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方面判断老年病人心衰
5个方面判断老年病人心衰
①精神症状突出。心衰时常伴有失眠、焦虑不安,或嗜睡、表情淡漠、呆滞等。这与心衰时心脏排血减少,脑细胞缺氧有关。
②心衰症状易被掩盖。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相互影响,造成病情复杂化,症状多样性,掩盖心衰症状。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率与呼吸情况,如果出现心率过快或心律不齐,以及呈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就要虑及心衰,及时去看医生。
③夜尿增多。这是因为白天活动增多,回心血量相对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肾脏血流灌注量减少,故而尿量减少;但到了晚上,老年人卧床休息,回心血量相对增加,心输出量增多,从而引起夜尿增多,成为心功能不全的标志之一。
④出现消化道症状。心衰往往伴有内脏瘀血,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者可致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
⑤出现肺部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可疑症状;可贴近老人的胸部听听。如果听见明显的哮鸣音或湿罗音,表明老人已有心功能不全,必须立即送医院就诊。
心脏病和心衰有何关系
有心脏病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有心衰?有很多心脏病患者搞不清这个问题。为此,笔者特意请教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高炜教授。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减退。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周围组织灌注不良,不能满足机体代谢所需血液,病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周围回流的静脉血受到一定影响,病人这时就会出现瘀血,表现为下肢浮肿或肝大、消化道淤血等。 有些病人得了心脏病就说自己心力衰竭,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心脏病要发生心力衰竭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个病人由于情况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在得了心脏病后还有一个代偿期,即心脏功能有一个代偿阶段。在代偿期中,病人虽有心脏病,比如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有杂音或心脏大了等,这只是说他有心脏病,但他的心脏功能可能还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在心脏病基础上再有一些诱因,那么它就可以使心脏由代偿期发展到失代偿,即发生心力衰竭。在临床上讲的诱因,最主要的就是感染。 是否病人已被确诊为心衰后,就进入一个危险状态呢?高教授认为,病人虽有心衰,但不同的病人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各不相同。
一方面,要看原始心脏病的病因;另一方面,对心衰的判断本身也有一个过程。临床上通常都是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一个标准,即主要根据病人运动的耐量来判断心功能。根据这一标准,通常把心功能分为四级: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就是代偿期阶段;二、三级,就已是失代偿了;到心功能四级时,就是非常严重的心力衰竭了,体力活动几乎完全丧失,在休息时也有症状,也就是非常严重的心衰了。在四级的状态下,病人的风险相当大,死亡率非常高。心衰必须早期治疗,以控制病症的发展。
心源性休克的病因
心肌梗塞是成人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小儿期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常为:先天性心脏病、爆发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症、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梗塞等。 心输出量降低,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血液灌注量不足,是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源性休克由七个方面引起的:左室发育不良综合征等先天性心脏病;严重二尖瓣等瓣膜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等非瓣膜性梗阻性心脏病;严重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心室充盈障碍;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心肌收缩功能严重受损等引起心肌收缩力和顺应性下降 、徼循环障碍、细胞功能障碍。
