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银屑病临床表现
副银屑病临床表现
副银屑病的分型尚不统一,命名混乱。通常分为如下四型:
1.急性苔藓样糠疹
又称急性痘疮状苔藓样糠疹,为泛发性红色或棕色鳞屑性扁平丘疹,常有坏死、水疱和出血。皮疹成批地发生,检查时往往同时发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皮损。病程可突然加重。无明显自觉症状。病程数周至数月,可自然消退,后遗凹陷小瘢痕。
2.慢性苔藓样糠疹
其临床表现与急性型基本相同,但皮损炎症较轻,鳞屑较多。单个皮疹可在数周后消退,但在他处又可发生,病程可长达数年。
3.小斑块状副银屑病
皮损为紫色或黄色、卵圆形、长形(指印状)斑块,边界清楚,少许鳞屑。斑块直径1~5厘米。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近侧部,两侧对称。有时指状皮疹沿皮区呈栅栏状排列(指状皮炎)。本型病程很长,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但不会恶变。
4.大斑块状副银屑病
皮损为比正常皮肤略硬的紫红色鳞屑性斑块(直径在10厘米以上),边界不整齐,不清楚,常有萎缩。主要发生在臀部、四肢近部或妇女的乳房部。病程很长,可达数年至数十年。部分病例(10%)可发展为皮肤淋巴瘤,如MF(蕈样肉芽肿)。网状副银屑病是本病的一个异型,表面有光泽的鳞屑性红棕色扁平丘疹,泛发全身,呈网状分布,皮肤萎缩十分显著。大部分病例日后可发展为皮肤淋巴瘤。
银屑病诊断怎么做
(一)临床表现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及好发部位、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等,诊断不难。对于不典型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时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寻常型银屑病应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扁平苔藓及慢性湿疹等相鉴别;②脓疱型银屑病应与连续性肢端皮炎相鉴别;③关节病型银屑病应与类风湿关节相鉴别;④红皮病型银屑病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红皮病相鉴别。
(二)辅助检查
1.组织病理检查
所有的银屑病在组织学检查都具有脓疱,显微镜下的脓疱包括海绵状表皮内脓疱和角质层内Munro微脓肿。寻常型银屑病表现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可见Munro微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向下延伸呈钉突状;真皮乳头项部成杵状,其上方棘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周围可见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浸润。红皮病型银屑病主要表现为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更明显,其他与寻常型银屑病相似。脓疱型银屑病表现为棘层上部出现海绵状脓疱(Kogoj微脓肿),疱内主要为中性粒细胞,角化不全和表皮突延伸不明显。
(1)寻常型银屑病:主要为显著角化不全,可见Munro脓肿,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深入真皮。真皮乳头呈杆状向表皮内上伸。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2)脓疱型银屑病:棘细胞上部海绵状脓疱,疱内多数中性粒细胞。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周围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3)关节病型银屑病:早期滑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随后滑膜细胞增生、肥厚,形成绒毛,纤维组织增多,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关节腔纤维化。
(4)红皮病型银屑病:主要为显著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有明显的细胞内和细胞间水肿,但不形成水疱。真皮上部水肿,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早期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晚期多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等浸润。
2.实验室检查
关节病型银屑病类风湿因子阴性,红细胞沉降率增快,x线检查见类似类风湿关节炎的骨关节破坏。
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及好发部位,发病与季节的关系等,一般不难诊断。有时要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玫瑰糖疹
