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艾的注意事项 温经止血
五月艾的注意事项 温经止血
五月艾入肝、肾二经,其中温热的药性具有良好的温通经脉、止血的功效,常用于吐血、鼻衄出血、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下血等出血症状,适当的用些五月艾对出血会有一定的改善。
艾蒿的食用方法
艾草的食用方法
艾草也是女性良药,是大自然对女人的恩赐。在程村蚝城,本文介绍了艾草制作的艾草饭、艾草饼、艾草糕、艾草菜等,还有专供产妇吃的老火月婆鸡汤。
母鸡艾根汤
组成:鸡1只,艾根50克。 用法:将鸡洗净,切块,同艾根一起煮炖汤,分2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怀孕食用可安胎,一星期服用一二次。
作用:补气,健脾宁心;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中暑头痛。
功效:降压、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护肝利胆、解热镇静、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粉肠艾根汤
1.猪小肠一斤,买回后用醋和淀粉清洗,去除臭味。
2.切成1.5公分的小段。
3.锅内放入、姜、盐,放入小肠段,煮沸,约5分钟。去除小肠内的油。
4.取出小肠,控净水。
5.艾根50克,加水煮汤20分钟,取出浓汁,放入小肠。 6. 高压锅炖焖20分钟,即成,加盐10克、味精8克,用来下饭,绝对美味。
功效: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痛,止血、怀孕食用可安胎作用。常喝艾根汤,能 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叶糖水
做法:艾叶15克,白糖20克,共煮汤饮用。
作用:经来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艾叶饼
做法:将五月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如梦令喜欢姑姑做的艾饼,不放白糖,放了红糖粉+炒芝麻或花。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客家妇女坐月子必吃的点心,还可治感冒。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止血
艾草入肝脾经、肝藏血、脾统血,则其辛行气血、温通散寒、苦可坚阴,能暖气血而温经脉,具有温经止血之功,故可用治虚寒性等多种出血病证。
五月艾的功效与作用 驱蚊
五月艾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有效驱蚊。每天晚上将五月艾点燃,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起到驱蚊作用;将五月艾、菖蒲加水浸泡,用来拖地;将五月艾煮水涂抹到身上;在房间里挂一根阴干的五月艾条,都能起到驱除蚊子、飞蛾、虫子的良好功效。
紫苏泡澡能天天泡吗 温经止血
艾草作为一种温性的药材,具有良好的温经止血的功效,对于小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鼻出血、月经过多崩漏等症状,用艾草泡澡能有良好的温经止血的作用,搭配紫苏和生姜,驱寒暖身的效果会更加突出。
五月艾的功效与作用 增强免疫力
五月艾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除了挥发油之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和其他有机成分,这些成分能够有效帮助调节人体营养需求,五月艾可作“五月艾茶”、“五月艾汤”、“五月艾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温经止血的中药有哪些
温经止血的中药有哪些
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证。如便血,崩漏,紫癜等,色暗淡者。热盛火旺之出血证忌用。温经止血药有艾叶、炮姜、灶心土等。
1、艾叶
艾叶,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本品药性温燥,阴虚血热者慎用。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
(1)冷劳久病:茅香花、艾叶四两,烧存性,研末,粟米饭丸梧子大。初以蛇床子汤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后用枣汤下,立效。(《圣济总录》)
(2)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以干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肘后方》)
