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缺乏的饮食
碘缺乏的饮食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缺乏碘而引起的疾病,碘的摄入不足,将导致甲状腺肿大、聋、哑、瘫痪等疾病。其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影响智力发育,缺碘引起的轻度智力低下十分普遍,严重缺碘会造成呆傻等残疾。目前全世界有三分之一人口受到碘缺乏病的威胁。
为尽快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危害,摸清现阶段小学生中碘缺乏病病情,主要是一些群众购买食盐时图便宜,购买的盐是未加碘的私盐、散装盐所致。此外,在生活条件较好的市内各区,也发现患病儿童,其原因是家长不懂得正确的烹调方法,将食盐直接放入油锅内爆炒,造成碘挥发,致使儿童碘摄入不足。
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购买合格的定型小包装碘盐;随吃随买,不要长期存放;防热、防潮,用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盛碘盐,放在阴凉、干燥处,远离炉火;炒菜、做汤待快熟、出锅时放盐效果好;不要用油炒碘盐;腌制咸菜时用碘盐,不要淘洗碘盐。
怎样治疗碘缺乏
碘缺乏的治疗:
①口服小剂量碘化物,简便而有效,尤其对较早期患者。口服碘化钾片含碘1mg,每2—3日服一片,直至甲状腺肿消退,或口服1%碘化钾溶液,每日6滴,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或口服复方碘溶液lugol液。每日1—2 滴,连服2—3周为一疗程,休息4—6周后再服,可持续半年。
②口服甲状腺制剂能反馈性抑制脑垂体分泌TSH,因而使甲状腺缩小。口服于甲状腺片,每日60—180mg由小剂量而逐渐增加剂量,如出现心慌、心动过速、多汗、烦躁等为过量所致甲亢症状,应即减量或暂停,连服20—30d为一疗程,休息20—30d可再服。或口服甲状腺激素,I-T4 100μg每日一次,或I-T4与I-T35:1的混合制剂100μg每日一次。口服药物均以早晨空腹一次服下,吸收效果较好。
③肌注碘化油,因口服简便有效,一般不必注射。
④手术治疗适用于巨大甲状腺肿伴压迫症状、结节性肿大而有癌肿可疑、异位甲状腺引起症状者等。
⑤中医中药治疗,应用海带、海藻、昆布等含碘药物。
碘缺乏可以通过中医和西医进行治疗,两种方法各有长处。患者的身体状况各有不同,应该根据自己的患病情况和身体素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碘缺乏,一定要及时医治,千万不要因为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而给自己造成了遗憾。以上的治疗方法仅供您参考阅读,详细的用药需要咨询相关的专业医生。祝愿您能够早日康复,身体健康。
碘缺乏的危害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体内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碘的生理功能也是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完成的, 甲状腺素在人体内参与一系列的生理活动,可促进物质分解代谢,能量转换,维持和调节体温,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发育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肌肉,骨骼的增长和性发育均有甲状腺素的参与,并能促进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保证脑垂体的正常功能。缺乏碘,宝宝如果缺碘,会出现下列危害:
碘缺乏可以造成人体的不同程度损伤,由于缺碘程度,持续时间、年龄,以及个体对缺碘的反应不同,出现不同的表现,如胎儿期可有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克汀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低)等。新生儿期可表现甲状腺肿大、甲低、克汀病;儿童和青春期表现甲低、甲状腺肿、智力体格发育障碍,成人期可有甲状腺肿、甲低、智力障碍等。碘缺乏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造成下一代不同程度的脑和智力发育障碍。
食盐加碘可有效预防碘缺乏病
由于生存环境缺碘,人类需要长期适量补碘,碘缺乏所致的智力残疾是无法弥补的,预防才是根本措施。食用碘盐不仅安全、有效、经济和容易推广,又符合微量、长期及生活化的要求,只需花少量的钱即可解决防治疾病的大问题。
据介绍,碘盐是指把一定浓度的碘加在食盐内,盐的外观上没有任何改变,人们每日吃盐的同时就补充了人体所需的碘。另外,日常生活中人们还可多吃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如海带、海鱼和贝类等,作为辅助措施以达到补碘的目的。
目前,山西省对碘盐实行专营,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销,通过零售商店销售。消费者须购买小包装碘盐,并辨认碘盐标志。凡没有使用国家统一防伪标识及全省统一包装袋的袋盐及散盐均为“非碘盐”。
所谓“非碘盐”,不仅指未加碘的原盐以及由盐业公司生产专供高碘地区的无碘食盐,还包括一些不法商贩私自贩卖的劣质盐、平锅盐、土盐和工业废盐等私盐。这些盐含碘量极少,不利于碘缺乏病的防治。特别是不法商贩私自贩卖的私盐中所含的各种杂质会给食用者带来一些严重的危害。如钙、镁含量过多,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氯化钡含量过多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出现四肢麻木;亚硝酸盐含量过多可引起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碘缺乏病危害
1.损害神经,精神分裂
