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燥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凉燥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凉燥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取穴:列缺、风门、风池、合谷。
手法:毫针浅刺。体壮者用泻法,体虚者用平补平泻法。
(2)按摩疗法
取穴:肺俞、风门、列缺、照海、印堂、头维、太阳、百会、迎香。
手法:首先在项背部用法治疗3~5分钟,配合按揉脾俞、风门、列缺、照海,再拿两侧肩井,然后,直接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亦可用一指禅指法,沿顶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治疗3~4分钟,继之,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次,配合按揉印堂、头维、太阳、百会、迎香穴;然后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再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3~5次。
(3)贴敷疗法
①感冒糊 白芥子100克,鸡蛋清适量。
将白芥子粉碎为末过筛,取鸡蛋1~2个,敲破取出蛋清(去蛋黄不用),和药末混合如糊状。如蛋清少可再加1个。先取药糊适量,敷于大椎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取药糊敷神阙、涌泉穴,敷完固定,令患者覆被睡卧,取微汗即愈。
②葱白胡椒散 葱白30克,白胡椒1克,捣碎,装到纱布袋内,填放脐上,外用胶布固定。加服开水一杯。
(4)拍打疗法
取干姜15克,开水冲泡15分钟。双手蘸些热姜水,在患者第七颈椎、腰椎部、两腿弯、两腿腓肠肌部拍打。
(5)外擦疗法
取鲜大葱切开流出之涎,放茶杯中,约120克,香油15克,混合一起。右手蘸些葱涎油,轻轻按摩小儿头、面、项背、手心、脚心诸处,每处轻擦60下。用于小儿秋冬季轻度风寒感冒及凉燥感冒。
肌肉酸痛治疗方法
☆ 1 号:头痛穴:此穴位可以治疗除脑瘤以外的所有头痛症。 1-17-9 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可去头屑 , 使头发润泽发亮,对脱发、忧郁症、记忆力减退也有疗效。
☆ 2 号:胃脏穴:此穴位对胃肠炎、胃炎、烧心、胃酸过多、胃下垂、食欲不振等有疗效,并对胸闷、心烦意乱心跳过速等症也有疗效。
☆ 3 号:根穴:对腹泻、便秘、黑斑等有疗效。对 2-3-6 号穴位的泻血治疗可使皮肤暗黑的人变白而有光泽。再对 8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可以使患者从高血压、中风、痴呆症的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 4 号:感冒穴:感冒初期对 4-18 号穴位进行泻血,虽然睡一觉起来就会好,但对患感冒时间过长的人,此穴位是不易泻出血来的,想治好感冒就必须对此穴位泻血到能泻出血为止 . 治疗感冒有效的应急措施,也可以用电热吹风给脖子的部位加热,或用毛巾裹住脖子维持其温度。
☆ 5 号:心绞痛穴:此穴位对心绞痛引起的胸闷、心烦意乱等症状有疗效,对低血压、咳嗽、气喘、肺结核也有疗效。治疗心绞痛时与中药配合会有更好的疗效。低血压患者在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如出现这种现象要当即停止泻血保持其镇定,如出现昏迷状态时要及时对十宣穴进行针剌放血,这样人可以马上苏 醒过来。
风热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风热感冒常用的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①风池大椎合谷
