组织已经遭到破坏。此外,牙周疾病对牙支持组织的破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可逆。
老年人怎么防止掉牙方法
老年人要想不掉牙,保护是关键。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口腔清洁
老年人要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临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此外,一日三餐后要用清水漱口,漱口时要借用水的冲力尽量将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清除。如嵌得很紧,也可用牙签除掉。应定期去医院除去牙面上的结石,以防止牙周炎的发生。
2.叩齿咽津
每天早晨醒来和临睡坚持做上下牙之间相互叩击。开始时轻叩十几下,以后还日增加叩击次数和力量,达到每次叩击五十次左右。此法能增强牙周组织纤维结构的坚韧性,促进牙龈及颜面血液循环,使牙齿保持坚固。叩齿后咽下唾液也有利于养生。
3.用力咬合
每次排尿时,满口牙齿用力咬合,每溺必做而不间断。这样可促进口腔粘膜的新代谢及牙龈的血液循环,锻炼咀嚼肌,增强牙齿的功能。
4.鼓肋漱口
每天做一两次闭口鼓腮漱口动作,并将舌头左右转动,这样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缝和口腔粘膜受到一定的冲洗和刺激,可使口腔自洁,保护牙齿健康。
5.按摩牙龈
用拇指和食指顺着一定的方向按摩牙龈,每次10分钟,可促进牙龈、牙槽和牙髓的血液循环,防止牙床过早萎缩。
6.正确咀嚼
咀嚼的正确方法是交替使用两侧牙齿。如经常使用单侧牙齿咀嚼,则不用一侧缺少生理性刺激,易发生组织的雇用性萎缩,而常咀嚼的一侧负荷过重,易造成牙髓炎,且引起面容不端正,影响美观。
7.茶水漱口
每次饭后用茶水漱口,让茶水在口腔内冲刷牙齿及舌两侧。这样可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轮匝肌和口腔粘膜的生理功能,增强牙齿的抗酸防腐能力。
8.饮食护齿
蛋、水果、蔬菜、排骨汤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经常食用有益坚齿。人体摄取蛋白质不足,易患龋齿病。
此外,饮食时要注意保护牙齿,如:忌过多食用酸辣食物,以防牙釉受侵蚀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