甲状腺肿大对患者的精神、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很大的,会导致患者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昏睡、精神抑郁,多有精神质表现,严重者可发展成猜疑性精神分裂症、后期多痴呆。
2.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甲状腺肿大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缓慢、心音低弱、心脏呈普遍性扩大,常伴有心包积液,也有甲状腺肿大后心肌纤维肿胀等现象。若无适当的救护,患者将会发生昏迷、心律不整或心衰竭而死亡。
3.影响生育,胎儿出生缺陷
男性甲状腺肿大患者阳痿和睾丸萎缩,性功能低下;女性甲状腺肿大患者月经不调,月经减少甚至闭经,造成不孕。孕妇患者容易造成早产、流产、胎儿发育不良或死胎,出生胎儿易患脑瘫。
4.病情加重,引发癌变
甲状腺肿大患者发生癌变的几率是10%—30%,若患了甲状腺肿大不及时的治疗,病情加重就可能会引发癌变。病情严重的可引起甲状腺危象,肝脏受损,有些患者会发展成甲状腺癌或甲状腺瘤。
怎样治疗碘缺乏
碘缺乏的治疗:
① 口服小剂量碘化物,简便而有效,尤其对较早期患者。口服碘化钾片含碘1mg,每2—3日服一片,直至甲状腺肿消退,或口服1%碘化钾溶液,每日6滴,连服 3个月为一疗程。或口服复方碘溶液lugol液。每日1—2 滴,连服2—3周为一疗程,休息4—6周后再服,可持续半年。
②口服甲状腺制剂能反馈性抑制脑垂体分泌TSH,因而使甲状腺缩小。口服于甲状腺片,每日60—180mg由小剂量而逐渐增加剂量,如出现心慌、心动过速、多汗、烦躁等为过量所致甲亢症状,应即减量或暂停,连服20—30d为一疗程,休息20—30d可再服。或口服甲状腺激素,I-T4 100μg每日一次,或I-T4与I-T35:1的混合制剂100μg每日一次。口服药物均以早晨空腹一次服下,吸收效果较好。
③肌注碘化油,因口服简便有效,一般不必注射。
④手术治疗适用于巨大甲状腺肿伴压迫症状、结节性肿大而有癌肿可疑、异位甲状腺引起症状者等。
⑤中医中药治疗,应用海带、海藻、昆布等含碘药物。
碘缺乏可以通过中医和西医进行治疗,两种方法各有长处。患者的身体状况各有不同,应该根据自己的患病情况和身体素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碘缺乏,一定要及时医治,千万不要因为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而给自己造成了遗憾。以上的治疗方法仅供您参考阅读,详细的用药需要咨询相关的专业医生。祝愿您能够早日康复,身体健康。
... ...
如何预防碘缺乏
碘缺乏,就会导致人体的正常功能发生障碍,也会影响小孩子的正常发育。那么碘缺乏的预防就显得更加的尤为重要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预防碘缺乏呢?
碘缺乏病的病因十分清楚,是碘缺乏造成的,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只要正确地食用碘盐,就可以预防碘缺乏病。预防碘缺乏病最重要的对象是婴幼儿、儿童,以及准备做母亲或正在给宝宝喂奶的妇女。只要这些人的碘营养水平能够满足生理需要,下一代人的智力发育才能得到基本保障。
补碘最基本的方法是食盐加碘。碘油等其它手段只能起到补充作用。只要我们能够吃到合格碘盐,就能够保证我们的碘营养,不需要再吃任何含碘保健品和碘强化食品。
盐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吃的一种食品,把一定数量的碘加在食盐里,便能确保每人每天都能吃得到一定数量的碘。
所以在每天食用适量的碘盐外,还可多吃些海带、紫菜、虾皮等含碘量高的食物。孕妇在围产期还可实行全程尿碘监测,掌握孕产期的碘营养水平,一旦发现碘摄入不足,便可及时纠正补充。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您对碘缺乏的预防已经十分清楚了。碘缺乏的预防十分地简单,只要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即可。食用碘加炎就是最为简单而有效的预防方法,希望大家能够注意使用。祝愿大家身体健康。
碘缺乏病症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常见的碘缺乏病症有四种:
①地方性甲状腺肿(地甲病),是由于环境缺碘而引起的地方病,是IDD的主要表现之一,其主要特征是甲壮腺增生、肥大,形成恶性循环,缺碘者的脖子愈来愈粗,造成粗脖子病。
②地方性克汀病(地克病),同地甲病一样,主要发生在严重缺碘地区,它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由于胚胎期和新生儿严重缺碘,甲状腺激素缺乏,造成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和其它器官或组织发育分化不良或缺陷,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是智力低下、聋哑、生长发育落后,神经系统症状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甲肿。
③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亚克汀病)是存在于缺碘性地甲肿和地克病流行区的一种碘缺乏症,患者以轻度智力落后为主要表现(智商在69?0),并伴有轻微神经系统损伤、体格发育障碍或激素性甲功能低下的人。这些人缺乏典型地克病的临床特点,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有时被认为是"正常人"。
④怀孕妇女(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缺碘症状。怀孕期妇女缺碘不仅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还会危及胎儿,从而导致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克汀病、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以及新生儿甲低。儿童期及青春期缺碘主要导致地甲病、甲肿、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成人缺碘将导致甲肿、甲低、智力低下。
