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并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糖尿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生虽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和环境因素。现已知道,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将体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体重增加时,应及时限制饮食,增加运动量,使其尽早回落至正常。要使运动成为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生的习惯。运动不但可消耗多余的热量和维持肌肉量,而且能提高充实感和欣快感。当然运动要讲究科学和艺术,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照顾兴趣、结伴进行,以易于获得效果和便于坚持。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双亲中患有糖尿病而本人又肥胖多食、血糖偏高、缺乏运动的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预防。

二级预防 定期检测血糖,以尽早发现无症状性糖尿病。应该将血糖测定列为中老年人常规的体检项目,即使是健康者,仍要定期测定。凡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如皮肤感觉异常、性功能减退、视力不佳、多尿、白内障等,更要及时去测定血糖,以尽早诊断,争取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要综合调动饮食、运动、药物等手段,将血糖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空腹血糖宜在每升6.11毫摩尔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宜在每升9.44毫摩尔以下,反映慢性血糖水平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应在7.0%以下。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级预防 目的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伤残和死亡率。糖尿病人很容易并发其他慢性病,且易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要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加强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糖尿病,常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长期过接近正常人的生活。

糖尿病目前还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尚无根治办法。因此应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生活方式科学,这是最重要、也是最牢固的一条防线。如果你已经是一个糖尿病人,也不必悲观。只要长期有效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或发展的。当然,如果进入了慢性并发症期,那就需要百倍警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糖尿病预防

(一)ⅱ型糖尿病一级预防

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以上,病因及发病机制涉及因素很多,包括遗传倾向, 胰岛功能缺陷,胰岛素抵 抗,体力活动少,肥胖,营养过剩(特别吃含饱和脂肪酸,单糖多而纤维素少的食品),长期 精神紧张,外伤,应激及某些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苯妥英 钠、某些避孕药)等。

1预防的主要对象:

(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2)从我国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为现代生活方式, 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体力活动为主转变为脑力劳动为主,由主食为主改变为肉副食为主, 经济收入迅速增高者。

(3)肥胖者,特别是体重指数(bmi)大于25者,是糖尿病高危险人群。 (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经大量研究证实,三者均为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 素。 (5)以 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

(6)年龄40岁以上者。因为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 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

(7)饮酒过多者。

2预防策略:

(1)通过公共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普及糖尿病防治常 识。

(2)出版发行糖尿病知识手册及其他声像出版物,提高对糖尿病防治的理论认识水平。

(3)举办糖尿病社区知识讲座及糖尿病者联谊活动,建立社区糖尿病防治体系。

(4)成立糖尿病康复协会等糖尿病病人群众团体。

3预防措施:

(1)防止和纠正肥胖。

(2)避免高脂肪饮食。

(3)饮食要保证合理体重及工作、 生活的需要。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 的50%~65% ,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例大于15),蛋白质占食 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

(4)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5)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

(6)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

(7)戒除烟酒等不良习惯。

(8) 对中老年人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

(9)妊娠 时有糖代谢异常者,应积极采取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等防治措施。因为妊娠时 患糖尿 病或糖耐量异常(igt)者,分娩的孩子易患肥胖、糖尿病,故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正常, 但 也要防止严重低血糖。最好对所有妊娠的妇女于妊娠24~32周做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 gtt)。

ⅱ型糖尿病一级预防非常重要,能有效地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应引起社会各界的 重视。

2型糖尿病怎么预防

2型糖尿病占目前糖尿病人群的主体,因此,如何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呢?

