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腹痛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腹痛
急性胰腺炎引起因素很多,但其主要的症状就是腹部疼痛,有95%的患者都有轻重不同的腹痛,经常出现在饱餐或饮酒之后,疼痛的部位因病因而异,通常在中上腹部,可向左下腹部转移及放射。
胰腺炎早期症状
急性胰腺炎:腹痛多呈突然发作,常有饱餐和饮酒史。腹痛程度、性质不一,可呈绞痛、刀割样痛、钝痛、胀痛等等。大多数胰腺炎的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即使无胃内容物,呕吐仍可持续。多为中度发热,少数为高热,一般持续3~5 d。黄疸常于起病的2~3 d出现,几天内即消退。
慢性胰腺炎:腹痛占90%左右,多呈间歇性发作,少数呈持续性,疼痛多位于上腹部,可向背部、双侧季肋部、前胸、肩胛等处放散,饭后或饱餐后可诱发,仰卧位时加重,前倾、坐位减轻。发作时可伴有发热或黄疸。间歇期可无症状,或仅有消化不良表现。少数患者以隐袭慢性炎症方式进行,临床上可不发生腹痛。
大吃大喝后需防这些表现
急性胰腺
胰腺是人体极为重要的腺体器官,“大吃大喝”会刺激胰腺、肝脏加速分泌胰液、胆汁,一旦胰腺管的“下游”出口处引流不畅,比如有胆结石、蛔虫、炎症等病变,都可以使胰液排除受阻。这样一来,不仅胰液排不出,还会有胆汁倒灌入胰腺管,胰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胆汁还会激活胰液中的消化酶,它们渗入胰腺实体中,出现“胰腺消化胰腺”的状况,这便促成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上腹剧痛很危险
大吃大喝之后,如果发生急性胰腺炎,身体会有典型表现,比如突然发生上腹剧痛,像刀割样的持续性疼痛,或者是阵发性加重。有时候腹痛还会牵扯到后背,弯腰或前倾时疼痛可减轻,仰卧时加重。
在腹痛的同时,病人还会频繁呕吐,甚至会吐出绿色的胆汁。谢伟勇说,有这种情况,应想到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立即就医。通常,查血清淀粉酶超过500个单位,便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此时进行紧急抢救,患者康复的希望较大。如果贻误时机,发展为坏死出血型胰腺炎,高烧持续不退,出现烦躁不安、腹部和腰部大片淤斑、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休克或猝死。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发生急性胰腺炎时,往往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常有生命危险。不过,有个别年老体弱者,敏感程度较低,腹痛可能不明显,甚至无腹痛或仅有胰区压痛,这在临床上称为“无痛性急性胰腺炎”,这种情况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胰腺癌鉴别诊断方法
胰腺癌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原发性、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
1.各种慢性胃部疾病:胃部疾患可有腹部疼痛,但腹痛多与饮食有关,黄疸少见,利用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不难作出鉴别。
2.黄疸型肝炎:初起两者易混淆,但肝炎有接触史,经动态观察,黄疸初起时血清转氨酶增高,黄疸多在2~3周后逐渐消退,血清碱性磷酸酶多不高。
3.胆石症、胆囊炎: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黄疸多在短期内消退或有波动,无明显体重减轻。
4.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先有肝肿大,黄疸在后期出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变而变化,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急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史,病情发作急骤,血白细胞、血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胰腺炎可以出现胰腺肿块(假囊肿)和黄疸,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癌压迫胰管也可以引起胰腺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腹部X线平片发现胰腺钙化点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帮助但有些病例经各种检查有时也难鉴别,可在剖腹探查手术中用极细穿刺针作胰腺穿刺活检,以助鉴别。
6.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比胰头癌少见,病起多骤然,也有黄疸、消瘦、皮痒、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而壶腹癌开始为息肉样突起,癌本身质地软而有弹性,故引起的黄疸常呈波动性;腹痛不显著,常并发胆囊炎,反复寒战、发热较多见。但两者鉴别仍较困难,要结合超声和CT来提高确诊率。壶腹癌的切除率在75%以上,术后5年存活率较胰头癌高。
上述症状均需与消化道的其他疾病相鉴别,尤其是慢性胰腺炎,特别是腹痛的鉴别,因为二者均有腹痛及消瘦、乏力等。已有将胰腺的慢性炎症当作诊断和治疗,也有反过来将癌症误诊为炎症,所以要结合其他检查来鉴别这些症状。
胰腺炎的表现症状
急性胰腺炎:多数为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并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若为水肿性胰腺炎,腹痛多为持续性伴有阵发加重,采用针刺或注入解痉药物而能使腹痛缓解;若为出血性胰腺炎,则腹痛十分剧烈,常伴有休克,采用一般的止痛方法难以止痛。恶心呕吐发病之初即出现,其特点是呕吐后不能使腹痛缓解。呕吐的频度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
水肿性胰腺炎中,不仅有恶心,还常呕吐1~3次不等;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则呕吐剧烈或为持续性频频干呕。可有发热,黄疸等。发热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多一致。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仅有轻度发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可出现高热,若发热不退,则可能有并发症出现,如胰腺脓肿等。黄疸的发生,可能为并发胆道疾病或为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所致。