先针风池,针感应向后头颞部散射,后针其他各穴,强刺激,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鼻塞重加迎香、上星;头痛加太阳、印堂;咽痛加刺少商放血;咳嗽加风门、肺俞。
②少商中商老商
均用三棱针微刺出血。咽痛加天突、合谷;头痛加太阳;咳嗽加身柱;鼻塞加迎香。均用毫针中等刺激,徐徐提插,短促行针。
③少商太阳肺俞大椎手太阴肺经
取消毒三棱针,在少商、太阳穴局部消毒后,点刺出血。在肺俞、大椎穴处,以投火法拔罐15分钟。用梅花针对手太阴肺经循行沿线叩刺出血。
④大椎然谷
局部皮肤消毒后,以消毒大头针在大椎穴处挑刺出血,然后火罐拔引。再以消毒三棱针在然谷穴点刺出血。
(2)指针疗法
取穴:太阳、攒竹、风池、风府、肺俞。
手法:平补平泻,即用拇指尖点动5次,揉动5次,再点动5次,再揉动5次。各穴均用此法。
(3)梅花针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合谷、曲池,以及胸背部、后颈部。头痛加太阳;鼻塞加迎香;咳嗽加太渊、颌下。
手法:用梅花针中度或较重刺激,一日治疗2~3次。
(4)按摩疗法
①推按正顶法病人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站其对面,双手拇指置于病人两眉中间之印堂穴处,用拇指腹面沿头正中线向上直推至百会穴,复用按法点按,然后继续向后头推动直至枕骨上之风府穴,并用按法点按风府。如此反复操作3~5次。
②推偏顶法病人坐位或卧位,医者先用一只手固定病人头部,另一只手从眉外端之太阳穴,经耳轮上方、耳后推移至风池穴,改用揉法点按风池穴,待局部产生麻胀后,用手指轻轻揉动按压点。如此反复操作2~3次。
③推揉脊背法病人俯卧,双上肢弯曲抱于胸前,自然呼吸,医者站于病人头前侧,双拇指分别置于病人颈椎两侧,治脊椎两旁的足太阳经脉,从颈椎至臀部,自上而下作直线推动,同时辅以顺时针方向的揉动。如此反复操作2~3次。
④点按肩胛法病人侧卧或站立,医者坐或站其后面,双手拇指置于病人肩胛骨缝隙外,其余四指分别握定肩上部和肩胛骨下缘,两拇指自大椎穴,沿肩胛缝向下点按,至肩胛骨下缘为止,点按时嘱病人轻轻咳嗽。此法反复操作2~3次后,改用手掌于点按过的部位进行推动,自上而下反复3~5次。
(5)自我按摩疗法
①揉印堂以拇指腹面放于印堂,揉按20~30次。
②揉太阳以两手拇指或中、食指各按同侧太阳穴,各向内揉按10~20次。
③揉按迎香两手中指或食指腹面各按同侧迎香穴,同时向内揉按20~30次,然后向上推抹20~30次。
④按揉风池两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风池穴,由轻而重地向外揉按20~30次。
⑤拿按合谷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合谷穴,其食指按掌面相应部位,由轻渐重对拿20~ 30次(孕妇禁用)。
⑥点按大椎用中指点按大椎穴20~30次。
⑦拿按曲池一手拇指按在另一侧的曲池穴上,其余四指附于肘下,由轻渐重按拿30~40 次。
以上穴位,可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应用,每日施行2~3次。
(6)贴敷疗法
①银翘膏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荆芥穗12克,淡豆豉9克,薄荷9克,桔梗9克,牛蒡子6克,淡竹叶6克,甘草12克,以麻油150毫升,熬药去渣,加入黄丹150克,收膏。
取膏贴于锁骨切迹上方和咽喉区(即会厌上方两侧)。本膏有辛凉解表散热作用。
②白矾麦粉膏白矾、小麦面粉适量。
白矾研为细末,与面粉共和,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取膏贴于两侧涌泉穴,覆以纱布、胶布固定。一日一换。白矾性寒有清热作用,敷于涌泉穴,取釜底抽薪之义。
③绿豆蛋清饼绿豆粉100克,炒热;鸡蛋清1枚。二味调和作饼,敷胸部。3~4岁小儿敷半小时取下,不满周岁小儿15分钟取下。
(7)熏洗疗法
①熏吸法黄柏125克,防风15克。
置黄柏、防风于砂锅内,加水1500毫升,煎成1000毫升,用药液蒸气熏颈部两侧及天突穴、风池穴。每次20分钟。同时吸入蒸气10分钟,每日1次。
②擦洗法大葱白125克,薄荷叶6克,黄酒125克。
