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慢性胃炎的偏方 脾胃虚弱型
治慢性胃炎的偏方 脾胃虚弱型
药膳名称:莲子猪肚汤
材料:猪肚1个,莲子15克,香油、食盐、葱、生姜、蒜各适量。
做法:猪肚洗净,内装水发莲子(去心),缝合入锅,加适量清水炖熟透;捞出晾凉,猪肚切丝,同莲子入盘,调料拌匀。
胃炎该怎么治疗
肝胃气滞型 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初期,多因情志不畅而诱发。胃部饱胀以进食后为甚,或胃部胀痛连胁,嗳气频作,得矢 气稍适,或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排出不畅等症,舌边尖稍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消胀。方用柴胡疏肝散。
脾虚胃热 型 多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反复发作,或萎缩性胃炎活动期,表现为本虚挟有胃热,呈虚实寒热错杂之象。证见胃部嘈杂,或胃部灼痛,痛无定时, 饥时觉痛,饱时觉胀,口苦干而不多饮,纳食量减,大便时稀时秘等,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黄,脉细弦。治宜健脾补气,和中清胃。方用半夏泻心汤。
脾胃虚弱型 多见于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久病实证已消除仍余脾虚证。证见胃部虚痞,或隐隐作痛,按之较舒适,喜进热食,食后腹胀,或呕吐清涎,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大便溏薄等,舌质淡、体胖,苔白润,脉细弱。治宜健脾补气,温中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
胃阴不足型 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证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所致,证见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纳呆,或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稍于,脉细数。治宜养阴益胃、缓急止痛。方用益胃汤。
长期脾胃虚弱小心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或隐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并呈持续或反复发作。慢性胃炎也分为很多种类型,类型不同它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慢性胃炎
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可分为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挟气滞、脾胃湿热、脾胃气阴两虚和气滞血瘀五型。以脾虚肝胃不和、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胃湿热三型最多,且脾虚贯穿于各型之中。脾胃湿热、脾胃气虚夹气滞和脾虚肝胃不和型,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受损,中焦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为病机核心。而气滞血瘀和气阴两虚型疗效较差,与病程长、病位深有关。
脾虚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嗳气频繁,嘈杂泛酸,与情绪有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拟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处方:柴胡12g,白豆蔻6g(后下),炒白芍15g,炒白术12g,神曲15g甘草6g。伴胆结石者加用大叶金钱草30g,鸡内金15g,海金沙15g,广郁金15g,赤芍18g;胃酸多者加用锻瓦楞子20g,淅贝母12g,海螵蛸20g或用旋覆代赭汤。
脾胃气虚挟气滞型:胃脘隐痛或胀痛,食后脘闷,纳呆少食嗳气,便糖腹泻,四肢乏力,舌质淡红或舌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脉细软无力。治拟益气运脾。处方:生黄芪12g,炒党参12g,炒白术12g,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枳壳12g,川厚朴12g,砂仁8g。消化不良者加神曲20g,可加少许黄苓(6g)防止上述药物温燥太过(反治法)。
脾胃湿热型: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渴不欲饮,舌质红,苔黄厚或厚腻;脉滑或濡数;治拟清化湿热,运脾和胃。药用连朴饮或三仁汤加减:黄连4g,厚朴9g,半夏10g,陈皮10g,茯芩12g,桅子10g,枳壳10g,生薏苡仁20g,飞滑石12g,神曲24g,甘草5g。热重于湿加用蒲公英15g,黄芩12g;湿重于热加用藿香6g,白豆蔻6g,桂枝3g;伴肠化者加用白花蛇舌草12g,藤梨根12g;红斑渗出糜烂者加用地榆12g,白及12g。
脾胃气阴两虚型:胃脘灼热痛疼,口干舌燥,大便干燥,神疲乏力,舌淡红或有裂纹;脉细软无力;治拟益气健脾,养阴泄热。处方:太子参15g,炒白术9g,茯苓10g,竹沥半夏9g川厚朴花12g,佛手花12g,炒白芍12g,南沙参15g,石斛12g,麦冬12g,玉竹12g,知母4g。
气滞血瘀型:患者胃脘痛疼明显,嗳气频作,舌红,苔薄白;脉弦。治拟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处方:败酱草12g,蒲公英12g,黄芩12g,柴胡12g,枳壳10g,炒白芍12g,佛手12g,炒白术10g,茯苓10g,陈皮9g,莪术10g。痛疼者根据轻重程度分别用延胡索15g,失笑散,三七粉。
治慢性胃炎的偏方 胃阴亏虚型
药膳名称:沙参玉竹炖老鸭
材料:沙参30至50克,玉竹30至50克,老鸭1只,调料适量。
做法:沙参、玉竹洗净;老鸭去毛、内脏,洗净;入瓦锅用文火焖煮1小时以上,待鸭肉熟时,加适当调味即可。
五味子能治疗胃炎吗
山东张女士提供:我老公患胃炎多年,基本靠吃西药缓解,但是副作用也渐渐显现,近日他听同事说,取五味子研末冲服,每次3克,20天为一疗程,可以治疗胃炎,不知是否有道理,想请专家点评一下。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点评:中医根据胃炎临床症状进行分型辨证治疗,有较好的效果。五味子有固涩收敛、益气生津的功效,对于胃阴不足 型的胃炎患者有较好疗效。这类胃炎患者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类型胃炎久病久治伤阴的患者,症状表现为胃痛日久、胃部微灼痛或嘈杂不适、口干纳呆或 食后饱胀,大便干结,舌质红少津,苔薄白等。但是对于肝胃气滞型、脾虚胃热型、脾胃虚弱型的胃炎患者不太合适。
