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示意图

  • 糖尿病拔罐示意图

    肺俞穴 肺俞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脾俞穴 1.位置: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取穴时应采用俯卧的姿势,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指宽)处。 3.功效: 脾俞穴有健脾化湿,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等作用。 三焦俞穴 1.位

  • 腹部拔罐位置示意图 关元穴培补元气

    定位:下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仰卧取穴。 功效:补益肝肾,培补元气,调理肠道。 主治:遗尿,小便淋漓不尽或失禁,尿闭,肾炎,蛋白尿,水肿,遗精,阳萎,早泄,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盆腔炎,带下,子宫脱垂,不孕症,肠炎,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神经衰弱,中风,瘫痪,体虚衰弱等。

  • 拔罐排毒位置示意图 拔罐排毒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罐子,拔罐时火焰要旺,动作要快,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 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的位置,像皮肤褶皱处,凹凸不平的骨骼处以及毛发较多的地方,均不宜拔罐。 3.使用多个罐子拔罐时,火罐的排列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会因皮肤被火罐牵拉而产生疼痛,同时由于罐子的互相排挤,也不容易拔牢。 4.皮肤具有过敏,溃疡以及水肿等病症的患者不宜拔罐。

  • 手臂拔罐位置示意图 内关穴宽胸理气

    位置: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拔罐功效: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和胃降逆。 主治病症:胸痛,胸闷,各种心脏病(如心肌炎,风心病,冠心病,心绞痛,心慌,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失眠,癔症,癫痫,胃炎,膈肌痉挛,急性胆囊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管性头痛,血栓鼻塞性脉管炎等。

  • 腰俞的位置示意图 腰俞的作用和功效

    1.缓解治疗腰脊痛、便血、腹泻、痔疮、月经不调、癫痫、下肢痿痹等。 2.功效:补益肾气。

  • 腹部拔罐位置示意图 中极穴补益肝肾

    定位:下腹部正中线,在脐下4寸,仰卧取穴。 功效:补益肝肾,调经止带。 主治:遗尿,小便淋漓不尽或失禁,尿闭,遗精,阳萎,早泄,疝气,肾炎,水肿,膀胱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子宫脱垂。

  • 肝经拔罐位置示意图 拔罐养肝要注意什么

    拔罐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感染;拔罐前最好进行消毒;拔罐时应避免吹风,且拔罐后不宜马上洗澡,因为拔罐后,人体的毛孔是张开的,如果接触到冷水或是冷风等,身体会再次吸入湿气,对健康不利。

  • 手少阳三焦经经络示意图 按摩三焦经的方法

    抬起左前臂,微微屈肘,掌心向下,右手攥空拳,从左手无名指末端开始沿手背到腕部进行敲击,然后沿前臂外侧尺骨和桡骨之间上行至肘尖,由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敲击,到达肩部,然后换成四指指腹沿建后侧敲至锁骨上窝,再从锁骨上窝处沿颈外侧向上轻敲至耳后,耳上方,面颊,直至眉梢凹陷处。 三焦经在头部的穴位较多,可以用手指揉按的方式代替敲打。

  • 感冒刮痧的方法示意图 感冒刮痧的好处

    感冒为病邪入侵人体肌表所致,采用穴位刮痧疗法,具有解表祛邪,开窍醒脑,宣肺散寒,清热泄毒之功,又可疏通气血,通畅五脏六腑之经气,此外还能疏导和兴奋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和活化细胞,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达到调整身体功能,解除病痛的目的,治疗感冒具有疗效迅速,简便易学的特点。

  • 小儿遗尿艾灸示意图 肾气不足型遗尿艾灸方法

    症见:睡梦中经常遗尿,小便清长,多则一夜数次,面白少华,神疲乏力,肢冷畏寒,或智力较同龄儿稍差,舌质淡,苔白滑,脉沉无力。 治则:温补肾阳。 艾灸取穴:主穴取关元,膀胱俞,肾俞,三阴交,中极。睡眠深沉加灸百会,神门;小便数遗加灸大敦。 施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枣核大小的艾炷施灸,每次每穴灸5-7壮,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3.隔盐灸:取枣核大小艾炷施灸,每日1次,每次灸5-7壮,每日一次。 10次为1个疗程。

