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使用农药还有哪些误区

使用农药还有哪些误区

1.成分:氯氰菊酯与毒死蜱,分别属于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牢记农药中有效成分的通用名很重要,因为很多不同商品名的农药其实有效成分是一样的,如果不了解农药的通用名,容易出现重复使用的情况,增加病虫害出现抗药性的可能。同时了解农药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如烟碱类、植物源农药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2.防治对象与敏感对象:防治对象是棉花上的棉铃虫,而敏感对象是瓜类、莴苣苗期和烟草。防治对象好比你想要消灭的敌人,而敏感对象好比很容易被误伤的旁人。想要最大程度的消灭敌人,你就要在敌人最薄弱的时候下手,在这款农药中,就是棉铃虫卵孵盛期到低龄幼虫钻蛀期间。大多数农药都有一个最佳窗口,多在害虫幼年和病害早期,过了这个窗口,农药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早发现早用药很重要。

农药误伤敏感对象最常见于2,4-D类除草剂,因为2,4-D类除草剂是利用合成植物生长素在高浓度下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的特性,作为很多单子叶粮食作物的田间除草剂使用,而2,4-D很容易漂移到周围,一旦其他经济作物遇到了哪怕是浓度很低的2,4-D,也会出现生长异常。所以要避免在大风天气喷洒农药,同时了解周围农户在种植什么作物,减少农药漂移到来的纠纷和损失。

3.使用频率和安全间隔期:每10天左右用一次,可连续用药3到4次,每季最多使用4次,在棉花上的安全间隔为21天,也就是说最晚在收获前的21天就应该停用这种农药了。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是保证最终产品农残不超标的最好办法,而毒性越高越不容易分解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就越长,而毒性低且容易分解的农药安全间隔期就越短,有些甚至不需要安全间隔期。

4.注意事项与安全防护:这一瓶农药有100毫升,适用于1亩到1.25亩,在实际操作中,农药稀释倍数不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调配时提高浓度却又做不到总是用干净的水稀释农药,有时甚至用污水来稀释农药。合格的农药按照说明上的浓度调配已经可以对敏感的病虫害有效,而用污水稀释农药容易干扰农药中的有效成分,降低药效。另外,喷雾类的农药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叶背面的喷雾,喷雾速度也要保持均匀。

当人们说起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时,消费者大多只会想到农药残留对食用者的伤害,事实上,施用农药者所面临的风险是明显更高的所以农药标签上都会注明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等。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做不到穿着防护服,至少也应该准备一套长袖长裤在喷洒农药时穿着,因为有些农药都可以通过皮肤吸收[3],最好也戴上口罩和手套。

5.中毒后的处理:抽搐、痉挛、恶心和呕吐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夏季,农药中毒的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中暑,而耽误了救治。把农药中毒病人送到医院时,带上农药标签会有助于医生更快做出判断。除了不慎接触到农药,我国农村有意服农药自杀占所有自杀的60%,而服农药自杀的死亡率在10%到20%之间,其中65%都是有意服下了家中储存的农药[4]。如果发现亲人情绪异常或者表达类似“我不想活了”的信息,一定要把家中的农药锁起来,不要让亲人独自一人待着。

不同的农药对于人的毒性相差很大,不慎接触了除草剂草甘膦的话,只会导致皮肤过敏或是皮炎;即使喝下大剂量的草甘膦,也只有一定几率导致一过性的肝肾功能损害,大多数中毒者都可以完全康复。不过,如果服下了没有解药的百草枯,就会在3到15天之内先后经历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衰竭、肺纤维化等症状,最后往往会因为呼吸衰竭而丧命。而最容易出现中毒症状的有机磷类农药,及时使用阿托品或者使用胆碱酯酶复能剂(如氯解磷定)复活乙酰胆碱酯酶,也可以解除症状。

服用三七的误区

误区一:有病才吃三七

养生的最高境界,在中医里是“治未病”,西医里叫预防医学。有几百年的传统医学临床经验证明,三七是集防病、治病、保健三位一体的药食同源的中药,且长期服用三七副作用微乎其微。

在三七的产地云南,人们有将三七当做平常食物来食用的习惯,有调查显示,三七的家乡文山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是全国最低的,可算三七防病、保健功效的力证。长期服用三七粉,可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健康,有效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女性朋友,三七粉还有活血祛斑养颜的功效,现在市面上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调血养颜产品很多,可见此功效是得到肯定的。

误区二:急功近利,大量服用三七

一些已经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用户,听说三七粉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便不遵照建议、擅自加大剂量服用,以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科学实验证明,人体每天能吸收的三七的量是6-9克,超出部分将被排出体外,发挥不了效果造成浪费。