将大葱放碗内,加入温开水半茶杯捣汁,再将黄酒炖开,冲薄荷叶,1~2分钟后,倒出黄酒 (薄荷叶不用),连同葱汁和匀。取毛巾蘸汁,擦两太阳穴、两肘弯、两手心、两窝、两足心、尾闾骨旁及前后胸肋骨间。擦时要用力均匀,轻重适度。
③洗沐法冬桑叶30克,黄菊花15克,黑山栀10克,独活45克,天麻45克,薄荷汤为丸,热水1000毫升化开洗头。
针灸治感冒效果怎么样
针灸对感冒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中医认为,感冒的发生,常因外感风寒或受暑热, 湿邪所致,针灸疗法可以扶正祛邪,清热温寒,因此对感冒是有治疗效果的。
血虚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血虚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葱姜大枣汤 葱白9克,生姜6克,大枣10枚,鲜丝爪20克,粳米30克。 先将葱白、生姜洗净切丝,备用;大枣、粳米加水适量煮成薄粥,后将二丝加入,微煮即成。乘热食用,每日2次。功能疏风散寒,养血补中。 (2)姜糖大枣饮 生姜10克,大枣10枚,芫荽15克(干品6克),鲜萝卜15克,红糖20克。 将生姜、萝卜洗净切丝,芫荽洗净切断,大枣切开。先以红糖加水适量煮枣,待大枣膨松,加入余品,微煮食用,每日2~3次。功能疏风散寒,养血宣肺。适用于血虚感冒风寒,咳嗽痰多者。 (3)桂圆大枣苏叶汤 龙眼肉30克,大枣10枚,苏叶6克。 将龙眼肉、大枣洗净,大枣去核,共煮汤。10分钟后放入苏叶,再煮10分钟,取汤饮用。用于血虚感冒风寒,畏寒微热身酸困者。 (4)羊肝菠菜银花汤 羊肝50~100克,菠菜150~200克,银花15克。 将羊肝切片,菠菜洗净切成段,将锅内水烧开,放少许盐,然后放入羊肝、菠菜,银花用纱布包扎放入,肝熟后即食肝,喝菠菜汤。适用于血虚感受风热者。 (5)粳米阿胶粥 粳米60克,阿胶30克,红糖少许。 先将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二三沸即可,离火时加入红糖。此粥可作为血虚者的补养品。 (6)山药紫荆皮汤 山药30克,紫荆皮9克,大枣10枚。水煎饮汤食枣,日1剂,分3次服。有益血补气清热解毒作用。寒而无热者,不用。
养生儿童秋季感冒怎么办
1、凉燥感冒咳嗽
症状: 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咽喉干燥,咳嗽痰少。
适用的中药:紫苏叶9克,杏仁6克,以沸水200毫升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紫苏叶味辛、微温,宣肺解表;杏仁降气止咳,化痰平喘。对咳嗽痰少为主者效佳。
适用的食疗:选用葱白12克、淡豆豉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钟后温热服用。对恶寒发热、鼻塞流涕为主者效佳。
服用禁忌:忌食生冷寒凉食物,一方面包括苦瓜、西瓜、葡萄等性味寒凉的食物,一方面包括冰镇冷冻等温度低的食物。同时,辛辣肥腻食物会加重燥邪,也不宜食用。
2、温燥感冒咳嗽
症状: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或咯痰粘稠,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甚至痰中带血。
适用的中药:取干薄荷6克(鲜薄荷10克),桑叶10克,鸭梨一个。鸭梨洗净,削皮备用。先将梨皮加水800毫升,煮沸20分钟,加入桑叶,煎煮10分钟后放入薄荷。2分钟后停火。滗取药液,趁热服用,每日1剂,分两次服完。
桑叶辛凉,疏风透热,滋阴润燥;薄荷解表利咽。《本草纲目》记载鸭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即是说生梨清热化痰止咳、熟梨滋阴润燥养肺。而梨皮的治疗作用最强。
儿童秋季感冒该如何应对
秋天气燥,当燥气太过,引发疾病,便称之为“燥邪”。燥邪是六淫邪气之一,所谓“淫”是过度的意思,秋天正是“燥”气过度的季节。燥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寒,一偏于热,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二种类型。
