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症状诊断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大多起病隐匿,或突然出现肉眼血尿,无其他泌尿系统症状,肾功能大多正常,主要临床表现为尿异常。临床可分为3种形式:
1.无症状性血尿
患者多为青年人,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在体检时发现有镜下肾小球源性血尿,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部分患者于剧烈运动、高热、感染、饮酒等情况下,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并于短时间内迅速消失。血尿发作时可出现腰部酸痛。如此反复发作,故又称良性复发性血尿。此类型多见于IgA肾病,亦可见于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薄基底膜肾病。
2.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
此型患者血尿呈发作性,蛋白尿可持续存在。在血尿发作期间,蛋白尿亦加重,血尿消失后,蛋白尿随之减轻,病情比单纯性血尿严重。由于其不伴高血压、水肿、肾功能减退,患者往往不能及时就诊,易造成早期漏诊。此类型多见于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肾小球硬化症及IgA肾病。
3.无症状性蛋白尿(asymptomatic proteinuria)
多发生于青年男性,呈持续性蛋白尿(每次尿蛋白检查虽有波动,但总是阳性)。尿蛋白定量通常为2g/d以下,以白蛋白为主。尿沉渣正常、无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肾功能正常,血液生化检查多无异常。本病可持续多年,预后良好。组织学上无任何明确病变;亦可能是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甚至某些IgA肾病的早期表现。
二、诊断
隐匿性肾炎诊断较困难,需以多种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方能确诊。
1.单纯性血尿
以单纯性血尿为主要表现者发病率较高,以年轻人多见,此型以持续性镜下血尿和(或)反复肉眼血尿为共同临床表现,常称为“无症状性血尿”或“单纯性血尿”。病人常于体检或偶然尿检中发现红细胞,此血尿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少数病人可在感染发热或剧烈运动后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此型病人无水肿、高血压。多种常规检查均正常(如血常规、肾功能、血尿酸、血糖等),B超示双肾大小正常,双肾、输尿管、膀胱无异常发现,E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均无异常。甚至进行肾活组织检查仍有5%~15%病人可因肾组织基本正常而难下结论。相差显微镜作尿红细胞形态观察,如以变形红细胞为主,则多系肾小球源性;如红细胞形态正常,则应进一步作泌尿道相应检查,如:肾盂静脉造影(IVP)、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前列腺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如仍不能确定,可在必要时进行肾动脉造影,CT或磁共振(MRI),并随访观察半年。老年患者尤应首先做上述检查,并连续观察数年以上,方可排除泌尿外科疾病所致血尿。
2.轻、中度蛋白尿
以无症状性轻、中度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者,多见于青年男性,尿常规蛋白常为阳性,而尿中白细胞、红细胞均呈阴性。24h尿蛋白定量常小于2g,以白蛋白为主,但常有波动。临床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血糖、血尿酸等均正常。甚至可持续多年肾组织活检也难发现明确病变,此种情况亦可为各种病理类型的早期改变。
无症状性蛋白尿应多次检测尿蛋白,以确定是否持续性蛋白尿,并排除发热、剧烈运动等所引起的一过性蛋白尿和儿童及青少年发生的体位性蛋白尿。持续性蛋白尿要进行尿蛋白定量及成分分析,可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区分大、中、小分子蛋白,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液可以检测各种特异性尿蛋白。肾小球疾病所致蛋白尿多以白蛋白为主,是选择性蛋白,含免疫球蛋白IgA成分;肾小管性蛋白尿主要成分为小分子蛋白、β2-微球蛋白,溶菌酶含量增高,而血中水平正常。糖尿病肾病早期可以长时间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患,均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需根据各自的基础病表现进行相应检查,逐一排除。
3.血尿伴蛋白尿
以血尿伴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病人,同时存在血尿和蛋白尿,但不伴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较之单纯性血尿或单纯性蛋白尿病人,预后相对较差。常因无明显症状而不易被发现,此类患者如果出现肾小球疾病的其他临床表现,则不是隐匿性肾炎,应作出相应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型
1、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型
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原发于肾脏的独立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肾脏。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时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如红斑狼疮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此外血管病变如高血压、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都可引起肾小球病变。(注意:一般临床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参照1992年原发性肾小球基逼供临床分型标准,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2、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分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分型可分为五种,同一临床综合征可有不同的病理类型,同一病理类型又可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亦有规律可循,毛细血管内增殖是急性琏球菌感染后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新月体性肾炎对应的临床表现是急进性肾炎;增殖性改变如系膜增殖可在感染后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微小病变不出现肉眼血尿,不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除非转化为局灶阶段型硬化;在所有活动性病理类型中新月体性肾炎预后最差,膜增殖其次。
肾小球病变的分类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1)急性肾小球肾炎;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小球肾炎;
(4)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5)肾病综合征。
2.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
(1)轻微性肾小球病变 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
