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再婚如何开始性生活
老人再婚如何开始性生活
首先要消除心理负担。再婚中老年人曾因失偶一度中断了性生活,加之再婚时双方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性生活在开始阶段不协调,这通常是心理因素的作用。比如男性由于担心、忧虑而继发阳痿、早泄,女性因性生活不尽如人意而表现出淡漠甚至厌恶。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再婚的老年人能够把性爱看成是促进夫妻感情健康发展的一种方式,相信定会对夫妻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合理调节性欲。再婚男性和妻子对性生活均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单纯强调男性的阴茎勃起硬度、性交时间、频率等,而应通过交流,根据自己情况(如各自年龄、有无基础病症等)找到适合夫妻双方的最佳的性生活模式。此外,性活动要有一个诱发和准备的过程,老年男性通常需要较强的刺激,所以妻子应改被动为主动,控制性交的次数和频率,不可强制丈夫进行无准备、效果不佳的性交。
最后,性爱中的互相理解、爱抚非常重要。老年人,爱大于性,由于身体的衰老,行动的不变,老年人性生活方式也需要一些改变。而妻子在性生活中更应该扮演好“贤内助”的角色,当丈夫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时,应安慰他,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不是责怪他,这样会使他更紧张,加重病情。
面对性生活中出现的勃起功能障碍(ED),一方面要承认身体衰老的不可抗拒性,另一方面也要避开诱发因素:1.烟酒。长期吸烟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可影响阴茎动脉血流。酗酒则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抑制性功能。2.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等,有助缓解ED。3.调整药物。25%的ED与药物有关,最常用的如抗高血压药、噻嗪类利尿药等。
如何注意关心独居老人
1、安装应急呼叫装置
有些独居老人发生意外的时候,多是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当老人执意要独居时,安装应急呼叫装置,以备不时之需。
2、常回家看看
当我们家里有独居老人时,我们一定要多抽时间回家看看,路途遥远时也要在每天抽几分钟时间,给老人打个电话,一则表示对老人的关心,二则是能及时发现老人的状况。
3、送养老院
为了让老人有个更好的晚年,最好将老人送至养老院,得到精心的照顾,也能让子女们放心,安心工作生活。
4、委托邻居照顾
对于有些老人执意不愿意到养老院或者家庭条件不允许的情况,可以委托邻居代为照看。既可以让老人在家里安享晚年,又放心。
5、鼓励独居老人再婚
独居老人或者是因为不想连累子女,或者是不想离开家里,选择在家独居,此时子女们可以鼓励老人再婚,陪伴老人欢度余生。俗话说,少时夫妻老来伴。
老人丧偶再婚幸福吗
1、确权利和义务
确权利和义务,将双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和双方子女对两位再婚老人应尽的赡养义务明确下来。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和老年人的财产自由都是老年人自身的权利,与子女无关。然而现实生活中,因为子女以“财产有可能流失、有可能被他人分割”为由,强烈阻止丧偶老年人再婚的事情却时有发生,这些干预行为在法律上站不住脚,在伦理上也是行不通的。这时候,法律的强制性就必须有所体现了。通过细化相关法律措施,让意欲再婚的丧偶老年人有勇气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申请法律强制执行,以消解来自子女一方不合理不合法的阻挠。
2、确认好财产问题
考虑财产问题对婚姻生活的影响,应在婚前进行公证,以免婚后发生争执。由于老年人再婚时双方一般都有子女,所以遇到财产纠纷时往往难以厘清,无论是身处其中的老人或是其子女,经常陷入一些法律误区。比如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两位老人再婚前各有子女,男方生前就留下遗嘱,说死后要将其所有财产由自己的子女继承。女方却不买账,认为男方的遗嘱中处分了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故应全部无效,并要求一并继承男方婚前、婚后财产。
