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的预防处方
网络成瘾的预防处方
网络成瘾预防处方的“一二三四”,即“一个目标”、“两个小时”、“三件事”、“四门课”。
一个目标:孩子要制定一个暑期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平时没有时间实现的;家长要制定一个暑期的学习目标,学习怎样去了解孩子。
两个小时:孩子每天上网要少于两个小时;孩子户外活动时间要大于两个小时;家长每天要陪孩子至少两个小时。
三件事:孩子做一回父母;父母做一回孩子;大家做一回朋友。
四门课:听发展心理学课,做孩子的父母;听教育心理学课,做孩子的老师;听健康心理学课,做孩子的医生;听咨询心理学课,做孩子的朋友。(施水泉李水根整理)
经常使用电脑带来的危害
1、 造成眼睛疲劳
因为你长时间的使用电脑的时候,会让眼睛一直专注在电脑上,从而会导致眼睛变得容易疲劳。
2、头痛
除了我们上面说的会眼睛疲劳以后,也会导致头痛。这个主要是因为长时间使用电脑会让我们的大脑一直都得不到放松,从而导致头痛。
3、亚健康
经常对着电脑的时候,可不仅仅会有外部带来的伤害哦。内部的话会被电脑辐射所影响。从而造成亚健康。
4、伤害皮肤
根据研究表明,很多经常使用电脑的人都会比那些不怎么使用电脑的人皮肤更差。其皮肤会变得更加的粗糙,并且毛孔会变大,甚至还会出现黑头。
5、容易失眠
如果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往往经常会出现失眠、心悸、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6、网络成瘾
还记得吗,以前刚接触电脑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因为一会没有玩电脑而失魂落魄呢?这个就是网络成瘾的表现了。所以常常使用电脑会造成网络成瘾,这个对我们的身心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女性久用电脑易患“心理死亡”症
进入网络办公通讯时代以来,高效率和快节奏成了现代办公的主要特点。电脑为人们的体力减轻了负担,但也给人们的心理增加了负担。不少长期面对电脑的人,呈现出一种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早衰综合症。
用多电脑易患焦虑及抑郁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占发病人数的98.5%,女性占1.5%。
这里提到的“心理死亡(早衰)”与“网络心理障碍”的范畴存在一定的交叠。有研究发现,长期较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比正常人群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及强迫障碍等心理疾病。“用多了电脑,的确容易发生多种情绪障碍。”专家指出,所谓的这种“心理死亡(早衰)”跟网络成瘾有着莫大关联,二者有相通的地方。
办公族要避免网络成瘾由于整天使用电脑,很多办公族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离开电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行为障碍。网络成瘾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具有网络成瘾的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
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其典型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同时有研究认为网络成瘾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冲动控制障碍、低自我评价等,或者与糟糕的社会关系、缺乏朋友、对外表的不满和残疾等个人生活因素有关。具有成瘾倾向的个体在患网络成瘾前有明显的个性特质,如过分害羞、内向和社会退缩等。
专家指出,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疲劳,引起头部发紧;感到精力不足,自觉“心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下降;整天绝大部分时间面对机器,与人缺乏交流,造成缺乏生活热情,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没有创造力和事业心。
生活简单随便,很难提起兴趣;变得敏感多疑,自我中心,忌妒心重,容易因一些小事与人争执,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固执己见,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没有兴奋感,情绪始终没有高潮期等。
理的欲望是生活“活力剂”经常长时间使用电脑,确实需要防止心理早衰,首先,保持合适的欲望,拥有快乐的心态。有一个寓言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一个渔夫打鱼若干后休息去了,路人问:“为什么不继续打鱼”渔夫答:“已经够养活自己了。”路人说:“继续打鱼可以攒钱买新船、雇人、开公司、买别墅,然后舒舒服服躺在海边晒太阳。”渔夫答:“可是我现在已经在海边舒舒服服地晒太阳了呀!”所以,生活是否快乐,由你自己做主。
