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易发六种疾病

老年人易发六种疾病

老年人常有的疾病有哪些?

1、贫血

贫血不是独立疾病,老年人尤其常见继发性贫血,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肿瘤、肾病、慢性感染都可能是主要病因。有数据显示,75%的宫颈癌、55%的肺癌、44%的结肠癌等都伴有贫血症状。

当老人出现乏力、心慌、心跳加快等表现时,可到医院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问题。若是贫血,需先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如为单纯的营养性贫血,经规范补铁治疗,一个月就能见效。

饮食中要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C和铁。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带、紫菜、菠菜、芹菜等;还应吃些酸味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等,促进铁吸收。

2、尿失禁

尿失禁可严重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正常社交,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经常尿在身上还可能带来皮肤发炎或褥疮等问题。

据统计,60岁以上男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约为18.9%,女性约为37.7%。然而,由于老人更爱面子,对此羞于启齿,导致就诊率极低,治疗常被耽误。

3、痴呆症

痴呆症最大的破坏力就是损坏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力。开始是“近事遗忘”,刚做过的事、说过的话转眼就忘了;随着病程进展,远期的事也会忘掉;到最后不认识亲人,出门找不着家,不懂得躲避危险。

老年痴呆虽不能治愈,但早发现、正确服药能减轻症状、延缓病程。最新研究发现,84%的轻度痴呆患者可以通过大脑“健身”计划得以缓解,包括冥想练习、认知行为疗法、地中海饮食(其中包括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适度锻炼、合理减压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4、慢性疼痛

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5%~50%,其中45%~80%的明显疼痛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护理。疼痛带来难以忍受的折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如果慢性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可导致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植物神经紊乱等。然而,很多老人因为不了解慢性疼痛的后期影响,往往只是靠随便吃点止痛药解决。

5、干燥症

口干、眼干、皮肤干燥等是老年人常见的不适症状,却未必都是正常衰老所致。老人泪腺、唾液腺、皮脂腺逐渐萎缩,泪液、唾液、皮脂分泌减少,确实可能出现各种干燥问题,但除了上述生理变化,还有一种被称为“干燥综合征”的自身免疫病,也会导致口眼干燥等症状,同时还会损害血液系统、呼吸系统及肾脏等。该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女性相对多见。

老人一旦出现干燥症状,不论是否为“干燥综合征”所致,都应增加饮水量,饮食不宜过咸;多吃山楂、杏、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刺激唾液分泌;不要长时间盯着电视、手机看,常做眼保健操;经常涂抹护手霜、护肤乳。如果上述措施缓解作用有限,建议及时到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

身体瘦的危害

消瘦与肥胖一样,都是亚健康的一种。人体内的肌肉、脂肪含量过低,体重指数BMI小于18.5即为消瘦。消瘦者不仅容易疲倦、体力差,而且抵抗力低、免疫力差、耐寒抗病能力弱,易患多种疾病。

◇ 消瘦的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

◇ 消瘦的青年人常伴有肠胃疾病

◇ 消瘦的女性易出现月经紊乱和闭经

◇ 消瘦的儿童则有营养不良和智力发育的问题

老年贫血的原因

老人贫血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引起老人贫血的原因也很多。贫血不是独立的疾病,它的出现通常也会伴随着其它的症状,通过老年人的贫血特别,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易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老年人骨髓内的造血组织逐渐被脂肪和结缔组织代替。70岁以后,仅有30%左右的骨髓造血,这是较易发生贫血的根本原因。

2、老年人各种代谢酶开始减少。如三磷酸腺苷等的减少,可使红细胞膜发生改变,这样会使细胞寿命缩短。

3、老年人的性激素分泌减低,如睾丸激素水平下降,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也随之下降。

4、老年人常患各种慢性疾病,往往影响造血功能。如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红细胞激素分泌下降,使红细胞生成不足。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疾病因免疫的因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贫血。各种慢性感染,会造成铁代谢的紊乱而导致贫血。肿瘤患者到中晚期,几乎必然合并贫血。