其实,双方的认识都存在偏差。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了遗嘱存在部分无效的情形。在遗嘱中处分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属于无权处分行为,但并不影响其遗嘱中其他内容的效力,其对个人婚前财产及个人婚后共同财产中本人部分的处分仍然有效
3、掌握双方身体健康信息
再婚者除财产、儿女等问题之外,彼此健康方面的详细情况是必须了解清楚的。有些老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不是不很了解,在一方患有传染病的情况下,老人之间一旦亲密接触,就有可能因相互传染而患病。举例说明,结核病通过飞沫即可传染,老年人由于自身抗病能力弱,所以是易感人群,应引起警觉。
4、一定要有感情基础
中老年人再婚,感情基础欠缺,极容易怀旧、彼此猜疑,另外,由于经济因素,你有钱就和你过,没有钱就“拜拜”的现象很普遍,很少有同甘共苦的。中老年人再婚要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这对今后的生活会有保障作用,是必须的,但是不可以因为条件而放弃自尊,要想使自己的晚年真正幸福,就要打好再婚的感情基础。中老年人再婚后还应有意识地发现和欣赏对方,缺乏这一点,互相之间就只剩下彼此利用的价值了。
老人再婚 再婚夫妻相处四禁忌
一是莫将新伴比旧伴
许多丧偶老人都会想念以前的老伴,再婚后也容易将新伴与旧伴相比,若新伴在某些方面不如原来的老伴,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新老伴面前夸奖旧伴。这样会导致新老伴的心理不平衡,引起摩擦不和。
二是莫将原来的家庭阴影带入新家庭
因为感情不和与老伴分开的老人,再婚后如果把原来感情上的阴影带进新的家庭,事事耍态度、提防新老伴,这样双方的感情就会出现隔膜,生活在一起也不会幸福。
三是不要让经济问题侵蚀双方情感
经济问题是再婚后双方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双方都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私藏小金库或总将钱放在嘴边,为金钱而斤斤计较,这也会给婚姻带来阴影,而使新的婚姻难以维持。
四是不要因偏心导致婚姻夭折
人们都认为孩子是自家的好,在孩子问题上,如果双方都偏袒自己的孩子,很容易使子女同老人形成对立,从而影响老人之间的感情。
总之,再婚老人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注意自己的言行,细心呵护培育双方植下的婚姻之树。给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到老年,最容易孤单寂寞,即使儿女孝顺,也不能时时刻刻陪伴在老人身边。
老人再婚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负值心理的障碍
很多单身老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个伴,但这种想法往往受到老人保守、自尊心理以及外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变得举步维艰。有些独居老人从考虑婚姻开始,就一直怀着疑虑、困惑、动摇不定的心理,这种心理让老人不能充满信心地做事,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立即会产生退缩动摇的念头,认为自己不该这么做,这种心理被称为“负值心理”。要突破这种心理障碍,老人首先应该放开心态,不要让所谓的“面子” 束缚了自己。另外,有的子女对老人再婚很反感,不顾及老人的感受,老人听了子女的劝阻很容易会妥协。此时,老人一定要突破负值心理的障碍,不要犹豫不决,应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对比心理的障碍 单身老人面对第二次婚姻,常会不自觉地拿眼前的对象与过去的老伴相比较。这种对比心理的存在是正常的,但如果经常在心中对比新旧对象的优劣,有可能会成为黄昏恋中的危险隐患。如何避免过度的对比心...