所以,无论是治病还是保健,使用三七需掌握的一个原则是:科学用量,长期坚持。

误区三:只要是真三七,效果都一样

很多用户朋友以为,只要不是假冒,真三七效果都一样,因此购买时主要考虑价格因素。

其实,作为传统的贵重中药材,以及目前几百种成药的主要原料,三七的品质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大体可分为四类:

普通三七:无质量标准;

无公害三七: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卫生质量指标达到无公害标准;

绿色三七: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限量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品质高于无公害三七标准;

有机三七: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转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质。

误区四:只要是三七根部打的粉就是三七粉

三七的地下根块包括剪口、主根、大根、须根(绒根),剪口是皂苷含量最高的部位,一般用作提炼制药,主根是有效成分最均衡的部位,也就是一般市面上常见的三七头子。大根和须根药效较主根低。

真正优质的三七粉是100%主根磨制的,有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混入大根和须根,外观上难以辨别,但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用户朋友们在选购三七粉时一定认准知名品牌,才有品质保证。

消炎药使用误区

误区一:抗菌药是消炎药、感冒药,有病就用。

许多人将抗菌药等同于消炎药或感冒药,一旦有炎症或“感冒”,就赶紧服用。实际上抗菌药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其他类型的炎症,如过敏性炎症(如接触性皮炎)、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过敏性哮喘)等无菌性炎症无效。同样,抗菌药也不宜用于治疗病毒性感冒。如果滥用,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人体内存在大量正常有益的菌群,这些菌群互相制约,保持体内的微生态平衡。如果不分病情使用抗菌药物,会杀死体内正常有益细菌,引起菌群失调,招致其他疾病的发生。

.误区二:抗菌药越新越好、抗菌范围越广越好、价格越贵越好。

许多人在使用抗菌药时往往迷信新药、好药、贵药,认为抗菌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其实每种抗生素优势劣势各不相同,一般要因病、因人选择。比如红霉素是老牌抗生素,价格很便宜,它对于军团菌和支原体感染的肺炎具有相当好的疗效,而价格非常高的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付这些病就不如红霉素。有的老药药效比较稳定,价格也便宜,再加上人们不经常使用,疗效反而可能更好。

另外,当我们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时,体内正常菌群同样会被杀灭或抑制。不过,其受抗生素影响的范围大小,取决于所选用抗生素的抗菌谱的广或窄。抗菌谱窄的抗生素只对一种或少数细菌有活性,如青霉素G,主要只作用于阳性球菌;广谱的抗生素可对两种或较多细菌有活性,如头孢曲松,可对多种肠杆菌科细菌有效;超广谱抗生素即对多种或大多数细菌有活性,如泰能,不但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效,而且对厌氧菌也有作用。可见,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受影响的细菌也越多,受杀灭或抑制的正常菌群也越多。

因此,治疗感染应根据引起感染的病原菌来选用窄谱、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这样既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又可避免或减少对正常菌群的杀灭或抑制作用。

.误区三:疗程不当,频繁换药,疗程过短或过长。

有的病人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使用某种抗生素一两天后没有明显好转,就要求医生换用其他抗生素,或增加其他抗生素。治疗时间的长短应取决于感染的严重程度、临床反应和细菌的种类。通常对于急性感染,抗生素的疗程一般为5~7天,或症状和体征消失3天后方可停药。如果一个普通的感冒用几种抗生素,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还可能造成二重感染。

.误区四: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

抗菌药联合使用的目的是为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不增加疗效,反而可能降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或增加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会,因此联合用药应予以严格控制。联合用药指征:混合感染、严重感染、一般抗菌药不易深入部位的感染(如结核性脑膜炎)、容易出现耐药的或必须长期治疗的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慢性尿道感染或骨髓炎)等。同时,应避免联合使用毒性相同的抗菌药。

正确使用农药有何益处

正确使用农药:

1.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把农药对自身的伤害降低到最小。

2.正确使用农药可以减少农药的扩散,而避免对周围的农作物杀伤性。

3.正确使用农药可以减小农药本身降解的速度。

4.正确使用农药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

滥用农药:

1.导致抗药性产生,缩短产品使用寿命,导致用量不断加大,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农产品残留超标

2.对虫(益虫),鱼,蜂,鸟产生直接或间接毒害,破坏生态平衡对人身体

农药残留的原因

方法单一

缺乏正确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绝大多数农户仅用农药进行防治,原因很简单: 杀虫效果好,见效快。还有部分农户不讲究用药技术(如白粉病打叶的正面,霜霉病 打叶的背面,不能在晴天正午打药),一旦认为防治效果不佳,就加大用药量,结果 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当有了抗药性的病虫害又在危害田间的蔬菜时,就施用更大的药量来防治。如此恶性循环,蔬菜的农药残留就会大大增加。更严重的是有的农户还违章在蔬菜上使用禁、限农药,用药后,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还未到就忙于上市,这样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就更大了。