冬天老年人易发生骨折

冬天,由于天寒地冻,路面滑,老年人外出,如不小心,跌倒后极易发生骨折。

那么,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呢?俗话说“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进入老年期,肌肉、关节、骨骼都会发生变化。肌肉的重量逐渐减小,肌纤维萎缩,肌肉的伸展性、弹性、兴奋性也减弱,容易发生疲劳。老年人新陈代谢率减慢,骨头含钙量减少;加上性激素因性腺功能减退而分泌减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分泌甲状旁腺素增多,导致骨头大量脱钙,引起骨质疏松。同时,老年人的关节等重要部位,常因骨质增生、关节变形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长年磨损,发生纤维化而变得僵硬、不灵活。这样,老年人站立不稳,行动不便,步履蹒跚,稍有不慎,跌倒后就易造成骨折。

老年人最易发生的是股骨颈囊内骨折,这种骨折是跌跤后臀部先着地所致。猛烈的冲击使股骨颈发生断裂,骨折断端移位,在髋胯部会产生剧烈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平卧在床上,发生骨折的伤腿比另一侧健肢缩短3~6厘米。有时骨折断端向上嵌入,病人仍然走路、跛行,但很疼痛。

除此之外,老人跌倒后,还可见股骨粗隆间骨折、科雷氏骨折、腕部骨折、肋骨或脊柱骨折等。老年人不管发生哪一种骨折,都会造成痛苦,甚至遗留残疾。因此,冬天老年人宜防骨折的发生。

老年人的营养膳食原则有哪些

(1)能量的供给:70~90岁的老人需要量为7531千焦耳,能量的减少伴随的是食物总量的减少,这因为老年人的基础代谢降低和体力劳动减少,这就需要营养素水平提高,缺一不可的。

(2)蛋白质的需要量:老年人的代谢逐渐减慢,出现负氮平衡现象。因此,老年人最好选用优质蛋白来供应是最好的利用。一般情况,蛋白质总量占全日的12%~15%为宜。

(3)糖类的需求:像酱和蜂蜜可以作为糖的一部分食用,老年人食用糖类不要受限制,在正常情况下,糖类在总能中占有60%左右是适宜的。

(4)脂类的摄入:多以植物来源为主,膳食中过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一定都有利。

(5)铁和钙质大量需要,老年人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动物的肌肉和血液提供的铁的吸收率高于植物性食物,这是要注意的。老年人易出现骨质软化,骨密度减少以及骨质疏松。这不仅与激素、维生素D有关,也与钙的供给有关。乳及乳制品中的钙较植物性食物中的钙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老年人全天应摄入800毫克钙。

(6)食盐的量:少盐,不仅是老年人,老年人一日5克就足以。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限制在3克以下。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该要少吃一些油,如果是吃太多油的话对于他们的身体肯定是有不好的影响的,甚至是还会导致脂肪肝的情况出现的,这种疾病都是在老年人身上最容易发生的,所以到达老年以后就应该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要增加自己能量的摄入的,还有蛋白质的摄入。

直肠脱垂的易患人群有哪些

一、老年人易患直肠脱垂

(1)老年人直肠脱垂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气虚不能收摄而引起。"虚 "是老年人发病的主要原因。

(2)由于老年人全身组织衰退、肌肉松弛,加上一些慢性疾病,如便秘、气管炎、咳嗽、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等。频繁增加腹压,同时隔肌下降,压迫腹腔脏器推压乙状结肠和直肠向下移位,又由于老年人体弱无力,括约肌松弛,骨盆直肠窝、坐骨直肠窝脂肪量减少,这也是老年人易发生不完全性直肠脱垂的原因之一。

(3)对老年人患直肠脱垂的治疗,既应重视局部的致病因素,更应重视全身整体的状况。

二、小儿易患直肠脱垂

(1)由于小儿体质娇嫩,发育不完全成熟,元气不实,骶骨弯曲未长成,直肠粘膜下组织也较为疏松,直肠缺乏骶骨的支持,而且直肠与骨盆几乎笔直,即垂直的状态,比较活动,不利于固定,而且增加了肛门括约肌的负荷量,儿童时期又易患营养不良、百日咳、肠炎、腹泻等疾患。