其次,多跟亲人、朋友联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感情。亲人是最安全舒适的交际对象,“常回家看看”不仅仅是歌里唱的,维护心理健康也应该从融洽家庭和睦关系入手;此外,每逢周末、节假日、纪念日,除了发短信、打电话问候友人,何不尝试用最“原始”的方式:约几个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到咖啡厅、酒吧坐一坐、聊一聊。
很多人以工作太累为由,放假了就闭门不出,反而没有出去散散心得到的放松效果好。另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能大大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疲劳。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
久用电脑易引起“心理死亡”
久用电脑易患焦虑及抑郁症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占发病人数的98.5%,女性占1.5%。
这里提到的“心理死亡(早衰)”与“网络心理障碍”的范畴存在一定的交叠。有研究发现,长期较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比正常人群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及强迫障碍等心理疾病。“用多了电脑,的确容易发生多种情绪障碍。”专家指出,所谓的这种“心理死亡(早衰)”跟网络成瘾有着莫大关联,二者有相通的地方。
办公族要避免网络成瘾
由于整天使用电脑,很多办公族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离开电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行为障碍。
网络成瘾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具有网络成瘾的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其典型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同时有研究认为网络成瘾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冲动控制障碍、低自我评价等,或者与糟糕的社会关系、缺乏朋友、对外表的不满和残疾等个人生活因素有关。具有成瘾倾向的个体在患网络成瘾前有明显的个性特质,如过分害羞、内向和社会退缩等。
专家指出,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疲劳,引起头部发紧;感到精力不足,自觉“心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下降;整天绝大部分时间面对机器,与人缺乏交流,造成缺乏生活热情,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没有创造力和事业心;生活简单随便,很难提起兴趣;变得敏感多疑,自我中心,忌妒心重,容易因一些小事与人争执,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固执己见,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没有兴奋感,情绪始终没有高潮期等。
合理的欲望是生活“活力剂”
经常长时间使用电脑,确实需要防止心理早衰,首先,保持合适的欲望,拥有快乐的心态。有一个寓言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一个渔夫打鱼若干后休息去了,路人问:“为什么不继续打鱼?”渔夫答:“已经够养活自己了。”路人说:“继续打鱼可以攒钱买新船、雇人、开公司、买别墅,然后舒舒服服躺在海边晒太阳。”渔夫答:“可是我现在已经在海边舒舒服服地晒太阳了呀!”所以,生活是否快乐,由你自己做主。
其次,多跟亲人、朋友联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感情。亲人是最安全舒适的交际对象,“常回家看看”不仅仅是歌里唱的,维护心理健康也应该从融洽家庭和睦关系入手;此外,每逢周末、节假日、纪念日,除了发短信、打电话问候友人,何不尝试用最“原始”的方式:约几个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到咖啡厅、酒吧坐一坐、聊一聊。很多人以工作太累为由,放假了就闭门不出,反而没有出去散散心得到的放松效果好。
另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能大大释放心理压力,缓解疲劳。运动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兴奋性、均衡性和灵活性。
网络抑郁症夜猫族最容易得
白天上网查资料、晚上上网去发帖、半夜依旧在网聊......这是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在他们的心目中,缺少了网络就像没有了空气一样。日前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召开的高校心理协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上海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症发生率为7.9%。
专家建议,学校要为网络成瘾症者提供一个理解的氛围,让他们重新找到自我,从心理上彻底斩断网瘾,引导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调查大学生网瘾成研究热点