要注意的是,服用五味子之后可能有打嗝、反酸、胃烧灼感、肠鸣、困倦等不适,偶有过敏反应,且五味子有小毒,可能使呼吸频率及幅度增加,并有降压作用。因此,建议患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此偏方,或者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或者脾胃病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病。
慢性胃炎的症状吃什么调理 吴茱萸粥
材料:吴茱萸15克,粳米150克。
做法:将吴茱萸洗净后去涎,焙干后研磨成细末,痛淘洗干净的粳米一起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粥,空腹时趁热服用。
功效作用:可以温中散寒,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偏于脾胃虚寒型,症状表现有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或者表现有泛吐清水,大便稀薄者。
胃溃疡的8款护胃食疗粥
1、莲子粥
莲子30g,大米100g。按常法煮粥,每天食用,连续服1月。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病。
2、怀山粥
怀山药100g,粳米100g。一起加水煮成稀粥,每天1剂,分3次饮服。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3、糯米粥
糯米或粳米100g,红枣7枚。按常法煮粥,熟至极烂,经常食用。适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病,可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4、田七鸡蛋羹
田七末3g,藕汁30ml,鸡蛋1个,白糖少许。将鸡蛋打破,倒入碗中搅拌;用鲜藕汁及田七末,加白糖,与鸡蛋搅匀,隔水炖熟服食。可治血瘀型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出血。
5、银耳红枣粥
银耳20g,红枣10枚,糯米150g。按常法煮粥。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溃疡病患者。
6、桃仁猪肚粥
桃仁(去皮尖)、生地各10g,熟猪肚片、大米各50g,料适量。将肚片切细;取二倍水煎取汁,加猪肚、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益气活血,化淤止痛。
7、佛手扁苡粥
佛手10g,白扁豆、苡米、山药各30g,猪肚汤及食盐适量。将佛手水煎取汁,去渣,纳入扁豆、苡米、山药及猪肚汤,煮为稀粥,略放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可泻热和胃,适用于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便秘等。
8、姜枣桂圆汤
干姜10克(切薄片),红枣30克,桂圆30克,红糖20克,加水500毫升后煮15分钟,早晚服用。连续吃一段时间,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治疗
治法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折叠编辑本段方药
黄芪建中汤
黄芪15g,黄连6g,吴茱萸5g,煅瓦楞子15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10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延胡索10g,白术15g,建曲12g,麦芽12g,甘草,大枣6枚。
方解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陈皮、半夏、吴茱萸、干姜温胃化饮,暖胃止痛;桂枝、干姜、白芍、甘草、大枣取小建中汤之意以温脾散寒,和中止痛;黄连配吴茱萸取左金丸之意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煅瓦楞子制酸止痛,除嘈杂;陈皮、延胡索理气和胃,止痛;白术、茯苓、建曲、麦芽、甘草、大枣健脾益气,消食和胃;甘草又能调和诸药。上药配合,共成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剂。
注意事项
本型患者以胃痛隐隐,喜温喜按为其特点,在临床中较为多见。祛寒常用温药,但不可过服、久服,以免化燥伤阴,引发变证。在此型患者的治疗中,健脾益气和胃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脾胃强健,饮食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逐渐增强,才能邪祛正安,党参、白术、茯苓、砂仁、陈皮、建曲、麦芽、鸡内金等药应根据情况及时应用。
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建议大家平时可以中药的方式加以调理,通过中医的慢慢调理方法来达到恢复的功效,与此同时,大家还要注重一点,那么就是自己的饮食要多加注意。
中医小偏方治疗萎缩性胃窦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半生理”性的疾病,一般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但是中医的一些偏方可以缓解这些常见的胃部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减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其诊断主要依靠胃 镜发现和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的病理所见。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偏方:
偏方(一)
「方名」益中活血汤。
「辩证」脾胃虚寒,气滞血瘀。
「治法」补气温中,活血散瘀,消肿生肌。
「组成」黄芪30克,肉桂8克,吴萸10克,丹参15克,乳没各8克,生蒲黄13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川芎12克,乌药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偏方(二)
「方名」疏肝健胃汤。
「辩证」肝郁胃虚。
「治法」疏肝健胃,益气活血。
「组成」柴胡10克,党参10克,百合15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乌梅10克,赤芍10克,甘松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偏方(三)
「方名」疏肝和胃汤。
「辩证」肝郁胃寒。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散寒。
「组成」柴胡10克,瓜蒌仁15克,川连10克,枳壳10克,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草豆蔻10克,半夏15克,榔片10克,莱菔子10克,黄芩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小提示:以上的三个偏方只能作为参考,具体的要看胃部的不同情况,如果严重的话应该及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