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诊断
肝纤维化诊断
血常规可正常,但有脾亢者则外周全血细胞减少,各项肝功能指标一般正常,但少数人可有AKP及(或)γ-GT轻度升高。合并多囊肾者,后期可出现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
食管吞钡及胃镜早期可无异常发现,病情进展后一般均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B超及CT可见肝脾肿大、门静脉扩张、脾静脉扩张、胃冠状静脉扩张及门脉高压。合并多囊肾者,可发现双肾多发性囊性病变。肝脏穿刺活检一般可发现典型的先天性肝纤维化病变。但少数情况下,若穿刺部位恰好为正常的门管区时,则可误诊为正常肝组织。
先天性肝纤维化可以通过肝组织病理活检诊断,病理特点为:
1、肝组织内呈现宽大致密且炎症不明显的胶原纤维间隔,或纤维束弥漫穿插于固有的肝小叶内;
2、肝细胞板排列大致正常,一般无肝细胞结节性再生,不形成典型的假小叶结构;
3、肝内胆管扩张和增生,扩大的胆管上皮覆以正常的柱状上皮细胞,可伴有肝内胆管发育畸形或海绵状扩张。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可形成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或常规的肝功能化验检查常难以判断,需经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指标辅助确诊。
(1)病理学诊断:肝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可了解到肝纤维化发展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
(2)影像学诊断:B超、CT及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肝纤维化的某些征象,如肝脏轮廓、大小及肝实质信号强弱的改变,肝脏血管内径及血流方向、速度的改变,脾脏大小的改变等。
(3)血清指标:与肝纤维化有关的血清指标主要包括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层连蛋白等,血清学指标的高低与肝穿诊断的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定期检查可通过指标变化值来了解肝脏纤维化的发展变化情况。
肝硬化是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多种肝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通常较难逆转,发现肝纤维化趋向应及时治疗。
怎样辨别肝硬化和肝纤维化
一、肝硬化的区别,肝纤维化是病理学上的概念,没有特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名称,有临床诊断和辅助检查的诊断指标。
二、肝纤维化是由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而引起的;而肝硬化则是过度纤维化使肝脏萎缩变硬而引起的。
三、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变,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多种肝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通常较难逆转,且常可出现腹水、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癌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四、肝纤维化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导致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过度沉淀的病理过程,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其病因大致可分为感染性(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血汲虫病等)。
另外,应注意与肝脏囊肿,肝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肝纤维化需要治疗吗
既然肝纤维化造成的危害很大、威胁生命,就一定要治疗。由于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最后走向肝硬化的必由之路,因而在此阶段抗肝纤维化治疗,可以阻断或减缓肝硬化的发生。即使肝癌手术后,也需要通过抗肝纤维化来治疗并发的肝硬化。
治疗肝纤维化,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西药。我国中西医肝病研究者近20多年来勤奋挖掘祖国医学的宝库,开发了一些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体现了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优势。随着人们对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深入认识,将会有更多的有效抗肝纤维化的中西药物、生物药从实验室走上临床。人类战胜肝纤维化的目标终将实现。
以前,肝纤维化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经过多年来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证明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可以逆转,肝纤维化的研究已是肝病学界的热门课题。与大多数疾病的诊疗一样,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条件,有助于减轻、逆转甚至治愈肝纤维化。对于肝硬化患者,抗肝纤维化治疗可以减慢疾病发展的速度,延长生命。由此可见,肝纤维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听之任之,不引起重视,只有改变生活方式,积极预防肝纤维化,早期发现和治疗肝纤维化,才能阻止和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区别
一、肝纤维化是病理学上的概念,没有特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名称,有临床诊断和辅助检查的诊断指标。
二、肝纤维化是由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过度沉积而引起的;而肝硬化则是过度纤维化使肝脏萎缩变硬而引起的。
三、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变,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多种肝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通常较难逆转,且常可出现腹水、肝昏迷、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癌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四、肝纤维化的病理特点为汇管区和肝小叶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沉积,但尚未形成小叶内间隔;肝硬化则有假小叶形成,中心静脉区和汇管区出现间隔,肝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即为肝硬化。
五、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的共同病变过程,目前还没有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存在。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什么区别吗