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随机抽取本市4所大学的43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最终结果表明:有427名学生已经接触并使用过网络,有34人符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发生率为7.9%。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的作用下,个体由于过度上网而导致其社会、心理等方面明显损伤的行为。华东师大贺信指出,大学生由于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不强,因而在他们与网络的频繁接触中,更易沉溺于其中。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正日益成为各国研究热点之一。
网络成瘾的类型有哪些
1、网络成瘾——游戏:多见于青少年,这批人群常缺少家庭或学校的关怀,在学习上他们可能是失败者,他们得不到家里父母和亲属的关爱,得不到学校的器重,常受到老师与同学的讽刺与打击,即便是走向了社会也是适应现实社会的失败者,于是他们走向“虚拟世界”走向游戏这便是寻求快乐的捷径,他们与游戏网友抱成一团,沉迷于“虚拟世界”之中,脱离了现实社会,是家庭与学校不受欢迎的人。
2、网络成瘾——色情:以青少年和成年人居多,老年人少有,青少年情窦初开,性意识刚刚萌发,成为“虚拟性爱成瘾”的高发人群。一部分青少年可能因某个偶然机会在网上体验到了虚拟性爱,这类刺激和体验对于青年少来说过于强烈,他们容易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对于成年人,网络的易介入性和直观性,使得色情的内容随处可见,一些具有猎奇心理的人和易于发生性冲动的人或有‘性偏好障碍’的人,终日在这些网站上留连忘返,以满足那些日常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性需要。有专家指出,每周花费11个小时以上用来漫游色情网站的人就有网络色情成瘾的嫌疑。网络色情成瘾的病症表现为在网上活动开始干扰你的工作、学习、正常娱乐以及你与他人的关系。
3、网络成瘾——关系:这类人往往人际因素不好,所处环境相对隔离,自尊心偏低,网络关系成瘾的人会忽视真实存在的人际关系,出现实际人际关系的萎缩和角色倒错,有情绪及自我概念改变、出现网络人际关系卷入和网络关系依赖行为,“网恋”就是其典型,所谓“把两颗寂寞的心联系在一起了”或称“电脑诉衷肠”,同时有社会功能下降,戒断后产生戒断反应。
4、网络成瘾——信息:一切都在网上查是一类人的行为,没有电脑就不能工作、 买什么衣服、买什么手机、吃什么药、做题的答案……等,不上网查就不行;一天如果没有收到网上的邮件就心里不安。还有一类人,就是专门喜好非法进入他人电脑系统,偷窥或窃取他人信息,或非法制作“电脑病毒”破坏网络系统以图自我欣赏,明知不对但无法自控。
5、网络成瘾——交易:常是指一群上网做生意的和购物的人群,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他们从事网络交易迷恋上了网络而不能自拔;也包括一些股民、上淘宝网等商业网站者、也有企业雇员参与经商者,这些人常伴发有诸多心理和躯体的不适,如心烦失眠、精神食欲减退,躯体症状如腰酸背痛等,不能完成正常的工作与学习,并影响到日常的生活、社会功能减退。
久用电脑对心理会有啥影响
用多电脑易患焦虑及抑郁症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占发病人数的98.5%,女性占1.5%。
这里提到的“心理死亡(早衰)”与“网络心理障碍”的范畴存在一定的交叠。有研究发现,长期较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比正常人群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及强迫障碍等心理疾病。“用多了电脑,的确容易发生多种情绪障碍。”专家指出,所谓的这种“心理死亡(早衰)”跟网络成瘾有着莫大关联,二者有相通的地方。
办公族要避免网络成瘾
由于整天使用电脑,很多办公族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离开电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行为障碍。
网络成瘾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具有网络成瘾的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其典型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同时有研究认为网络成瘾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冲动控制障碍、低自我评价等,或者与糟糕的社会关系、缺乏朋友、对外表的不满和残疾等个人生活因素有关。具有成瘾倾向的个体在患网络成瘾前有明显的个性特质,如过分害羞、内向和社会退缩等。
专家指出,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疲劳,引起头部发紧;感到精力不足,自觉“心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下降;整天绝大部分时间面对机器,与人缺乏交流,造成缺乏生活热情,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没有创造力和事业心;生活简单随便,很难提起兴趣;变得敏感多疑,自我中心,忌妒心重,容易因一些小事与人争执,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固执己见,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没有兴奋感,情绪始终没有高潮期等。
