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
瞳孔的心理学含义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克哈特曾做过一项实验。实验时,他随机给男女参与者看一些照片,然后观察他们瞳孔的变化。他发现:女性看到怀抱孩子的母亲的照片时,瞳孔平均扩大了25%;而男性看到女性的裸照时,瞳孔平均扩大了20%。实验结果还表明,人类瞳孔的大小不仅会随周围环境的明暗发生变化,还受对目标关心和感兴趣程度的影响。 就像通常所说的“眼睛比嘴巴会说话”一样,人的心理活动全都显露在眼睛中。如果仔细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得知对方的心理状态。对方看上去心不在焉地在听,可他黑眼珠深处的瞳孔却在渐渐扩大,由此可以断定他
-
产后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学干预和心理学干预
产后抑郁症是部分产妇分娩后出现的一种精神、心理障碍,通常发生在产后2-6周内,以失眠、情绪低落、悲观、哭泣、焦虑、易激惹、不能履行母亲责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特征,严重的会有自杀或杀婴倾向。国际上,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 - 54.5%,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的差异颇大;我国近二十年来的2项报道,发病率分别为17.9%和37.1%,大致处于国际平均水平。产后抑郁症的治疗并不困难,抗抑郁治疗的缓解率很高,多数也不会有残留症状;至于再次妊娠是否有复发的危险,尚有不同的观点。然而,临床上也发现,产妇经常会担
-
老人带孩子要讲心理学
现在的年轻父母生完孩子后大都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老年人也乐于抚育宝贝孙子(女),但是,有些老年人因为过于疼爱孩子,一味地溺爱,一切都包办代替。有的孩子脾气很大,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养成许多坏习惯,到了学校,就不能适应老师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些老年人不了解孩子在身心发育过程中应有的训练,使孩子错过了一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所以,老年人带孩子要讲究心理学。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分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五个方面。所以,带孩子不能只管他吃饱喝足不哭不闹,应该注
-
心理学家教你控制孩子的坏脾气
1.不树坏榜样 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表现对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比如,当快递公司打电话告诉你东西弄丢了,此时你可能会怒不可遏,但此时千万别对着电话大喊大叫,孩子会密切关注你的一切表现。最好避开孩子后再和快递公司理论。 2.学会“冷处理” 孩子向大人表达愤怒,大人也会不知不觉地火气顿生。生气会传染,所以家长最好给孩子立规矩。比如,“在咱们家,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大家都要心平气和,不许情绪失控。”或者对孩子的愤怒情绪进行冷处理。比如,“我现在要离开一会儿,咱们稍后再谈这个问题。” 3.与孩子一起制
-
自我调节心理学的实践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 其二,放松调节。还可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 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
-
PTSD属于医学还是心理学 哪些人容易成为PTSD患者
一般容易患上PTSD的有存在精神障碍的家族史与既往史人群,童年时代有心理创伤的人群,性格内向及有神经质倾向的人群,创伤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的人群,家境不好的人群,躯体健康状态欠佳的人群,有人格异常或神经症病史的人群。
-
心理学中的几大效应
1、蝴蝶效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2、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3、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
-
出轨的女人是什么心理学
1、女人的报复心理 有的丈夫对妻子不忠,在外面偷情猎艳,一旦事情败露,往往会导致不愉快的结局。如果做妻子的考虑欠妥,一怒之下可能产生报复的心理,去寻找寄托。 2、女人的寂寞心理 由于工作原因或是两地分居,一些丈夫经常不在妻子身边。如果这样的丈夫缺乏家庭责任感,不关心妻子,不经常写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久而久之,必然使夫妻之间的感情趋向淡漠,使妻子产生寂寞心理,感到没有精神依托。 此时,如果遇上合适的异性,妻子就可能丧失抵御诱惑的能力。
-
育儿必知的宝宝心理学
1 无条件的接纳 0~3个月,孩子刚出生不久,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没有条件的接纳。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即使是小宝宝也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他不会讲话,有需要时只会用哭来表达。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你也看不出来我好不好看,你更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就是没有条件地来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 2 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我的生命中,你最重要 孩子需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