肝纤维化经过治疗可以逆转,而中晚期肝硬化抗纤维化治疗效果欠佳。可是对肝硬化患者来说,要使肝硬化患者逆转是十分困难的。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是防治肝硬化的关键环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预防肝纤维化药物有哪些
干扰素γ:干扰素主要是经过减少胶原mRNA水平,以缩减肝内胶原的产生。α干扰素还有较好的抗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作用,去除病因(病毒)亦是防止和阻止肝纤维化最有效的措施。
钙拮抗剂:经研究,证明此类药能抑制和逆转肝纤维化,诊治应用中也洞察到了这种作用。亦有人提出异议,但这类药对降低门脉高压的作用是肯定的,肝纤维化更进一步发展就是肝硬化、门脉高压。
马洛替酯:此药应用后,病人血清PⅢP(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和血清脯氨酸羟化酶水平均降低,这两个指标是肝纤维化的血清学重要标志。
秋水仙碱:是早早应用于抗纤维化的药物,大概作用是抑制肝细胞内微管蛋白的聚合,干扰胶原分泌,刺激胶原酶的产生,阻止和降解胶原合成。此药基本无副作用,可改进肝功能,使白蛋白合并增加。
核糖核酸:病人在治疗前,血清PⅢP为521.0123.9微克/升,治疗后下降到412.7—102.2微克/升,相差显著。
肝硬化和肝纤维化一样吗
一: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演变为肝硬化的中间必经阶段,是疾病演变中一个连续进展的过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什么区别严格地讲,肝纤维化是病理学上的概念,而肝硬化除了病例概念外还是一种慢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名称。肝纤维化属于临床表现和检查,是对病理的形容。比如临床医生会告诉病人:你得了肝硬化或你出现了肝纤维化。
二:肝纤维化一般表示病情比较轻,经过治疗几乎都可以不同程度逆转,甚至可以完全治愈。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什么区别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可以说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因为大多数肝硬化患者是难以明显逆转的,除早期肝硬化尚有治愈的希望外,中晚期肝硬化要想完全治愈几乎不可能。因此肝纤维化时期及时治疗是防治肝硬化的关键。
三:临床上多数出现肝纤维化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这点与早期肝硬化非常难以分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什么区别但是当肝硬化发展到中晚期时就会有比较明显的症状或体征,甚至随时可能发生危险的并发生。而肝纤维化就没有那些危险因素。
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共同途径,也是进一步向不可逆转的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它发生于肝脏受到慢性损伤时导致的肝脏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从而在肝细胞的间隙可逆性沉积。肝纤维化病因的多样性和广泛性特点: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如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发展的共同途径,也是进一步向不可逆转肝硬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 及时准确地判定肝纤维化的程度, 对慢性肝病的防治及其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致力于研究肝纤维化检查及其评估系统。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主要有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生化学检测、影像学检查。
1、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目前诊断肝纤维化的最可靠指标是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以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重要依据。目前一般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但是,存在局限性.由于肝纤维化在肝内分布不均匀,而且肝穿刺组织仅占全肝的五万分之一,可造成诊断误差。因此强调肝活检标本至少15 mm。另外, 病理观察者自身以及观察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也会对肝纤维化及其分级的评价产生影响。另外肝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穿刺后疼痛以及其他并发症使半数左右患者不愿接受该项检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张引强
2、生化学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 Ⅲ)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PC Ⅲ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PC Ⅲ 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IV-C是肝纤维化的早期标志之一。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LN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LN也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HA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血清HA在急性肝炎时轻度升高;慢性肝炎时显著升高;肝硬化时极度升高。肝硬化病人血清HA极度升高。是反映肝损害严重程度、判断有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定量指标。但肝纤维化的生化学指标缺乏特异性,如肝脏外其它器官纤维化时,PC Ⅲ也升高;在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晚期糖尿病、硬皮病等可出现Ⅳ-C水平的异常;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LN水平升高,尤以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胃癌显著。
3、影像学检查:CT和普通超声等影像学检查, 可以通过观察肝脏大小、边缘、实质密度回声、血管走行及血流频谱,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提供形态学参考,但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并不高。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诊断肝纤维化的无创性方法进行研究。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是一种新型的肝纤维化检测仪器, 是一项建立在超声诊断基础上的快速便捷、非侵袭性新技术,通过测定肝脏瞬时弹性图谱来反映肝实质硬度,当肝组织出现纤维化病理改变时,可评估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并进行定量分级。FibroScan目前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正在被广泛使用。Fibroscan优点是无创伤,患者无痛苦、无并发症,操作简便、快速(<5 min ),可在门诊或床边进行,由于量化,结果客观而可靠、重复性好。有望成为可以诊断和监测肝纤维化的进程的首选方法。?