(3)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状如中风:用熟艾三两,米醋炒极热,以绢包熨脐下,良久即苏。(《妇人良方》)
2、炮姜
炮姜,中药名。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本品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微辛、辣。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泻。
蜘蛛咬人:炮姜切片贴之,良。(《千金方》)
3、灶心土
灶心土,为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全国农村均有在拆修柴火灶或烧柴火的窑时,将烧结的土块取下,用刀削去焦黑部分及杂质即可,又名伏龙肝。本品为不规则块状。橙黄色或红褐色。表面有刀削痕。体轻,质较硬,用指甲可刻划成痕,断面细软,色稍深,显颗粒状,并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有吸湿性。以块大整齐、色红褐、断面具蜂窝状小孔、质细软者为佳。
伏龙肝与炮姜,均可温中止血,止泻,二者均适应于脾胃虚寒,腹痛泻痢以及阳虚失血之症,但炮姜温中散寒之力强,守而不走,治疗一切脾胃虚寒之证,伏龙肝偏于温中止血,并有和胃降逆止呕作用。
艾叶煮鸡蛋有什么作用
艾叶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在民间有驱蚊虫、驱邪的说法,有的地方还在端午用艾叶煮鸡蛋吃,但在医学上,艾叶只用来外用,而不内服。其做法是将艾叶洗净,与鸡蛋入沙锅内,加水煮熟,捞出鸡蛋,去壳再煮。用瓦煲(忌用铁器)文火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有“滑胎”习惯的孕妇,孕后第一个月可每日服用一次,连服5-8天。孕后第二个月,每十日服一次。孕后第三个月每半月服一次。孕后第四个月每月服一次,直至妊娠足月。艾叶煮鸡蛋的主要功效是温经止痛,散寒止血。艾叶煮鸡蛋是妇科病药膳60种其中之一。艾叶煮鸡蛋主要对应的治疗的症状有胎动不安,腹中冷痛,皮肤瘙痒和痛经。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温经止血
“崩漏”是指妇女非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现象,“崩”是属于阴道大量出血,“漏”是指阴道的不规则出血,持续不断。人体虚寒便会引起这两种症状。
艾叶能暖气血,温筋脉,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单用艾叶或者与阿胶、芍药、干地黄等一起使用可治疗虚寒引起的崩漏下血。
怀孕初期养身药膳六则
一、桑寄生煲鸡蛋
可益血安胎,对妇女怀孕期间的腰痛也有良好的作用。
桑寄生是寄生在桑树上的一种懈科植物。性味苦甘平。它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养血祛风,安胎催乳的作用。《本草经》说它“安胎,充肌肤,坚发齿”。
每次用桑寄生15~30克,鸡蛋1~2个,先将鸡蛋煮熟去壳,然后同煮后食用。
二、鹿头肉粥
可治疗妊娠水肿。
取鹿头肉150克,蔓荆子15克,高良姜、香子,炒各10克,粳米100克,将蔓荆子、良姜、香子捣罗为末,每用10克。先煮鹿肉,熟后肉下粳米同药末,煮粥,临熟,少加作料,分三次食,一日尽。有益气健脾,利湿消肿的功效。
三、大艾生姜煲鸡蛋
大艾即祈艾,又名五月艾,功能温经止血,调经安胎,散寒,除湿镇痛。生姜功能温经散寒,鸡蛋功能滋阴润燥,补脾养血,安胎,长肌肉。
主料:艾叶10克,生姜15克,鸡蛋2个。
做法:整鸡蛋放入艾叶、生姜,加水煮熟,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
四、天冬红糖水
可治疗妇女下阴流血,如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流产等。天冬有养阴,润燥,滋肾,生津止渴作用。对阴虚内热,阴道流血有效。
主料:天冬(连皮)15~30克。
做法:洗净用砂锅加清水两碗半煎成一碗。加入红糖适量,温服,每日1次。
五、墨鱼鸡肉饭
本方滋肾精,固冲任,适用于肾虚胎漏,胎动不安。
主料:母鸡1只,带骨墨鱼干1条,糙糯米150克,食盐少许。
做法:将母鸡宰杀洗净,连墨鱼一同放入砂锅,炖熟。鸡肉墨鱼捞出,用浓汤煮糙糯米饭,用鸡肉、墨鱼作餐。
六、雌乌鸡粥
本方益气养血,安胎止崩,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之胎动不安、胎漏。
主料:雌乌鸡1只,糯米100克。
辅料:葱白3茎,花椒及盐少许。
做法:鸡宰杀洗净,鸡肉切细煮烂,再加入米及辅料煮粥,空腹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