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临时起搏器适应症
心脏临时起搏器适应症
临时性起搏为非永久性置入起搏电极的一种起搏方法。通常使用双极起搏导管电极,起搏器放置在体外,起搏电极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4周。
1、一般治疗性起搏: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药物中毒或电介质紊乱、心脏外伤或外科术后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伴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阿-斯综合征)发作或近乎晕厥者;对药物治疗无效或不宜用药物或电复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给予起搏或超速起搏治疗。
2、诊断及研究性起搏:
快速性心房起搏诊断缺血性心脏病;窦房结功能的测定等。
3、预防性或保护性起搏:
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脏血管介入性导管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应用药物或电复律治疗有顾虑者;心律不稳定患者在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或更换起搏器时;心动过缓或虽无心动过缓但心电图有双束支阻滞,不完全性三分支阻滞,将要接受全身麻醉及大手术者。
一般认为拟手术患者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并且属于acc/aha起搏标准ⅱ类或部分ⅲ类指征者应术前积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作为预防性或保护性起搏,以提高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
① 确诊窦房结功能障碍,无缓脉症状;
② 无症状的永久性或间歇性ⅱ度ⅱ型和ⅱ度ⅰ型房室阻滞;
③ 无症状的双束支或三束支阻滞;
④ 心动过缓伴快速心律失常需药物治疗;
⑤ 迷走神经高敏状态或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
⑥ 心动过缓伴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者;
⑦ 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到长r-r≥2s;
⑧ 阿托品试验阳性;
⑨ 频发性室性早搏,经药物治疗无效。
上述这些都是心脏临时起搏器适应症,但是不管您安装的是临时起搏器还是永久起搏器都一定要注意,在安装起搏器时候要远离磁场,避免起搏器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起搏器的正常工作,而且要注意在手术之后避免做剧烈的运动,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是。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详细了解
老张因患有严重冠心病多年而导致心功能不全,最近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又能过上正常的日子了。在高兴之余,老张很想知道在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之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事情,才能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保持身体健康。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一个慢脉冲发生器和与之相连的金属导线组成,能按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节律的收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心脏疾病。病人安装上一个质量可靠的心脏起搏器后,生活质量能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不过,由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精细的电子设备,其工作性能可受强磁场或电流的干扰而影响正常功能,有些情况下必须提高警惕,决不能掉以轻心。
心脏起搏器最怕磁,是因为起搏器内各项功能开关是由磁铁控制的,因此,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应尽量避开产生强磁场的机器和环境。同样道理,因为磁共振检查时所产生的磁场和射频电场可使起搏器频率输出超出限定的范围,甚至还有可能损坏起搏器,所以植入起搏器的患者禁忌接受磁共振检查。
电流也可干扰起搏器的正常功能,甚至损坏起搏器,所以怕电也就不足为怪了。一般来说,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摄像机、微波炉、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电熨斗、剃须刀等常用家电,不会影响起搏器的功能;但具有磁性的收音机、电视机、磁化杯等应尽量距心脏起搏器15厘米以上使用。其他常用的家用电动工具和非专业的射频传输装置等,如操作得当,一般也不会对起搏器的功能造成干扰。如干扰发生,只需迅速远离或关闭这些电器即可。
某些设置于超市、图书馆和其他公共场所出人口的防盗装置,在患者距此装置很近时,可造成起搏器输出抑制或暂时转为非同步起搏模式。因此,装有起搏器的病人应以正常步态通过这种出入口的防盗装置,避免在此区域逗留。
某些工业用的电器,如弧光电焊、感应火炉和电阻电焊等,还有高压电线,如距离过近,都可产生足够的电磁干扰,从而影响起搏器的功能。
