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高是什么样的状况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高是什么样的状况
1、在周围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因而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反应的观察均有其重要意义.(1)提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缺乏叶酸,维生素B12)贫血,失血性贫血,尤以溶血性贫血时增加最为显著,常>10%.。(2)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在给予铁剂,维生素B12,叶酸治疗之后,可见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
2、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统的增生旺盛。多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特别是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贫血。当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时,可出现短时间的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加,以后即降至正常或稍高于正常。
3、这一项常用于辅助判断贫血的原因,如果没有贫血,它升高这么一点点是没有意义的.它反映人的造红细胞的能力,升高了提示造血旺盛.如果血常规中仅有这一项高了一点,说明血红蛋白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没有贫血.此时检查网织红意义不大.。
4、百分比高提示造血正常,平时多注意休息,饮食上营养平衡,不要偏食,多吃水果。
以上就是对于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高所做出的详细解释。很多患者几乎都是过了50的老年人,他们的身体素质比较低,容易受到病毒的攻,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产生,可以多休息,多吃水果和蔬菜,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溶血的鉴别诊断
(1)缺铁性贫血等营养性贫血有效治疗的初期,要随诊观察,加以鉴别。
(2)骨髓无效造血:网织红细胞不高,红细胞寿命不短。
(3)组织或体腔内出血:胆红素(间接)也可升高,出血停止后自然恢复。
(4)胆红素高,无贫血在Gilbert综合征或其他胆红素代谢异常可见,网织红细胞不高,红细胞寿命测定正常。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
那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也是很多人不太了解,在出现这样情况后,想要能够很好的解决,就需要对这样问题进行很好认识,使得知道该选择什么样方法。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
淋巴细胞正常百分比参考值是20--40%。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当绝对值高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低下,这个时期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引起淋巴细胞高的原因常见于病毒性的传染病如流感,需要注意的是要增强免疫力动能;至于用药方面不能盲目服用,如果在本身不知的情况下服用某些过敏性药物也会致使淋巴细胞增高,所以要遵医嘱,正确的认知才可以积极预防疾病。
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原因很多,如总白细胞数目下降,或淋巴细胞数目增多。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冒,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等,临床还要考虑其他项目指标。
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细胞,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著减少。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有关系。 通过以上介绍,对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因此在有这样情况后,都知道该如何做,不过在有这些问题的时候,在解决的时候,饮食是最佳之选,这样的方法对稳定患者疾病,都是有着很好的帮助。
溶血性贫血做血液检查时有哪些异常
发生溶血时,红细胞的过早破坏能被骨髓造血功能代偿,可不发生贫血。如果溶血严重,骨髓造血功能不能代偿时,贫血就将出现。严重时,血红蛋白可低至3g/dl以下,危及生命。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大多在正常范围内,但网织红细胞计数很高,mcv可以高于正常。网织红细胞大多增高至5%~20%,甚至高达50%~70%或更高。网织红细胞计数的高低与贫血的程度并不呈平行关系。其计数极高时,大多贫血较为严重。慢性溶血或溶血较轻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可以不明显或在正常值的上限。偶见溶血性贫血并发骨髓再生障碍危象时,网织红细胞可显著减少,甚或找不到,最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病例。
急性溶血时,染色血片可见网织红细胞大小均匀,其中以圆形、大而染色的嗜碱红细胞增多较为明显。溶血急速量大,贫血较重时,外周血中可见晚幼和中幼红细胞。慢性溶血时,血象的改变不甚明显。
红细胞形状呈特殊改变可出现某些溶血性贫血。球形细胞最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温抗体型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碎形细胞(盔形细胞)常见于心血管创伤性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或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靶形细胞同时出现低色素表现是各种海洋性贫血综合征的特征之一。靶形细胞亦可见于血红蛋白e病或特征、血红蛋白c病或特征、血红蛋白d病或特征、镰形细胞贫血等。此外,椭圆形细胞、口形细胞、棘刺细胞则可分别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棘刺细胞增多综合征等。
一般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但某些溶血性贫血或脾机能亢进时亦可减少。急性大量溶血时,可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
医学也对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的也是非常关键的,淋巴细胞百分比的主要是根据一些其他的是细胞膜上别正常情况下的,的比例的一般是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淋巴细胞的检测的主要是临床上还写的检测的。
外周血液涂片,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为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即是该种形态的细胞占白细胞总计数的百分比。
正常生理情况 淋巴细胞比率为:20%—30%,淋巴细胞检测属于临床化验血液常规的范畴,通过对白细胞检测并进行计数和分类即可对淋巴细胞的形态、比率进行观察。
性质1)淋巴细胞增加(lymphocytosis):主要见于感染性疾病,且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也可见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此外,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后也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2)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治疗,以及放射线损、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以上就是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偏低的现象,范畴之内那里,减少到会导致一些事上线皮质激素以及一些抗淋巴性的球蛋白阿以及放射线的线索缺陷。同时那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其他的疾病都会导致一些淋巴细胞百分比的一些偏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还是及时的进行治疗和诊断。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是什么意思
淋巴细胞百分比是指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所占的比例,这个比例值是一个范围值,其正常值为20.0%~40.0%,这个百分比代表的是免疫系统功能和免疫的状态,这个值偏低表示免疫能力有所不足,偏高表示有其他菌类入侵,免疫系统正处在免疫状态。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偶尔的一次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正常的,如果是持续的偏高那就要去医院做检查,持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大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像是病毒性感冒,或者骨髓造血方面出现异常等。在医院检查的时候都可以看出。
