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热

出血热

  • 出血热患者高热期的食疗方

    中医讲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在坚持中医中药治疗的同时,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时可服用以下中医食疗药膳方,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姜葱苏叶橄榄汤:生橄榄60克,葱头15克,生姜10克,紫苏叶10克,水煎去渣加少许食盐调味饮用。有发表散热,健胃和中作用。适用于出血热发热、头痛,鼻流清涕等症。桑菊蝉衣饮:桑叶10g,菊花10g,蝉衣6g,白糖适量。将桑叶、菊花择净,蝉衣去头足,共入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文火

  • 治疗出血热的偏方有哪些

    1.治则:清泄腑热2.取穴:曲池、大椎、足三里、百会、少商。3.方义:里实热症多为阳明腑热,故取手、足阳明经之合穴曲池、足三里以泻其实热取合治腑病之意。大椎系手、足三阳与督脉交会之处,为古今泄热之要穴。百会亦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穴,为历代医家治疗发热之要穴。据文献分析,古人治里实热症多用上肢未端阴经穴,少商为肺经之井穴,是是泻热之要穴。4.治法:曲池、足三里、大椎均直剌后用提插泻法,百会平剌。留针

  • 肾综出血热的检查

    1.血常规:(1)白细胞计数:第1-2病日多属正常,第3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109/L。少数重症患者可达(50~100)×109/L。(2)白细胞分类:发病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有中毒颗粒。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第4~5病日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由于异型淋巴细胞在其他病毒性疾病时亦可出现,因此不能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依据。(3)血红蛋白和红细

  • 预防出血热的哪种措施比较有效

    1、预防出血热发生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体防护,凡是在疫区生活或劳动的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可有效预防出血热的发生。2、预防出血热发生要注意食品卫生及其管理,为了杜绝出血热是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

  • 出血热表现症状

    1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鼠类)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通过密切接触也可以造成医院感染和实验室感染。出血热早期症状:起病急、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咳嗽、胸痛、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和结膜有出血点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现,

  • 出血热患者的饮食调理

    清营汤犀角 生地黄 麦冬 玄参 丹参 竹叶心 银花 黄连 连翘主治:温热病,热邪入血引起的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功用:养阴清热,解毒透疹。犀角地黄汤犀角 生地黄 丹皮 赤芍主治: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犀角大青汤犀角 大青叶 栀子 淡豆豉主治:热毒入血引起的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

  • 导致出血热的主要原因

    血热多由邪热入血所致,也可由于情志郁结,五志过极化火而导致血热。亦称血分热。即血分有热。症见吐衄、咳咯、溺血,午后发热,女子月事先期而来,脉弦而数,法当凉血。小儿发热证型之一。《幼科全书》:"血热者,每日以午间发热,遇夜则凉,此心热也。轻则导赤散,重则四顺饮治之。"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鼠。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

  • 出血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原理

    出血热患者休克、出血、肾衰的发生原理:出血热病程在4~6日,体温下降前后,常发生原发性休克。以后在肾功能衰竭期间,因水盐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和内脏大出血等可引起继发性休克。原发性休克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管容量骤减所致,故称“感染中毒性失血浆性休克”。小动脉扩张、间质性心肌炎、DIC的发生亦可能加重休克。出血热出血原因可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因素,发热期出血是由于

  • 出血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

  • 怎么诊断是不是得了出血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一)流行病学 包括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与鼠类直接和间接接触史,进入疫区或两个月以内有疫区居住史。(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口渴,呕吐,酒醉貌,球结膜水肿,充血,出血,软腭,腋下有出血点,肋椎角有叩击痛。(三)实验室检查1.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尿检有蛋白

  • 出血热病人吃什么比较好

    高热期饮食:高热期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很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红枣米粥、莲子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挂面等,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以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尽可能让病人多饮水和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及增加维生素的摄人,满足身体需要。宜吃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可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导

  • 出血热的症状有哪些

    出血热潜伏期一般为2~3周。典型临床经过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

  • 出血热的临床检查方法有哪些

    1.常规检查(1)血常规:出血热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30)×109/L,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血小板明显减少,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

  • 出血热的病因与传染源

    出血热,全称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热患病后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因而了解出血热的病因与传染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很重要。出血热的病因:出血热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由于免疫学、免疫病理及病原学研究的进展,认为病毒感染是引起发病的始动环节。出血热的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科的一个属,称为汉坦病毒

  • 出血热病人少尿期的临床表现

    少尿期常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而无明显界限。在低血压中、后期即可出现少尿,也有人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少尿期,而表现发热。低血压和少尿期重叠常为重型病例。1、少尿期的出现及持续时间:一般在病程的第5-8病日,早者第3病日,晚者第10病日,持续2-5天。2、少尿强度:24h尿量

  •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治疗

    出血热患者一旦染病需经过多个症状阶段,治疗方法随之不同,其中少尿期是最危险的一个关口,因为此时病毒累及肾脏衰竭才导致患者水肿、少尿,因而此阶段的治疗尤为关键。出血热的治疗原则应是保持患者内环境平衡,促进利尿,防治尿毒症、酸中毒、高血容量、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以继发感染。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治疗:1.稳定内环境平衡(1)热量及氮质平衡:为减少氮质血症发展,每日糖量不低于200g必要时加用适量胰岛素。亦

  • 出血热有哪些症状

    早期症状: 发热、三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晚期症状: 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起病急、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咳嗽、胸痛、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和结膜有出血点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在躯干和肩部出现紫红色的斑丘疹,少尿、无尿

  • 我国出血热防控措施方案

    出血热,全称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病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发现,出血热的传染源不是病人,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出血热的传染源是野外鼠类,其中黑线姬鼠、莫氏田鼠是重要传染源。前者分布于野外、田间、粮垛、草堆,与人类接触机会多,后者分布于草原地区,与人类接触相对较少。我国南方为出血热疫情常发地区,国家针对出血热疫情制定防控方案,本文中为您详细介绍。我国出血热防控措施方案:近年的血清流行病

  • 出血热后肌酐高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在肾功能恢复期,每个人恢复时间和程度会有不同,现在既然没有其他问题,要尽量少用药,稍低蛋白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当然,血肌酐偏高不一定是肾脏受到了损伤。1. 原有肾功能不全的人,如合并感染,包括感冒、肺炎,肠道感染,尿路感染等,可以在短期内出现血肌酐升高。2.体内失水,如出现发热,多汗,饮水量减少,多尿期导致血液浓缩,肾血流量减少,可以出现血肌酐升高。原有肾病的患者,使用了损害肾脏的药物,可以

  • 出血热患者少尿期的重点护理

    1、精确记录出入量,可帮助掌握进液量、维持液体平衡,判断肾功能改变情况。尿量及尿蛋白能反应肾脏损害程度。少尿期记录尿量以小时记,尿量少记录不准时,可用注射器抽吸记录。应用利尿剂时要做前后比较,对其大便、呕吐物、汗液等排泄物也要尽量精确记录。少尿期病人入量必须严格控制,限制含蛋白质、钾高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热量。总结出入量除24h总结外,还做8h分段小结。入量分清是口服还是补液,出量中尿量另做小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