1、凉燥感冒咳嗽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咽喉干燥,咳嗽痰少。
适用的中药:紫苏叶9克,杏仁6克,以沸水200毫升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紫苏叶味辛、微温,宣肺解表;杏仁降气止咳,化痰平喘。对咳嗽痰少为主者效佳。
适用的食疗:选用葱白12克、淡豆豉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0分钟后温热服用。对恶寒发热、鼻塞流涕为主者效佳。
服用禁忌:忌食生冷寒凉食物,一方面包括苦瓜、西瓜、葡萄等性味寒凉的食物,一方面包括冰镇冷冻等温度低的食物。同时,辛辣肥腻食物会加重燥邪,也不宜食用。
2、温燥感冒咳嗽
症状: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或咯痰粘稠,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甚至痰中带血
适用的中药:取干薄荷6克(鲜薄荷10克),桑叶10克,鸭梨一个。鸭梨洗净,削皮备用。先将梨皮加水800毫升,煮沸20分钟,加入桑叶,煎煮10分钟后放入薄荷。2分钟后停火。滗取药液,趁热服用,每日1剂,分两次服完。
桑叶辛凉,疏风透热,滋阴润燥;薄荷解表利咽。《本草纲目》记载鸭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即是说生梨清热化痰止咳、熟梨滋阴润燥养肺。而梨皮的治疗作用最强。
哪些人禁忌服用:平素脾胃虚寒(注意:食少腹胀、大便稀溏、脘腹冷痛、四肢不温)者忌服。
泻血疗法20个穴位详解
万病根源在于瘀,人之所以疼痛部位不同,患的疾病不同,就是因为不同的地方被瘀血堵塞,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我们这里所说的淤血指的是坏死的血液。自然界的规律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堆积在体内的淤血越来越多,同时人体自身净化淤血的能力又越来越弱。泻血疗法又叫放血疗法、净血疗法、排瘀疗法、刺血疗法,多采用的是针刺后拔罐放血。其理论是在向人体各个器官供血末端最易淤塞的50个通道上,系统并针对性泻出体内的寒滞及瘀血,使全身气血畅通,则向全身各器官正常供氧和输送营养,气血顺畅了,各器官就能发挥正常功能,很多相应病痛就会自然消失。
泻血疗法51个穴位详解
· 1 号:头痛穴: 此穴位可以治疗除脑瘤以外的所有头痛症。 1-17-19 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可去头屑 , 使头发润泽发亮,对脱发、忧郁症、记忆力减退也有疗效。
· 2 号:胃脏穴:此穴位对胃肠炎、胃炎、烧心、胃酸过多、胃下垂、食欲不振等有疗效,并对胸闷、心烦意乱心跳过速等症也有疗效。
· 3 号:根穴: 对腹泻、便秘、黑斑等有疗效。对 2-3-6 号穴位的泻血治疗可使皮肤暗黑的人变白而有光泽。再对 8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可以使患者从高血压、中风、痴呆症的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 4 号:感冒穴:感冒初期对 4-18 号穴位进行泻血,虽然睡一觉起来就会好,但对患感冒时间过长的人,此穴位是不易泻出血来的,想治好感冒就必须对此穴位泻血到能泻出血为止 . 治疗感冒有效的应急措施,也可以用电热吹风给脖子的部位加热,或用毛巾裹住脖子维持其温度。
· 5 号:心绞痛穴:此穴位对心绞痛引起的胸闷、心烦意乱等症状有疗效,对低血压、咳嗽、气喘、肺结核也有疗效。治疗心绞痛时与中药配合会有更好的疗效。低血压患者在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病情恶化的现象。如出现这种现象要当即停止泻血保持其镇定,如出现昏迷状态时要及时对十宣穴进行针剌放血,这样人可以马上苏醒过来。针对于心绞痛、低血压、气喘等疾病的症状对 4-32-5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是可以有疗效的。泻血的顺序应从 2 号 -3 号穴位开始,待到泻血效果良好时,要对 6 号穴位进行泻血, 6 号穴位也泻出血后再对 8 号穴位进行泻血。然后可对 4-32-5 穴位进行泻血,最好要与中药配合治疗。