急性重症心肌炎可引起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多见于儿童及青年,老年人则较少见,扩张性(充血性)心肌病和心瓣膜病人通常引起慢性充血性心衰,若这些病人出现急性并发症,如快速心律失常或肺栓塞,则心排量可急剧下降而导致心源性休克,老年人心脏对心率的突然变化适应力较差,特别是当心室率明显增快时,心室舒张期充盈量减少,心搏量及心脏指数明显下降,由此引起全身组织及器官的灌注不足,故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心律失常是老年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的常见诱因,近年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冠脉旁路手术的适应证已扩大到老年病人,但与青年相比,老年患者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低排量综合征是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心源性休克常见原因。
四个方面判断女人气血是否不足
1、看眼睛
如果眼睛清澈明亮及神采奕奕的话,那气血是充足的。可是,眼睛干涩、眼皮重的话气血是不足的。眼白颜色混浊及发黄,说明是肝脏气血不足。眼白出现血丝,可能是肺部和大肠热。眼袋大则是脾虚,两目呆滞,晦暗无光等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了。
2、看手
气血充足手是温暖的,手心会偏热或出气汗,冰冷等都是气血不足的症状。指腹扁平、薄弱及指尖细都是气血不足。指腹饱满,肉多弹性丰富就是血充足。如果你的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者只有大拇指有半月形的话那就是寒气重、气血不足了。
3、看睡眠
一个人如果入睡快、睡眠沉,一觉自然醒的话,气血是足的。如果总是入睡难,易惊醒灯都是气血亏虚的症状。看耳朵,气血不足的人耳朵肤色一般都是淡白的。耳垂出现斜线纹也是心气虚。耳朵局部会出现圆圈状等变化,则可能是心肺功能存在异常。
4、看皮肤
皮肤和肺相关,皮肤白有光泽、有弹性,无皱纹及无斑,那么肺就气血充足。如果皮肤粗糙,发暗、发黄或发白、发青或发红等都说明身体不佳、气血不足。听声音,气血充足的话,声音会洪亮有力。气血异常,声音也会有异常表现,肝气过盛的人爱大呼小叫,肝气郁滞则会长吁短叹。
老年人心衰还能治好吗
老年人心衰可以采取一般治疗。老年心衰病因复杂,一定要先进行各种检查,先了解清楚引起心衰的病因和先后顺序。尽量通过根治病因,需要手术的话就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老年人心衰的治疗要去除诱因。同时还要加强支持治疗,患者日常要合理调整自己的饮食,做到护理,包括了医院和家庭的护理。以上做法都有助于老年人心衰的治疗。
休息对充血性心衰的治疗主张控制运动减少身体所需血流,增加肾血流以及冠状动脉,帮助静脉血回流,提高心肌收缩力及心肌能力。心力衰竭Ⅱ级的病人一定要严格控制体力锻炼,而心力衰竭Ⅲ级的病人更要卧床休息。不过也不能长时间卧床不起。
老年人心衰的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以及低胆固醇为主。还要进行骨骼肌锻炼,反复及适量锻炼我们的骨骼肌,可以增强病人的身体运动耐量,增强骨骼肌氧合能力。运动强度不可以让病人的心率高于170次/min是最佳的。
5个方面判断你是否有高血脂
高血脂是导致冠心病、高血压及中风的危险因素,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是否出现高血脂并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呢?可以从下面5个方面加以判断。
1、常出现头昏脑胀或与人讲话间隙容易睡着。早晨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后可改善,午后极易犯困,但夜晚很清醒。
2、睑黄疣是中老年妇女血脂增高的信号,主要表现在眼睑上出现淡黄色的小皮疹,刚开始时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
3、腿肚经常抽筋,并常感到刺痛,这是胆固醇积聚在腿部肌肉中的表现。
4、短时间内在面部、手部出现较多黑斑(斑块较老年斑略大,颜色较深)。记忆力及反应力明显减退。
5、看东西一阵阵模糊,这是血液变粘稠,流速减慢,使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所致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都有什么
1、尿液:想要早发现糖尿病的症状表现,就需要从自身进行检查,在检查时需要检查自己的尿液是否含糖过量,除了颜色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判断。尿液中葡萄糖增多,会发出甜酸气味,同时也会产生很多泡沫并吸引昆虫。因此,如果你的尿液有上述情况的话,中招是一定的了。
2、尿量:糖尿病患者的排尿频率会增加,这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是快速判断是否是糖尿病患者的依据。其中,在正常人每天的排尿量是1--1.5公升,但糖尿病人因小便频数,每日的排尿量往往达到2--4公升,有的病人甚至高达10公升,因为口干是糖尿病最先出现的早期症状。
3、除了以上这两种常见的症状之一,糖尿病的症状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口渴、疲惫无力、视物不清楚、手脚发抖等。如果出现了上述的2个或以上糖尿病早期症状,建议最好去医院进行检查。了解糖尿病早期症状,及时发现糖尿病,让糖尿病远离自己。