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为多数椭圆形小斑片,其长轴沿肋骨及皮纹方向排列,鳞屑细小而薄。病程仅数周,消退后不易复发。
(二)脂溢性皮炎
损害边缘不十分清楚,基底部漫润较轻,鳞屑较少而薄,呈油腻性,带黄色,刮除后无点状出血。好发于头皮、胸、背、颈及面部等部位。无束状发,但常伴有脱发,
(三)扁平苔藓
皮疹为紫红色的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或带状,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网状纹理,鳞屑薄而紧贴,不易刮除。常瘙痒较重。
(四)毛发红糠疹
在斑片周围常能见到毛囊角化性丘疹,其损害表面覆盖密集的细小鳞屑,不易剥脱,掌跖部往往有过度角化。
(五)副银屑病
鳞屑较薄,基底炎症较轻微的斑疹或斑丘疹,发病部位不定,长期存在,多无明显自觉症状。
(六)剥脱性皮炎
因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亦为剥脱性皮炎,故需与其它原因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相鉴别。前者有银屑病史,一般是在银屑病急性进行期中因用药不当刺激后引起,有时能找到个别残存的典型银屑病应损,这对确诊银屑病型红皮病很有帮助。
痘疮样副银屑病的症状有哪些
痘疮样副银屑病又称为急性苔癣样状糠疹(parapsoriasis lichen-oides et Varioliformis acuta)、Mucha-Habermann病,病因不明。
痘疮样副银屑病鉴别诊断:
(1)水痘:为病毒感染性疾病,根据水痘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可鉴别。
(2)淋巴瘤样丘疹病:组织病理中可见异形细胞。
(3)丘疹坏死性结核疹:常伴有肺部或其他器官结核,组织病理有结核结构,其间有干酪样变。
痘疮样副银屑病多见于青少年,婴儿及老年人罕见急性发病。皮损为淡红色或红褐色针头至扁豆大水肿性红斑、圆形丘疹、丘疱疹或脓疱,有的可发生水痘样水疱,严重者疱内可出血、坏死、结痂,甚至形成坏死性溃疡。消退后遗留轻度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也可遗留轻度萎缩斑。多突然出现于躯干、腋窝、四肢屈侧,不累及掌跖、黏膜严重时可泛发全身。皮疹约2周左右治愈消退,但新疹可陆续发生,故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一般健康不受影响,可伴有发热、乏力、关节痛及淋巴结肿大。
白癜风会引起其他疾病吗
常并发于糖尿病、恶性贫血、斑秃、异位性皮炎、甲状腺疾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硬皮病、恶性肿瘤等。
在临床表现上,白癜风可以并发或者继发多种疾病。临床上先后有许多白癜风病例合并一些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的报道。如: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减退、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外,还有报道揭示,白癜风与恶性贫血、晕痣、普秃或斑秃、银屑病、破硬皮病、硬斑病、恶性肿瘤、药疹、带状疱疹、支气管哮喘、异位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慢性皮下组织念珠菌病和眼疾患有相关性,以及并发于疱疹样皮炎,肢端肥大症、副银屑病、慢性持久性红斑、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硬化性萎缩性苔藓等疾病。最近亦有白癜风发生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报道。
银屑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是什么
1、点滴型副银屑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且约2/3为男性患者。点滴型副银屑病患者在发病时常无明显自觉症状。
2、点滴型副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多呈现出淡红或红褐色,大小不等,可从针头至指甲盖大小,一般为浸润性斑疹或斑丘疹。斑疹或斑丘疹表面常覆盖有细薄鳞屑,将鳞屑剥除后表现光滑,无出血点。此外,点滴型副银屑病患者的皮损之间互不融合,一般散在分布于躯干、四肢等处,头面掌跖及黏膜处较为少见。
3、患者的皮损一般会在3~4周后逐渐变平而消退,且会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斑。但此时仍可有新疹不断出现,可表现为新、旧皮损同时可见。
4、点滴型副银屑病的病程缓慢,一般半年时间可逐渐消退,但也有数年不愈的患者,对健康的影响不大。
采用哪些方法能彻底治疗副银屑病
1.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副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主要是应用光化学疗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但是相对来说,此种疗法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较短,虽然副作用较小,但在治疗过程中对光波的波长要求严格,如果长时间使用还有可能引发其他的并发症,这也是彻底治疗副银屑病的好方法,希望您发现副银屑病的症状时,要及早的治疗。