现在很多人都使用移动电话,虽然有测试资料表明移动电话与起搏器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暂时的,但应保持手持移动电话与起搏器之间的距离至少15厘米以上,使用后将移动电话放在植入起搏器的对侧,切不可置于胸前口袋中,或别在距离起搏器15厘米之内的腰带上,因为移动电话处于开机待命状态时,也可发射信号。
另外,患者来院复查时,带电的医疗设备也可影响起搏器的正常功能,如电刀、电凝、射频消融术、呼吸机、碎石机、体外电除颤、经皮神经电刺激等治疗。诊断性的胸片和透视对起搏器功能无影响。但是高放射性物质,如60钴或γ射线不应直接照射到起搏器上。如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治疗,应对起搏器做铅屏蔽,以防起搏器功能受损。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以了解起搏器的起搏功能、感知功能和带动功能。拍胸片以明确起搏电极位置是否正常,及时检查起搏电源情况,以便适时更换电源。病人一旦出现头晕、胸闷、黑矇、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确定有无起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
心脏起搏器手术费用是多少
心脏起搏器现在主要依靠进口,它的价格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患者很想让其透明化,由于医院和起搏器经营者利益分配等问题,一直无法把它透明化,国家有关部门也了解其中的问题所在,也对起搏器的价格进行了干预,也迫使一部分价格下降,可是起搏器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需要安装的患者只有高价安装,这样承受不了的患者选择不安,造成中国心脏病患者安装起搏器率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心脏起搏器手术价格跟患者所选用的起搏器种类,患者所在的地区、医院都有关系,单腔起搏器材料费一般是14000-20000块,双腔心脏病起搏器最基本的材料费需要30000块,费用相对比较多,因为比较高端。手术费1000-1200,另外就是住院期间的费用,其他的就是抗生素的费用等,比较少。一般心脏起搏器手术后7天左右拆线,复查心电图复查胸片,没有异常的就可以出院。
安装上一个质量可靠的心脏起搏器后,病人立即转危为安,心跳可按起搏器设置的脉冲频率不差分毫的进行跳动,生活即可和正常人一般。但尽管如此,仍不能放松警惕。因起搏器是一个高精密度的仪器,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在高压线下、强的电磁场内、发动机上都会对起搏器发生大的影响,使其频率发放不正常而影响起搏功能,因此不要在以上场合下工作或生活。
心动过缓的治疗方法和发病原因
治疗方法
在心动过缓急性发作时,除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停用可减慢心率的药物外,可以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对于心率在每分钟40次或者更慢者,药物提高心率效果不明显,尤其是伴有反复晕厥或晕厥前兆的患者,应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
在积极纠正可逆转的原发病因并排除了药物的影响后,如果患者的心动过缓症状不能逆转,则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有火柴盒大小,重量在25 —50克之间。脉冲发生器埋在上胸部的皮下,起搏导线经静脉血管送入心脏。起搏器按一定形式的人工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产生有效收缩,从而提高心率,缓解或消除病人的症状,挽救生命。
发病原因
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为有不适症状的心跳慢。病因多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或使用了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异搏定、洋地黄类药物、利血平等)。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为心跳有较长时间的停搏。引起这种情况的病因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先天性房室传导组织、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停搏时间超过3秒是非常危险的,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
1)阿-斯综合征发作:各种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引起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导致的心脏停搏并出现阿-斯综合征发作,都是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绝对指征。
2)心律不稳定的患者在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之前的过渡。
3)心脏直视手术引起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药物治疗无效的由心动过缓诱发的尖端扭转型和(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上面所讲的就是有关“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有哪些”的知识的介绍,大家通过上面的详细的对于植入式心脏起搏器适应症的介绍,相信大家有所认识了,看来对于严重的心脏病患者而言,选择进行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是有一定的适应症的,患者需要记得配合医生采取这方面的治疗的。
