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治排毒
穴位按摩治排毒
肱中穴 位置:肱中在大臂内侧,腋窝下与手肘中间点.按摩此穴,能加速代谢速度,排除平时堆积在大臂内侧的废物,促进脂肪消耗,使手臂变得纤瘦.按摩方法:拇指圈状按摩。
臂穴 位置:臂臑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按摩此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臂部肌肉的弹性,使上臂变得紧致.按摩方法:食指中指共同作圈状按压,感到酸痛的力度即可
外关穴 位置:小臂背侧,手腕向上两寸,两个骨头中间的夹缝里.按摩此穴,能疏通臂部经络,改善血液循环,消除小臂麻木肿胀的感觉,使小臂变得纤细.按摩方法:拇指按压。
天枢穴 位置:肚脐两边左右各三指宽处.按摩此穴对调节肠腹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长期保养按摩此穴能够确保肠道健康,清除肠道内常年累积的宿便,轻松赶走堆积在腹部的肉肉.按摩方法: 睡前用双手食指指端同时回环揉动天枢穴50 ~ 100 次,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各重复一次。
大横穴 位置:肚脐旁开4 寸处.按摩此穴可通便,排除肠道内的油脂,减轻体重,消除腰腹赘肉,降低血脂。 按摩方法:双手食指指端同时按压,圈状按摩100 次。
风市穴 位置: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的中线上,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按摩此穴,可排除大腿多余水分,使大腿变得苗条,按摩方法:用拇指关节按压圈状按摩。
曲池穴 位置:曲肘成90°,肘横纹外端凹陷中.按摩此穴,在收紧肌肉的同时,可美化臂部皮肤,改善干燥粗糙的状况,使你的手臂光滑动人,按摩方法:中指和食指圈状按摩。
血海穴 位置:大腿内侧,膝盖内侧端向上2 寸,按摩此穴,可改善腿部血液循环,消除腿部堆积的脂肪,同时改善女性月经不调。
足三里 位置: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按摩此穴,可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消除小腿浮肿,使小腿玲珑纤细.按摩方法:拇指按压。
承山穴 位置: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小腿肚下出现尖角凹陷处。按摩此穴,可消除小腿上的脂肪,收紧小腿肌肉,对美化小腿线条有显着的作用,按摩方法:用拇指关节按压。
穴位按摩治尿频吗
1.尿频是一种临床症状,即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又称小便频数。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中医理论认为主要是人体肾气固摄不力,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特别是随着年纪增大,人的真气逐渐衰败,就更容易发生,且会日益加重。对尿频的治疗,除服用温补肺肾、收敛固涩的药物外,按摩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上,在肚脐下3寸(同身寸,即每个人自身大拇指的宽度为1寸,下同)。我们可以用一手的中指在穴位上按揉,以穴位点甚至整个腹部有酸胀感为最好,每次5分钟,宜睡前进行。关元还可与曲骨配合着同时进行按摩。曲骨穴也在任脉上,人体的前阴上方可摸到一个骨头,即耻骨联合,曲骨穴就在耻骨联合上缘。按摩时,可用食指中指分别按摩关元、曲骨,两穴正好相隔2寸,每次5分钟。
3.揉腰眼。腰眼穴位于后腰部,与两侧髂嵴相平,人体正中线旁边3.5寸各一个。按揉时,可以坐在一个凳子上,两手握拳,背在腰后,用拇指突出的关节按住腰眼,作旋转用力按揉,以酸胀为好,每天环揉50次。还可加上擦腰动作,即用两手手掌心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动,动作要快速有劲,直到发热为止。中医讲“腰为肾之府”,坚持做,可以起到很好的益气固肾作用。
4.按摩小腹。小腹指肚脐以下耻骨以上的部位。可于每天临睡前进行,平躺在床上,两手叠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小腹,然后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100圈,以小腹有温热感为最好。由于尿频多为肾气虚衰所致,所以注意一定要顺时针按摩,即推拿手法中的补法。
穴位按摩治支气管炎
穴位按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当自我按摩无法按摩到背部穴位,如肺俞、心俞等穴位时,可采用“背部撞墙法”。具体做法:离墙15~20厘米,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击墙壁,达到刺激背部膀胱经穴位的作用(如果用柱角或门框棱角对着膀胱经撞击,效果更好。)按摩最好每日进行两次,早晚各一次。
(1)天突 (任脉)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2)华盖 (任脉)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3)中府(手太阴肺经穴;肺之募穴;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的交会穴)