肝纤维化它的症状有哪些
严格的说肝纤维化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主要是各种因素损伤肝脏导致肝炎的临床症状或进一步加重发生肝硬化,主要表现如下。
1.疲乏无力
2.食欲减退
有时伴恶心,呕吐。
3.慢性消化不良
腹胀气、便秘或腹泻、肝区隐痛等。临床上部分患者无明显的慢性肝病史,经进一步检查才发现。
4.慢性胃炎
许多慢性肝炎患者出现反酸、嗳气、呃逆、上腹部隐痛及上腹饱胀等胃区症状。
5.出血
慢性肝炎由于肝功能减退影响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合成。肝纤维化临床表现常出现蜘蛛痣、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和黏膜有紫斑或出血点,女性常有月经过多。出现上述症状往往提示肝纤维已经发展到肝硬化的阶段。
诊断
迄今为止肝纤维化尚没有特异的临床诊断手段,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和肝脏超声波测定可以提供这方面的线索。而肝纤维化四项检查因为受到肝脏的炎症影响较大,因此特异性不高,仅供临床参考。介绍如下:
1.Ⅲ型前胶原
反映肝内Ⅲ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PCⅢ与肝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无特异性。其他器官纤维化时,PCⅢ也升高。持续PCⅢ升高的慢性肝炎患者提示病情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PCⅢ降至正常可预示病情缓解。说明PCⅢ不仅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上有价值,在慢性肝病的预后判断上也有意义。
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病变程度呈密切相关,反映肝纤维合成状况和炎症活动性,早期即显著升高,而陈旧性肝硬化和部分晚期肝硬变、肝萎缩患者血清PCⅢ不一定增高。
2Ⅳ型胶原
为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1)在肝纤维化时出现最早,适合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
(2)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病程演变,Ⅳ-C胶原在血清含量逐步升高。
肝纤维化一定会发展成为肝硬化吗
不一定。虽然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发展成为肝硬化前的重要中间环节,但是肝纤维化患者通过及时、正规的治疗以后病情是可以被控制的,如果在疾病早期就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甚至是有可以逆转的机会的。相反,如果一位患者已经明确诊断肝纤维化,但却没有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反而经常饮酒、熬夜,甚至长期服用那些对肝脏有严重毒副作用的药物,那么这位患者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如何诊断肝硬疾病
我国肝硬化的人群大部分分布在45岁到65岁的人之间,因为肝硬化的死亡率高,如何才能够诊断肝硬化呢?下面我们看看专家怎么说。
肝硬化诊断方法一:肝脏弹性或者肝脏硬度检测
顾名思义,肝脏硬度检测就是直接的测量肝脏的健康状况,这是近几年来开始重视的一种没有创伤的肝硬化诊断的办法,专业的术语叫做诊断肝纤维化。这个检查方法是日本的一个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十几年过去了,终于实现了这个功能。通过机器看到软组织在振动的情况下是一个什么样的反馈,通过这个办法来确定肝病的情况。
此种办法的优势就是能够在不伤害患者的基础上能够做到比较系统的检查,能够客观的评估肝硬化的程度。
肝硬化诊断方法二:超声对比造影
造影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造影在医学上的应用是很广泛的,造影主要是在检查方面使用,造影对于肝硬化的诊断一般都用于肝硬化的早期。
造影是通过往身体里面注入造影剂,然后通过仪器测试肝对于造影剂的敏感度来辨识的,一般都能够达到95%。由于肝纤维化时伴有肝脏微循环的改变,造影剂在肝内循环时间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肝内细微结构改变的间接征象,因此可用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国内也有采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肝硬化的定量诊断进行初步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希望借此能提高判别轻、重度肝纤维化的效率。
肝硬化诊断方法三:超声图像检查
超声图像检查是通过计算机对超声图像的分析来获得数据的,现在这诊断模式是应用的比较广泛的模式,已经有很多的系统了,多重技术的交叉运用能够更好的诊断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