合理的欲望是生活“活力剂”
经常长时间使用电脑,确实需要防止心理早衰,首先,保持合适的欲望,拥有快乐的心态。有一个寓言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一个渔夫打鱼若干后休息去了,路人问:“为什么不继续打鱼?”渔夫答:“已经够养活自己了。”路人说:“继续打鱼可以攒钱买新船、雇人、开公司、买别墅,然后舒舒服服躺在海边晒太阳。”渔夫答:“可是我现在已经在海边舒舒服服地晒太阳了呀!”所以,生活是否快乐,由你自己做主。
其次,多跟亲人、朋友联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感情。亲人是最安全舒适的交际对象,“常回家看看”不仅仅是歌里唱的,维护心理健康也应该从融洽家庭和睦关系入手;此外,每逢周末、节假日、纪念日,除了发短信、打电话问候友人,何不尝试用最“原始”的方式:约几个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到咖啡厅、酒吧坐一坐、聊一聊。很多人以工作太累为由,放假了就闭门不出,反而没有出去散散心得到的放松效果好。
男性怎么应对“早衰综合症”方法
进入网络办公通讯时代以来,高效率和快节奏成了现代办公的主流现象。不少长期面对电脑的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呈现出一种心身的亚健康状态———早衰综合症,即,专家们担心的“心理死亡”。
用多电脑易患焦虑及抑郁症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发病年龄介于15-45岁,男性占发病人数的98。5%,女性占1。5%。
这里提到的“心理死亡(早衰)”与“网络心理障碍”的范畴存在一定的交叠。有研究发现,长期较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比正常人群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及强迫障碍等心理疾病。“用多了电脑,的确容易发生多种情绪障碍。”专家指出,所谓的这种“心理死亡(早衰)”跟网络成瘾有着莫大关联,二者有相通的地方。
办公族要避免网络成瘾
由于整天使用电脑,很多办公族出现网络成瘾的症状,离开电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行为障碍。
网络成瘾是指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具有网络成瘾的患者往往没有一定的理由、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以致损害身体健康,并在生活中出现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
其典型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和滥用药物等。
同时有研究认为网络成瘾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冲动控制障碍、低自我评价等,或者与糟糕的社会关系、缺乏朋友、对外表的不满和残疾等个人生活因素有关。具有成瘾倾向的个体在患网络成瘾前有明显的个性特质,如过分害羞、内向和社会退缩等。
专家指出,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眼睛疲劳,引起头部发紧;感到精力不足,自觉“心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下降;整天绝大部分时间面对机器,与人缺乏交流,造成缺乏生活热情,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没有创造力和事业心;生活简单随便,很难提起兴趣;变得敏感多疑,自我中心,忌妒心重,容易因一些小事与人争执,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固执己见,没有改变现状的愿望,没有兴奋感,情绪始终没有高潮期等。
合理的欲望是生活“活力剂”
经常长时间使用电脑,确实需要防止心理早衰,首先,保持合适的欲望,拥有快乐的心态。有一个寓言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道理。一个渔夫打鱼若干后休息去了,路人问:“为什么不继续打鱼?”渔夫答:“已经够养活自己了。”路人说:“继续打鱼可以攒钱买新船、雇人、开公司、买别墅,然后舒舒服服躺在海边晒太阳。”渔夫答:“可是我现在已经在海边舒舒服服地晒太阳了呀!”所以,生活是否快乐,由你自己做主。
其次,多跟亲人、朋友联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感情。亲人是最安全舒适的交际对象,“常回家看看”不仅仅是歌里唱的,维护心理健康也应该从融洽家庭和睦关系入手;此外,每逢周末、节假日、纪念日,除了发短信、打电话问候友人,何不尝试用最“原始”的方式:约几个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到咖啡厅、酒吧坐一坐、聊一聊。很多人以工作太累为由,放假了就闭门不出,反而没有出去散散心得到的放松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