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护理注意事项 产后留意身体的变化
产后护理注意事项 产后留意身体的变化
生产时阴道会扩张,在产后会变得松弛,需要3、4周的时间复原,6周后即可完全恢复正常。而孕期月经会暂停,产后如果哺喂母乳,会刺激泌乳激素,抑制卵巢排卵,比较不容易受孕。
大约在产后6个月之后,月经才会再来。未哺育母乳的产妇则在产后约5、6周,就会开始有月经。
至于乳腺的变化,因产后脑下垂体前叶会分泌泌乳激素,刺激乳汁分泌。在宝宝开始吸奶后,就会刺激脑下垂体后叶,分泌催产素,刺激乳头平滑肌造成收缩,进而促使乳汁排出,就是所谓的初乳。
另外,也要注意产后心血管的变化。怀孕时,心脏血液的输出会增加,产后容易多汗、多尿;而生产时膀胱容易被压迫,不自觉想尿或涨尿,膀胱较难排空。在产后必须密切观察4~6小时,如果一直无尿意,必须进行导尿。
在消化道系统方面,孕妇肠蠕动较少,产后也会慢慢恢复。有些产妇怕伤口痛,排便不敢用力,容易造成便秘。如果2、3天未排便,可给予软便剂。
生产后也要注意产妇体温变化。产房温度很低,温差变化加上施打点滴,都会使产妇出现寒颤,这时候要做好保暖。
产后6小时,如果出现2次体温超过摄氏38度,必须评价是否因产褥炎期发炎(例如产后伤口红肿热痛或瘀血、分泌物有脓等发炎现象)所引起发烧。如果产后各项恢复状况有明显异常,就要检查是否有产后并发症。
产后身体变化 分泌乳汁
当天或4天之内就会产乳,要尽早给宝宝吃哦,乳腺通畅之后,就不会造成乳房胀痛,要想乳汁充分,要多给宝宝吸吮,
初乳约产后第二天开始排出,约持续五天左右,接下来四周会渐渐变成真正的母乳。
身体变化有哪些
进入青春期,显著的变化是身体上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女孩子们会体验到初潮的感觉。所谓初潮,就是月经第一次来潮,很多女孩子为此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其实要理解这只是身体发育的正常现象,这是说明我们已经长大,成为能够生育的女性了。在此时,女孩子的心理会变得敏感和多疑,家长们需要跟孩子解释清楚月经到底是怎么回事,打消顾虑和疑惑。
月经初潮一般发生在12-15岁左右,这时候也正是女孩子心理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因此对于月经初潮和以后的每个月来临,都会给女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需要及时缓解焦虑和紧张心理。
产后身体变化 阴道变化
产后产妇的阴道变松弛,阴道周围皱襞减少,阴道粘膜平台,一般来说,在短时间内,阴道粘膜不会完全恢复到妊娠前的情况,只有在停止喂奶后,月经来潮,卵巢功能恢复正常,在雌激素的作用下,阴道粘膜才逐渐恢复正常。
在月子里,阴道还是有很大变化,比如分娩时,由于胎儿挤压阴道,常引起阴道外充血,水肿,或有不同程度裂伤,这种情况一般在产后10天内逐渐消失,裂伤或会阴切口经缝合后,常在产后第七天拆线后,逐步愈合。
顺产产妇产后怎么护理
1,顺产产后护理要点有按摩子宫,帮助子宫复原,有助于恶露的排出,预防因收缩不良,引发产后出血。按摩方法是找到子宫位置,顺产的女性可以在肚脐下触摸到硬块。子宫变软,手掌环形按摩子宫,让子宫硬起。如果子宫收缩疼痛的话,可以暂停按摩,俯卧可以缓解疼痛。
2,产后护理需要观察恶露。恶露指的是子宫排出的分泌物,通常出现在产后1~3天,比较多、红色的,10天后会变成淡黄,4~6个星期左右可以完全消失的。如果恶露内存在大血块、恶臭或鲜血流出的话,都要马上告知医护人员。
3, 顺产产后护理还要留意小便。会阴的伤口疼痛,加上分娩过程中,膀胱和尿道会受到压迫,所以产后可能无法小便或解不净。因此,产妇可以在产后2小时,开始小便,小便不通的话可以寻求护理人员的帮助。
4, 最后还要留意大便。产后腹压消失、缺少纤维素、卧床等原因都会减弱肠蠕动,排空时间长,很多产妇不愿排便,易便秘。产褥期要多吃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活动,每日按时排便。也可以使用肛门内开塞露,减少大便秘结。
三伏天坐月子的注意事项 勤换洗
三伏天气温高、细菌繁殖较快,产妇的个人卫生需要格外留意,保证产妇皮肤的干燥和清洁,勤洗澡、勤换衣物,不能洗澡的时候就用毛巾蘸取温水擦拭,注意乳房的护理,留意会阴切口,若伤口还未拆线,每天擦洗一次。
淋巴瘤早期症状似感冒
淋巴瘤因其发病隐蔽,不易及早发现等特点,患者一旦确诊,常常已是晚期状态。因此,专家提醒人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身体变化,比如淋巴瘤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