碘缺乏病防治
1.去除病因 首先去除病因,由于膳食因素引起,应先调整饮食,如为药物引起,要停药或换另一种药物代替。
2.药物治疗 可通过碘化油的口服或注射来满足机体对碘的需要。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目前常用的是巴黎Guerter实验室的产品,名为Lipodol UF的产品用于肌注,Oridol的产品用于口服。但在剂量方面,仍存在分歧。需根据缺碘的程度和具体条件以补充,一般来说,推荐剂量是1ml,每6个月需重复一次口服剂量。如补碘后,甲状腺肿大仍不能控制,可采用甲状腺制剂治疗,以补充内源性甲状腺激素不足,可使甲状腺减小。
3.手术治疗 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但甲状腺肿大严重,引起压迫症状,且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
碘缺乏的原因
碘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种元素,特别是食用盐的包装上,我们常可以看到加碘的字眼。这就表明碘对于我们人体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一些因素影响,也会出现因碘的摄入不足而引发碘缺乏的疾病。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大脖子病”。那么,在我们周围,有哪些致病因素的存在是人们患上了碘缺乏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详述。
一、环境因素
其流行的原因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碘,尤其是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也造成了环境缺碘。山区缺碘的文献报道众多。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多分布在山区,主要因为山区坡度大,雨水冲刷,碘从土壤中丢失所致。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缺碘可能因为历史上频繁的泛滥,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活跃造成。
饮水因素,部分地区水中碘的含量较低,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有关。在我国的西安、宝鸡、石泉及蓝田等地区,饮水中的碘含量较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也较高。
二、胎儿缺碘
妊娠期间孕妇如碘的摄入不足,血浆中无机碘离子浓度降低,甲状腺产生的T3、T4较少,血液中T3、T4减少,以致通过胎盘的T3、T4减少,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即出现了一系列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症状。
三、膳食因素
膳食因素也可加重碘的缺乏。
由以上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从日常饮食方面改善碘缺乏的病情,补充含碘高的食物:海产品中碘的含量较高,如海带、紫菜、干贝等;而患者们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得以康复。而一些药物因素导致的碘缺乏则建议停止服用或是更换药物。希望大家能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碘缺乏原因
1、环境因素
宝宝碘缺乏的原因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中缺碘,尤其是冰川冲刷地带和洪水泛滥的平原。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滥砍滥伐,水土流失,也造成了环境缺碘。山区缺碘的文献报道众多。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多分布在山区,主要因为山区坡度大,雨水冲刷,碘从土壤中丢失所致。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的三江平原缺碘可能因为历史上频繁的泛滥,以及地下水的运动活跃造成。
2、水源因素
部分地区水中碘的含量较低,与碘缺乏病的发病率有关。在我国的西安、宝鸡、石泉及蓝田等地区,饮水中的碘含量较低,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也较高。
3、孕妇怀孕期间缺碘
妊娠期间孕妇如碘的摄入不足,血浆中无机碘离子浓度降低,甲状腺产生的T3、T4较少,血液中T3、T4减少,以致通过胎盘的T3、T4减少,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胎儿的生长发育即出现了一系列的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出现症状。
4、膳食因素
膳食因素也可加重碘的缺乏。
(1)膳食中缺碘
人体碘的供给约60%来源于植物性食品,如土壤中的碘缺乏可导致植物性食品中碘含量不足。
(2)低蛋白影响碘的吸收和利用
低蛋白、低能量可使血清中T3、T4、血浆蛋白结合碘(PBI)降低,血清促甲状腺素(TSH)升高。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可影响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和利用。
(3)葡糖硫苷棉豆苷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关于碘缺乏的膳食因素,目前研究较多的是葡糖硫苷棉豆苷,它是木薯中的一种成分,蔬菜中如甘蓝、卷心菜、大头菜、荠菜中也含有葡糖硫苷棉豆苷的水解产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过程。