莫忽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目前在我国,心血管病已成为威胁人体生命的第一杀手。当老年人心脏发生病变时,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储备力显著降低,不能维持有效的循环,使身体各部分发生血液和体液的淤积,这肘就出现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与慢性支气管炎极其相似,无论在发病年龄、季节、诱因以及病程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典型的心力衰竭症状如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舒张早期奔马律及交替脉等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例中较少发现,再则慢性心衰诊断对有些重要体症常常容易疏漏或未引起重视,这也是造成优先诊断慢支而忽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原因,为此在诊断上常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
老年人慢性心衰,如对夜间咳嗽,呼吸次数、血压,脉压差,心音变化及吸气中晚期罗音等多加注意观察,结合上述临床征象和借助医技科室检查不难作出诊断。慢性心衰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应该引起医务人员与老年病人的足够重视。
心脏病和心衰有何关系
有心脏病的人是不是就一定有心衰?有很多心脏病患者搞不清这个问题。为此,笔者特意请教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高炜教授。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可导致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减退。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周围组织灌注不良,不能满足机体代谢所需血液,病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另一方面,由于心脏排血量减少,使周围回流的静脉血受到一定影响,病人这时就会出现瘀血,表现为下肢浮肿或肝大、消化道淤血等。
有些病人得了心脏病就说自己心力衰竭,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心脏病要发生心力衰竭是有一个过程的,每个病人由于情况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这就是说,在得了心脏病后还有一个代偿期,即心脏功能有一个代偿阶段。在代偿期中,病人虽有心脏病,比如到医院检查时发现心脏有杂音或心脏大了等,这只是说他有心脏病,但他的心脏功能可能还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在心脏病基础上再有一些诱因,那么它就可以使心脏由代偿期发展到失代偿,即发生心力衰竭。在临床上讲的诱因,最主要的就是感染。
是否病人已被确诊为心衰后,就进入一个危险状态呢?高教授认为,病人虽有心衰,但不同的病人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各不相同。一方面,要看原始心脏病的病因;另一方面,对心衰的判断本身也有一个过程。临床上通常都是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一个标准,即主要根据病人运动的耐量来判断心功能。根据这一标准,通常把心功能分为四级: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就是代偿期阶段;二、三级,就已是失代偿了;到心功能四级时,就是非常严重的心力衰竭了,体力活动几乎完全丧失,在休息时也有症状,也就是非常严重的心衰了。在四级的状态下,病人的风险相当大,死亡率非常高。心衰必须早期治疗,以控制病症的发展。
ACE抑制剂对老年心衰病人有效
伯明翰市阿拉巴马大学的Ali Ahmed博士及其同事对295例因心衰入院、出院时符合ACE抑制剂治疗的老年病人的预后进行了回顾。该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出版的《美国老年病学协会杂志》上。
在出院时有63%的病人开始应用ACE抑制剂治疗。出院后1年内有40%的病人死亡。总体上看,与未用药者相比,应用ACE抑制剂的病人1年死亡的危险率为0.58。
18%的病人出院时被认为有ACE抑制剂治疗的禁忌症,如低血压、高钾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这些病人较没有禁忌症者接受ACE抑制剂治疗的可能性减少65%。然而,那些确实接受了ACE抑制剂治疗的病人1年死亡的危险率为0.34,低于无禁忌症病人的0.66。
Ahmed博士等撰文写道:“我们的研究资料表明,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或低血压老年心衰病人服用ACE抑制剂后其生存率较无禁忌症的病人受益更大。”在这些病人中可能需要调整其他药物的应用,应当鼓励这些病人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伯明翰市阿拉巴马大学的Ali Ahmed博士及其同事对295例因心衰入院、出院时符合ACE抑制剂治疗的老年病人的预后进行了回顾。该研究结果发表在10月出版的《美国老年病学协会杂志》上。
在出院时有63%的病人开始应用ACE抑制剂治疗。出院后1年内有40%的病人死亡。总体上看,与未用药者相比,应用ACE抑制剂的病人1年死亡的危险率为0.58。
18%的病人出院时被认为有ACE抑制剂治疗的禁忌症,如低血压、高钾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这些病人较没有禁忌症者接受ACE抑制剂治疗的可能性减少65%。然而,那些确实接受了ACE抑制剂治疗的病人1年死亡的危险率为0.34,低于无禁忌症病人的0.66。
Ahmed博士等撰文写道:“我们的研究资料表明,肾功能不全、高钾血症或低血压老年心衰病人服用ACE抑制剂后其生存率较无禁忌症的病人受益更大。”在这些病人中可能需要调整其他药物的应用,应当鼓励这些病人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