对比心理的障碍
单身老人面对第二次婚姻,常会不自觉地拿眼前的对象与过去的老伴相比较。这种“对比心理”的存在是正常的,但如果经常在心中对比新旧对象的优劣,有可能会成为黄昏恋中的危险隐患。如何避免过度的“对比心理”呢?首先,要学会面对现实,一旦与再婚对象出现矛盾时要及时解决,不要总对过去的事情进行回忆和联想。其次,改变思维模式,即使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拿眼前的对象与过去的老伴做比较,也要学会用新人的优点和旧人的缺点作对比。此外,尽量不要触动各自心理上的敏感点,如双方条件的优劣、彼此间的信任等,特别是那些曾让对方受过严重刺激而竭力回避或厌恶的事情。
安慰心理的障碍
安慰心理,是指一个人处于某种困境中,常以自我安慰的方式来化解焦虑与紧张的情绪。自我安慰心理的好处在于能够转移焦虑等负面情绪,但经常用这种方式化解焦虑,可能是逃避现实的表现。当现实问题积累太多而无法逃避时,常常会成为婚姻的“绊脚石”。老人再婚后,常常面临赡养、财产分割、子女沟通等问题,只有积极面对才能让再婚生活平静幸福。如果因为害怕再婚后的种种冲突,一味地选择逃避,并常常用“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家庭和谐”等借口来自我安慰,长此以往,反而可能引发再婚家庭更大的冲突。
老年人再婚好吗
老人再婚有利有弊,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或看到一些孤独老人找到了合意的老伴,重新过上了舒心的家庭生活的事例。但是,老人再婚,在社会上还存在不少障碍,传统习俗对老年人再婚持否定态度,即很多现代的年轻人,对自己年老的父亲或母亲再婚,感情上也转不过弯来。以下为大家介绍了老人再婚的好处和坏处,具体的如下:
老人再婚的好处
1、有利于减少虐待遗弃老人的行为
老年人再婚重新组合了家庭,新家庭接纳了老年人的进入,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嫌弃和虐待遗弃老人行为的发生。
2、有利于减轻国家对孤老者的负担
我国目前还不能把老年人特别是孤老的生活问题全部包下来。如果有条件的丧偶老人求偶结合,这样可以使一些孤老者有新的归宿,可以减轻养老院和民政部门的负担。
3、有利于减轻子女的精神负担
多数独身老人的子女已建立了小家庭,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忙于抚男育女,忙于家庭生活,担心对老年人照顾不到,如老年人再婚的要求和愿望得到满足,就可以减轻一部分子女挂念老人的精神负担。
4、有利于抚育下一代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目前我国的家庭多系双职工,夫妻早出晚归,对子女的抚育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如果老年人再婚,不仅老夫老妻可以互相体贴照顾,而且他们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还可以分担抚育后辈的任务。
老人再婚的坏处
1、老年人再婚易产生财产纠纷
老人再婚后压力大,赡养、财产分割等问题多。重新组合的婚姻必须面对房子、财产、子女、生活习惯、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相互磨合问题。
男女方的思维差异极大:男方怕财产损失,怕承担责任;女方则想轻松潇洒,不当保姆,还要考虑如何照顾原先的子女;双方各自的子女也会考虑如何继承财产、如何赡养老人等问题。
2、容易和之前的对象相比破坏感情
随着中老年婚恋的深入,中老年单身就容易将眼前的婚恋对象与先前的原配进行比照。俗话说得好,人比人,气死人。
因此,老年人再婚后将现在的对象和以前的对象进行对比,出现一定落差后,容易产生一些不利于老年人婚姻的心理问题,最终导致老年人再婚关系的解体。
3、容易产生家庭纠纷
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差的老年人再婚在居住条件偏紧的情况下,无奈只好了再婚对象的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
俗话说得好,远香近臭,距离产生美不是没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居住在一起难免会因为一些家庭琐事产生摩擦,一些子女的情绪也容易影响到再婚老年人的心理,导致老年人产生心理压力,不利于家庭的和睦。
4、容易由于子女关系产生影响
中老年再婚,再生育子女的条件和可能极少。再婚以后,除了处理好双方的互相感情关系以外,如何处理好与对方子女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
