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乙脑和流脑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因此大家应该了解乙脑与流脑的区别,传染科疾病专家为您介绍: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一、传播季节不同。

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二、症状表现的不同。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乙脑与流脑的区别三、治愈情况不同。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以上就是对乙脑与流脑的区别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引起重视。祝大家身体健康!

计划内和计划外疫苗的区别

卫生部规定的计划免疫类疫苗主要是四种:即预防麻疹的麻疹疫苗,预防结核的卡介苗,预防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及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百白破疫苗。此外,乙肝疫苗、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风疹、腮腺炎疫苗,也被列入计划免疫管理范围。在儿童预防接种证上通常也列有以上9种疫苗,人们通常把这些疫苗称之为计划内疫苗。

而接种证上没有列出的还有预防水痘、甲肝、肺炎、流感、出血热、狂犬病等疾病的疫苗,均属计划外疫苗。面对种类繁多的疫苗,家长们很想知道,哪些预防针是必须打的,哪些是自愿选择的。对此,有关部门的解释是:这些疫苗由地方卫生防疫机构根据疾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规律,确定针对某一重点保护人群接种,或是向公众推荐,由人们自己选择接种或不接种。只有当某一地区出现疫情或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为避免某些传染病暴发流行,才会有针对性地要求人群普遍接种某种疫苗。

宝宝什么时候能打脑膜炎疫苗

脑膜炎疫苗并不是随便打的,了解好宝宝什么时期才适合打疫苗,将有助于保证宝宝的安全、健康。

流脑疫苗属于免疫规划内疫苗,适龄儿童如果没有禁忌症是必须接种的。流脑疫苗的免疫程序为7、10个月各接种一剂(多选用A群),3、6周岁各加强一剂(多选用A+C群)。

由此可见流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6月龄、9月龄、3岁、6岁。

乙脑疫苗的接种时间分别为:8月龄、2岁、6岁。

这两种疫苗都是预防脑膜炎的。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接种乙脑疫苗的最佳时机

专家指出乙脑在目前还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疗法,所以预防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其中以接种乙脑疫苗最为有效。人体接种乙脑疫苗后需经半个月至一个月时间方能产生免疫效果,因此接种工作一般在乙脑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接种对象以少年儿童及由非流行区进行流行区的人群为重点。

此外,由于蚊虫是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灭蚊防蚊对于预防乙脑也相当重要。

据介绍,乙脑的发病主要与蚊虫的季节消长有关。我国华中地区乙脑流行高峰多在每年的七八月份,而华南和华北地区流行高峰较华中地区分别提前或推迟一个月,东北地区发病高峰在八九月份。

解读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流脑与乙脑的区别都有哪些呢?这是很多家长都弄不清楚的问题,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脑膜炎疫苗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较多见,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3~15岁小儿多见,近年来因卫生防疫工作较好,此病已较少见。脑膜炎疫苗其实就是平常生活中所说的卡介苗,常规打的脑膜炎疫苗是针对A群的,对于其他群不具抵抗力。脑膜炎双球菌有A、B、C、D、X、Y、Z、E、H、I、K、L、W等13个菌群,以A、B、C群为多见。所以如果去国外或是当地流行其他菌群的脑膜炎,要及时注射疫苗。

预防脑膜炎的疫苗是什么?

自普及卡介苗接种和有效抗结核药物应用以来,本病的发病率较过去明显降低,预后有很大改进,但若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故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

我国计划免疫预防脑炎的疫苗有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六个月以上的孩子打两针,间隔三个月。乙脑疫苗要在孩子满8个月注射。三周岁和六周岁各打一次A+C流脑疫苗。

脑膜炎疫苗的作用

对抵抗力仍不够高的宝宝来说,接种流脑疫苗可有效帮助他们预防流脑的发病,保护健康。

通常情况下,流感疫苗推荐接种使用的人群是2岁以上到15岁以下,但如果本地区有流脑流行,接种范围可扩大至6个月以上的所有人群。6个月至2周岁的儿童,使用A群流脑疫苗初免两针,间隔3个月;2周岁、5周岁各加强一针A+C群流脑疫苗。推荐6周岁至15周岁的孩子接种A+C群流脑疫苗。流脑疫苗注射后7天至10天可化验出血清内出现保护性抗体,2周至4周达高峰。可按照这个规律提前在流脑流行季节前接种。

脑炎分为流脑,乙脑,隐球菌脑炎,真菌性脑炎。一般流脑是在冬春季节发病,乙脑是在夏秋季节发病,通常只有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但是都不是得终身免疫的。

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月~4月是发病高峰。流脑病菌存在于人体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说话、咳嗽、打喷嚏等方式经空气飞沫传播,与带菌者密切接触,如怀抱、喂奶等是2岁以下幼儿感染的重要途径。人感染流脑后往往没有症状,成为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只有不到1%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患者主要是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尤其容易感染。

这种病表现为高烧、头痛、喷射状呕吐、脖子发硬。流脑双球菌也可以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皮肤出现紫色的淤点或淤斑。病死率为5%~10%。脑膜炎会引起脑部损伤而遗留听力下降或耳聋、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以上介绍了预防脑膜炎的疫苗,脑膜炎如果不及时打疫苗,很容易让宝宝发生感染,因此父母应该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孩子诱发脑膜炎,现在脑膜炎的诱因很多,特别要注意孩子皮肤病,保持母乳喂养,提升孩子抵抗力,一旦发现孩子有脑膜炎症状,需尽早去医院就诊。

