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

  • 为什么说脑血管病是中风了

    这得从我国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的认识说起。在唐宋以前认为中风是“内虚邪中”,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人中,并以邪中浅深,病情轻重分为中经络、中脏腑。就是说外风侵入人体所致。 唐宋以后则多认为是内风引起。如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甚”,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张景岳提出“内伤积损”的观点。 都是认为是由于内风动越,气血并逆,直冲犯脑。不管外风还是内风,都是风邪为患,由于风邪致病具有起病快、病情变化快之特点,而本病发生突然,起病急骤,“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风之疾速”,临床见症不一,变

  • 小心脑血管病

    老年人大多有脑动脉硬化。由于脂质代谢障碍、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形成脑梗塞,以致局部脑供血不足,造成血管周围的脑细胞变性坏死,脑组织软化、萎缩,脑功能衰退。久而久之,出现老年性痴呆。 发病前,大多数病人有“小中风”史。本病起病缓慢,在病的早期有情绪易波动、好发怒、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以后出现记忆减退。这种记忆减退的特点是近时记忆减退,远时记忆保存。 血管性痴呆的记忆减退,在病的初期阶段有明显的波动性,可出人意外地记忆“恢复”,但好景不长,没多久,记忆又减退,而且减退程度较前更严重。几

  • 脑血管病包括哪些疾病

    1.出血性脑血管病: (1)脑出血:为最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肿瘤、血液病、动脉炎、血管畸形等,有时应用抗凝或溶栓药等原因也可引起。 (2)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脑血管先天异常引起。 (3)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出血:多由外伤引起。 2.缺血性脑血管病: (1)脑梗塞: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等。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小中风):脑缺血一过性发作,24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反复发作者可以有脑梗塞。 3

  • 脑血管病的饮食保健方法有哪些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加脑血管病人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每天要吃一定量的主食,粗细粮搭配。保证每天至少一杯牛奶,睡前喝牛奶效果最好。每天饮水以白开水为主,饮料中以绿茶最好。食物要多样化,注意荤素搭配,色香味俱佳,使病人保持比较好的食欲,增强患者的抵抗力。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和病情合理安排饮食。 一、脑血管病患者注意日常饮食原则 1、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要摄入足够的食物纤维及润肠食物。 2、宜少食多餐,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辣椒、咖啡等。

  • 脑血管病患者都有什么症状

    脑血管病患者会出现出血性卒中现象,脑内出血中最常见者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部位在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常波及内囊区域,形成脑内血肿。 1、 因血液骤然破入脑实质或颅腔,颅内压力骤然升高,因而出现一系列急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2、脑内出血中最常见者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部位在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常波及内囊区域,形成脑内血肿。脑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因血肿的部位及大小而异。绝大多数脑出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则嗜睡,重则昏迷。双眼球常向病灶侧偏斜(向病灶对侧凝视麻痹)。若主侧半球受

  • 脑血管病头痛怎么治疗

    1、偏头痛: 发作时口服麦角胺咖啡因0.1~0.2(一日总量≤0.6),肌注麦角新碱0.2~0.5mg,有妊娠,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者禁用;扩张的颞动脉周围0.5%奴佛卡因皮下封闭;对病程长,发作频繁,药物治疗效果差者可行颞浅动脉结扎手术。 2、丛集性头痛: 发作时使用麦角制剂。 3、颈性偏头痛: 颈椎牵引,服用扩血管药物尼莫地平20mg 3次/d,西比灵每晚5~10mg,卡马西平(0.1g 3次/d),强的松(20mg 1次/d)或封闭星状神经节,治疗并存的颈胸神经根炎。 4、肌收缩性头痛: 按摩,热

  • 针刺可防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由于气血逆乱而产生的风、火、痰、瘀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四季皆可发病,以冬春两季多发,气候突然交变之时为甚。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为特点的病症。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该病。脑血管病已成为居诸病之首的危机人类健康的疾病。该病除性别、种族、遗传等因素不可人为干预外,其他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危险因素只要积极的干预,就会大大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

  • 冬季脑血管病预防的要素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 2)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3)注意合理饮食。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膳食总体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常吃新鲜蔬菜,多食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制品。 4)调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谨防过度疲劳,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经常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另外高血压病人在寒冷季节还要适当地增加降压药物的服用量。 6)控制危险因素;半

  • 关于脑血管病常见的检查有哪些呢

    1. 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因为心脏是一个“泵”,它里面如果有“杂质(如风湿性瓣膜病变有血栓)”,它会直接从上脑部堵死脑血管,会出现脑栓塞;因此,临床上如果有怀疑,是有必要行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的; 2. 颈动脉及椎动脉彩超:颈部供给大脑的血管,通常有颈动脉及椎动脉各两条,共四条血管,任何一条闭塞或狭窄都可以引起相应的梗死灶; 3. TCD(多普勒):颅内的双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双重椎动脉及基地动脉,可以通过多普勒来观察血流的速度及频谱的形态,来判断是否有狭窄及代偿情况。但多普勒跟操