结构错误

对使用无公害农药的认识还不够 影响蔬菜质量的农药主要为杀虫剂类农药, 在此类农药中又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即三个70%:使用 农药中70%的为杀虫剂;杀虫剂中70%的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中70%的为髙毒、剧毒、高残留农药。部分农户认为使药后马上见效的农药就是好农药,而低度的、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价格高、效果慢,是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这样对蔬菜的质量也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吃水果的误区

误区一、防农药得削果皮

真相:削掉果皮太可惜。因为水果皮和其皮下部分往往是营养最丰富的部分,扔掉未免可惜。事实上,大家不用过分担心果皮上的农药残留。我国已明确禁止在果蔬等直接入口食品中使用高毒农药,而且大部分水果在采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被食用,农药基本已经分解。吃水果前可以反复冲洗,或在淘米水里浸泡一会儿,祛除其表面残留物质。

误区二、多吃没坏处

真相:水果吃太多易胃寒、胃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蔡东联指出,每天食用水果在200克左右为宜。大部分水果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吃太多会引起胃痛、腹胀。此外,胃肠虚寒的老人不可多吃柑橘;胃肠不好或便秘的人应少吃柿子。有些人吃了菠萝会诱发过敏,胃肠病和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吃为好。香蕉含糖量较多,血糖高者和肾功能不全者要少吃。

误区三、水果当饭,养颜美容

真相:水果当饭不利健康。蔡东联介绍,水果中蛋白质、脂肪以及钙、铁等含量较少,长期拿水果当饭,必定造成蛋白质、脂类等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和贫血。

误区四、“洋水果”更营养

真相:本地水果好吃又营养。“洋水果”运输、包装、储存费用高,售价也高。为了卖相好看,这类水果可能会用保鲜剂处理,或在表面打蜡,保持外表光鲜亮丽,但营养成分还是会在运输中逐渐损失。因此,水果最好吃本地、应季的。

误区五、水果能代替蔬菜

真相:水果无法代替蔬菜。虽然水果与蔬菜的营养很相似,但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如白菜、菠菜的维生素C含量,要比苹果、桃、梨等高出10倍左右。可如果想满足人体一日的维生素C推荐量,则要吃5公斤富士苹果。

樱桃里有蛆能吃吗 樱桃里的虫子对人体有害吗

“虫子能吃的水果,除了心理上会感觉不舒服外,人吃了足够安全,并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危害,大家实在没必要‘因虫废食’,泡出虫子的樱桃至少可以证明一点:农药的使用量肯定没有超标或没有使用农药。

干的香菇可以放多久 新鲜香菇为什么有股农药味道

保鲜剂的味道,洗泡。

因为,鲜香菇含有麦角固醇,它有特殊的气味,一般的昆虫、蛞蝓甚至老鼠等都不吃它,因此栽培香菇是不用使用农药的。栽培香菇的材料段木,农药的残留也不微乎其微。因此,新鲜香菇上不是农药的味道。

农药残留产生原因

方法单一缺乏正确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绝大多数农户仅用农药进行防治,原因很简单: 杀虫效果好,见效快。还有部分农户不讲究用药技术(如白粉病打叶的正面,霜霉病 打叶的背面,不能在晴天正午打药),一旦认为防治效果不佳,就加大用药量,结果 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当有了抗药性的病虫害又在危害田间的蔬菜时,就施用更大的药量来防治。如此恶性循环,蔬菜的农药残留就会大大增加。更严重的是有的农户还违章在蔬菜上使用禁、限农药,用药后,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还未到就忙于上市,这样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就更大了。

结构错误对使用无公害农药的认识还不够 影响蔬菜质量的农药主要为杀虫剂类农药, 在此类农药中又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即三个70%:使用 农药中70%的为杀虫剂;杀虫剂中70%的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中70%的为髙毒、剧毒、高残留农药。部分农户认为使药后马上见效的农药就是好农药,而低度的、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价格高、效果慢,是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这样对蔬菜的质量也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柚子里有白色的虫子 怎么杜绝柚子里面有白色虫子

果农在生长期使用农药杀害就可以了。

很多人讲究绿色无污染,觉得果树在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农药才是优质好果,其实,在柚子生长过程中喷洒农药可以杜绝柚子长虫子,只要处理得当并不会造成身体损害,喷洒农药是在结小果时,等到果实成熟后农药药效散掉了,就可以正常品尝果实了。