· 6 号:高血压穴:此部位是高血压的特效穴位,人的血压升高时,只要对此穴位进行泻血治疗,血压就会马上降下来。同时此穴位对慢性疲劳、下肢无力也有很好的疗效。服用人参、鹿茸、蜂蜜等补药后易上火的人,对高血压穴位进行泻血后服用就不上火了。
· 7 号:肩臂疼穴:此穴位对肩部肌肉胀疼等症状有疗效。对于手发凉多汗、手掌干裂等症状,要对 7-15-22 号穴位进行治疗。 40 岁或 50 岁肩臂痛,只要对 7-43 号穴进行泻血就一定会治愈的。
· 8 号:肾肝穴:此穴位是恢复肾脏及肝功能的穴位。脸色、眼、大拇指内侧发青的,脸上背上有很多小疙瘩的人,都是因肝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现象。只要选择了正确的方法进行泻血治疗,是可以消除这些现象的。睡觉起来后腿脚、周身浮肿或突然增加体重的(一个月约 2 公斤以上),这是由肾功能障碍引起的肥胖,采取正确的泻血疗法,这些症状也会消失。
· 9 号:癫痫穴: 此穴位是人体所有神经的必经之路,发生癫痫病的 60% 是因为此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为了治疗癫痫病,首先要对 2 - 3 号穴位进行泻血,待出血后再对 6 号穴位进行泻血,出血很顺利时,对 7- 9 - 1 号穴位进行泻血会有更好的疗效。
· 10 胫卵穴:小腿上肌肉发硬成卵状疼痛时,要对胫肌穴进行泻血治疗,脚底硬茧或汗多、粗糙干裂等症要对 6 号 -10 号穴位进行泻血,对脚底疼痛和脚气等症状要对 6 号 -10 号 -31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 11 号手腕痛穴:此穴位适用手腕疼痛、手腕肌肉酸痛、手关节炎等症状。
· 12 -13 号关节炎穴:此穴位是对膝盖退化性关节炎、风痛、肌肉痛等症有特效的穴位。为治疗这些症状,要对 12 –13 - 16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大家要知道,为缓解关节炎、高血压、神经痛等症带来的痛苦,经常服用镇痛之类药物是加速导致中风和糖尿病的罪魁祸首)。
· 14 号痔疮穴:治疗痔疮时要对 8 – 14 - 29 号穴位进行泻血治疗。
· 15 号鸡皮疙瘩穴:此穴位对手凉、胳膊上长出小疙瘩、鸡皮疙瘩、肌肉疼痛等有疗效,对 7-15 -22 号穴位的泻血可治疗这些症状,同时还可以使胳膊上的黑斑消失,胳膊也会变得有力气。对手心多汗、或干燥也有疗效。
· 16 号 关节炎穴:可参照 12 -13 号穴位。
· 17 号 视力穴: 为了恢复视力,对 1–17 - 20 号穴位同时进行泻血治疗,如与针灸配合进行治疗疗效会更显著,眼皮发沉、下坠等症状也会消失。
· 18 号唾腺穴:这个穴位对口干舌燥有疗效。口干舌燥、甲状腺等症状是由于肾脏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症。患这种症状的人多数属于五脏功低下 , 那么不治本,而只注意治表,只能引起副作用。对这种症状的治疗,一定要严格遵循泻血疗法规定的顺序进行治疗,才有可能治愈。一定要遵循 2-3 , 6-8 , 4-18 号的泻血顺序。
· 19 号 秃顶补助穴:单独对此穴位进行泻血的情况是没有的。对头疼、秃顶、脱发等症采用泻血疗法进行治疗时,头皮上的瘀血用手就可以摸到的。在头痛穴泻不出瘀血时,对此部位进行泻血。
· 20 号 视力穴: 与 17 号穴位的泻血相同。
凉燥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
凉燥感冒常用的中成药(1)通宣理肺丸方中麻黄、苏叶宣肺达表为君;前胡、杏仁、陈皮、桔梗、半夏止咳化痰为臣;茯苓清利生痰之源,枳壳宽胸下气,黄芩防肺气郁久化热,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之为使。诸药合用,有辛温发散、宣肺止咳,兼以化痰的作用。
凉燥感冒常用的中成药(2)麻黄止嗽丸方中麻黄、细辛宣肺散寒,止嗽平喘;五味子收敛肺气,以防发散太过。全方有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适用于凉燥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哮喘、苔白、脉浮者。在应用时,可用红梨一个,切片,煎水,送服,有润肺肃降之功。