慢性胰腺炎:轻重不等。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亦可以有明显的多种临床表现。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疼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这类患者的腹痛常有体位的特点。患者喜蜷曲卧位、坐位或前倾位,平卧位或直立时腹痛加重。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多,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次,量多,色淡,表面有光泽和气泡,恶臭,多呈酸性反应,病人出现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乏力、消瘦等症状常见于胰腺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如胰岛受累明显可影响糖代谢,约10%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此外,合并胆系疾病或胆道受阻者可有黄疸。假性囊肿形成者可触及腹部包块。少数患者可出现胰性腹水。此外,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胰腺炎患者可发生多发性脂肪坏死。皮下脂肪坏死常在四肢出现,可在皮下形成硬性结节。
胰腺炎有哪些表现
急性胰腺炎
多数为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并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若为水肿性胰腺炎,腹痛多为持续性伴有阵发加重,采用针刺或注入解痉药物而能使腹痛缓解;若为出血性胰腺炎,则腹痛十分剧烈,常伴有休克,采用一般的止痛方法难以止痛。恶心呕吐发病之初即出现,其特点是呕吐后不能使腹痛缓解。呕吐的频度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水肿性胰腺炎中,不仅有恶心,还常呕吐1~3次不等;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则呕吐剧烈或为持续性频频干呕。可有发热,黄疸等。发热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多一致。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仅有轻度发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可出现高热,若发热不退,则可能有并发症出现,如胰腺脓肿等。黄疸的发生,可能为并发胆道疾病或为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所致。
有极少数患者发病非常急骤,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不久,即发生休克或死亡,称为猝死型或暴发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轻重不等。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亦可以有明显的多种临床表现。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疼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这类患者的腹痛常有体位的特点。患者喜蜷曲卧位、坐位或前倾位,平卧位或直立时腹痛加重。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多,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次,量多,色淡,表面有光泽和气泡,恶臭,多呈酸性反应,病人出现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乏力、消瘦等症状常见于胰腺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如胰岛受累明显可影响糖代谢,约10%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此外,合并胆系疾病或胆道受阻者可有黄疸。假性囊肿形成者可触及腹部包块。少数患者可出现胰性腹水。此外,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胰腺炎患者可发生多发性脂肪坏死。皮下脂肪坏死常在四肢出现,可在皮下形成硬性结节。
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哪些常见
(1)腹痛:急性胰腺炎多数为突然发病,表现为剧烈的上腹痛,并多向肩背部放射,病人自觉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带感”。腹痛的位置与病变的部位有关,如胰头的病变重者,腹痛以右上腹为主,并向右肩放射;病变在胰尾者,则腹痛以左上腹为重,并向左肩放射。疼痛强度与病变程度多相一致。若为水肿性胰腺炎,腹痛多为持续性伴有阵发加重,采用针刺或注入解痉药物而能使腹痛缓解;若为出血性胰腺炎,则腹痛十分剧烈,常伴有休克,采用一般的止痛方法难以止痛。
(2)恶心呕吐:发病之初即出现,其特点是呕吐后不能使腹痛缓解。呕吐的频度亦与病变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水肿性胰腺炎中,不仅有恶心,还常呕吐1~3次不等;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则呕吐剧烈或为持续性频频干呕。
(3)全身症状:可有发热,黄疸等。发热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多一致。水肿性胰腺炎,可不发热或仅有轻度发热;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可出现高热,若发热不退,则可能有并发症出现,如胰腺脓肿等。黄疸的发生,可能为并发胆道疾病或为肿大的胰头压迫胆总管所致。
这两种原因引起的黄疸需要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加以鉴别。
有极少数患者发病非常急骤,可能无明显症状或出现症状不久,即发生休克或死亡,称为猝死型或暴发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饮食指导 暂时禁食
一般建议急性胰腺炎患者应暂时完全禁食,以避免食物和酸性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内,刺激胰腺。
症状缓和后,也应该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妨碍肠道的正常活动及排空,阻碍胆汁和胰液的正常引流,加重胰腺炎腹痛不适的症状。
慢性胰腺炎的症状 腹部包块
单纯性慢性胰腺炎腹部检查一般多正常,在急性发作时可有压痛。如有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时,左上腹或脐上可触及到包块,并可伴有压痛和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