从豆角被喂药说开去

种菜必须要打药吗

菜农说,现在种菜不容易,三天两头要打药,基本上没有不打农药的蔬菜。菜农说的是实话,近年来,在蔬菜生产上农药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这与我们的生产环境、生产方式有关。一茬接一茬的密集种植,盲目追求产量,势必造成良好生产环境的破坏,病虫害增多是这一结果的必然反映。

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菜田环境发生显著的变化,菜田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以及天敌减少,导致病虫害进一步发展,从而加大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如一些害虫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明显增强。用药次数也从一年生长季节3~5次提高到数十次才能比较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危害,从而大大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

打的都是什么药

农药主要是指用于防止危害农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目前,在世界各国注册的农药品种已有1500多种,其中常用的有300多种,包括有机氯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这些种类繁多的农药,基本可以分为杀菌剂农药和杀虫剂农药两大类。

多年蔬菜安全监测结果表明,杀菌剂类农药虽然时有检出,但超出安全限量标准的少,造成危害相对小。造成安全危害的主要是杀虫剂农药,尤其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甚。农药残留危害有三个70%的说法: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中70%是高毒、高残留农药。夏秋季节,豆类蔬菜虫害较多,使用杀虫剂非常频繁。

“11种药”对蔬菜安全危害有多大

判断蔬菜是否食用安全,不完全看是用了多少种农药。主要是看使用了哪些农药、使用剂量及次数是否符合规定、用药时间是否符合安全间隔期要求、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根据农业部规定,在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甲胺磷、氧化乐果、克百威等71种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的农药,哪怕是一种,也是不允许的。对于可以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也要严格遵循施用浓度、施用次数及安全间隔期的要求。

新闻报道中未给出11种农药的名称,无法判定是否使用了禁用农药。该豆角未见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因而也无法判定对安全危害的程度。至于天天打药,乃至蔬菜上市的前一天还在打药,显然不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菜农喜欢使用打药后马上见效的农药。有机磷类农药防治效果好且价格便宜,生物农药见效慢,且品种少,价格高。因此,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在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蔬菜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报道中说的“三个流通环节均无农残检测”,表明了流通环节监管失察,检测部门出现了问题。但即使三个流通环节均做了农残检测,问题也依然存在。目前除一些专业农残检测机构外,农贸市场等多采用的是农药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只可检测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而且是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快速检测适合蔬菜流通的特点,但其检测范围窄、准确性低。面对当前蔬菜生产中农药使用的现状,确实是力不从心。

理性看待蔬菜的农药使用

按照有机蔬菜生产的要求,蔬菜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显然是不现实的。蔬菜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不会造成食品安全危害,问题是违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自2001年国家推行农产品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蔬菜食用安全性已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全国蔬菜抽查监测平均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消费者希望食品安全就是要求百分之百合格。为此,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各级植物保护站要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做好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宣传工作。农业技术部门要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低毒的农药,指导农民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使用准则》等有关规定使用农药。

农药中毒的预防

农药有助于杀灭害虫,增加产量,但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中毒。为了预防农药中毒,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身体虚弱、有病、年老者,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未成年人,不要从事管理和使用农药的工作。

农药必须存放在安全(专门的仓库或专门的箱柜里)、有锁的地方,由专人保管。每个农药容器上都要有明显的标签。农药的购买、保管、使用要有严格的制度。不能放在居室、禽畜厩舍里。

配制农药溶液以及用农药浸种、拌种的工作要由专人负责。操作地点要远离住宅、禽畜厩舍、菜园、饮水水源。要按规定操作,穿好长袖衣服和长裤,戴帽子、乳胶手套和口罩,避免药液溅到身上或农药气体被人吸入。工具和容器要专用,不能用于其他用途。送到地里施用的农药溶液要用专门的容器盛放,并且加锁。

在田间施用农药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好长袖衣服和长裤,戴帽子和乳胶手套。喷药时要站在上风头倒退着喷洒。操作过程中不要抽烟,不要吃东西,不要喝水,不要用污染的手擦脸和眼睛。工作之后要用肥皂洗澡,换衣服。污染的衣服要用5%碱水浸泡一两个小时再洗净。剩下的少量药液和洗刷用具的污水要深埋到地下。

粮食和水果收获前一个月不能喷洒农药。如果果园、菜园施用过农药,水果、蔬菜食用前最好用清水浸泡一两个小时。

一旦发生农药中毒后,如果是口服中毒,要立即洗胃,同时催吐,并且使用药品解毒。如果在喷洒农药时吸入中毒,应立即脱离中毒环境,迅速脱去被污染的外衣,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被污染的部位。如果症状严重时,初步处理后立即送往医院急诊治疗。

