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艾灸哪个位置 湿热证所致胆结石取穴
胆结石艾灸哪个位置 湿热证所致胆结石取穴
主要症状: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严重者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随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艾灸取穴:大椎,曲池,合谷,神厥,日月,太冲穴。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穴;绞痛加足三里,丘墟穴。
功效:清热利湿,软件散结。
胆结石吃什么最好 柿子椒
俗话说病从口入,确实不假,胆结石就是这样的一种疾病,由于过食高胆固醇或高脂肪的食物是导致胆结石的主要病因。因此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改变这种饮食习惯,是不是可以预防胆结石呢?改变饮食习惯确实是可以预防胆结石的,尤其是多吃以下几类食物对预防和治疗胆结石都有好处。
如何治疗胆结石效果最好
如何治疗胆结石效果最好?这是许多胆结石患者想要了解的东西,近几年来胆结石已经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胆结石对人们的伤害很大,严重的可能还会发生癌变,所以人们对于胆结石的治疗方法非常关注。那么如何治疗胆结石效果最好呢?下面就有请专家进行详细的介绍吧!
胆结石患者的疼痛主要是因为结石刺激的,平时可以适当的吃些消炎止痛的药物来缓解疼痛,但是不能长期用药物止痛,最好是彻底切除结石,结石取出后没有结石刺激,疼痛自然也就没有了。现在治疗胆结石主要以手术为主,建议选择安全性较高、取石较干净的微创保胆取石手术。
结石长期在胆囊内移动摩擦,会使胆囊壁损伤发炎,容易诱发引起胆囊发生病变。小结石可以会随着时间沉积变成大结石,还可从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形成梗阻性黄疸或化脓性胆管炎。结石在胆囊中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发生炎症、癌变等。胆结石怎么治疗?四川结石病医院采用胆结石的治疗方法是三镜联合保胆取石术。
对于胆结石的治疗方法就为您介绍到这。相信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还有其他想要咨询的问题,欢迎与我们的专家联系
艾灸对胆结石的作用 艾灸治疗胆结石施灸方法
1.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施灸者右手持艾条垂直悬起于穴位上,约离皮肤一寸,直接照射,以患者觉得温热舒服,以致微有热痛感觉为度,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一个疗程。
2.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于施灸穴位皮肤表面,再将艾炷放置在选定的穴位上,用中,小艾炷施灸,每穴3-5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艾灸对胆结石的作用 气滞证所致胆结石取穴
主要症状: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印肩背,或伴随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艾灸取穴:阳陵泉,胆俞,神厥,日月,太冲。
功效:疏肝散结。
胆结石刮痧位置
刮痧位置:脊柱两侧,肩上区,胸8~12及其两侧(急性期配胸1~5及其两侧),肩胛区,上腹部及异常反应区,膝弯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命门)轻刮3行及肩上区,至泛红为止,再于胸8~12及其两侧(或加刮配段)刮5行(手法力度:急性宜重,慢性中等),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刮肩胛区和异常反应区、上腹部及膝弯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急性期(发作)用泻法,慢性期(缓解)用平泻法。临床屡用,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必要时,应配合其他疗法治疗。
刮痧位置:发作期取天宗、胆俞及肩胛部期门、日月、梁门;缓解期取胆俞、日月及上腹部阳陵泉、胆囊穴、光明、丘墟及小腿外侧。
治法:用刮痧法。发作期用泻法;缓解期用平泻法。随证取穴,依次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胆绞痛(胆囊炎、胆结石症)。
此法适用于慢性期治疗。对于急性病例(有感染)及剧烈的胆绞痛者,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刮痧位置:分3组:一为天宗、胆俞及肩胛部;二为期门、日月、梁门、阳陵泉、胆囊穴;三为光明、丘虚。并随证配穴:肝郁气滞配肝俞、章门、太冲;肝胆湿热配三焦俞、三阴交、昆仑。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刮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至有得气感为止,每日1次。最后随证加刮配穴,2型均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急性胆绞痛。
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配合以药物解痉治疗,则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应避免暴饮暴食,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刮痧位置:中脘、天宗、阿是穴(压痛点)、胆俞、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强压点揉中脘穴3~5分钟,并寻找压痛点(多在背部,每取1或2个压痛点)。再刮天宗、阿是穴、胆俞、足三里,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痧痕未消失时,改用点揉,已消失仍用刮痧法。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症。