(2)长期腹内压增大,失去对直肠的牵拉固定作用,就易发生直肠脱垂,这就是小儿易患直肠脱垂的主要原因。

(3)临床上还常见到小儿排便、排尿坐盆时间过久而诱发本病。

(4)小儿随着骨盆的发育、骶骨弯曲形成,多数直肠脱垂患者常可自愈,故一般应用非手术治疗。

老年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老年人肥胖的原因十分复杂。其发胖的原因与年龄有关。年过40即可见迹象,年过50尤其显著,年纪愈大愈加肥胖。在这种情形之下,不仅是肥胖而已,同时也会跟随一些老化现象,譬如:纵然吃得少,仍有肚腹隆起的现象。容易放屁。若非便秘,就是排出细小的粪便。身体各部位肌肉发痛。皮肤骤现黑斑。身体发痒。容易发怒。

老年人肥胖的危害大,尤其容易因为肥胖引发下列疾病。

1、高血压

肥胖人易患高血压,患病率为正常人的3倍。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患病率进一步增加,同时伴有高脂血症。

2、冠心病

老年肥胖所带来的高脂血症,使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冠心病。老年人的冠心病以中医所说的痰湿体质类型之人,尤易罹患。

3、糖尿病

长期持续性肥胖,糖尿病的发生机率明显增加。有人统计,糖尿病在正常人群中,发生率为0.7%。体重超过正常20%者,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超过50%者,则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0%。

4、胆囊炎、胆石症 肥胖人易发生胆固醇胆结石,并常合并胆囊炎。

感染 肥胖人的免疫力低下,常易发生细菌性合并病毒性感染,一旦发生,则恢复较慢。

5、骨关节疾病、痛风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易引发口臭的六种疾病

1、牙周疾病在病变过程中细菌释放毒素、酶类等破坏牙周组织的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产物如硫化氢、吲哚和氨类,成为臭味的主要气源。食物嵌塞,牙周袋内食物碎屑、细菌产物及脓性物长期存在也可产生臭味。2、龋齿龋坏严重,食物长期嵌入洞内与细菌代谢产物等混合存在会产生臭味。3、口腔念珠菌病病变区聚集念珠菌菌落、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食物碎屑、脱落细胞等因感染产生口臭。4、口腔干燥症唾液在口腔中可润滑粘膜、清除微生物,维持口内中性环境,随着年龄增长或疾病因素,唾液流速下降,在细菌分解产物过程中改变pH值,造成碱性环境,使革兰氏阴性菌增加,分解蛋白质,释放、挥发性硫化物,产生臭味。5、口腔溃疡、口腔癌等病继发感染易出现口臭。6、义齿在全口义齿佩戴者中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检出呈明显增高,清洁不净会产生异味。

中老年人易发的五种眼部疾病

眼睑内翻

又称“痉挛性内翻”,是老年人常见的眼病之一。患者常因下眼皮边缘向内翻卷,眨眼时黑眼珠(角膜)经常受到眼睫毛刺激,眼泪涟涟,眼白(球结膜)发红充血,引起浅层角膜炎。严重时黑眼珠还可发生溃疡,痊愈后形成翳子而影响视力。治疗方面,对于轻度内翻,可剪一小块胶布粘贴在下眼皮上,将眼皮边缘向外拉。如不见效可考虑做手术矫正,切去部分皮肤及肌肉,使眼睑位置得到矫正。

眼睑萎缩

较瘦弱的老年人,上眼皮常因皮下组织和脂肪退化、眼睑皮肤松弛,形成皱褶而下垂,有时甚至可以遮住一部分黑眼珠。此种轻度下垂不需治疗,严重的需行手术切除。老年性眼睑萎缩可以预防,方法是每天早晚两次做眼睑保健按摩,按摩攒竹、睛明等穴,这样做还可减少眼疲劳、增进视力。同时,按摩颜面部,还可使颜面皮肤红润,显得年轻健康。

溢泪症

老年人常常发生溢泪症。溢泪症原因颇多,如老年人容易发生慢性结膜炎,因眼干涩而用手擦拭内眼角,加之下眼皮松弛,很容易引起下眼皮轻度外翻,眼泪的出口处泪小点不能紧紧依贴眼球,因而发生溢泪症。另外一种淌泪的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得了面神经麻痹,致使口角歪斜、下眼睑闭不紧,形成外翻,此时泪小点向外下翻,泪液就不能通过泪小管而排出。对面神经麻痹者,可做手术治疗。