1、对于糖耐量异常(IGT)(A)、空腹血糖受损(IFG)(E)或A1C 在5.7~6.4%之间(E)的患者,应转诊到具有有效持续支持计划的单位,以减轻体重7%,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如步行)的体力活动。

2、 定期随访咨询对成功非常重要。

3、基于糖尿病预防的花费效益比,这种咨询的费用应由第三方支付。

4、对于IGT(A)、IFG(E)或A1C 在5.7~6.4%之间(E),特别是那些BMI>35kg/m2,年龄<60岁和以前有GDM的妇女,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预防2型糖尿病。

5、建议糖尿病前期患者应该每年进行检测以观察是否进展为糖尿病。

以上就是如何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关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糖尿病应该如何预防

1、纠正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要注意使自己的饮食更健康。可以选择食用全谷类食物,以代替精白面粉;高纤维食物能有效帮助血糖保持稳定;要多吃各式各样的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富含人体健康所需的纤维素以及维他命,这是比较有效的糖尿病的预防措施。2、肥胖者应该积极减肥糖尿病患者相当一部分都是由于肥胖引起的,所以肥胖者更容易导致糖尿病。预防糖尿病应该要积极的减肥。3、多运动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还可降低血糖,也是糖尿病的预防措施之一。

糖尿病可以吃油麦菜吗 糖尿病吃油麦菜的好处

油麦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它对于治疗坏血病、预防动脉硬化等有着比较好的效果。而糖尿病则有可能引发动脉硬化的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食用油麦菜是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的。

油麦菜有“凤尾”之称,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胡萝卜素是莴笋的1.4倍,蛋白质含量也要高40%。因此食用油麦菜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不断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糖尿病的预防经验

我曾经在内分泌科实习的时候,见过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经验,首先我认为做好前期预防才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的糖尿病的几率也更大了,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糖尿病预防的经验。

1要控制体重,大多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以我的经验来看,肥胖尤其是腹部体脂过多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平常一定要控制好体重,多做运动,不要饭后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2要合理饮食,长期大量高脂肪饮食,易患糖尿病,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注意限盐、口味要淡。同时注意饮食中要控制糖的摄入量,这样有利于控制体重,也有利于控制血脂,还有利于预防糖尿病。

3戒烟限酒:吸烟会引起胰岛素抵抗。所以烟酒要限量,或者解除,这样不光光是控制预防糖尿病,也可以预防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怎么预防

公众可采取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尽量做到以下几点来预防糖尿病:

(1)学习糖尿病预防知识;

(2)保持健康体重;

(3)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和加强运动;

(4)通过合理膳食、增加运动和早期干预糖调节受损,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5)如果您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症状,应主动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

妊 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特发的疾病,一部分患者分娩结束后血糖会自动慢慢恢复正常,但是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后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比正常的要大。肥胖、家族史 等高危因素都会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主要是要孕期加强运动、避免营养过剩,合适饮食,控制体重,同时积极监测血糖。

糖尿病眼病预防方法

1、糖尿病妇女,应在计划怀孕前12个月内到医院检查眼底。怀孕后应于第l孕期内再进行眼底检查,以后定期复查。

2、教育病人,让他们了解到在糖尿病病人中,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它可以严重地影响视力,且在视力正常时可能已经发生了并发症。对眼部并发症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可以大大减少因糖尿病眼部并发症而引起的失明。

3、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有人对这类病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20年后有80%以上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之大。

4、糖尿病人年龄在10~30岁,应在确诊为糖尿病后第5年到医院眼科做全面检查;若年龄大于30岁,则应在确诊时就开始到医院眼科做全面检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但有视网膜病变者,应每年复查数次;无视网膜病变者,可以间隔稍多一些时间复查。

5、如有下列情况,应立即请眼科医生会诊。①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②戴眼镜后视力减退。③眼压增高。④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⑤其他眼科病变可以危及视力时。⑥黄斑水肿。

相关推荐

糖尿病肾病预防从日常做起

一、糖尿病肾病患者科学合理膳食:目前主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0.8g/kg.d),必要时可适量输氨基酸和血浆,在胰岛素保证下可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保证足够的热量,脂肪要选植物油。这是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措施之一。 1、食盐摄入应有限制。为了保护肾脏,减轻其工作负荷,糖尿病人菜肴应尽可能味淡一些,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7 克以内,严重肾衰时还应限制摄入水量。这是糖尿病肾病的饮食的注意事项之一。 2、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因为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糖尿病肾病的饮食

春天吃什么食物能养颜 大蒜

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还可有效抑制和杀死引起肠胃疾病的幽门螺杆菌等细菌病毒,清除肠胃有毒物质,刺激胃肠粘膜,促进食欲,加速消化。降低血糖,预防糖尿病预防感冒。