彻底治疗副银屑病方法
2.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在副银屑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中较为常见,患者在症状较为轻微时或在发病的初期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一些毒副反应,并避免肝肾等机能遭受损害。但是要注意,在疾病的进展期要使用较为温和的药物进行治疗,以避免药物的刺激加重症状,这种方法治疗副银屑病也很彻底。
3.内服药物治疗
针对副银屑病的不同类型和患者的具体病情,除使用外用药物进行治疗外还可以选择内服药物进行有效的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一定要在相关医生的正规指导下合理服用药物,以避免私自滥用药物造成症状的加重,这是一个彻底治疗副银屑病的方法。
副银屑病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斑块状副银屑病是一种以红斑,浸润,鳞屑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常常会出现瘙痒的症状,使患者极其痛苦,治疗的过程也是极其缓慢,鳞屑较薄,基底炎症轻微,刮除鳞屑后无明显出血点。斑状副银屑病较少发生并发症,部分病情严重可能导致少见并发症:
营养缺失
斑状副银屑病在长期的反复过程中大量鳞屑的脱落,构成皮肤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叶酸等物质随之丢失。若皮损迁延多年不愈且泛发全身会导致低蛋白血症或营养不良性贫血。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临床表现为乏力、倦怠面色苍白,易于感冒等症状。
脏器损害
长期病程可造成体内脏器损害,此病常常并发肝肾等系统损害,亦可因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衰竭而危及生命。
关节损害
斑状副银屑病还可发生关节损害,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临床表现有关节肿大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关节积液或变形。长久以后关节可以强直。关节型斑状副银屑病病程慢性,往往经年累月而不易治疗。
全身损害
斑状副银屑病并少见而严重的化脓性感染,表现为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或暗红,肿胀或伴有渗出,表面覆有大量麸皮样鳞屑患者伴有头痛、发热、畏寒等全身不适,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若没有及时正确处理极易造成死亡。
继发感染
斑状副银屑病由于皮损面积大,容易发生继发感染。细菌易于侵入,导致败血症而死亡;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容量不足等,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亦可由于肝肾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副银屑病怎么吃
1、蔬菜类:如生姜、芫荽、大头菜、香椿、尖椒等,建议多吃其它各色蔬菜。
2、肉食类:如牛肉、狼肉、驴肉、骆驼肉、羊肉、狗肉、鸡鸭肉、鸽子肉、鸟肉及其汤,还有各类海鲜如各种鱼类(包括鳖等)、螃蟹、虾等,建议食用猪瘦肉、鸡蛋、牛奶等。注意:不要食用熟制猪蹄!及各种熟肉制品。也就是说,治疗期间禽类、鸟类、兽类、或家畜等均不可食用,猪肉可以少量进食。
3、调料类:大料、花椒、胡椒、孜然、茴香、桂皮、芥末、芥末油、辣椒酱、火锅调料、方便面调料等。
4、禁止饮酒。
5、注意不要经常在饭店吃饭!
6、忌喝茶水、绿豆汤等偏凉饮品。
副银屑病的饮食介绍的以上讲解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副银屑病患者一定要谨慎选择适合自身副银屑病的饮食,而且副银屑病患者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情对待副银屑病,副银屑病患者要避免副银屑病扩散到自己的全身。
副银屑病会不会发展成银屑病
副银屑病和银屑病是不同的,是不会发展成为银屑病的,对于该病患者一定要积极的来用药治疗。能够早日的恢复健康,摆脱副银屑病的折磨。另外,副银屑病患者也要注意做好日常的有效的护理的措施。那么,副银屑病日常要注意:
生活注意事项
副银屑病传染的理论虽然并不属实,但是人们需要注意皮肤病过敏的现象。日常生活应避免各种皮肤外伤,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及药物,避免饮酒及其他刺激性饮食。
消除紧张因素 学会自我放松
虽然副银屑病传染的结论属于子虚乌有,但是我们要知道银屑病具有很高的复发性,银屑病的发生及复发常常与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紧张、急噪、恐惧、愤怒等心理因素,肯定给病情带来负面影响,要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胸怀豁达,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决心与信心。还要保持和周围人群的良好关系,不要因病而消沉孤僻。