心脏起搏器手术操作步骤
心脏起搏器手术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1.向家属说明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签同意手术书。
2.临时起搏时,应检查临时起搏导管及连接线的电路通畅情况,并放在75%乙醇浸没消毒2小时备用。检查体外按需型起搏器的电池,以及机器的各种性能是否正常。3.备齐急救药物和面罩加压呼吸皮球等。(2)经静脉心内膜电极起搏. 1)局部消毒麻醉,切开或穿刺周围静脉(如大隐静脉、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2)在X线透视下经静脉插入双极导管电极至右室心尖部嵌入肌小梁中接触心内膜。
3)将起搏导管接体外携带式起搏器即可起搏。4)注意局部感染、心脏穿孔、电极移位等并发症。2.永久起搏(1)常规消毒左上胸皮肤(根据情况可以在右上胸或左、右颈静脉处)。局麻后,经皮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插入单极心内膜起搏导管。(2)导管电极定位的最佳部位为右室心尖部,将电极顶端固定在乳头肌肌小梁之间。(3)试行起搏,选取起搏阈值低的心内膜部位(通常0.5一1.OV)。(4)确定合适的电极位置后,固定电极导管。(5)包埋起搏器。(6)描记有效起搏的体表心电图,并行胸部正位及右侧位片备以后对照。
心脏病人都适合安装心脏起搏器吗
心脏病均需安装心脏起搏器进行治疗,必须有一定的适应证。心脏起搏器常见适应证为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及束支阻滞、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还有一些患者平时心率慢没有症状,但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严重冠心病等,必须使用药物治疗,而应用这些药物会使心动过缓进一步加重并出现不适症状,也需要植入起搏器治疗。
近年来,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如:顽固性心衰、心房颤动、长Q-T综合征(心电图Q-T间期比正常人时间长)引起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神经介导性晕厥等也可使用起搏器。建议您到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心脏起搏器手术适应症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之一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并且伴有与缓慢心律失常直接有关的症状。(1)心动过缓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引起如头晕、黑朦、心力衰竭和晕厥等症状;(2)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而必须用药物控制心动过速发作者。
房室传导阻滞(AVB)也是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房室传导阻滞(AVB):主要取决于有无症状和阻滞部位。 (1)有症状的II度以上AVB,不论有无症状和类型; (2)无症状的II度以上AVB,但心室率<40次/分,或证实心脏停搏>3秒; (3)由高度AVB诱发的快速异位心律失常而需药物治疗者; (4)三分支传导阻滞。以上情况的房室传导阻滞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
公认的其他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情况
公认的其他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情况:(1)颈动脉窦过敏: 明确反复晕厥或轻压颈动脉引起>3秒心脏停搏;(2)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通过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3)严重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通过双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这是近10年起搏器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本治疗是在右心房、右心室分别植入电极外,还要通过冠状静脉系统植入左室电极。大多数植入CRT的心衰患者心功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肢体僵硬或许是帕金森惹的祸
目前常用的外科手术为脑起搏器的治疗,又叫脑深部电刺激术,通过微电极刺激相应的运动神经核团,调节异常的神经电活动,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总体而言,脑起搏器的手术可以全面改善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状,即肢体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以及姿势步态异常等。
脑起搏器术后仍然需要服药,但是可根据病人的改善情况,相应的调整药物,减少药物的服用。该手术不损伤脑部神经,可逆可调,随着病情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参数,达到最佳控制状态,