预防糖尿病发作

1、在日常生活中,饮食的搭配非常重要,在家中一定要选用最有营养的搭配,如果外吃吃饭,要选择一些新鲜的食品以及少油煮食的绿色饭店。尽量不要喝一些汽水以及甜品。 2、选择有机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每天吃3~5中不同的蔬菜。注重高纤、低饱和脂肪、无转化脂肪、低精炼碳水化合物和全谷物。 3、定期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是早期发现青少年人群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进行一些血糖的检测,除查空腹血糖外,还应同时检测餐后两小时血糖,并对伴有代谢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治疗,以防止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4、适当的锻炼可以有效

秋葵上的毛要去掉吗

秋葵上的毛能吃。 秋葵又名羊角豆、咖啡黄葵、毛茄,秋葵中富含的锌和硒等微量元素,对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很有帮助。主要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等功效。还可治疗咽喉肿痛;小便淋涩;预防糖尿病预防癌症;保护胃黏膜。

糖尿病如何预防

糖尿病预防应在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领导下,发动社会支持,共同参与糖尿病预防、治疗、教育、保健计划。以自身保健和社区支持为主要内容,制订、实施和评价各种综合性方案。预防工作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是避免糖尿病发病;二级预防是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糖尿病;三级预防是延缓和(或)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提倡合理膳食,经常运动,防止肥胖。对T2DM的预防,关键在于筛查出IGT人群,在IGT阶段进行干预处理,有可能使其保持在IGT或转变为正常糖耐量状态。近年来陆续进行了一些大规模IGT临床干预试验,提示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有可

糖尿病预防

糖尿病确诊后,首先应积极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合理分配饮食和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应用),同时控制高血脂和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均应作为一项预防糖尿病肢端坏疽的长期任务,使患者血管,神经病变发展慢一点,轻一点,少一点,并仔细护理和预防足部可能发生的病变,因此要做到: 1、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 (1)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 (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

番石榴怎么吃最营养 番石榴汁

原料:番石榴。 做法:将番石榴洗净切小块,放入榨汁机中榨汁,可以加少量白开水。 功效:原汁原味,有戏补充新鲜维生素C,降血糖,防治糖尿病预防坏血病。

六招预防糖尿病

1.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从这个排序能总结出一个规律:吃四条腿的(猪、牛、羊等)不如吃两条腿的(鸡、鸭等禽类),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鱼类)。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研究发现,如果想控制好血糖,重视蛋白质的摄取很重要。 2.少油少盐 吃油方面,国人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摄入量超标。每人每天的油摄入量为50克以上,远高于25~30克的推荐值,容易导致高血脂、脂肪肝等问题;二是油的种类没选对。建议选用山茶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紫苏油等,几种油轮换吃。国人盐的摄入量也几乎是推荐值的两倍。每人每天的盐

怎样预防糖尿病

怎样预防糖尿病 第一条: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从这个排序能总结出一个规律:吃四条腿的(猪、牛、羊等)不如吃两条腿的(鸡、鸭等禽类),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鱼类)。这些食物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研究发现,如果想控制好血糖,重视蛋白质的摄取很重要。 第二条:少油少盐 吃油方面,国人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摄入量超标。每人每天的油摄入量为50克以上,远高于25~30克的推荐值,容易导致高血脂、脂肪肝等问题;二是油的种类没选对。建议选用山茶籽油、橄榄油、亚麻籽油、紫苏油等,几种油轮换吃。国人盐的摄入量也几乎是推

血糖控不好会折寿

这项研究结论是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中日医院的潘孝仁教授(已故)所开创的“大庆糖尿病研究”的延续。大庆糖尿病研究在全球都鼎鼎有名,在世界糖尿病研究 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国际上誉为糖尿病预防领域中“里程碑式”的研究。大庆研究得出结论,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6年的生活方式 干预(主要包括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其对糖尿病预防作用在主动干预结束后还可延续14年之久。生活方式干预作用如此长期持久,不仅可降低糖尿病发病 率,还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及相关死亡。 李光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