凉燥感冒常用的中成药(3)杏苏二陈丸方由二陈汤加味而制成。方中以杏仁、苏叶宣肺达表并疏风散寒为君药;前胡、陈皮理气止咳化痰为臣药;半夏、茯苓健脾祛湿为佐药;桔梗、甘草入肺止咳为使药。本药适用于凉燥感冒,以微热恶风(寒)、鼻塞头痛、咳嗽痰多为主症者。
秋天谨防凉燥感冒
对人们来说,摆脱夏日的酷暑,秋风吹来倍感凉爽,应该是比较舒服的季节,但也是发病率升高的季节。
按照中医来说,燥是秋天的主气,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初秋、暑热时为温燥,一般人们的感觉是口、鼻、舌干燥,但这时候人体阳气抗细菌病毒能力也强,因此发病并不太明显;深秋时,天气转凉时为凉燥,寒气大,人体阳气随气温下降而抗病毒能力也下降,人们会出现感冒的症状:恶寒发热、头疼、鼻子堵、鼻干、嗓子干等。
防治凉燥感冒有三法:一是润燥。多喝水,在房间里使用加湿器,使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二是保暖。衣服增减要谨慎,尤其是在气温变化大的时候。三是服用板蓝根。广州白云山板蓝根是专门抗击病毒的药物。原因在于白云山板蓝根是集众多科技成果为一身,比如采用中药gap基地药材生产,采用指纹图谱技术控制生产质量,采用“一步制粒”技术起效更迅速等。
病毒感冒几天才能好
病毒性感冒感冒,习惯上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或者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咽炎等。细菌性感冒有:细菌性咽扁桃体炎。其主要不同是致病因素不同,病毒性感冒是由于病毒所致,而细菌性感冒是由于细菌所致。
病毒感冒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全身表现为头痛、浑身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或不发热,或低热,或高热、畏寒等症状,病程一般为3天~7天。传播途径: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入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由于使用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
病毒性感冒在不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一般七到十天痊愈.这种病的特点就是反复发烧,即使在输液期间也完全有可能出现反复发烧的症状.因为目前没有疗效确切的抗病毒药,所以采取的治疗措施就是一般的抗炎抗病毒,退烧疗法,也就属于支持疗法,但即使是支持疗法,也得积极治疗,否则这种病很容易并发肺炎等疾病.建议给宝宝多喂水。
病毒感冒几天才能好?从上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一般来说7到10天就能痊愈。关键还是要看病人的体质,如果身体抵抗力强,那么恢复的就快,反之就越慢。而且病毒性感冒是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的,大家应该做好隔离防护工作。
感冒茶不等于大众茶
有杂志表明,感冒茶不等于大众茶。近日,感冒的人很多,于是,几家药店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纷纷煮些“感冒茶”供居民饮用,这既有效地防治流感,又方便了群众,是很好的社区中医药服务。下面,我们且看看专家们是如何对此做解释的吧。
我们知道,冬春季节,正是感冒和流感高发之时,有些人喝喝“感冒茶”如凉茶、菊花茶、姜茶等,用于养生、预防感冒以及治疗感冒初期的症状,确有一定的作用。然而,若人人饮用同样的“感冒茶”,就不合适了。“感冒茶”其实就是药汤,里面并没有茶叶,配方成分不一,有金银花、菊花、大青叶、桑叶、淡竹叶、黄芩、黄连等。据有关中医专家介绍,“感冒茶”一般是在出现大型、爆发性的、比较严重的流行性感冒后才会煎制,其最初用于解表散热解毒,且无固定配方。