相关推荐

西兰花要用盐水泡吗

建议先泡一下。 西兰花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虫子就是喜欢营养丰富水分多的蔬菜,为了清虫,会喷洒农药在蔬菜上,可能在采摘的时候农药还会有残留,所以建议西兰花在煮之前先用盐水浸泡一下,这样不仅能去除上面的农药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有机奶粉的有哪些优势

有机食品是最安全的食品,其安全程度位于食品安全金字塔的顶端。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化肥农药,不允许使用转基因种源;相比之下绿色食品及无公害食品限量允许使用农药化肥,并对转基因种源未作规定。有机食品中不含有任何农药化肥残留,对环境是完全无害的;有机奶粉的生产过程,不允许使用任何激素和抗生素。

止咳药常见使用误区

误区一:只要是咳嗽,统统使用止咳药 的确,轻度干咳或痰量很少的患者,可选用复方甘草合剂等止咳药;剧烈干咳,咳嗽频繁,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的咳嗽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枢止咳药,如可待因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咳嗽都需要使用止咳药。例如,咳嗽时出现痰液,且痰量逐渐增多,黏度变稠,颜色变黄时,往往表明呼吸道炎症加重,此时不宜使用止咳药,而应选用祛痰药,必要时还需使用抗生素,以免痰液滞留诱发肺部感染。 咳嗽应针对病因治疗,只有去除病因,咳嗽才能真正治愈。例如,因过敏引起的咳嗽应选用抗过敏药如扑尔敏等

吃水果避开八个误区

误区一:想吃就吃 水果含较多的有机酸和单宁类物质,有些还含有活性很强的蛋白酶类。吃的时机不对,可能对胃产生刺激和伤害。天津营养学会理事长付金如说:“比如香蕉,镁含量很高,空腹吃太多,会造成血液中镁钙比例失调,可能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一般,多数水果适合在饭前1—2小时左右食用。” 误区二:多吃没坏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蔡东联指出,每天食用水果在200克左右为宜。大部分水果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吃太多会引起胃痛、腹胀。 此外,胃肠虚寒的老人不可多吃柑橘;胃肠不好或便秘的人应少吃柿子。有些人

苹果核发霉肉还能吃吗

苹果核内发霉,而果肉没有发霉,说明苹果在结果的时候被虫子咬过,也说明苹果没有过度使用农药,只要去除发霉的部分其他地方可以放心食用。

农药残留的来源

一是使用农药对作物的直接污染。农田施药后,药剂可能粘附作物表皮,也可能渗透到作物组织内部并输送到全株,经过一定时间,这些农药将逐渐被降解消失。但如果药剂性能稳定,即可长期残留在植物体内。渗透强的不仅残留量大,污染程度也很大,可直达果实内层。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大或用药间隔时间短,产品残留量就会增大。 二是作物从污染环境中对农药的吸收。在农田施药过程中,直接降落在作物上的药量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则散落在土壤中,或漂移到空气里,或被水流冲刷到塘、湖和河流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有些农药在土壤中残存几年甚至十几

黑桑葚不洗可以吃吗 桑葚不洗直接吃会怎么样

而且桑椹属于草本植物,植株比较低矮、果实细嫩多汁,这些都导致它容易受病虫害和微生物的侵袭因此,种植桑椹的过程中,要经常使用农药。这些农药、肥料以及病菌等,很容易附着在桑椹粗糙的表面上,如果清洗不干净,很可能引发腹泻,甚至农药中毒。

水果如何保鲜时间长 防农药得削果皮

削掉果皮太可惜。因为水果皮和其皮下部分往往是营养最丰富的部分,扔掉未免可惜。事实上,大家不用过分担心果皮上的农药残留。我国已明确禁止在果蔬等直接入口食品中使用高毒农药,而且大部分水果在采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被食用,农药基本已经分解。吃水果前可以反复冲洗,或在淘米水里浸泡一会儿,祛除其表面残留物质。

枇杷皮为什么不能吃

1、枇杷皮的味道不好,带有涩味,影响口感。 2、现在很多果农都使用农药,可能会有残留,吃下去对身体不好。 3、体质原因,可能会拉肚子。

西瓜皮可以敷脸吗 西瓜皮的选择

西瓜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青衣、第二层:翠衣、第三层:白衣,三层的美容功效都是不一样的,由于现在很多瓜都使用农药,所以一般青衣是不使用,瓜皮的第二层和第三层是用来美容最好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