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血晕的药膳调理
产后血晕的药膳调理
产后血晕的药膳调理
产后血晕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甚至神志昏迷等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导致血晕的原因,一是生产时失血过多,心神失养,以致气虚血脱;二是血瘀气滞,扰乱心神而致血晕。治疗时可对症用独参汤、定坤丹或夺命散。还可根据病症分型采用药膳调理。
血虚气脱型药膳方
黄芪粥: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熟后加入药汁和适量红糖,再稍炖即成,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五味子大枣人参汤:五味子50克、大枣10枚、人参12克,水煎共煮。取药汁加红糖适量,温服,每日1剂。
莲子粉粥:莲子共研细末,每次取15克,同粳米30克煮粥,熟时调入适量红糖即成,每日早晚各1次。
当归羊肉芪姜汤:羊肉500克(洗净后切片),当归60克,生姜、黄芪各30克,大枣10枚,加水文火炖汤,吃肉饮汤。
血瘀型血晕的药膳方
桃仁粥:桃仁15克,捣烂后加水浸泡,取汁。粳米50克,煮粥,粥半熟时加入桃仁汁与适量红糖,炖至粥熟,每日清晨服食。
佛手元胡山楂汤:佛手、元胡各6克,山楂10克,水煎,取汁饮服,每日1剂。
黑豆红花汤:黑豆30克,红花6克,水煎,取汁冲50克红糖温服,每日1次。
艾叶干姜醋糖饮:艾叶、干姜各9克,水煎,取汁,加入米醋100毫升,再加适量红糖,稍煎片刻,温服,每日1次。
3款药膳调理产后腰痛
药膳调理法山楂粥
原料:当归20克,川芎10克,红花6克,干姜6克,生山楂30克,桃仁15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及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以上前5味中药放入沙锅,加适量水,浓煎40分钟,去渣取汁,化入红糖适量备用;再将粳米、大枣、桃仁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然后兑进前面的浓煎药汁,拌匀,继续煮到开锅即成。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
适应症:适合淤血留滞引起的产后腰痛,或腰部疼痛连带下腹、痛处固定不移的产妇。
杜仲羊肉汤
原料:杜仲15克,肉苁蓉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20克,当归2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
制法:先将生姜切片,羊肉切成小块,和5味中药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炖至羊肉熟透后即成。喝汤吃羊肉,早晚空腹服用。
适应症:适合因肾虚血亏而引起的产后腰痛,或感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的产妇。
肉桂山药栗子粥
原料:肉桂10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甘草6克,山药30克,茯苓15克,去壳栗子50克及糯米50克。
制法:先将前4味中药放入沙锅加水泡透,先煎30分钟倒出药汁,加水再煎20分钟后将药汁倒出;两次药汁合在一起放在沙锅内,再放入山药、茯苓、去壳栗子、糯米,用文火炖烂成粥。不拘时喝,晚上睡觉前趁热喝一碗效果更好。
适应症:适合寒湿痹阻的产后腰痛,或腰痛沉重,穿着保暖症状会减轻的产妇。
产后血晕应该如何预防?