另外,最明显症状是颈部、腋下、大腿根出现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人常常莫名低热、体重下降、皮肤瘙痒、扁桃体肿大等症状。20岁至40岁的青壮年,淋巴系统处于活跃状态,一旦有感冒发烧等风吹草动,淋巴系统就会有表现。
因此,应当多留意那些直径超过2厘米的无痛感淋巴结,一旦发现应早去医院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产后妈妈的身体变化大盘点
乳房的变化
当孕妇成为新妈妈以后,乳房的主要变化就是开始泌乳。产妇的乳房通常于产后即开始充盈、变硬,触之有硬结,随之有乳汁分泌。产后乳房的变化会衍生出一些问题,如产后乳腺炎通常发生在产后第10?14天,尤以初产妇多见,主要发病原理是产后身体抵抗力下降,易使病菌侵入、生长、繁殖。其治疗一般采取卧床休息、热敷、水分摄取及抗生素治疗。如症状非常严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新妈妈的乳房可能有下垂现象。有些妈妈以为乳房下垂是由于哺乳而造成的。其实,乳房的变化是怀孕造成的,并不是哺乳的缘故,只要用合适的乳罩支撑,并注意锻炼胸大肌是可以逐渐改善的。
子宫的变化
怀孕期间,母亲身体的各个系统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进行一系列适应性生理变化,以子宫的变化最大。怀孕前子宫只有梨子般大小,而等到妊娠足月,子宫会变得像个大冬瓜。当胎儿和胎盘娩出以后,子宫会立即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这个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子宫恢复的快慢与产妇的年龄、健康状况、产程长短、分娩方式、分娩次数,以及是否哺乳都有关系。一般来说,由于胎儿的娩出和胎盘的剥离,在子宫内膜的表面形成了一个创面,需要等到产后6周,即42天以后才能够完全愈合,这时候子宫也基本上能恢复到非孕期的状态。
分娩后,子宫颈呈现松弛、充血、水肿状态;至产后1周左右,宫颈外型及内口恢复原形;2周左右内口关闭;4周恢复正常大小。由于分娩挫伤,子宫颈会由未产时的圆形变成横裂口。
会阴部的变化
顺产妈妈的外阴,因分娩压迫、撕裂而产生水肿、疼痛,这些症状在产后数日即会消失。
初次分娩的产妇在进行自然生产的时候,由于会阴部位比较紧、胎儿头围较大,以及助产操作等因素,容易引起会阴撕裂受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多妈妈会做一个会阴侧切手术。因此,当分娩结束后,做过侧切术的新妈妈需要注意会阴部的护理,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伤口感染。
产后身体变化 子宫变化
产后子宫开始缩小,直至恢复正常,其变化过程为分娩后第一天子宫下降平脐,以后宫底每天下降一到二厘米,7天左右子宫降入骨盆腔,与耻骨联合平,大约42天后恢复到正常大小。
刚生完孩子的子宫约跟孩子头一般大小,重约1千克,到产后4周左右恢复到孕前水平,即鸡蛋大小,50到70克,这个变化过程被称为子宫复旧,产后42天左右,孕妈妈应该到医院进行妇科检查,了解子宫是否恢复正常。
社会支持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
在产妇产后护理中,要不断坚强社会支持的内容,加强信息支持、情感支持及物质支持。
1、加强信息支持:通过对产妇产后进行信息支持的形式,帮助产妇了解产后护理中的所有内容,帮助产妇了解在产后如何做好母亲的角色及怎样正确护理婴儿。对于产妇来讲,得到充足的信息支持可以帮准产妇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产后护理,更快的适应自己的母性角色。
2、加强情感支持:在进行产后护理时,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产妇灌输正确的产妇认识,有些产妇在产后身材走形,导致产妇闷闷不乐。这种情况下就需医护人员告知产妇对身材走形的正确认识:这是所有产妇在产后都必然经历的一种现象,通过以后的食物控制及锻炼可以恢复之前的身材。而产妇家属也要及时对产妇进行不良情绪的纾解,在产妇护理过程中通过给讲笑话或者表演节目等形式来缓解产妇的郁闷情绪,预防不良情绪的发生。
3、加强物质支持:医护人员或者家属要在产妇产后护理过程中主动帮助产妇照顾婴儿。家属给产妇的产后护理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给产妇提供较好的护理内容,并且在护理过程中还要及时给产妇提供充足营养,确保产妇身体所需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