(4)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化物
人们普遍认为玉米、小米、甜薯、高粱及各种豆类中在肠道中可释放出氰化物,进而被代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摄取碘化物。
(5)钙磷含量高
钙磷含量高的食物可妨碍碘的吸收,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加速碘的排泄。
上述各种饮食因素至人体缺碘,不能满足儿童合成甲状腺素的最低要求,可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如长期缺碘,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垂体分泌TSH增加,甲状腺体积增大,则出现弥漫性甲状腺肿大。
5、药物因素
宝宝如果有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四环素、磺胺类、咪唑类等药物,这些药物会干扰酪氨酸的碘化过程,也有一定导致甲状腺肿作用。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碘缺乏病是指自然环境缺碘而对人体所造成的损害。可表现出各种疾病形式,地方性甲状腺;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克汀病及影响生育而出现的不育、早产儿、死产,先天畸形儿等这些病统称为“碘缺乏病”。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当摄入不足时,机体会出现一系列的障碍。由于机体缺碘的程度不同以及缺碘的时期不同,机体出现的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性质也不同。这些不同的障碍由轻至重犹如一个连续的光谱带。这些障碍,我们可以统称为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在这一系列的障碍中,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肿)与地方性克汀病(简称地克病)是两种已有熟知的碘缺乏病。但是,对于其他的障碍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因为其他障碍对于人类的危害并不比这两种熟知的碘缺乏病为轻,只是由于我们对它们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它们仍然处于一种被忽视的状态。
历史上最早知道的碘缺乏症就是地甲肿。公元682年,唐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所列的治疗“瘿”症的方剂几乎都有海产物,现在知道这些海产物中都含大量的碘。1916年,Prout第一个用碘治疗甲状腺肿。但是确定地克病与缺碘有关是较晚的。二十世纪初,瑞士与美国开始用碘化食盐预防地甲肿。我国在二十年代末,开始有地甲肿的现代记载,但是直到五十年代末,始有地克病的记载。六十年代时,很多人还认识不到地克病与缺碘有关,有人误认为这种山区多发的痴呆主要是由于近亲结婚造成的。实际上,地甲肿与地克病之间的关系很有一些像成人的梅毒与婴儿的先天性梅毒之间的关系。成人梅毒与先天性梅毒同为梅毒螺旋体造成,虽然它们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区别,但是没有人误认它们是两种病。地甲肿与地克病也同为缺碘所造成,仅是由于前者主要出现于成人,而后者出现于胎儿与儿童。由于它们的临床表现不同,因此常被误认为是两种不同疾病。不把两者联系起来看待会带来严重的误解。缺碘引起的地甲肿虽然患者数量大,但其危害终究有限,缺碘引起的地克病性质即完全不同,它可以造成痴呆、聋哑、瘫痪等终生残废,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建设,因此正确地把两者联系起来并统一在碘缺乏病这一概念之内,可以对碘缺乏的严重危害予以正确估价,因而也必然会增加对补碘性预防的重视。
碘缺乏病是营养缺乏病之一,任何一种营养缺乏病在典型的临床患者外,均还存在着为数更多的亚临床(subclinecal)患者,这种患者的损伤虽轻,但数量可数倍于典型患者,因此也构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 De Quarrain与Wegelin 即注意到在病区除典型地克病患者外尚存在有大量亚临床患者,他们将这种情况称为类克汀病(cretinoid)。类克汀病这个术语是否恰当姑且不论,但这处事实是存在的。1983年张春卿,1983年芦倜章及钱启东,1983年王栋与陈祖培均看到在我国也存在类克汀病。典型的地甲肿患者除有甲状腺肿外,尚有血浆TSH增高及T4降低,但缺碘较轻的地区的无甲状腺肿“正常”居民也有T4降低及TSH增高者,还有T4不降低仅TSH增高者。他们虽然不是甲状腺肿患者,但确实是碘缺乏的患者。
严重缺碘地区除典型克汀病患者外,死产、流产及先天发育异常均可较高,而在补碘后,这些情况又减少。
宝宝碘缺乏症
1、最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
2、身体矮小,下肢较短,年龄越大越明显
3、即聋又哑
4、面容丑陋
5、瘫痪
碘缺乏怎么办
1.去除病因
首先去除病因,由于膳食因素引起,应先调整饮食,如为药物引起,要停药或换另一种药物代替。
2.药物治疗
可通过碘化油的口服或注射来满足机体对碘的需要。碘化油是一种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的防治药物。
需根据缺碘的程度和具体条件以补充,一般来说,推荐剂量是1ml,每6个月需重复一次口服剂量。如补碘后,甲状腺肿大仍不能控制,可采用甲状腺制剂治疗,以补充内源性甲状腺激素不足,可使甲状腺减小。
3.手术治疗
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但甲状腺肿大严重,引起压迫症状,且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