杨女士清楚自己的病情,详细了解了脑起搏器的治疗过程,经过与家人商量,家属同意住院评估脑起搏器的治疗。经过身体检查,具有手术适应症,王学廉教授为其行立体定向双侧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术中测试效果良好,手术顺利,术后身体和精神康复良好。
术后进行脑起搏器开机,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适当的参数调整,杨女士的肢体僵硬缓解,身体恢复灵活性。
缺血性心肌病介入起搏后并发症
出血和血肿:切口渗血或囊袋血肿多见。术前停用抗凝剂,术中严格止血,术后压迫,一般多可避免。如果血肿较大,应在严格消毒下穿刺排血。
感染:囊袋感染最常见。严格消毒和无菌操作,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囊袋用PVP碘或抗生素冲洗,可减少感染机会。一旦感染,起搏器移位将不可避免。
皮肤压迫性坏死:囊袋皮肤压迫性坏死的原因中,慢性感染占60%,囊袋张力过高占20%,皮肤过敏占20%。一旦发生宜及早更换起搏器位置。
心律失常:安放电极时,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所以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必要时使用利多卡因,准备电复律和临时起搏器。
心肌穿孔:操作电极时用力过猛或电极张力过大,均可致心肌穿孔。表现为左下胸痛,心脏不起搏而胸腹壁随起搏脉冲跳动。电极可穿入左室,也可穿至心外膜。胸片提示电极位置异常。一旦确诊,应将电极撤回心腔,重新定位,一般较少引起心包压塞。
感知障碍:感知不良和感知过度常为电极导管因素所致。下调感知灵敏度值可改善感知不良。上调感知灵敏度值、延长反拗期或改用双极导管等可改善感知过度。
心肌炎最佳治疗方法
心肌炎它也算一个自限性的疾病,没有特效的治疗。但是一般的治疗都是以围绕它的症状进行的对症治疗,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 对于一般治疗,我们是建议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中间一定要建议卧床休息,这样可以减少心脏的负担;对于那些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病人,建议卧床至少1个月,而且半年内是不允许参加重的体力劳动的;如果是没有心脏(形态功能)的改变,休息半个月,然后3个月内不参加重体力活动。 同时可以辅助抗病毒治疗,比如使用a干扰素、黄芪等抗病毒治疗;还有保护心肌的疗法或者是免疫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严重的心衰或者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按照常规的心衰或者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对于完全性的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也可以使用临时起搏器,对于不能恢复的的房室传导阻滞,也可以根据情况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根据心律失常的情况也可以同时使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比如慢心律、倍他乐克、心律平还有胺碘酮等等。 每个人他的的患病的原因和程度以及体质是不同的,所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心脏起搏器有哪些
人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必须靠心脏维持适当频率的节律舒缩,保证所需新鲜血液的供应才能完成。正常心脏收缩的频率为60-100次/分,若心率过低,排血量将必受影响。安装起搏器后,可使过缓的心率提高到所需的频率,从而保证心脏正常的排血量以供脏器的需要。
1.按心脏起搏器放置的位置分类:可分为体内及体外两种。置入心脏导管的位置及方法均一样,唯独是起搏器置入人体皮下称体内起搏器,而放置于体外者称为体外起搏器。体外起搏器体积较大,但能随时更换电池及调整起搏频率,另 外若出现快速心律失常,尚可进行超速抑制,但携带不方便,再者导线入口处易感染,现多用于临时起搏。体内起搏器体积小,携带方便,安全,用于永久性起搏,但在电池耗尽时需手术切开囊袋更换整个起搏器。
2.按起搏器的性能分类:
(1)非同步(固定频率)型:发出的脉冲频率固定,一般为70次/分左右,不受自主心率影响,缺点是一旦心脏自主心律超过起搏频率,便可发生心跳竞争现象,甚至因此导致严重心律失常而威胁病人生命安全,因而现已多淘汰。
(2)同步(非竞争)型:起搏器属双线系统,一组电极在心房,一组电极在心室,通过心房电极接受心房冲动,经过适当的延迟以后,激动脉冲发生器,再通过心室电极引起心室激动,使房室收缩能按正常程序进行,此合乎生理要求,这是该型起搏器的独特优点,因它能增多回心血量,增强心缩力量,提高每搏输出量。缺点是电路复杂,耗电量大,使用寿限较短。
(3)可调试起搏器(体外遥控起搏器):它的频率可以通过编制一定程序的体外程控器进行调整,一般可将脉冲频率在50-180次/分之间根据病人需要进行体外程控调整,也就是可用程控器将脉冲调整到病人最佳状态的心跳次数,这种起搏器一般为多功能的,能按生理需要进行多参数调整,但造价较高。
(4)R波抑制型起搏器(按需起搏器):平时以自己的固有频率发放脉冲,刺激心室收缩,一旦出现超过起搏器脉冲频率的心脏自身节律,起搏器将自动感知而将低于自身节律脉冲进行抑制而不发放冲动,此时表现出来的为自身节律。一旦自身节律低于起搏器的固有频率,也即心室电极感知不到自身节律所产生的R波,起搏器将等待预定的一段时间(即所谓的逸搏间期)后,立即又按照固有的起搏频率发放脉冲而进入工作状态。此型起搏器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