控制情绪 保持心情愉快
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免受剌浓得了银屑病不必恐慌,首先要认识到此病无传染性,也不是不治之症,精神紧张、情绪抑郁、心情不畅等刺激都可使病情加重。患者,虽然病程缠绵,但一般说身体状况都不错,只要坚持治疔,医患配合好,大多数患者是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
千万不要乱吃药 以防严重后果
有80%以上的患者都有因治疗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的经历,甚至在一些名牌大医院治疗也是如此,患者应该尽量多学一点有关银屑病的知识,作到知己知彼,慎防上当。对于发病季节性较强的患者,在发病前可进行一些预防性治疗,如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中药进行预防性治疗。
哪些皮肤病可以引起表皮增厚
引起皮肤表皮增厚的皮肤病有银屑病、神经性皮炎、鲍文氏病。三种皮肤病临床表现各异,但是病理表现均为角质层肥厚不全角质化,即表皮增厚。
银屑病的皮损特点是大量的银白色鳞屑。
神经性皮炎为局限性皮损处可见皮肤的皮沟皮丘加深。
鲍文氏病则在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的皮肤黏膜处常见多个或者单个色素丘疹,可融合成斑块呈疣状改变。
副牛皮癣
副银屑病的症状
在过去,副银屑病的诊断学名词及其分类是相当混乱的,但是目前所采取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5种,分别是点滴型副银屑病、苔藓样副银屑病、小斑块型副银屑病、大斑块型副银屑病以及痘疮样副银屑病。
每一型均有不同的皮损和形态学改变。有学者认为淋巴瘤样丘疹病是苔藓糠疹型副银屑病的异型,但也有人认为是一组独立的疾病。
点滴型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guttata),又称慢性苔藓样糠疹,此型较为常见。
苔藓样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lichenoides)在副银屑病的家族中,是属于比较少见的类型,但是它有可能会演变为蕈样肉芽肿,因此属于比较严重的类型。
小斑块型副银屑病(small plaque parapsoriasis),又称为指状皮病(digitate dermotosis)。
大斑块型副银屑病(1arge plaque parapsoriasis),此型较为少见,有演变为蕈样肉芽肿的可能。
痘疮样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varioliformis)又称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此型罕见。有将此型归为血管炎一类疾病。
如何区分银屑病和副银屑病呢
你听说过副银屑病吗?你知道它和银屑病的区别吗?银屑病就又俗称为“牛皮癣”,是一种较常见的慢性神经炎性皮肤病,而副银屑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病因不明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皮肤病。银屑病的症状及病因和副银屑病都是不同的。银屑病的症状无规则化,每次发病症状都会不一样。
其实大多数人都无法区分银屑病与副银屑病,对他们的症状也难以辨证。专家称大斑块副银屑病和银屑病都是皮肤病类型的一种,副银屑病有怎样的特点呢? 大斑块副银屑病的皮疹常对称分布于乳房、臀部等皱处特别是腋窝。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和萎缩,可呈网状分布。大斑块副银屑病患者的自觉症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银屑病患者就是表皮受损,皮损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对称性发生。好发于肘、膝关节伸侧和头部。少数病人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
副银屑病与常见的银屑病一样,副银屑病也具备一些典型的特征,可复发,病程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部分病例可转变成蕈样肉芽肿或恶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组织病理示表皮变薄,真皮上部细胞浸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这种类型的副银屑病在临床中比较少见,治疗难度相对较大。
副银屑病根据病理表现也有其分类,通常分为两种临床类型:单纯性大斑块状和皮肤异色病样大斑块状。单纯性大斑块状副银屑病主要见于男性,多于40岁~60岁之间发病。好发于臀部、腋窝等大的皱襞处。皮损的面积较大,斑块的颜色与普通银屑病也有很大的差异。而银屑病在病理特征上并无规则的形态。副银屑病主要以红斑、丘疹、浸润、脱屑而毫无感觉的一些症状或轻微瘙痒为特征。副银屑病在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点滴型、斑块型、苔藓样型与痘疮样型。