如大多数南方人适合服用的是清热解毒、祛湿的“感冒茶”,但脾胃虚弱者以及老年人最好别饮用。目前市面上出售或免费供用的“感冒茶”多属苦寒型,更适合温燥体质的人饮用;而凉燥的人如果饮用过多,可能会因体质偏寒承受不了而伤阳腹泻。至于药店里出售的小儿感冒茶,其功能为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也就是说,此茶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头涨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以及流感等有效果,而对小儿风寒感冒(发热,怕冷怕风甚至寒战,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周身酸痛等)则无效甚至加重症状。
可见,“感冒茶”不等于“大众茶”,不能千人一“汤”,大众饮用。
以上,是专家们征对感冒茶不等于大众茶的解析,怎么样,你现在知道了吧。但要提醒的是,感冒有好多种,年龄、体质也不一样,喝“感冒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感冒茶”不等于“大众茶”。最后,希望这篇小文章能够帮到你吧。
感冒的治法与主治方剂有哪些呢
主治方剂选用如下:
(1)杏苏散方中苏叶、杏仁、桔梗透表宣肺为君,枳壳、前胡肃降肺气为臣,宣降相合,以复肺气宣肃之能;橘皮、半夏、茯苓、甘草化痰止咳为佐,生姜辛散,配苏叶解表卫之次寒,合大枣调和营卫,共为使药。诸药相伍,轻宣达表,化痰止咳。
(2)止嗽散方中紫菀、白前、百部润肺止咳为君;陈皮理气化痰为臣;桔梗、甘草止咳利咽为佐;荆芥疏风解表为使。本方温而不燥,润而不寒,其温润止咳之力,略胜于杏苏散。适用于凉燥咳嗽,咯痰不爽,微恶风寒,头痛等症。
(3)紫苏散方中麻黄、苏叶、杏仁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为君;五味子收敛肺气,与麻黄相伍,一散一收,以和肺气为臣;桑白皮泻肺,合青皮苦泻下行,可散肺中滞气,而平逆气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辛散酸收、甘缓苦泻相伍,重在降气,于凉燥咳喘甚者为宜。
(4)润肺降气汤方中沙参、蒌仁润肺止咳为君;桑皮、苏子、杏仁、橘红宣肺降气、止咳化痰为臣;旋复花、郁金、合欢花肃肺降气为佐;鲜姜皮辛散表邪为使。全方共奏润肺、降气、行滞、散寒之功。于肺受凉燥,咳而微喘,气逆不降者为宜。
凉燥感冒的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凉燥的治疗虽然与风寒表证类同,但不宜用麻桂之类辛温伤阴之品。杏苏散是治疗凉燥的代表方剂,其性味辛温,温润不燥,不伤肺阴,故有辛散与温润的双重功效。叶天士谓秋燥一证,初起以治肺为急。暴凉外束,宜葱豉汤加杏仁、桔梗、前胡、苏梗之属,与杏苏散同义。若外有秋凉束表,内有痰热蕴结者,不妨加用天花粉、象贝母、冬瓜子等,以润肺化痰。但不可多用甘寒濡润之品,以免次寒不易透解,反而留滞不去、变生他证。
凉燥感冒常用的中成药有哪些?
凉燥感冒常用中成药有:
(1)通宣理肺丸方中麻黄、苏叶宣肺达表为君;前胡、杏仁、陈皮、桔梗、半夏止咳化痰为臣;茯苓清利生痰之源,枳壳宽胸下气,黄芩防肺气郁久化热,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以之为使。诸药合用,有辛温发散、宣肺止咳,兼以化痰的作用。
(2)麻黄止嗽丸方中麻黄、细辛宣肺散寒,止嗽平喘;五味子收敛肺气,以防发散太过。全方有解表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之功。适用于凉燥证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哮喘、苔白、脉浮者。在应用时,可用红梨一个,切片,煎水,送服,有润肺肃降之功。
(3)杏苏二陈丸方由二陈汤加味而制成。方中以杏仁、苏叶宣肺达表并疏风散寒为君药;前胡、陈皮理气止咳化痰为臣药;半夏、茯苓健脾祛湿为佐药;桔梗、甘草入肺止咳为使药。本药适用于凉燥感冒,以微热恶风(寒)、鼻塞头痛、咳嗽痰多为主症者。
凉燥感冒有哪些饮食疗法?