(2)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包括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3)弥漫性肾小球肾炎 ①膜性肾病。②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③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4)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临床和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多数不能一一对应,同—病理类型可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而相同的临床表现可来自不同的病理类型,它们都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另外,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病理分类中,IgA肾病被归入系统性疾病引起的肾小球肾炎中有些不妥,目前多数专家认为还应归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好,但病理类型多样。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类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四类。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三个类型: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型,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四类。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三个类型:Ⅰ型为抗肾小球基底膜型,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可由多种病理类型引起,常见的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以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进展至后期病理类型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可由多种病理类型引起,常见的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包括IgA和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以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病变进展至后期病理类型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怎么分型
1、无症状性血尿
小便中只有血尿,无蛋白尿,尿中红细胞多数为变形红细胞。一般为镜下血尿,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部分患者在剧烈运动后、高热等情况时可出现一过性肉眼血尿,并于短时间内消失。有时反常规正常。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血小板、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均正常。病理改变主要为IgA肾病,其他病理类型有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肾小球肾炎、薄基底膜肾病。这是常见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型。
2、无症状性蛋白尿
这种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型多见于青年男性,呈持续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通常在2g/d以下,以白蛋白为主。尿沉渣正常,无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肾功能及其他生化检查均正常。病理检查可无任何病变,也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如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甚至是某些IgA肾病的早期。
3、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
临床表现为血尿伴有蛋白尿,常见于进展性肾小球疾病,可见于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常见的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分型。如肾小球轻微病变、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增生性肾炎、IgA肾病等,甚至可出现在膜性肾病的早期。临床上无高血压、水肿、肾功能减退的表现,容易被误诊、漏诊。
肾炎和肾病的主要区别
一般来讲,肾炎是指肾小球或者是肾间质出现的病理变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那他一般分5种像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的表现是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水肿。
肾病目前那人们常常指的是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它有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高度浮肿。它们症状不完全一样。
如何鉴别诊断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病史和症状
大部分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只是在体检的时候才通过尿检发现患者的异常,大部分的患者会出现肉眼血尿,但是没有水肿的现象,可能患者会出现腰部酸困。如果是身体劳累,或者是受到病毒感染之后更加严重,经过治疗之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就可以减轻自身症状。
体检
通过体检大部分的患者都是阳性体征,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是否患有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辅助检查
24小时尿蛋白的数量一般都是在两克以下,主要是以白蛋白为主要的元素,绝大部分的患者会出现血尿,红细胞呈现多形性或者是多样性,但是肾功能都是正常的,同位素肾肾脏B超都显示正常。
鉴别诊断
我们需要和功能性的蛋白尿以及肾病,泌尿系统的结核病,肾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知道自身的疾病会有什么样的症状。
蛋白尿的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导致蛋白尿,常见症状是身体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腰部疼痛、身体水肿、血压偏高,还可并发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以及急性肾功能衰退等多种严重身体症状。急进性肾炎可导致蛋白尿,常见症状是身体浮肿、血压挺高、合并贫血症状、合并低蛋白血症症状、患者肾功能急剧恶化、最终可导致尿毒症。隐匿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都可导致蛋白尿,表现出相应疾病的症状。
导致慢性肾炎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慢性肾炎的原因是什么?专家指出,慢性肾炎发病少数为急性肾炎迁延不愈所致,绝大多数起病即为慢性。有些慢性肾炎患者过去有急性肾炎史,肾炎症状已消失多年,误认为已经痊愈,其实其患肾炎后肾脏受到损伤一直在继续缓慢进行,经若干年后,肾病受损伤程度越来越重,肾功能逐步下降,其肾炎的症状又复出现,而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而多数人的肾脏炎症从开始即为隐匿性,病人无明显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但炎症呈缓慢发展,经若干年后变成慢性肾小球肾炎。
(1)细菌或病毒感染
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无症状性菌尿、流感、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等都可以使慢性肾炎症状加重。
(2)过度劳累
包括过度劳累(如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开夜车、甚至房劳等,均可使慢性肾炎病情加重。
(3)使用肾毒性药物
氨基式类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