-
老人带孩子要讲心理学
现在的年轻父母生完孩子后大都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老年人也乐于抚育宝贝孙子(女),但是,有些老年人因为过于疼爱孩子,一味地溺爱,一切都包办代替。有的孩子脾气很大,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养成许多坏习惯,到了学校,就不a能适应老师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有些老年人不了解孩子在身心发育过程中应有的训练,使孩子错过了一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所以,老年人带孩子要讲究心理学。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分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五个方面。所以,带孩子不能只管他吃饱喝足不哭不闹,应该
-
心理学揭示花心是男性本能
研究发现:100%男人喜欢一夜情 这样的流行歌曲如恒河沙数,关于男人“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指控屡见不鲜。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性寻找外遇的心理倾向要远高于女性。女性有了外遇后,多半会疏离原有伴侣,男性却多半能心安理得地享受“齐人之福”。这些行为本能固然有违现代文明道德,却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形成,背后是男性在自然选择中形成的繁衍策略——为了传递基因。 假设一位迷人的陌生异性款款走来,对你说:“我觉得你很有魅力,你愿意和我共度良宵吗?”如果你是女性,你一定会怒不可遏,觉得受到了冒犯;如果你是男性,那
-
儿童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 儿童发展心理学图 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的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的小范围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个案法是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
-
孩子成长的心理学
情绪是可以解析的? 《头脑特工队》这个名字,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好像是一部动作片。但如果从它的英文名《inside out》去理解,就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部讲述情绪如何在人们的脑海中进进出出、分崩离析和高亢激荡的“心理电影”,做梦、想象、遗忘和潜意识等问题,将全都包含在这一部94分钟的动画片中。 这部影片的创意应该回溯到2009年末,它来自于编剧兼导演道格特生活中的感受和观察:他10岁出头的女儿正经历着片中小姑娘莱利的心理转变。“她开始变得越来越安静,越来越内向。老实说,这种情况在我自己心里引起了很大的不安和
-
PTSD属于医学还是心理学
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属于精神科疾病,既属于医学,也属于心理学范畴。
-
心理学中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1、根据意识在注意中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2、还有一种分法是: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分配性注意。 在市场营销中,你要抓住消费者的兴趣爱好,人群特点等东西,引起他们对你、对商品的注意就可以了。你想要推销东西,首先得引起别人的注意啊 是不是。
-
吸吮手指的心理学意义
大家现在可以理解,吸吮手指的动作,其实是呼唤妈妈回到身边的一个想象,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过渡性现象”,这个代表妈妈的手指,也就是“过渡性客体”。 对于幼儿来说,只要是跟寻找照顾者相关的行为,都叫做依恋行为。刚才提到的吸吮手指,还有要脱裤子尿尿,或者是希望有皮肤接触,要洗澡、要抱的表现,都叫依恋行为。 但是温尼科特认为,孩子诸如吸吮手指的行为,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探索行为。 什么是探索行为?就是当一个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觉得照顾者是一定会存在的,并且一定会陪着他,他就感觉到非常安全。孩子天生就是有好奇
-
什么是中老年心理学
中老年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在西方,最早较系统地阐述中老年的心理问题的是霍尔,他在《衰老》一书中,以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思想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他反对把老化仅仅看作是人退回早期阶段的一种返归,强调在中老年人中老化过程的显著的个别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中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率迅速增加,对心理活动中老年化的实验研究及其他研究急剧增多。据报道,在1951~1980年的30年间发表的7篇有关中老年心理研究的综述,共引用了247种杂志,1571篇论文。而1983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中,于1975~1981年仅六年间就查阅
-
如何使用心理学方法发泄情绪
一是意识控制。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做到控制。 二是自我鼓励。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三是语言调节。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的语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