  • 胃不好刮痧位置示意图 胃不好刮痧方法三:肝气犯胃

    肝俞、脾俞、胃俞、胃仓、中脘、气海、关元、内关、太冲、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少冲、二间。 取穴方法: (1)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胃仓: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5)中脘:脐正中直上一掌。 (6)气海:脐正中直下两横指。 (7)关元:脐正中直下四横指。 (8)内关:腕横纹直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9)少冲: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根角0.1寸。 (10)二间:握拳

  •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 小孩血热发烧推拿

    主证:每日辰巳时发烧,遇夜则凉,指纹多红紫。 推拿处方:推虎口三关,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运内八卦,推五经,掐十王,掐总筋,清肾水,捞明月,揉斗肘,按弦搓摩,飞经走气。 推拿方解:推虎口三关,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捞名月,飞经走气,乃解肌清热之常法;清肾水,推五经,按弦搓摩,分阴阳,掐十王,可合营卫,调气血,而解血热之证;运内八卦,自离经坤,兑至乾,乃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之治,以成金水相滋之功;佐以清肾水,滋阴凉血,而清解血热;揉斗肘,掐总筋,以解肌腠之热。

  • 妊娠呕吐拔罐位置示意图

    大椎穴 1.大椎穴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大椎穴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大椎穴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肝俞穴 1.肝俞穴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2.肝俞穴取穴方

  • 拔罐后背的位置示意图 天宗穴理气消肿

    归经:手太阳小肠经。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取穴:自然垂臂,肩胛下角平第7胸椎,向上数3个椎体即第4胸椎,由此做水平线与冈下窝中央交点处即是。 拔罐功效:通经活络,理气消肿。主治肩胛疼痛,乳痈等症。

  • 肩周炎拔罐位置示意图 肩周炎拔罐治疗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 用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头部腧穴以及面积较小的腧穴,背部及肌肉丰厚处腧穴可选用中等大小的罐具。 阳陵泉,中平穴,阴陵泉,条口,承山等腧穴可以采用煮药罐法,选用合适型号的玻璃火罐,另煎桃红四物汤药液,每罐内放置3-5毫升药液,对上述穴位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后起罐。 急痛症可采用刺络拔罐法,对肩髃,肩贞,阿是,手三里,大杼等腧穴进行点刺出血后,再用闪火法拔罐。具体操作为,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至微出血,或用梅花针重叩该区域,以全部渗出血珠为度,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

  • 乳腺增生刮痧经络示意图 乳腺增生刮痧经络穴位

    背部,胸部,肩部,下肢外侧,内踝部。 刮拭步骤:先刮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从双侧膈俞处经肝俞,胆俞刮至胃俞处,以出痧为度;再刮肩部胆经肩井,胸部两乳房间膻中穴,以及胃经屋翳,膺窗,乳根各穴,以潮红为度;刮下肢外侧胆经阳陵泉,胃经从足三里刮至丰隆穴,加刮足内踝太溪穴,以潮红为度。

  • 哮喘拔罐示意图 哮喘拔罐治疗处方

    主穴:肺俞,定喘,丰隆。 配穴:寒饮伏肺者加风门;痰热壅肺者加大椎,曲池,大包;肺脾气虚者加脾俞,足三里;肺肾阴虚者加肾俞,关元,灵墟;心肾阳虚者加心俞,肾俞,气海,关元。 拔罐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10天为一疗程。

  • 肩周炎拔罐示意图 膈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小下、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 艾灸颈椎病的示意图 颈椎病并发症艾灸穴位搭配

    1、上肢疼痛,麻木:可加曲池(屈肘,拇指一侧纹头端),合谷(双手虎口处),外关(腕背横纹中点上2寸),八邪(手背各指掌关节之间的纹头端)等通经活络,也可沿着疼痛放散部位”循经取穴”,施灸。 2、头晕,头痛:加头顶百会(前发际上5寸),两眉间印堂通络止痛。 3、心律不齐,心动过度或过缓,心慌,恶心,呕吐:加内关(掌面腕横纹中点上2寸)调理胃肠。 4、下肢酸软无力,瘫痪:加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补益气血,强

  • 划船器锻炼肌肉示意图 锻炼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位于上臂前侧,整肌呈梭形,起到屈肩、屈肘、使前臂旋后的作用。在使用划船器时,每划动一次也是能刺激到肱二头肌,使肱二头肌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