心跳过慢应该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心跳过快可引起猝死,其实,心脏跳得太慢同样有引发猝死的危险。
检查心跳过慢的方法主要是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发现了心跳过慢,该怎么办呢?常规的治疗方法有吃药、打针等,但实际上,对于心律失常的病人来说,药物治疗的效果是有限的,因为目前还没有应用于紧急情况或者临时挽救生命的药物,所以最彻底的办法是为心跳过慢的病人安装心脏起搏器,帮助他们在心跳骤停的时候恢复心跳。
很多病人一听说要装起搏器,以为是要开胸,动大手术。实际上,起搏器的植入过程非常简单,在锁骨下做一个小切口,把起搏器的主机脉冲发生器放在这个地方,把两个电极放在心脏的特定位置,测试好,这两个电极能够正常工作就可以了。在手术中病人是局麻的,不会觉得痛苦。整个过程只要1小时左右,术后一般一周就可以出院。
有的病人以为装了起搏器之后就一劳永逸了,其实不然,随访和定期调试、检测是很重要的。病人应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随访,通过一个小电脑式的探头,放在皮肤上进行遥控,进行有关参数的调整即可。
心脏病患者安装起搏器两大致命误区
误区一:按时吃药就能控制心脏病
大多数情况下起搏器是为那些心跳过慢而引起不适的人准备的。当心脏停搏3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40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这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这类患者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确切,从长远来看,安装起搏器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决办法。
除了心跳过慢,起搏器还可以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如:心梗会导致心肌无法有力收缩,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就会引起心脏泵血不足,造成头晕、胸闷、乏力等各种症状。又如:药物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可以在心脏各部分安装多个起搏电极,同步产生多个电刺激命令,帮助心肌收缩。一些疾病可引发心搏骤停或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也可以安装具有除颤器功能的起搏器,能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此外,在某些心脏病综合治疗中起搏器还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误区二:开刀手术很危险
心脏起搏器安装植入技术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手术,大约需要1小时。该过程只需极少的局部麻醉,这意味着患者将是清醒的,可以放松地接受手术。通常是在锁骨下方的上胸部切开一个横切口,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通过锁骨下的静脉放入心脏。过程相当简捷。
起搏器可根据起搏的心腔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起搏右心房和右心室)、三腔起搏器(起搏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就诊时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安装。目前的人工起搏器会监测到患者自身的心率和心律,一旦自身的心电脉冲发放过于缓慢甚至不发放时,起搏器可以自动发放脉冲,刺激心脏,从而恢复患者的心跳。起搏器模拟天然心电脉冲的电量是极其微弱的,但足以使心脏起搏,因此起搏器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心率和心律。有研究显示,76%的患者安装了起搏器后不再出现任何不适症状,从而得以回到从前充满活力的生活。
虽然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是非常确切的,但是有其严格的适应征,此外对医生的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术后对起搏器的调试更关键,因此要选择实力雄厚的医院。由于它不开胸,手术短,手术死亡率低,并发症也少,病人也容易接受。
房颤吃什么药
1、老年人缓慢型房颤多无症状,除病因治疗外,无需其他处理。
2、快速型房颤应尽快将心律控制到60—70/min,首选毛花苷C0.4mg静注,必要时可在1—2h后重复0.2mg,无效且无明显心衰者,加用少剂量阿替洛尔或维拉帕米。由预激所致的房颤禁用毛花苷C和维拉帕米,只能用胺碘酮、普罗帕酮、β受体阻滞剂。
3、房颤属于快—慢综合症,上述药物均应慎用,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可常规使用。
4、老年患者一般不采用除颤复律,因为除颤成功后复发的可能性大,心心室率不快且能耐受,加之老年人常伴有窦房结构病变(复律后不能由窦房结取代而继以更为不利的心律,如须除颤复律,在复律前应备有临时起搏器)。
5、老年也应慎重进行药物复律,因为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窦房结功能不全,任何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会进一步加重窦房结的抑制,另一方面,老年房颤经转复正常心律后,长期用药维持亦不遗,不仅房颤可因为多种诱因易于复发,更因老年肝肾功能衰减容易诱发药物中毒。慢性房颤患者须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