总之,银屑病与副银屑病都是皮肤病,但在治疗银屑病时要加以区分,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一定要去专业的皮肤科医院做检查,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红皮病银屑病临床表现
本病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差异较大,与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有关。自然人群的患病率为0.1%一3%,我国发病率为0.123%,现估计有300万人患病。初发年龄15一45岁居多,男女患病率差别不大。临床上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四种类型,但寻常型占99%以上。
(一)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1garis)临床上多见。皮损初为绿豆大小红色斑丘疹,渐融合成斑片,表面有厚层鳞屑,银屑病角化不全的角质层中有空隙进入空气,由于反光作用鳞屑呈银白色(图16一2)。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故称为蜡滴现象;刮去鳞屑又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称为薄膜现象;再轻刮去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呈露珠状,称点状出血现象,即auspitz征,这是因为银屑病特殊的皮肤病理改变即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为本病特征,具有诊断价值。
皮损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尤其在时膝伸侧及腰骰部,广泛对称分布。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皮疹呈多种形态,如点滴状、钱币状、蛎壳状、花瓣状、疣状等。
急性点滴状银屑病(acute guttate psoriasis),又称发疹性银屑病,常见于青年。发病前常有咽喉部链球菌感染史,发病急骤,皮疹迅速发展,数日内可遍布全身,呈点滴状,为0.3一0.5cm大小丘疹、斑丘疹,色泽潮红,覆以少许鳞屑,痒感程度不等,经适当治疗可在数周内消退,少数患者可转至慢性病程。
头皮的损害为境界清晰、仅扩展到前额发际外数厘米处覆有厚层鳞屑的大小不等的红斑,积使头发紧连成束状,但不脱落。
急性期可出现颜面部的损害:点滴状浸润性红斑、丘疹或出现脂溢性皮炎样改变。
粘膜的损害常见于龟头、包皮内侧,呈边缘清晰淡红色斑块,表面覆以银白色鳞屑。
甲的损害多见,病甲数月内可从一个到多个,甲板上出现散在顶针样点状凹陷,凹凸不平无泽,有横沟、纵峭、肥厚、甲剥离、畸形或缺如等。
银屑病的病程经过缓慢,有的自幼发病,持续十数年或几十年,反复发作。患者自觉有不同程度瘙痒,大部分患者冬重夏轻。寻常型银屑病按病程可分为三期:
1.进行期皮疹不断增多、扩大,色鲜红,鳞屑较薄,周围有红晕,常有koebner现象(同形反应,isomorphism reaction)。它是指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各种刮伤、抓伤、针刺、注射、涂抹性质强烈的药物等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疹相同的皮损,扁平苔薛、红斑狼疮等疾病也可出现类似现象。
2.稳定期病情保持相对稳定,基本上无新疹出现,旧皮疹渐扩大,有较多较厚鳞屑。
3.消退期皮损炎性浸润渐消迟,颜色变淡,数目减少,部分皮损中央消退呈环状,愈后局部留下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一般先从躯干、上肢开始消退,头皮、下肢皮损往往消退较慢,外露部位皮损大多在夏季自然消退。
(二)脓疱型银屑病(psoriasis pustulosa)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
1.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临床上最重的一型,较少见,病因不明,外用刺激性药物、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过程中骤然停药等均为促发因素,发病急骤,可持续数日弛张性高热,伴全身不适、乏力及关节肿胀,红斑上突然出现泛发浅在的黄白色无菌小脓疱,针头至粟粒大小,初为小片,以后融合成"脓湖",数周内可弥漫性分布全身(图16一3),皱壁部常出现擦烂、结痂、围绕脓疱的红斑常扩展融合成红皮病样改变,粘膜可见小脓疱,舌面常有较深沟纹,称沟纹舌,病程较长者可伴发指尖萎缩、肌无力,白细胞总数增高、低钙血症。血沉增快,甚至可出现严重的系统性病变及继发感染。短期发热、脓疱常呈周期性复发,持续数日至数周后自行缓解,全身泛发红斑脱屑,成为红皮病。如此反复发作,造成患者低蛋白血症,全身情况差,预后不良。