血虚气脱而致血晕:治宜滋补气血,益气固脱,方药可选定坤丹或独参汤。若汗出肢冷,则用参附汤,以回阳救逆;若伴出血不止,则于参附汤中加姜炭,以止血。还可采用药膳调治,如黄芪粥,取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用粳米50克煮粥,熟时加药汁和适量红糖,稍炖即成,每日早晚各一次。亦可用桂圆枣仁芡实汤,桂圆肉10克,芡实12克,炒枣仁10克,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饮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
瘀阻气闭型血晕:治宜行血逐瘀,方药用夺命散加当归、川芎。若兼胸闷呕哕,则加姜半夏以降逆化痰。也可用下列药膳调理,如佛手山楂元胡汤,佛手6克,山楂10克,元胡6克,水煎取汁服用,每日一剂。桃仁粥,桃仁15克捣烂,加水浸泡,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待粥半熟时加入桃仁和少许红糖,炖至粥熟即可,每日晨起食之。黑豆红花汤,黑豆30克,红花6克,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冲红糖50克温服,每日一次
与产后血晕相鉴别的疾病
与产后血晕相鉴别的疾病:
(1)产后郁冒
相同点:都可见眩晕症状。
不同点:产后郁冒是因为产后亡血复汗感受寒邪所致,症见头晕目瞀,郁闷不适,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产后血晕多由于产后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逆攻心所致,晕来势急,病情严重,临床诊断是以不省人事,口禁,甚则昏迷不醒为特点星恒教育编辑|整理。
(2)产后痉病
相同点:口噤不开。
不同点:产后痉病多由于产时创伤,感染邪毒,或产后亡血伤津,筋脉失养所致,其发病时间较产后血晕缓慢,其症状一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角弓反张为主。产后血晕多与产后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逆攻心所致,晕来势急,病情严重,临床诊断是以不省人事,口禁,甚则昏迷不醒为特点。
(3)产后子痫
相同点:都可见神志不清。
不同点:产后子痫除了产前有头晕目眩、头面即四肢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病史以外,尚有典型的抽搐症状。产后血晕五上述病史及典型的抽搐症状。
产后调理药膳方推荐
产后药膳调理也有小规矩
药膳是个好东西这件事,也因人而异,并不是每个新妈都适合药膳调理的。产后想要用药膳调理身子,新妈要注意以下问题:
身强or体弱药膳都不同
如果是身体向来强壮且产后无疾病的新妈,可以每天吃但记得控制一下量,一天进补一次就好,进补调理大概一周左右就好。如果是脾胃比较弱的新妈,可以用药膳调理半个月这样,看看身体恢复再决定。在这建议一下的是,最好去咨询一下医生,在他指导下药膳进补最好。
新妈要细心留意身体有否不适
如果吃了药膳后觉得身体无什么排斥的反应,可以多用药膳进补。如果吃了身体出现不适的新妈,就应该停止药膳进补,要是情况严重,要记得去问问医生。
新妈体质不同,补法也不同
在产后补身体这块,新妈们要秉持着辩证思维,因为体质不同,理所当然的进补也不相同。有针对性的调理,这样的进补效果才能一级棒。
阳虚体质的新妈进补方法
特征: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嗜睡乏力、不爱喝水。
适合的食物:羊肉、甲鱼、鳝鱼、桂圆、樱桃。
适合的中药:鹿茸、杜仲。
推荐的药膳:当归羊肉汤、麻油鸡。
气虚体质的新妈进补方法
特征:说话语气弱、四肢无力、容易出汗、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易疲劳、嗜睡。
适合的食物:鸡肉、牛肉、糯米、山药。
适合的中药:黄芪、人参、党参、西洋参、甘草。
推荐的药膳:黄芪乌鸡汤、人参莲肉汤。
血虚体质的新妈进补方法
特征:脸色发白或发黄、手脚发麻、易头晕眼花、指甲常常无血色、心慌失眠。
适合的食物:猪肝、鸡肝、葡萄、樱桃、苹果。
适合的中药:当归、何首乌、枸杞、红枣、熟地黄、白芍。
推荐的药膳:枸杞鲢鱼汤、当归红枣汤。
中医食疗调理产后腰痛
药膳调理一:山楂粥