老视眼

俗称老花眼,多发生在45岁左右。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晴看近的调节肌肉的力量愈来愈弱。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眼内晶状体因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硬化,像照相机一样,不能对准焦距,拍出的底片就模糊不清。纠正的办法是戴老花眼镜,如果戴了老花眼镜仍不能矫正视力,这可能是眼底已变性,或是得了老年性白内障,应到医院检查治疗。

白内障

早期在眼前有片状或黑点状阴影,但眼部并不发红,也无疼痛。随着白内障的逐步发展,视力渐渐减退,最后连人影也看不清,而且还无法用镜片来矫正。这是因为瞳孔后面原来透明的圆形晶状体发白混浊,形成障翳遮住了视线的缘故。白内障可在专家指导下择机手术。

老年人性格越来越暴躁是为什么

1、心胸比较狭窄的老人易发脾气

这类老人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别人稍微触犯了他,如无意中踩了他的脚,或不慎把脏水弄到他身上,他就不肯原谅,要大发脾气,甚至大骂一通。

2、虚荣心过强的老人易发脾气

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长者”、“老者”、“过来人”自居,在生活中处处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一旦有谁冒犯了他,伤了他的面子,就会大动肝火,发起脾气来。

3、性格变异的老人易发脾气

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

4、可能患有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易发脾气

抑郁症临床症状典型的表现包括三个维度活动的降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具体可表现为显着而持久的抑郁悲观。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伴有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浑身燥热、潮红多汗等症状。

相关推荐

夏季老人为什么易“中风”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中风? 中风病人中有85%发病时的年龄在50岁以上,并且随着年龄增大,中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这显然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是与老年人几乎普遍患有动脉硬化有关。在老年人的年龄增长过程中,由于生理原因和血脂增高等病理原因的交互作用,动脉硬化不知不觉地发生了。老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只有发生早晚的不同与轻重程度的差异而已,并且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的病人其动脉硬化的程度也越严重。 其次与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有关。高血压与心脏病病人经常出现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糖尿病病人易于导致

老年人容易被这七种疾病缠上

1.记忆力减退 很多人上了年纪以后总感觉自己的记忆力明显减退,说过的话或者是做过的事一会儿就全忘记了,总是到处找东西,对人的记忆力也开始变差。 如何避免记忆力逐渐减退 对于这种情况,多动脑筋是可以的,能让头脑保持强健,法国人称此为脑慢跑,多动脑筋是可以锻炼大脑的,除此之外,健身也有助于健脑,从事有氧运动能让更多的血液输送到脑部。 2.血压高 血压波动比较大,表现活动的时候会迅速增高,这与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官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有关系,而且中老年血压高的并发症比较多,会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如何避免

老人晨练时间什么时候最合适

专家指出,老年人应改变晨练习惯,以免在晨练时出现意外。 清晨3点到早上8点,是老年人心脏的危险期,此时血压为全天最高。医学已经证明,在此时间段老年人易中风、猝死,如果老年人在这个时候进行不恰当的锻炼,特别容易发生意外。 老年人在上午10时左右锻炼身体最佳,此时为疾病发生的低谷阶段,有病者早上起来后已服过药物,一些疾病的发病机率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下午太阳下山时,也是老年人锻炼的好时光。虽然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这个阶段也比较危险,但不少老年人白天已服下了正常剂量的药物,可以承受适度的运动。另外,老年人运动量

老年体检多发疾病

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 1、老年人特有的疾病:这类疾病只有老年人才得,并带有老年人的特征。 在老年人变老过程中,机能衰退和障碍发生,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耳聋,脑动脉硬化以及由此引致的脑卒中等等。这类与衰老退化变性有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 2、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既可在中老年期(老年前期)发生,也可能在老年期发生。 但以老年期更为常见,或变得更为严重。 它与老年人的病理性老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劳损或青中年期患病使体质下降有关。 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痛风、震颤