验之临床,不仅有止痛之效,若连续治疗20天后可能排出结石。
刮痧位置:分2组:一为肝俞、胆俞、膈俞、曲垣、章门、日月、梁门、太乙、足三里、胆囊穴;二为肝俞、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背部的膈俞、肝俞、胆俞、曲垣,再刮胸腹部的日月、梁门、太乙、章门,然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胆囊穴。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背部的肝俞、胆俞,再刮胸胁部日月、期门,然后刮下肢部阳陵泉、胆囊穴、太冲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慢性胆囊炎(第1组主治)和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结石症(第2组主治)。
多年使用,用之多效。
胆结石刮痧位置 胆结石不能吃什么
忌吃含胆固醇较高的的食物。如动物心、肝、脑、肠以及蛋黄、松花蛋鱼子及巧克力等。
忌吃含高脂肪食物,如肥肉、猪油、油煎油炸食品。油多的糕点也不宜多吃,因为过多的脂会引起胆囊收缩,导致疼痛。饮食应以植物油为主,尽量少使用动物油。
忌食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如辣椒、辣椒油、五香粉、胡椒面等。同时少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马铃薯、甘薯、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等。
忌烟、酒、咖啡等。这些带有刺激性的食品能使胃酸过多,胆囊剧烈收缩而导致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胆汗排出困难而诱发胆绞痛。
由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含量过高有关,所以对动物内脏、肝肾、蛋黄、肥肉等应严加控制和约束。
肥胖患者适量限制糖类和含糖量高的食物摄入,以利于减少脂肪的合成。
研究表明,常饮果汁者,尤其是酸味果汁,如酸梅汁、橙汁、葡萄汁、柚子汁等,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增高30%以上。酸味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能刺激十二指肠分泌胆激素,从而引起胆胰壶腹括约肌及胆囊收缩,阻止胆汁排出而呈淤积状态,最终形成结石。
艾灸对胆结石有什么好处
艾灸通过局部给药,药力直达病灶,有效缓解胆结石的腹痛腹胀、呕吐及恶心等症状,逐渐将结石溶碎并排出,全面调理气血平衡,标本兼治,从而起到治疗胆结石的效果。
胆结石艾灸位置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胆俞: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神厥:在腹中部,脐中央。
日月: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大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曲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合谷:在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重点的桡侧缘凹陷中。
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中皖:在前中线上,脐上4寸。
足三里: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丘墟:在足外踝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至阳: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胆囊穴:在小腿外侧上部,阳陵泉下2寸处。
有胆结石怎么办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还可能导致胆囊癌的发生,有报告此种胆囊癌的发生率可达1%~2%。
胆结石的治疗,一般要根据结石所在的位置和结石的大小,还有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不同方案的选择。胆结石的治疗大体上也是分为内科和外科两大类方法。内科的碎石一般针对比较小,所在位置比较宽松,病人病情比较缓和,但时间比较长。外科就是比较迅速能够治疗好,相比于内科,对身体会有一些影响。那么治疗胆结石到底有哪些手段。
胆结石可以完全自愈吗
这个一般不会自愈的,比较小的结石有可能通过药物保守治疗,下去一部分,如果比较大的结石不容易下去,可以做保胆取石术或者腔镜下手术治疗,建议不要吃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道感染是属于常见的疾病。按发病部位分为胆囊炎和胆管炎。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囊的急性炎症。
胆结石治疗方法有很多,目前胆结石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术治疗。另一种是非手术疗法,即采取中西医对症治疗、中医药物治疗等疗法。两种疗法各有利弊。胆结石手术治疗可分为一般手术和微创手术。
1.一般的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比较大的、药物不起作用的结石可通过手术直接切除胆囊,能快速根除病灶,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
2.微创手术
只是在腹部切三个2~3公分的小切口就可以了,手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但是微创手术很难将细小结石取出,还会诱发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