原料:当归20克,川芎10克,红花 6克,干姜 6克,生山楂30克,桃仁15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及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以上前5味中药放入砂锅,加适量水,浓煎40分钟,去渣取汁,化入红糖适量备用;再将粳米、大枣、桃仁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然后兑进前面的浓煎药汁,拌匀,继续煮到开锅即成。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
适应症:适合淤血留滞引起的产后腰痛,或腰部疼痛连带下腹、痛处固定不移的产妇。
药膳调理二:杜仲羊肉汤
原料:杜仲15克,肉苁蓉 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 20克,当归2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
制法:先将生姜切片,羊肉切成小块,和5味中药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炖至羊肉熟透后即成。喝汤吃羊肉,早晚空腹服用。
适应症:适合因*虚血亏而引起的产后腰痛,或感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的产妇。
药膳调理三:肉桂山药栗子粥
原料:肉桂10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甘草6克,山药30克,茯苓15克,去壳栗子50克及糯米50克。
制法:先将前4味中药放入砂锅加水泡透,先煎30分钟倒出药汁,加水再煎20分钟后将药汁倒出;两次药汁合在一起放在砂锅内,再放入山药、茯苓、去壳栗子、糯米,用文火炖烂成粥。不拘时喝,晚上睡觉前趁热喝一碗效果更好。
适应症:适合寒湿痹阻的产后腰痛,或腰痛沉重,穿着保暖症状会减轻的产妇。
产后虚脱怎么办
1、卧床休息,补充液体,如短时间内能很快恢复,则无须特殊处理,但要及时地行血常规检查和电解质检查,除外有无产后贫血存在或其他产后并发症的存在。
2、服用药膳调理
中药膳食可以帮助新妈妈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山药、桂圆、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预防保健
临产后注意保护产力,避免产程过长,产妇消耗过多;另外,在产程中要给予产妇充分的能量补充,对于那些长时间未进食或有呕吐者,应予静脉补充能量和液体。对孕期有贫血的产妇,产后要及时复查血红蛋白,予纠正贫血治疗。鼓励产妇产后下床活动或取半卧位,不要一直平躺在床上。
艾灸治疗产后血晕的方法
悬灸保健技术只用于养生保健,而不是用于治疗疾病。因此,在调理项目中,悬灸组方分为二类,一为基本方,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为主,本着既要简便易行,穴位少而精,便于掌握的原则,又要科学辨证,达到悬灸效果。二为调理方,是为针对不同症候而设,采用辨证取穴的方法。
艾灸治疗产后血晕的方法
产后血晕,中医病名。是指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昏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
【病因】
产后血晕多由于产妇素体气血虚弱,加之生产时产程过长,失血过多,气随血脱;或产时体虚受寒,寒凝血瘀,气逆于上等引起。
【症状】
常见证型有:①血虚气脱型产后血晕。证见产后阴道出血量多,突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四肢厥冷,汗出淋漓,渐至昏迷不省人事,舌淡无苔,脉微欲绝。
②血瘀气逆型产后血晕。证见产后阴道出血量少,小腹疼痛拒按,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神昏口噤,面、唇、舌色紫暗,脉涩。
【疗法】
取穴:水沟、神阙、血海、三阴交(穴位示意图如下)
灸法:1.用艾炷无瘢痕灸,取黄豆大小艾炷置于上述穴位上,点燃灸之,不计壮数,灸至苏醒为止;2.用艾条雀啄灸,取艾条点燃,在上述穴位上,行雀啄灸,各灸10~30分钟,直灸至苏醒为止。
产后血晕艾灸调理穴位示意图
【注意事项】