  • 脑血管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化验检查 缺血性卒中的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常在正常范围。若梗塞灶较大则脑脊液压力可升高,蛋白质含量亦可增高。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周围血的白细胞计数可略增高。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达180~200mm水柱,外观呈粉红色,蛋白质含量可增高。 如果血肿不大,或患者为70岁以上老年人(因脑萎缩明显),脑脊液压力可以不高。若血肿未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则脑脊液可以不含血。原发或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脊液压力常常高于200mm水柱,外观呈血性。 二、特殊检查 1、脑电图。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急性期,脑电图可见

  • 脑血管病患者如何安度严冬

    脑血管病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60%,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血管病的40%。后者在发病后1个月内的病死率高达30%~50%(达120万人),超过30%的存活者会遗留严重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三种自测方法 一旦出现以下三种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方法1: 照镜微笑,嘴偏向一侧。 方法2: 双手平举,一侧下落。 方法3: 重复以前会说的绕口令,说不清楚。 必须立即救治的征候 征候1: 突发剧烈头痛、头晕、呕吐。 征候2: 一侧肢体麻木等

  • 脑血管病的早期症状

    一、脑血栓: 急骤起病是主要特点,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病前无任何前驱症状,活动中突然起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病情发展到最高峰,少数患者在数天内呈阶梯样或进行性恶化,约半数患者起病时有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短暂。 二、脑出血: 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

  • 怎么治脑血管病

    一、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 1、安静卧床,切忌任意搬动病人,有条件的地区应就近治疗。 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生紫绀、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过多,应及时输氧,充分吸痰,甚至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3、加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瘫痪病人应定期翻身、拍背、吸痰、清洁口腔和皮肤,防止发生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心源性脑栓塞者应保持安静卧床4~6周,防止复发。 4、保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每天进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定期检查血电解质。 5、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除严重者外,一般给以血管扩张药

  •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提高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故应加强防治。具体疾病有具体的治疗。 一急性期: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①安静卧床。②镇静、止痉和止痛药。③头部降温。2调整血压。3降低颅内压。4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5防治并发症。 2. 手术治疗。 二恢复期: 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 1.防止血压过高和情绪激动,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大便不宜干结。2.功能锻炼。3.药物治疗: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脑复康、胞二磷胆碱、脑活素、

  •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和性别

    脑血管病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老年性疾病,虽然目前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就会增长一倍。就性别而言,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要高50%。

  • 脑血管病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是起病急剧,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检查可见失语、偏瘫等体征。结合脑脊液、脑血管造影、头颅CT扫描等不难诊断。其次,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意识障碍和局灶体征的疾病相鉴别。 一、化验检查 缺血性卒中的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常在正常范围。若梗塞灶较大则脑脊液压力可升高,蛋白质含量亦可增高。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周围血的白细胞计数可略增高。脑脊液压力常常升高达180~200mm水柱,外观呈粉红色,蛋白质含量可增高。如果血肿不大,或患者为70岁以上老年人因脑萎缩

  • 哪些脑血管病需作脑血管造影检查

    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将含碘造影剂注入到颈内动脉或椎动脉,使脑血管显影,来了解脑血管本身的形态和病变,以及病变的性质和范围。这项检查对诊断脑血管病具有特殊价值。 那么,哪些血管病需作脑血管造影呢? (1)脑出血病人而有手术抢救指征者,但血肿位置不明确,需要作脑血管造影。 (2)脑出血疑有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者。 (3)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所致。为了明确诊断,以便手术治疗,必须作脑血管造影。 (4)脑瘤病人有中风发作,不能与脑出血、脑梗塞鉴别时,也可考虑作脑血

  • 如何按摩头部预防脑血管病

    按摩方法起两个作用:一是预防脑部疾病;二是让硬化的血管慢慢软化。 具体方法:被按摩者仰躺在床上,按摩者坐在他(她)的头前椅子上。指甲必须剪短。 1、用两拇指并排放在印堂穴上,向头顶方向按摩,经过百会穴至脑户穴即可。 2、用食指或中指肚分别按压两个睛明穴。 3、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从里向外按摩全眉骨。 4、两只手心分别按在太阳穴上,按顺时针方向按摩悬颅穴。 5、用食指或中指肚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听宫穴。 6、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来回捻搓两耳的轮廓。越全面越好,直至发热。 7、用双手十指指肚,随意按压整个头

  • 脑血管病有哪些表现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的。 (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4)意识障碍,表现

  • 什么是脑血管病性痴呆

    什么是脑血管病性痴呆?脑血管病性痴呆是指由于脑血管病损害脑功能而引起的痴呆。是老年痴呆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有的报道称,脑血管病性痴呆可占全部痴呆的8~39%,而在日本常报告脑血管病性痴呆为60%左右,我国也有报告为60%左右的。可见脑血管病引起痴呆还是较多见的。 脑血管病性痴呆主要是由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腔隙脑梗塞或单一的大面积脑梗塞所致,而且小的梗塞越多,出现痴呆的机会越大。但一个中等程度以上的脑梗塞或脑出血有时也可引起痴呆,尤其病变发生在与痴呆发生有密切关系的脑部位时,更易发生痴呆。所以脑血管病性痴呆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