2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增高常见于: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等一些疾病,如果发现了就是定期去医院做检查,严重的及时治疗,避免导致更加严重,不要忽视。
3平时多喝水,多吃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要注意休息,这对平时预防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都是有好处的,平常不要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多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避免让自己生病。饮食业要规律。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检查方法
1.血象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均降低,特别是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相应地减少,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平均血红蛋白(MCH)低于26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0.30。涂片中红细胞变小,染色浅,中间透亮区加大。重症病例,红细胞可能呈环形。脆性降低,周围血象中很少见到有核红细胞。普赖斯-琼司曲线左移,且基底加宽。网织红细胞百分数正常,绝对值低于正常。严重贫血的病例,白细胞数量可减低,同时出现淋巴细胞相对增高。血小板计数多数正常,部分病例可出现血小板计数增高,但在严重病例中可稍降低,但极少达到引起出血的程度。
2.生化检验
缺铁时,肝脏和骨髓中的铁蛋白与含铁血黄素含量减少。之后血清铁蛋白减少,降低至10ng/ml以下可出现生化或临床方面的缺铁现象。此后血清铁下降至50μg/dl以下,血清铁结合力增至350μg/dl以上,运铁蛋白饱和度降至15%以下,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堆积可高至60μg/dl全血。婴幼儿时期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与血红蛋白比值的增加(FEP/Hgb),对于诊断缺铁性贫血较运铁蛋白饱降低更有意义。比值>3μg/g则考虑为异常,若在5.5~17.5μg/g之间,排除铅中毒后,即可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低
淋巴细胞正常百分比参考值是20--40%。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当绝对值高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会低下,这个时期很容易感染一些疾病。引起淋巴细胞高的原因常见于病毒性的传染病如流感,需要注意的是要增强免疫力动能;至于用药方面不能盲目服用,如果在本身不知的情况下服用某些过敏性药物也会致使淋巴细胞增高,所以要遵医嘱,正确的认知才可以积极预防疾病。
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原因很多,如总白细胞数目下降,或淋巴细胞数目增多。常见于某些病毒性感冒,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等,临床还要考虑其他项目指标。
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细胞,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著减少。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有关系。确诊需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
慢性再障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较缓,多以贫血发病,表现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慌,头晕,面色苍白,出血轻,多见于皮肤,黏膜,很少内脏出血,青年女性可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合并感染者较少,若有,多易感冒咸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病程持续多年,不少病例经治疗可获得缓解或治愈,少数可出现急性,呈急性型而加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其他贫血相似,具体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程度不等,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性,网织红细胞大多低于正常,绝对值明显减低,正常为(25-100)×109/L.
骨髓:增生减低,粒、红系减少,找不到巨核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若穿刺到增生部位,则红细胞系增多,且晚幼红细胞增多,但巨核细胞减少。
其他检查:199锝γ照相:急性型骨髓造血明显受抑,而慢性型有造血灶或区。2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急性型 CFU-GM、CFU-E及BFU-E均减少,慢性型减少者占50%.急性型血红蛋白F常减少,慢性型明显增加。单克隆抗体检测OKT3减低,OKT4增加,NK细胞减少,th/Ts比例降低。
急性重症再障的实验室检查
(1)血象
1、白细胞及分类:白细胞多<2×10^9/L;中性粒细胞≤0.05×10^9/L,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2、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为正色素性正细胞贫血。患者经大量输血虽血红蛋白有所提高,但维持时间 短,很快下降。
3、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液中的数值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功能,对再障的诊断和观察治疗反应均有重要意义。急性型网织红细胞低至0,多数病例在0.5%以下。
4、血小板:多数在15×10^9/L以下。
(2)骨髓象
①多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粒、红细胞系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②粒细胞系减少以成熟粒细胞为主。
③红细胞系统减少,比例下降,以晚幼红细胞-“炭核”为主,成熟红细胞形态多无明显变化。
④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组织细胞等比例增多。
⑤绝大多数患者骨髓找不到巨核细胞。
脾脏切除术适用于哪些再生障碍性贫血
脾切除不能直接改善骨髓的造血功能,所以再障不是脾切除的适应症,特别是有严重出血或感染的患者。但有人认为脾脏可能存在对骨髓造血有害物质,切脾后可去除这种物质,使骨髓恢复造血功能;也有人认为脾是产生抗体的器官,自身免疫在再障发病中有一定作用,切脾可减少抗体的产生。此外,脾脏是红细胞破坏的场所,切脾可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
因此,临床上采用切脾术有一定的适应症。慢性或亚急性病例因长期输血后发生的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因慢性炎症引起脾肿大有脾机能亢进时,溶血成为贫血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脾切除术后,红细胞的生命可以延长,贫血因而减轻。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认为:①髂骨骨髓增生活跃,红系较多,血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数较高者(一般高于2%),采用切脾术,多数疗效好;②出血较重,各种内科止血方法无效,且危及生命者,术后出血好转;③髂骨或多部位骨髓增生不良,经各种内科方法治疗无效,病情迁延不愈者,也可试用切脾治疗。
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是怎么回事
1、感染
近期如果有感染性疾病,而且是病毒感染。一般是病毒性的感冒引起的,例如水痘、麻疹、病毒性肝炎、百日咳、结核、布鲁病、梅毒等。此外,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之后,都会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
2、淋巴细胞白血病
如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细胞,及浸润其他组织器官,导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现为正常造血细胞显着减少。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有关系。确诊需做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
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在吃药方面需要注意。药物不能盲目服用,因为在本身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某些过敏性药物,也会导致淋巴细胞增高,所以要遵医嘱,积极预防疾病,避免引起淋巴细胞百分比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