1. 注意做好孕期保健。对双胎、多胎、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或有产后出血史、剖宫史者,应严格把好产前检查关,择期住院待产;对胎盘早剥者,应及早处理,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
2. 提高助产技术,正确处理分娩三个产程。认真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残留。如发现软产道损伤等体征,应及时处理。
3. 注意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同时观察血压、脉搏及全身情况。
4. 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量多,须迅速查明引起出血的原因,及时纠正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进行针对性治疗。
5.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风寒,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避免产妇情绪激动,并应注意产后饮食调摄,清除其他导致产后血晕的因素,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喝什么茶活血化瘀 三七茶
用5克三七煎煮出药液,和3克花茶泡茶饮用,可反复冲饮,直至茶味淡为止,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适宜于调理跌打损伤,淤血肿块,吐血咳血,崩漏,产后血晕,恶露不下等症。
产后血晕的原因
一、血虚气脱
新产元气虚惫,或因分娩伤损胞宫,血去过多,营阴下夺,气随血脱,心神失养,致令血晕。
二、血瘀气逆
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内侵,血为寒凝,瘀滞不行,恶露涩少,血瘀气逆,扰乱心神,而致晕厥。
产后血晕吃什么调理
熟地龙骨煲冬瓜汤
材料:熟地黄50克,龙骨300克,冬瓜100克,姜10克,盐3克,鸡精1克,胡椒粉2克。
做法:1、将所有材料洗净,龙骨斩件,冬瓜切片。
2、烧油锅,炒香姜片、葱段,放适量的清水,大火煮开,放入龙骨焯烫,滤除血水。
3、砂锅上火,放入龙骨、姜片、熟地黄、冬瓜,文火炖约40分钟,调味即可。
药膳功效:熟地黄甘温质润,具有补阴益精的功效,为养血补虚之要药,搭配龙骨食用,可补肾养血,对肾虚、血虚引起的胎动不安均有疗效。
红枣枸杞鸡汤
材料:枸杞子30克,党参3根,鸡肉300克,红枣、生姜、葱、香油、盐、生抽、胡椒粉、料酒、鸡精各适量。
做法:1、将鸡洗净后剁成块,红枣、枸杞子、党参洗净,姜切片、葱切段备用。
2、将剁好的鸡块及所有材料入锅炖煮,加入盐、生抽、胡椒粉、料酒煮约10分钟,转文火炖稍许,撒上调料,淋上香油即可。
药膳功效:红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枸杞子可滋补肝肾,鸡肉可强身健体、补虚,三者合用,适宜产后血虚气脱型血晕症患者食用。
灵芝核桃枸杞汤
材料:灵芝30克,核桃仁50克,大枣2颗,冰糖20克,枸杞子10克。
做法:1、灵芝切小块,核桃仁用水泡发,撕去外皮,枸杞子泡发。
2、煲中放水,下入灵芝、核桃、枸杞子、大枣,盖上盖,煲40分钟。
3、将火调小,下入冰糖调味,待冰糖溶化,即可食用。
药膳功效:灵芝可宁心安神、补益五脏,核桃可补血养气、补肾填精,枸杞子可滋补肝肾,此品尤其适宜产后血晕恢复期患者食用。
产后血晕症状起因
产后血晕属妇科产后的急症之一,导致产后血晕的病因,有虚、实两端。虚者居多,虚者属于脱晕,常由产后血崩发展而来;实者属于闭晕闭厥,乃瘀血上攻,扰乱心神所致。以下是导致产后血晕虚实两端的病因介绍:
1、虚此病之虚,为血虚气脱。产妇素体气血虚弱,复因产时失血过多,以致营阴下夺,血分大耗,血者与气分相连,血为气之配,又说血为气之内守,而气又为血之统摄,气赖血存,气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故营血耗损过甚,气失依附,阳气虚脱,故见气血分离的虚脱状态。气之虚脱,必见汗多神疲,形寒肢冷;血之下脱,则不能涵养心肝,以致心神骤然失养。