老年人再婚关系不是很稳定,原因就是老年人在处理和子女关系上出问题的话,对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也很大。一旦老年人和其中一方子女有了隔阂,有了矛盾,有了纠纷,老年人再婚的关系也可能走向破灭。
老人再婚三大注意事项
1、要有正确的再婚动机
老人再婚原因或为孤独冷寂,或为料理生活,或为改善条件等等,孰是孰非,因各人情况不同,很难评说。但是,思想感情的一致,应当是重要条件。
当然,对婚后的家务劳动、经济关系、住房总是也应慎重考虑。但如果单纯考虑经济、住房家务,就有失偏颇,本末倒置了。个别老人为解决子女的结婚用房,不惜牺牲自己的晚年幸福,草率地与他人结合,更不可取。
2、应充分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
家庭生活离不开经济,老人在择偶再婚时,不仅要了解对方的经济收入情况,还要了解对方的经济收入情况的安排,全面分析衡量。现实生活也证实,了解清楚对方的经济情况,如实地告知自己的经济情况,是牢固地建立、维系家庭诸关系的基础之一。
3、应考虑与对方在个性,情趣、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是否相投相合
比如,一方喜欢种花养草,一方认为这是把钱往水里掷;一方好动,一方喜静;一方爱听京剧,一方爱听越剧,这就难免在生活中产生矛盾;情趣爱好还牵涉到性格、文化修养,与劳动爱好有关。
两个事业心都很强的人组织了家庭,双方人品都不错,但就是家庭生活不融洽,原因往往就在于情趣爱好,以及处理日常生活小事的冲突上。
让老人幸福再婚的六大窍门
一、再婚切忌“短平快”
如果双方没有取得共识和理解,并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础就匆忙结合,将会喝下自己酿下的苦酒,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再婚对老年人的体力、精力都是一个严峻考验。
所以应做到:
1、要加强婚前了解,了解对方的脾气、性格、爱好、文化素养、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成员组成,尤其是双方子女对老年人再婚的态度。
2、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将双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和双方子女对两位再婚老人应尽的赡养义务明确下来。
3、是考虑财产问题对婚姻生活的影响,应在婚前进行公证,以免婚后发生争执。
二、透过表面知对方
再婚者除财产、儿女等问题之外,彼此健康方面的详细情况是必须了解清楚的。有些老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不是不很了解,在一方患有传染病的情况下,老人之间一旦亲密接触,就有可能因相互传染而患病。结核病通过飞沫即可传染,老年人由于自身抗病能力弱,所以是易感人群,应引起警觉。
三、未婚同居当慎重
据悉,老年再婚的稳定率很低:在天津,老年人再婚后的离婚率高达70%;在上海,老人再婚后的离婚率也高达50%。因此,一些老年人认为,不领证“比较自由”,万一双方“没感觉了”,分手会比较简单。
未婚同居不为法律所认可,其间如果当事双方的权利受到侵害,是无法得到法律保障的。如果老年人不考虑婚姻,只谈恋爱,那是个人的自由;如果考虑婚姻却未婚同居,则应慎重。
四、自尊是再婚的基础
中老年人再婚,感情基础欠缺,极容易怀旧、彼此猜疑,另外,由于经济因素,你有钱就和你过,没有钱就“拜拜”的现象很普遍,很少有同甘共苦的。中老年人再婚要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这对今后的生活会有保障作用,是必须的,但是不可以因为条件而放弃自尊,要想使自己的晚年真正幸福,就要打好再婚的感情基础。中老年人再婚后还应有意识地发现和欣赏对方,缺乏这一点,互相之间就只剩下彼此利用的价值了。
五、如何向儿女开口讲
老年人再婚,应该与儿女坦诚相见,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他们,与他们在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如果担心子女提出异议,可以慢慢渗透。
老年人时常因为自尊难以启齿,难以坦诚地就此问题与儿女协商,但是,老年人应该处理好自己的婚姻关系,同时又应该不因此影响与血亲之间的亲密感情。
六、不让“对比”影响再婚
丧偶的老年人再次恋爱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拿眼前的对象与过去的老伴相比。
可以避免“对比”的办法:
1、是直面生活,双方在有矛盾时应就事论事,不对过去的事和物做广泛联想。
2、二是改变思维模式,即使遇到不快,也要学会用新人的优点和旧人的缺点相比对。
老年人再婚有哪些好处