眼底出血需眼科检查

1、眼底出血为眼科常见病,是指血液溢出血管流到视网膜内或其周围,若出血量大或出血部位位于黄斑部则会严重影响视力。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伴发的病症。这种出血需由医生通过眼底检查方可看见,一般人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 2、眼底出血多因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阻塞或免疫功能异常引起,常见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性病变等疾病的患者。 3、老年人易发生眼底出血,原因是其血管的柔韧性和弹性发生改变,血管较硬且脆,稍有刺激便可能出血。患有

老人提防“秋燥” 保健三大注意

秋季是老年人易发疾病的季节,易出现咽干、咳嗽、关节酸痛、大便干燥等症状,通常称为“秋燥症”。这段时间,前来就诊的老年患者或多或少都与秋燥症有关。李主任提醒道:入秋以后,老年人做好自我保健尤为重要。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注意居室通风。要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天凉了也要保持居室经常通风。庭院、室内可养些花草,以调节空气湿度。 二要适当增强锻炼。秋季日照充分且阳光不强,是户外活动的最好时期。可选择爬山、钓鱼、打太极拳、等运动项目。 三要注意调节饮食。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对刺激性的事物比较敏感,应当不吃

引起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的原因

1、免疫功能减退 正常的免疫功能是机体健康的保证,它能对抗环境中对细胞衰退有影响的各种因素,从而防止细胞衰老和保持细胞的再生能力。老年人免疫功能逐渐减退,细胞免疫功能也随之减退,PHA反应、刀豆素A反应、同种淋巴细胞反应及刀豆素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在老年人均有所下降。IgG和IgM降低。随着免疫功能的减退,老年人对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的抵抗力随之下降。 2、营养状态 老年人可出现消化腺萎缩,消化酶分泌减少。虽然老年人所需营养量较低,但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相对缺乏,致使机体抵抗力和应激能力下降。 3、慢性疾

哪些人易得直肠粘膜脱垂

哪些人易得直肠粘膜脱垂?专家介绍说,从众多肛肠门诊看直肠粘膜脱垂的人群得出的结论是:易得直肠粘膜脱垂的人群主要有小孩和老年人。那小孩为什么易得直肠粘膜脱垂呢?在我国中医理论认为,认为小孩的气血未旺,老年人气血以衰,是很容易脱肛的。专家还介绍说,小孩5岁以下是很容易发生直肠脱垂的。由于小孩体质是比较娇嫩的,而且发育也不完全成熟,元气不实。骶骨弯曲未长成,直肠粘膜下组织也较为疏松,直肠缺乏骶骨的支持,而且直肠与骨盆几乎笔直,即垂直的状态,比较活动,不利于固定,而且增加了肛门括约肌的负荷量,儿童时期又易患营养不

血压高是什么原因

约90%的高血压者,血压增高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遗传、种族、肥胖、高脂、高钠饮食及精神紧张、焦虑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其余5%-10%高血压者,其血压增高与某种疾病有关,称为继发性高血压。这些可以引起血压增高的疾病包括:肾实质疾病、肾血管疾病、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动脉缩窄等。 高血压病因详细解释: 约90%的高血压者,血压增高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或称为高血压病。其余10%高血压者,其血压增高与某种疾病有关,称为 继发性高血压。这些可以引起血压增高

老年人容易得的5种眼部疾病

眼睑萎缩较瘦弱的老年人,上眼皮常因皮下组织和脂肪退化、眼睑皮肤松弛,形成皱褶而下垂,有时甚至可以遮住一部分黑眼珠。此种轻度下垂不需治疗,严重的需行手术切除。老年性眼睑萎缩可以预防,方法是每天早晚两次做眼睑保健按摩,按摩攒竹、睛明等穴,这样做还可减少眼疲劳、增进视力。同时,按摩颜面部,还可使颜面皮肤红润,显得年轻健康。 溢泪症老年人常常发生溢泪症。溢泪症原因颇多,如老年人易发生慢性结膜炎,因眼干涩而用手擦拭内眼角,加之下眼皮松弛,很容易引起下眼皮轻度外翻,眼泪的出口处泪小点不能紧紧依贴眼球,因而发生溢泪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