2、实此病之实,为瘀血内闭。产时排瘀不畅,或胎盘残留,瘀阻于内,损伤胞络,故致出血过多,或因产后胞脉血虚,瘀浊有所残留,或者因产感寒,血为寒凝,气为寒阻,以致瘀浊不行,或因产后元气亏虚,气血运行失度,以致血瘀气逆,并走于上,扰乱心神,而致血晕。
新妈妈治疗产后血晕小绝招
产后血晕,是指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等症。
医学认为,产后血晕多由产时失血过多,以致营阴下夺,气随血脱所致;亦可由于产时感寒,血为寒凝,瘀滞不行,以致血瘀气逆,并走于上,扰乱心神,而致血晕。对产后血晕的治疗,须先抗休克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根据病症分型治疗。
血虚气脱而致血晕,其主要症状为头晕眼花,神志昏迷,唇白面青,心慌肢冷,身出虚汗等。治宜滋补气血,益气固脱,方药可选定坤丹或独参汤。若汗出肢冷,则用参附汤,以回阳救逆;若伴出血不止,则于参附汤中加姜炭,以止血。还可采用药膳调治,如黄芪粥,取黄芪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用粳米50克煮粥,熟时加药汁和适量红糖,稍炖即成,每日早晚各一次。亦可用桂圆枣仁芡实汤,桂圆肉10克,芡实12克,炒枣仁10克,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饮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
瘀阻气闭型血晕,其主要症状为产后恶露不下或者量少,少腹阵痛拒按,甚至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唇舌均紫等。治宜行血逐瘀,方药用夺命散加当归、川芎。若兼胸闷呕哕,则加姜半夏以降逆化痰。也可用下列药膳调理,如佛手山楂元胡汤,佛手6克,山楂10克,元胡6克,水煎取汁服用,每日一剂。桃仁粥,桃仁15克捣烂,加水浸泡,去渣留汁。粳米50克煮粥,待粥半熟时加入桃仁和少许红糖,炖至粥熟即可,每日晨起食之。黑豆红花汤,黑豆30克,红花6克,共入锅中,水煎,去渣取汁,冲红糖50克温服,每日一次。
产后腰痛中医食疗帮你调理
产后腰痛?中医食疗药膳帮您调理
分娩后,新妈咪盆腔内的组织不会很快恢复到孕前状态,**也未能完全复位,在一段时间内,连接骨盆的韧带sc无力。而且,在这个时期如果**排出不畅,导致宫腔内血液淤积,都会引起腰痛。
很多产妇在月子里较少活动,总是躺或坐在床上休养,腰部肌肉缺乏锻炼,而坐月子每天都在进补,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使体重增加,加重腰部负荷;加上还要经常弯腰照料宝贝,如洗澡、穿衣服、换尿布或从摇篮里抱起宝贝等,都容易造成腰肌劳损而引起疼痛。
药膳调理一:山楂粥
原料:当归20克,川芎10克,红花 6克,干姜 6克,生山楂30克,桃仁15克,粳米100克,大枣4枚及红糖适量。
制法:先将以上前5味中药放入砂锅,加适量水,浓煎40分钟,去渣取汁,化入红糖适量备用;再将粳米、大枣、桃仁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用小火煨煮成稠粥;然后兑进前面的浓煎药汁,拌匀,继续煮到开锅即成。每天分早晚2次服用。
适应症:适合淤血留滞引起的产后腰痛,或腰部疼痛连带下腹、痛处固定不移的产妇。
药膳调理二:杜仲羊肉汤
原料:杜仲15克,肉苁蓉 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 20克,当归20克,生姜15克,羊肉250克。
制法:先将生姜切片,羊肉切成小块,和5味中药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炖至羊肉熟透后即成。喝汤吃羊肉,早晚空腹服用。
适应症:适合因*虚血亏而引起的产后腰痛,或感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的产妇。
药膳调理三:肉桂山药栗子粥
原料:肉桂10克,干姜10克,白术20克,甘草6克,山药30克,茯苓15克,去壳栗子50克及糯米50克。
制法:先将前4味中药放入砂锅加水泡透,先煎30分钟倒出药汁,加水再煎20分钟后将药汁倒出;两次药汁合在一起放在砂锅内,再放入山药、茯苓、去壳栗子、糯米,用文火炖烂成粥。不拘时喝,晚上睡觉前趁热喝一碗效果更好。
适应症:适合寒湿痹阻的产后腰痛,或腰痛沉重,穿着保暖症状会减轻的产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