位置: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腹胀,哎逆,喉痹,浮肿。
(4)尺泽(手太阴肺经:合穴)
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胁胀满,吐泻,小儿惊风,肘臂挛痛,乳痛。
按摩哪些穴位能排肝毒
穴位作为可以诊断五脏(肝脏、心脏、肺、肾脏、脾脏)和六腑(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机能的重要的地方,也是盛放津液的地方。穴位是气息流动的要害部位,如同铁路的中转枢纽一样。顺着经穴连接的路,就是经络。因气息是通过经络流动的,如果进行经穴按摩,可以使气的流动和血液的循环更通畅,去除瘀血,使人体的机能更活跃。下面介绍一些排排肝毒的穴位。
1、太冲穴排肝毒
说到肝火,说到生气,就不得不提到太冲这个奇妙的穴位。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适当按摩太冲穴可以给你注入能量,排解郁闷,让你心平气和,甚至在险象环生之时让你临危不乱、勇往直前。
2、肩井穴排肝毒
膻中穴和肩井穴是胸肩部的2个“撒气穴”。前者(位于两乳之间)有宁心神、舒肝理气的养生作用。按摩时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5秒,休息3秒。生气时往下捋100下,可以顺气,对岔气也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3、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淋巴排毒按摩手法 淋巴排毒穴位按摩
点按承泣穴:承泣位于瞳孔正下方,下眼眶边缘上方。
用双手拇指或食指同时点按两侧承泣穴30-5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每天3-5次。常按摩该穴位对于眼睛周围的淋巴循环又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加速排毒。
点按太渊穴:太渊在腕横纹上,绕动脉搏动处。
按摩者用右手托住被按摩者前臂,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点按被按摩者太渊穴约2分钟,到感觉酸胀位为止,左右手交替进行。常按摩该穴位能够促进淋巴循环,排出淋巴毒素。
按揉廉泉穴:廉泉在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
用拇指的螺纹面按揉廉泉穴2分钟,手法用力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常按摩此穴能有效排出淋巴毒素,促进淋巴循环。
推揉承浆穴:承浆在下唇缘下方的正中凹陷处。
用中指尖按于承浆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然后再从承浆想口角推至患侧地仓穴,略按揉后再从地仓沿上唇抹至人中,重复15-20次。嘴唇周围淋巴分布密集,常按摩此穴对于淋巴循环有很好的作用,能够促进淋巴排毒。
按揉极泉穴:举臂开腋,在腋窝中取穴。
取坐位,上肢略外展,用左手或右手中指螺纹面按于对面极泉穴,按揉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向指端放射为佳。
腋窝处分布有密集的淋巴腺体,而极泉正处腋窝正中,经常按摩此穴可促进淋巴循环,帮助机体排出毒素。
按揉颧髎穴:颧髎在眼外角直下方,颧骨下缘凹陷处。
取仰卧位或坐位,用中指或食指点按两侧颧髎穴半分钟,再顺时针方向按揉,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面部放散为好,经常按摩此穴可增强面部血液循环,促进淋巴系统的排毒,刺激面部肌肉组织。
穴位按摩治好耳鸣
按听会穴。张口取穴,位于耳屏前凹陷处,用食指按揉数分钟至有酸胀感,一日二次,可两侧同时进行。 捏耳廓穴。耳廓内外有很多穴位,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两侧耳廓内外,从上往下反复捏揉至有耳发热感,一日二次。 鸣天鼓。先将两手掌磨擦发热,后用掌心捂住两耳孔处,作按压松开动作,使耳内发出响声,连续不断地做20下左右,一日二次。 压合谷穴。用大拇指指尖取穴,位于第1、2掌骨间隙中,按压至有酸胀感,一侧或两侧交替进行,一日二次
穴位按摩治疗失眠
失眠是由于很多情况引起的,心脏病、脾胃失调、恐惧、抑郁症、肺病、受风引起的头疼、肩周炎、腰疼等均可造成失眠,看似无病却有病,在治疗上无法一概而论。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话“经络不通,用药无功。”对防治失眠说个大概,具体情况还需具体解决。
头痛欲裂和失眠,三焦支沟为首选,心包内关与大陵;治疗失眠它当先
有的时候由于生气动了肝胆之气,肝火在通过胆经排毒不畅的情况下,就会沿着胆经的同名经三焦经逆势而上,而三焦经也是所主头面部的经络,遇到冲击必然会引起头痛、耳鸣等症状,此时它的“支沟穴”就会发挥作用了。“支者,分叉也;沟者,渠道也。”此穴为三焦经阳气的经过之处。可以治疗肝火引起的耳鸣、耳聋、肋间岔气等症状,配合推揉腹部还能治疗便秘。
心肾不交难入睡;心经之穴少海点
“心肾不交”是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称为心肾不交。大多是由于肾阴亏损,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主要症状表现为失眠、多梦、虚烦等症。常见于神经官能症及慢病的虚弱病心烦气躁揉少府:
脾经公孙助消化;顺气推腹法当然,常做噩梦揉厉兑;十个脚趾肚揉按:
中医上说“胃不和则寝不安”就是指如果肠胃不好的人,睡眠肯定不会很好。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按摩“公孙”穴(在脚内侧,也就是大脚趾关节后边有一个突出的骨头,就在这个骨头后的凹陷处),它是人体的八脉交会穴之一的“冲脉之会” 冲脉为经脉之海,其特点是“主渗灌溪谷”;同时也是脾经的“络穴”,是十分重要的穴位。“公孙者,辈分也。”脾经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意思是指本穴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水湿风气,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此穴能调动脾经的运化能力,不仅能抑制胃酸和促进小肠蠕动,还能治疗妇科病,有通气和活血化瘀之效,如配合推腹法效果更好。
足底反射区内寻;失眠之点要瞧见,临睡之前敲带脉;肠胃无病寝则安。
常按摩足底反射区内的失眠点对治疗“失眠症”有很好的效果,在工作体能透支,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足底“失眠点”就会有所反应,“失眠点”有颗粒和疼痛的感觉。抹上按摩膏用手指骨节或拇指指肚按摩这个点,当按摩疼痛减轻时,晚上你就会有一个质量很好的睡眠。
另外,临睡前敲敲带脉,对改善肠胃功能会起到促进作用,那时您就能“吃得饱,睡得香”了。
穴位按摩治疗咳嗽
中府穴:在云门下1寸,取穴时,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本穴。为治疗支气管炎及哮喘的要穴,若与后背肺俞穴同时点按,可有即时止咳之效。
尺泽穴:本穴是治疗气喘的要穴,善于清肺热,不但治热性咳嗽,还对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有特效。取穴方法: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
太渊:太渊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原穴,当掌后第一横纹上,用手摸有脉搏跳动处的桡侧凹陷者中即是。有补肺益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对肺气虚引起的咳嗽,可用拇指按压此穴。
鱼际穴:在大拇指下肉肚最高点。属手太阴肺经,主治肺系热性病证,掌中热,小儿疳积。鱼际还是治疗哮喘的要穴,经常指压此穴对哮喘有很好的预防功效。
此外,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冬季按摩穴位能排毒
穴位排毒法:
一、天枢穴
身体正常的循环机能有所改变,“毒素”便会沉积在体内,导致宿便堆积甚至便秘。天枢穴与胃肠道联系紧密,对调节肠腑有明显的双向性疗效,既能止泻,又能通便,长期保养按摩此养生穴位能够确保肠道健康,清除肠道内常年累积的宿便,让“毒素沉积”造成的面色黯沉、顽固色斑全部说再见!
具体位置:在肚脐两边左右各三指宽处。
二、合谷穴
体内毒素的沉积,会造成正常生理机能被扰乱,影响新陈代谢的运作。经常按压合谷穴,能够使大肠经脉处组织和器官的疾患减轻或消除,实现排出体内堆积毒素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按压合谷穴简单快捷,不管是何地何地都能来个健康穴疗!
具体位置: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骨头延长线交点的位置。
按压方法:指压时朝小指方向用力,用双手拇指交替按压两手的穴位20次。按摩方法:睡前用双手食指指端同时回环揉动此排毒养生穴位50-100次,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各重复一次。
三、曲池穴
曲池穴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密切关联,因为人体日常排泄体内废物都是借助肠道器官,所以经常按压曲池穴,可以帮你在日常繁重的工作闲暇排毒减压。
具体位置:位于手肘内侧弯曲的位置,将手肘内弯时用拇指按压此处凹陷处,能感觉到微微的疼痛。
按压方法:用拇指略微用力按压此排毒养生穴位,以略感疼痛为基准,按住5秒后松开,双手交替互按3-5分钟。
穴位按摩治疗早泄
(1)自我保健疗法。点按两侧三阴交,轮流进行,点按时做收腹提肛动作。每日1~2 次,每次30~40分钟.
(2)坐式疗法。患者取坐式,闭目放松,取上星、百会、通天、肩井、中府、神门、劳 宫等,手法采用点、按、揉、拿、震颤等手法,每次30~40分钟。
(3)俯卧式疗法。患者取俯卧式,腰带松开,闭目,全身放松。取穴为心腧、肝腧、肾 腧、.命门、阳关、环跳、昆仑、委中。手法应用点、按、揉搓、拍打、震颤等手法。每曰 治疗30~40分钟,每周5次,坚持治疗1个月。
(4)仰卧式疗法。患者取仰卧式,闭目,全身放松。取穴为中脘、气海、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涌泉。采取点按、点揉、搓拿、点切等手法。每次30~40分钟, 每周5次,1个月为1疗程。
饮酒会直接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特别是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男孩。所以,青少年最好还是远离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