1.有利于减轻子女的精神负担。多数独身老人的子女已建立了小家庭,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忙于抚男育女,忙于家庭生活,担心对老年人照顾不到,如老年人再婚的要求和愿望得到满足,就可以减轻一部分子女挂念老人的精神负担。
2.有利于抚育下一代。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目前我国的家庭多系双职工,夫妻早出晚归,对子女的抚育出现了不少问题,不利于下一代的成长。如果老年人再婚,不仅老夫老妻可以互相体贴照顾,而且他们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还可以分担抚育后辈的任务。
3.有利于减轻国家对孤老者的负担。我国目前还不能把老年人特别是孤老的生活问题全部包下来。如果有条件的丧偶老人求偶结合,这样可以使一些孤老者有新的归宿,可以减轻养老院和民政部门的负担。
4.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嫌弃和虐待遗弃老人行为的发生。
5.有利于使老年人的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健康发展。
老年人再婚面临的问题
1、子女的不理解甚至阻挠是老年人再婚的最大障碍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观念的约束,老年人再婚一直不被推崇。很多老人因为子女的阻挠而放弃再婚的念头,近几年出现的老年人同居、“走婚”等现象,也和子女阻挠有很大的关系。
子女阻挠父母再婚,在过去主要是因为观念上难以接受,可不少人觉得面子上不好看,这都是陈旧的思想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进步,这种顾虑已经在逐步的消除。而更为现实的因素却凸显出来。如今,子女阻挠父母再婚更为常见的原因是赡养及财产问题。这也是老年人同居、“走婚”现象的根源所在。
2、再婚后的赡养问题是老年人的顾虑所在
夫妻有相互扶助的义务,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生活上需要更多的照顾,老年再婚夫妻间相互扶助的能力自然不比年轻夫妻,照顾老人的义务应更多的落在子女身上。父母再婚后,有些子女由于与父母的配偶无感情基础,难以建立融洽的关系,有的子女推卸责任,不愿继续负担对父母的赡养义务,对父母再婚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此外,老年人在看病就医等方面的花费往往较高,一般在老人财产不足的情况下,医疗保险以外的费用多由子女承担。而再婚双方子女相互推诿,拒不承担医疗费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有的老人,因经济条件不太好,担心再婚后子女不再给予赡养费、医疗费等,从而放弃了自己再婚的权利。
3、家庭财产及遗产继承问题是老年人再婚难的根本原因
无论是子女的阻挠,还是老人自己的顾虑,归根结底都是源于财产的所有权及继承权的问题。再婚老人的婚前财产虽然归个人所有,但婚后所得依法应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共同使用。而再婚后,配偶之间当然互相享有财产继承权。
现实生活中,老人再婚后除工资收入外,还有可能取得如住房补贴等数额较大的财产,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婚后所得均为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共同使用。在夫妻一方死亡的情况下,另一方也是法定第一顺序的财产继承人;在房屋为公有租赁房屋的情况下,另一方更是承租人的共同居住人,有继续居住甚至承租的权利。
由此再婚夫妻都有可能合法取得对方的财产所有权,老年再婚夫妻一般与对方的子女无抚养关系,依照法定继承的规定,该财产所有权最终将由老人自己的子女继承。
4、以结婚为名诈骗钱财是老年人再婚的可怕陷阱
以结婚为名诈骗钱财的案件频频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出现,这给本来就困难重重的老年再婚增添了更大的障碍,无论是对老年人本人的身心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
再婚老人开始性生活的注意
首先要消除心理负担。
再婚中老年人曾因失偶一度中断了性生活,加之再婚时双方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性生活在开始阶段不协调,这通常是心理因素的作用。比如男性由于担心、忧虑而继发阳痿、早泄,女性因性生活不尽如人意而表现出淡漠甚至厌恶。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再婚的老年人能够把性爱看成是促进夫妻感情健康发展的一种方式,相信定会对夫妻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合理调节性欲。