凉燥感冒常用饮食疗法有:
(1)杏仁猪肺汤杏仁(去皮尖)15克,罗汉果1个,猪肺300~500克,生姜5克,葱白7茎。
将新鲜罗汉果洗净后,剖开切成块状,葱白切成寸余长段。猪肺用水冲洗干净切成块状,与生姜用植物油炒片刻,然后放入杏仁、罗汉果,水适量煮汤,待汤将成时放入葱段,稍煮沸,调味后喝汤吃猪肺。
(2)百合杏仁粥鲜百合50克,杏仁(去皮尖打碎)10克,粳米50克。
上三味共煮稀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3)橘红蜂蜜饮毛橘红60克,蜂蜜250克,生姜30克。
先将毛橘红、生姜二味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滤出;再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两次煎液混合,浓煎成500毫升,加入蜂蜜溶化加温即可服用。
(4)苍耳子茶苍耳子12克,辛夷、白芷各9克,薄荷4.5克,葱白3茎,茶叶2克。
上六味共为粗末,白开水冲,当茶饮,每日1剂。
(5)黄豆汤黄豆30克,葱白3茎,白萝卜3片。
水煎热服,微发汗为宜。
凉燥感冒有哪些其他疗法?
凉燥感冒常用其他疗法有:
(1)针刺疗法
取穴:列缺、风门、风池、合谷。
手法:毫针浅刺。体壮者用泻法,体虚者用平补平泻法。
(2)按摩疗法
取穴:肺俞、风门、列缺、照海、印堂、头维、太阳、百会、迎香。
手法:首先在项背部用法治疗3~5分钟,配合按揉脾俞、风门、列缺、照海,再拿两侧肩井,然后,直接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亦可用一指禅指法,沿顶部两侧膀胱经上下往返治疗3~4分钟,继之,从印堂开始,向上沿前额发际至头维、太阳,往返3~4次,配合按揉印堂、头维、太阳、百会、迎香穴;然后用五指拿法,从头顶拿至风池,再改用三指拿法,沿膀胱经拿至大椎两侧,往返3~5次。
(3)贴敷疗法
①感冒糊白芥子100克,鸡蛋清适量。
将白芥子粉碎为末过筛,取鸡蛋1~2个,敲破取出蛋清(去蛋黄不用),和药末混合如糊状。如蛋清少可再加1个。先取药糊适量,敷于大椎穴,盖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取药糊敷神阙、涌泉穴,敷完固定,令患者覆被睡卧,取微汗即愈。
②葱白胡椒散葱白30克,白胡椒1克,捣碎,装到纱布袋内,填放脐上,外用胶布固定。加服开水一杯。
(4)拍打疗法
取干姜15克,开水冲泡15分钟。双手蘸些热姜水,在患者第七颈椎、腰椎部、两腿弯、两腿腓肠肌部拍打。
(5)外擦疗法
取鲜大葱切开流出之涎,放茶杯中,约120克,香油15克,混合一起。右手蘸些葱涎油,轻轻按摩小儿头、面、项背、手心、脚心诸处,每处轻擦60下。用于小儿秋冬季轻度风寒感冒及凉燥感冒。
什么是温燥感冒 ?
温燥感冒多见于秋季,秋阳以曝、久晴无雨之时。是感受燥热之邪为病的感冒实证。
温燥感冒病性偏热,以燥热犯肺而致口、鼻、唇、咽等清窍津液受损、干燥为主要见症。
推三关准确位置图 小儿推三关临床应用
1.推三关性温热,可补气行气,温阳散寒,治疗虚寒病症,多与补脾经,肾经及揉丹田,捏脊,摩腹合用。
2.对治疗风寒感冒有发散表寒的作用,多以清脾经,开天门等合用。
3.本穴有助气活血的作用,可与推补脾经相结合,更有疗效。治疗实热证时,手法应快而用力。