脑和乙脑的区别 其他区别

流脑和乙脑的重症病人都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危险症状,但是乙脑的病程不像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的病程较短一般为7-10天,而乙脑病程较长,2周左右才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半年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哪些疫苗是必须打的 乙脑疫苗

注射乙脑疫苗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点预防对象是6个月至10岁的小儿,疫苗注射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前1月进行,免疫期为1年,2岁、6岁、10岁各复种1次。

流脑与乙脑的区别

乙脑(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脑(流行性脑脊髓炎)虽然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首先,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是由带菌者或病人经呼吸道飞沫传染。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此种病毒通过蚊虫先在牲畜(如幼猪、马、牛等)中传播,而后再传播给人。

流脑流行每于冬末开始,春节盛行,到初夏就明显下降,季节性不如乙脑严格。乙脑流行有严格的季节性,大都在夏季和初秋。

两种病发病开始都有发热、头疼、恶心呕吐,典型病人可以有嗜睡、抽搐、昏迷等。

但乙脑病人没有菌血症期,不会出现皮肤淤点,也少有很快出现休克者。虽然二者重症的病人都会发生颅内压增高的种种危险症状,但乙脑病程进展不象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一般病程为7~10天左右,恢复期常在口、鼻周围起疱疹,而乙脑病程约经2周方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其次两者的脑脊液化验结果也有很多不同。流脑在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时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脑脊液浑浊如米汤,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糖和氯化物减少;乙脑的脑脊液呈澄清或微混,白细胞数和蛋白质仅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一般正常。

最后,流脑可用抗生素(如青霉素)控制感染,而乙脑因是病毒感染,至今尚无特殊治疗法。

相关推荐

食疗方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1、香蕉根蜜糖汁: 原料鲜香蕉根1 000 g,蜜糖适量。 制法将新鲜香蕉根去皮,清洗干净,捣烂后绞成汁,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加入蜜糖适量,即可。 功效有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的功效。用于乙脑初起。 服法500~l 000 mL/d,温服。 2、二叶豆豉翠农汤: 原料大青叶、鲜荷叶、淡豆豉各9 g,西瓜翠衣15 g,白糖、清水适量。 制作将前4味药清洗干净,一起放入沙锅煎汁,调入白糖即可。 功效辛凉透表解毒。用于乙脑轻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精神不佳、微有呕吐、口渴不甚、舌苔薄白、脉浮数等症。 服法1剂/d

流脑乙脑的区别 治疗方法不一样

流脑是一种细菌感染,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乙脑由于是是病毒感染,至今仍没有特殊的控制感染的办法,治疗乙脑多是对症治疗。

流脑疫苗有必要打吗

很多人对“流脑疫苗”的首要反应就是“流脑疫苗有必要打吗?”。 如果是计划内的疫苗建议各位爸爸妈妈们还是给宝宝接种的好。婴儿1岁时应该接种流脑多糖疫苗,流脑疫苗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糖疫苗的简称,接种后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脑是冬春季节流行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发病初期为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头痛等,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呕吐、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严重的可有惊厥、抽搐,甚至昏迷。病情发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死亡,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接种流脑疫苗后的保护率可达86%-92%,这

如何预防脑炎后遗症

1、是怎样预防乙脑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2、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

脑炎康复保健

一、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二是、做好疫苗预防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

预防脑炎的方法有哪些

1.预防乙脑 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2.做好疫苗预防接种 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中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

儿童打疫苗时间

宝宝从出生后至12岁,都要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将疫苗制剂接种到人或动物体内的技术,使接受方获得抵抗某一特定或与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借由免疫系统对外来物的辨认,进行抗体的筛选和制造,以产生对抗该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体,进而使受注射者对该疾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疫苗接种的种类很多,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百白破疫苗等。按照疫苗接种时间表,具体疫苗接种时间为: 一类疫苗 出生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针;卡介苗—初种;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针; 2月龄:脊髓灰质炎糖丸—第一针; 3月龄:脊

脑炎怎么预防

一是怎样预防乙脑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二是做好疫苗预防。 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

金银花泡水喝的害处

金银花具有宣散风热、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金银花一般来说是无副作用的,可是专家提醒,金银花只适合体质平和或内热体质者服用,而不适合脾胃虚寒(经常腹痛、腹泻、腹部发凉、手脚发凉)者,过量饮用金银花露或虚寒体质者服用会有副作用,长期服用容易引起脾胃虚寒、食欲下降,甚至引起腹痛、腹泻等。所以在正常服用的情况下,成人一般1天服用400毫升以内为宜,儿童1天服用不超过180毫升,连续服用不宜超过一周。另外,金银花冲泡2~3次即可,隔夜后不宜饮用。 金银花泡水喝适合人群: 1

乙脑是什么病 乙脑主要传播媒介

乙脑病毒主要是通过蚊虫为传播媒介经常传播的,但由于蚊子的分布种类不同,因此各地的媒介蚊种也有一定的差别,但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在乙脑流行区域分布较多、被称为三带喙库蚊的一种蚊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