2.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皮疹限于手掌及足跖,对称分布。掌部皮损初发于大小鱼际,以后皮损渐扩展到掌心、手背及手指,足跖部好发于蹈中部及内侧,皮疹为对称性红斑上成群淡黄色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不易破裂。约1一之周后脓疱干涸、结痂及脱屑,鳞屑下反复出现成群新疱,故同一皮损上可见脓疱、结痂、脱屑等不同时期损害,如此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不愈。患者常伴甲的病变,甲上有点状凹陷,横沟、纵嵴、甲浑浊、甲剥离及甲下积脓。
(三)关节病型银屑病(psoriasis arthropathica)常与脓疱型、红皮病型及寻常型银屑病伴发或在银屑病多次复发恶化后发生,除有银屑病皮损外,同时出现关节病症状,男性多见。损害为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炎,远端指趾问关节红肿、疼痛、畸形,常从足部开始,渐累及其他关节,重者膝、踝、肩、髓、脊柱等大关节也可累及,功能受限,关节毁形,病程慢性,呈进行性发展。患者伴有发热、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类风湿因子常阶性,血钙低,γ和α2球蛋白升高。调线示软骨消失,关节边缘被侵蚀,甚至有溶骨及关节腔变窄及肥大性关节炎表现。
(四)红皮病型银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常因治疗不当引起,如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及急性点滴状银屑病患者在长期大量服用糖皮质激素后骤然停药或减药不当或外用刺激性较强药物常可发生本病,也可见于全身脓疱型银屑病后期。
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迅速出现弥漫性潮红浸润,表面有大量鼓皮样鳞屑(图16一4),原银屑病的特征如银白色鳞屑、点状出血等症状消失,在弥漫潮红浸润脱屑损害间可出现片状正常"皮岛",指趾甲浑浊变厚变形及脱落,口鼻粘膜充血发红,伴畏寒、发热、夫节痛、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大量脱屑引起蛋白质丢失,导致低蛋白血症,血中白细胞及中胜粒细胞计数增高。病程漫长,常复发,可引起其他并发症。
副牛皮癣与牛皮癣有何区别
副牛皮癣或类牛皮癣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丘疹鳞屑类皮肤病。它的主要表现是皮肤上出现顽固的红斑、丘疹、脱屑和轻微瘙痒,由于其症状体征有时与银屑病类似而得名。需要明确的是:副银屑病并不是银屑病的一个亚型,其病因至今尚不清楚。
按照皮肤损害的情况可以将副银屑病分为四种类型:
1、点滴型副牛皮癣;2、斑块型副牛皮癣;3、苔藓样型副牛皮癣;4、痘疮样型副牛皮癣。
副牛皮癣虽然与银屑病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有着根本的区别。进行鉴别诊断时可参考以下几点:
1、副银屑病的鳞屑较薄,基底炎症轻微,多无或仅有轻微的瘙痒;
2、副银屑病的发病部位不定,但一般不累及头面部、掌趾部位和粘膜;
3、副银屑病的皮损一般无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
4、组织病理学方面,副牛皮癣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不具备牛皮癣的典型病理学改变。
副牛皮癣的治疗有些与牛皮癣相似,如急性期可试用抗生素、服用维生素D2、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外用维甲酸、皮质激素煤焦油制剂、紫外线(黑光)等。也有一些方面与银屑病不同,如有时可应用氨苯砜或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副牛皮癣皮损一般都比较顽固往往不易消退,疗效多不理想。
中医对牛皮癣是如何认识和辨证的:祖国传统医学对牛皮癣早有认识,在中医著作中称之为“干癣”、“松皮癣”或“白砣风”。近年我国皮肤病工作者在各地都开展了很多研究,并认为血热是本病的重要原因。因风热之邪结聚于皮肤,则局部的气血运行失畅,气血久淤则血热。红斑是血中有热的表现,白屑是热盛血躁、皮肤失养所致。也有人认为从发病机制来说,虽有风、热、寒、燥等邪,但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是发病转归的一个重要环节。
银屑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儿童银屑病的发病特点表现为以女孩较多,一般具有家族史,常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
2、儿童银屑病病发时的典型症状,儿童银屑病患者在发病之前,往往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如发热,咽喉疼痛,扁桃体发炎等,约在1到3周的时间出现红疹子,扩散的速度相当快,随后发展成为黄豆大或绿豆大小的斑点,轻轻刮去上面有一层白色的鳞屑,露出一层红色的薄膜,多表现为点滴状银屑病,因发展比较突然,且进展比较快,又称之为发疹型银屑病。这种类型的银屑病属于寻常型的银屑病。
3、儿童银屑病中也有严重类型的银屑病,如脓疱型银屑病,临床表现和成人相似,只是儿童年幼弱小,症状比成年人的较重,银屑病病发时的典型症状常常是全身泛发,在大面积的红斑表面有很薄很薄的密密麻麻的小脓疱,而且这些小脓疱很快融合成脓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