再婚男性和妻子对性生活均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单纯强调男性的阴茎勃起硬度、性交时间、频率等,而应通过交流,根据自己情况(如各自年龄、有无基础病症等)找到适合夫妻双方的最佳的性生活模式。此外,性活动要有一个诱发和准备的过程,老年男性通常需要较强的刺激,所以妻子应改被动为主动,控制性交的次数和频率,不可强制丈夫进行无准备、效果不佳的性交。
最后,性爱中的互相理解、爱抚非常重要。
老年人,爱大于性,由于身体的衰老,行动的不变,老年人性生活方式也需要一些改变。而妻子在性生活中更应该扮演好“贤内助”的角色,当丈夫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时,应安慰他,帮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不是责怪他,这样会使他更紧张,加重病情。
面对性生活中出现的勃起功能障碍(ED),一方面要承认身体衰老的不可抗拒性,另一方面也要避开诱发因素:1.烟酒。长期吸烟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可影响阴茎动脉血流。酗酒则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抑制性功能。2.治疗基础疾病。控制好糖尿病、高血压、周围血管疾病等,有助缓解ED。3.调整药物。25%的ED与药物有关,最常用的如抗高血压药、噻嗪类利尿药等。
老人丧偶选择同居的危害可不少
丧偶老人选择不婚同居实属无奈,但是结婚也好,同居也罢,基础是感情。可有些老年人把再婚只当作找一个依靠或保姆,态度草率,双方没有充分了解,没有感情基础,这样的婚姻很难长久。某地老年人相亲市场上甚至流行着“十对再婚离八九”的说法,没有办法,老人只能选择同居。另外,子女的不支持是老人不婚同居的另一个原因。多数子女认为,父母年纪大了再结婚有失面子,并且父母再婚后的存款、房产等存在不少的变数。当然,也有子女担心父母是否能够找到与之真心相处的另一半。
但是,没有法律保障的“婚姻”一定会后患无穷。首先,感情基础不牢的同居状态,男女双方难免有防备心态,也少不了互相猜疑,这样不能坦诚相待的日子想过好比较难。其次,同居看似不存在多少经济问题,但时间一长,不管是日常开销,还是生病住院需要的大笔支出等,双方拿多少钱合适都是个头疼的问题,遇上斤斤计较的人,很容易因为金钱问题而散伙。再次,子女不支持,老人今后的居住、养老都得不到切实的保障。最后,没有婚姻的制约,“聚散”太过随便,也会留下不少后遗症。
老年人再婚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更能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呼吁子女能理解老人再婚的合理要求;另一方面,单身老人也要摆正择偶心态,选择另一半时多从是否有共同语言出发,不要光想着对方的财产、外貌。选择不婚同居隐患多,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原本想“伴老”的结果也容易变成“绊老”。
两老人闪婚又离婚,只因性生活不和谐
有两位独身老人,对于对方的经济条件、子女、健康等情况都很满意,于是喜结良缘。但是婚后不久,他们却离婚了。老人究竟为何分手?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挑明,原来是因为两人的性生活不和谐。
有人认为,进入老年性器官会逐渐萎缩,性激素水平下降,就不再需要性生活了。其实不然,有资料显示,多数60岁以上的老人具有正常的性欲和性交能力。既然老人有能力享受美好的性生活,那么再婚择偶时就应当将对方的性健康当做择偶条件之一,否则,婚后由于性生活不和谐可能会给家庭生活蒙上阴影。
影响老人性欲和性能力的因素很多,老人再婚择偶时应坦诚地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某些疾病可能使性欲减退、有些药物会影响性功能、长期不过性生活的老年男性会患上废用性阳痿。
老人再婚择偶时应向对方了解这些情况,向对方如实介绍自己的性健康状况,这是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负责。
老人再婚后,在性生活上需要摸索、磨合,以求彼此和谐。
再婚后,原来习惯的性生活经验可能不适用了,如以前的配偶所喜欢的性爱模式,现在的配偶可能不喜欢;或过去的配偶对于每个性暗示很敏感和熟悉,现在的配偶却迟钝和陌生。
因此,对待新配偶必须尊重,不要有意无意地拿新人与旧人比较,这种比较会为性生活蒙上一层阴影。对于某些疾病,应积极治疗,别刻意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